?

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營養支持

2018-10-21 06:15郭曉革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營養支持放療化療

郭曉革

【摘? 要】目的:探討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營養支持對患者體質改善、預后、療效等方面的影響。方法:對100例放化療腫瘤患者營養支持前后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比較。并設立對照組100例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中放化療后的各項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颊叩捏w重、體力評分均有一定幅度提高;放化療耐受性提高,生存改善,不良反應較對照組低。結論:積極均衡的營養支持是可提供腫瘤患者所需基本營養物資,預防和減輕放化療期間營養不良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腫瘤治療的耐受性,提高療效,改善生存和預后。但同時也應注意,營養支持并不提倡常規使用,僅對有營養風險的患者使用。

【關鍵詞】營養支持;腫瘤;放療;化療

引言

據2012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腫瘤的發病率為22.08%,死亡率為12.94%。這意味著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癌癥,每8個人中就可能有一個人死于癌癥。癌癥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腫瘤放化療是腫瘤綜合治療的常用手段。這兩種治療手段對患者正常的組織、細胞的功能代謝也會產生影響,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是導致腫瘤患者營養不良原因之一,從而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存率。營養支持是根據營養學原理,采取的治療營養干預措施,應用得當可以改善腫瘤患者器官、組織、細胞的功能與代謝,促進正氮平衡,增強免疫,從而提高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質量,使生存獲益。筆者對100例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營養支持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其對放化療腫瘤患者的影響,現在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本病區進行住院治療的腫瘤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100例,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42~80歲之間,平均58±1.2歲;其中直腸癌12例,胃癌28例,乳腺癌22例,食管癌11例,肺癌27例。對照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38~82歲之間,平均57±1.8歲,其中直腸癌14例,胃癌27例,乳腺癌23例,食管癌12例,肺癌24例。兩組病例在年齡分布、性別分布、腫瘤種類分布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過營養風險篩查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前的分析評估。入選條件:營養風險篩查評分≥3分。進行營養評估PG-SGA,評分結果分為:輕、中、重、嚴重。評估患者的不良反應、體力評分、體重(BM)、體重指數(BMI)、生存率。根據病情采取制定個體化的營養方案,采用不同營養支持途徑及方法:口服、鼻飼、腸內、腸外、中藥、DNS。同時加強營養支持重要性的宣傳教育。接受營養支持的患者耐受且接受抗腫瘤放療或者化療治療,同時存在營養不良問題或預期長時間不能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對照組患者以患者自行進食為主,食物一般以湯、湯泡飯、稀飯等流質、半流質為主,沒有進行系統營養支持。經過放化療后4周,再次重復以上評估。比較兩組樣本的統計結果。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實驗結果中的計量資料以均數間差別的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中放化療后的各項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颊叩捏w重、體力評分均有一定幅度提高;1年內的復發人數、不良反應則較對照組低。營養支持前,兩組患者風險評分均大于3分,放化療治療后4周,觀察組營養風險篩查中有22例評分小于3分,提示營養狀況好轉。對照組則僅有2例好轉。說明有計劃的營養支持可有效降低腫瘤放化療患者營養不良的風險,對患者體質的改善、生存質量的提高、預后的改善情況起到積極作用。營養評估在營養支持前觀察組嚴重者13例,重度21例,中度29例,輕度37例。對照組嚴重者15例,重度19例,中度30例,36例。放化療四周后,觀察組共有34人營養評估等級降低,對照組為6人。同樣提示營養支持對改善患者對放化療后的體質,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放化療期間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多數由放化療的副作用引起,使患者生活水平明顯下降。本實驗中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者觀察組21例,對照組52例,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但同時發現,部分患者在進行腸內營養時同樣具有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可能,許多報道也支持此觀點。但本實驗提示營養支持后,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反而呈現下降趨勢,考慮與營養支持影響能量、糖類、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影響的程度與放化療的損傷程度有關。體力評分,營養不良患者常伴有肌力下降,因為肌力下降一般先于氮和蛋白質的下降。觀察組在進行營養支持前65例患者出現肌力下降,放化療后經4周營養支持35例出現好轉;對照組則分別為66例、21例。明顯低于系統營養支持的患者。

3 討論

腫瘤患者因疾病的影響其組織代謝能力發生改變。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糖代謝異常:分解代謝活躍,耗能增加,大量葡萄糖被消化,但其轉化利用率低,產生大量乳酸;②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紊亂:蛋白質在腫瘤組織中合成增強,氨基酸的分解減弱;③脂肪代謝:不能有效利用外源性攝取的甘油三酯,體內脂肪被大量分解。以上變化均造成機體營養的缺乏,需要針對腫瘤患者的特點予以相應的營養支持。如頭頸部、食管癌可用鼻飼及口服營養。

發現營養不良的首要表現往往是患者體重迅速下降,約有15%的患者在6個月內的體重下降會超過10%。因此當出現短期內體重的快速下降,應當引起重視,進行排查。另有研究表明,腫瘤患者中40%~80%患者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其中消化系統及頭頸部腫瘤最為常見,這兩類患者應加強評估,每周進行一次營養風險評估,當分數高于3分就應進行干預。

總之,積極的營養補充是當醫護的重要課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是維持機體最主要的物質成分,當放化療患者不能攝入足夠的食物時,應及時采用藥療及食療促進患者食欲。補充人體所需基本營養素,防止和減輕營養不良的發生。但同時應注意,營養支持并不提倡常規使用,僅對有營養風險的患者使用。

參考文獻

[1]陳春明.中國成人體質指數分類的推薦意見簡介[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1,35(5):349-350.

[2]石漢平.腫瘤營養療法[J].中國腫瘤臨床,2014,41(18):1141-1145.

[3]劉凱,馬恒,李世寬,等.山東省醫院普外科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支持狀況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3,7(3):235-239.

[4]余艷,沈瓊.胸外科術前患者營養風險及相關因素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3):183-184.

猜你喜歡
營養支持放療化療
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
化療真的會加快死亡嗎
跟蹤導練(二)(3)
探討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膿毒血癥患者中營養支持治療的有效性
持續血液凈化治療在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
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癌的療效分析
影響腦卒中患者營養支持療效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