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環境保護與環境影響評價探討

2018-10-21 08:41張少金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分析

摘 要:公路建設取得突出的優勢,公路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等符合要求,對公路的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公路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進行詳細的分析,提出今后公路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公路環境保護;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0-0218-01

公路環境影響評價即是根據對公路建設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識別、預測和和評價,提出合適的清除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措施和對策。公路環境影響評價需要結合公路建設實際和環境保護目標進行分析,在評價的過程中分析環境的具體影響。近年來,隨著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公路在運輸網絡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伴隨著公路的高速發展,公路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問題也大量凸現,需要提出對應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措施,避免出現環境影響和生態損失。

1 當前公路建設環境影響評價現狀

公路環境影響評價內容一般包括: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噪聲環境影響評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影響評價、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風險評價等。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做好環境影響評價是關鍵,但是影響因素多,影響預測評價可能存在偏差現象,必須在當前評價水平基礎上提高。以下對環境影響評價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1 評價深度不夠

《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JTGB03-2006)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分別規定了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公路建設項目生態影響評價的內容、方法和程序。在導則和規范的落實階段需要了解公路建設內容和方案,但是評價階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不足,在信息收集和后續評價中,難以進行精確評價。另外,評價應根據線路敏感目標等進行針對性分析,提出針對性的環保措施,如果僅考慮噪聲污染現象,則勢必存在不足[1]。

1.2 評價重點不明確

當前在公路環境影響評價根據不同線路走向、沿線環境情況、環境保護目標分布情況,主要影響體現在生態影響、噪聲影響、大氣影響、風險影響、水體影響等。不同的路線方案、保護目標分布等可能導致擬建公路對沿線的環境影響因子差異較大,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往往存在各類影響分析不能進行側重分析問題,導致突出的環境問題不能針對性分析,評價深度不夠等,導致突出環境問題的影響預測分析存在偏差,環保措施無針對性,無法發揮環境影響評價的理想作用[2]。

1.3 環境影響后評價實施力度不夠

由于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進行評價,公路建成后實際的環境影響可能與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存在較大偏差,因此公路運營一定時間后,應對公路建成后進行環境影響后評價。環境影響后評價應根據《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管理辦法》和《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報告編制辦法》等規范要求進行,避免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混為一談。

2 公路環境影響評價改進措施建議

結合當前公路環境保護的概況和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等,需按照導則和規范流程要求進行評價,才能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要求。以下對現狀公路環境影響評價改進措施分析:

2.1 加強評價深度

根據公路選線沿線的環境敏感情況、環境保護目標分布情況,根據《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JTGB03-2006)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進行評價等級判定,根據導則確定的評價等級和評價要求進行等級要求的深度評價。另外,應針對選線沿線的敏感因素調查清楚,判定選線從環保角度是否合理可行,若不可行應提出建議另外選線的建議。

2.2 明確評價重點

根據擬建公路沿線環境情況、環境保護目標分布情況,篩選環境影響大、持續周期長或影響不可逆的影響因子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比如跨越村莊、學校等噪聲敏感點,應對聲環境影響進行針對性分析,現狀調查中對沿線村莊、學校的臨路第一排建筑標高、層數、建筑朝向、門窗結構、擬建公路與敏感點之間的地面環境(荒地、綠地或擬設置聲屏障等)進行調查,預測中應考慮不同聲功能區的預測(如第一排4a類、第二排2類應分別進行預測);比如跨越河流,應對地表水環境和風險進行針對性分析,環保措施中對橋梁兩側的初期雨水沉淀池和事故池提出建設要求;比如跨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特殊或重要生態敏感區,應對生態影響進行針對性分析,現狀調查清楚跨越的生態敏感區的生態現狀、保護動植物分布情況,生態環保措施應針對可能占用的特殊生態敏感區提出避讓、減緩、補償或重建措施。

2.3 強化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

公路環境影響后評價,是根據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公路建設項目在通過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且穩定運行一定時期后,對其實際產生的環境影響以及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風險防范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監測和驗證評價,并提出補救方案或者改進措施,使環境影響評價更能準確的反映工程建設項目對沿線及周圍環境實際影響,并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是公路建設項目環境監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起到監督和促進作用,有利于深化執行“三同時”制度和提供環境影響評價的有效性,因此,公路環境影響后評價必不可少。公路環境影響后評價主要對工程概況、環境影響要素、污染防治對策等進行驗證分析,對環評階段的工程內容和選線是否有變更進行驗證,若公路工程內容和路線發生變動,對環境的影響情況是否存在重大變動,是否與環評階段環境影響結論存在一定差異;對生態、噪聲、大氣等各環境要素環境影響進行驗證,對環評階段采用的分析預測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進行驗證,是否存在重大遺漏或偏差,并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補救措施或改進建議;對環評報告書中提出的環保措施和建議是否合理、適用、有效進行驗證,是否滿足施工期、運營期減少環境負面影響、控制污染的要求,對環保措施運行的管理、監督檢測等對策建議的合理性有效性進行驗證。從中找出問題和原因,為進一步提出補救措施和監督管理提供依據。因此,為了更好的評價公路建設項目對周邊的環境影響情況,改善公路建成后對周邊的環境影響程度,在公路運營一段時間后,應對公路環境影響進行后評價[3]。

3 結束語

本文結合公路環境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實際情況,對環境影響評價現狀存在的評價深度不夠、評價重點不明確、環境影響后評價實施力度不夠等現象進行探討分析,從環評導則、規范入手,結合擬建公路沿線的環境特征、敏感點分布特征,提出加強評價深度的要求和評價重點的要求,提升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可行性。同時,建議強化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提出后評價主要工作內容,為公路環境影響進一步提出補救措施和監督管理提供依據,降低我國公路建設環境影響。

參考文獻

[1]譚云舟.公路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保護[J].科技信息,2010(12):752~753.

[2]羅隆海,謝芳芳,唐建濤,羅松軍.公路環境保護與環境影響評價[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7):307~308.

[3]馬傳明.高速公路環境影響后評估初步研究[J].2002(12).

收稿日期:2018-9-25

作者簡介:張少金(1985-),女,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猜你喜歡
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分析
淺談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
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評估要點探析
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劉策
淺談如何做好消防滅火救援工作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互聯網+時代以項目引導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醫院財務電算化與財務內部控制策略探究
工藝美術中微雕的要點分析
山西省低熱值燃煤電廠煙塵超低排放工藝技術路線探討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