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河南省不同口徑宏觀稅負的比較和分析

2018-10-23 19:26李紅劉小陽
中國經貿 2018年15期

李紅 劉小陽

【摘 要】稅負,即稅收負擔,是一個國家稅收政策、稅收收入及經濟發展關系的綜合反映。一個地區的宏觀稅負水平客觀反映了稅收對于社會財富分配的力度,是各地發展經濟和制定財政政策的重要參考和依據。本文梳理了宏觀稅負比較的基準,從大、中、小3個口徑,歸結出近年來河南省宏觀稅負的水平、結構和發展變化特點,并與全國部分省市同口徑宏觀稅負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提出促進河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適應新一輪稅收政策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稅負水平;宏觀稅負;不同口徑

一、宏觀稅負基本內涵及測算口徑

1.基本內涵

稅收是社會財富分配的手段,而稅負的高低則通常被用來反映國家向企業和個人征集收入程度的高低。由于研究者們對稅負研究的需要不同,以及對稅負觀察與分析的角度不同,故而有了宏觀稅負與微觀稅負、直接稅負與間接稅負、平均稅負與邊際稅負等多組相對概念,其中,宏觀稅負從社會層面考量一個國家政府征稅所形成的經濟負擔,微觀稅負主要從企業角度研究國家征稅給企業帶來的負擔。相比而言,宏觀稅負能更直觀地反映出國家政府與企業在剩余價值上的利益分割關系。

通常,學界使用“宏觀稅負率”來反映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的平均稅收負擔率,即指政府為了履行其職能而從國民經濟運行中所籌集的所有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例如,世界銀行使用稅收收入與GDP的比值指標(即稅收總水平指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使用一國財政收入(包括稅收、強制性社會保障繳款、贈與、其他收入等)與其GDP的比值,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使用政府稅收收入和社會保險收入兩者之和占GDP的比重指標。這些都屬于“宏觀稅負”的范疇——指政府為了履行其職能而籌資,資源在從納稅人手里轉移到政府手里的過程中,所造成的納稅人可支配收入的減少,它反映了政府部門對私人部門的干預程度。經濟規模不同,稅收總規模就不同,人們對于地區生產總值GDP要素的通??捶ㄊ且恢碌?,但由于各地區情況不同、經濟結構不同,對于政府收入存在著不同的統計口徑,即分母都是GDP,但分子的范圍有差別。一般意義上,衡量宏觀稅負通??煞譃樾?、中、大3個口徑,分別對應稅收收入、財政收入、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2.不同口徑宏觀稅負基本界定

(1)小口徑宏觀稅負。即純粹的宏觀稅負,是以嚴格意義上的稅收法則為基礎,將一國法律體系中明確稱為“稅收”、且這種稅收的“稅基”全部為當年GDP的“稅收收入”,確立為“宏觀稅負”的統計口徑,我國現行稅制中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3種,雖然不同稅種在中央和地方兩級預算分配比例上有一定區別,但稅收收入總量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直接體現,故本文計算的各省市稅收收入均為未按中央和地方級預算分配比例分成的國稅和地稅全口徑稅收收入。

(2)中口徑宏觀稅負。在我國財政收入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也占有一定比重,2017年我國非稅收入2.82萬億元,占到當年財政收入的16.34%。因此,衡量稅負不能僅考慮稅收,還要考慮一般公共預算中包括專項收入、罰沒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在內的非稅收入。同時,社會保險繳費收入具有固定的繳費基數和繳費費率,通常也是政府組織收入的重要形式。本文所研究的中口徑宏觀稅負,在全口徑預算稅收收入的基礎上,將地區一般公共預算內的非稅收入以及社?;痤A算收入作為中口徑綜合稅負的衡量指標。中口徑的宏觀稅負指標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一個區域單位GDP能夠實現稅收和非稅收入及社保收費等固定性財政收入的多少。

(3)大口徑宏觀稅負。即廣義的宏觀稅負,是根據政府的總收入確定的,即將政府為了履行其職能而籌集到的所有政府收入確立為“宏觀稅負”的統計口徑,包括稅收收入、年度公債收入、土地出讓金和其他收入等。大口徑宏觀稅負通常指扣除重疊部分的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這四本預算賬1之和與GDP的比值。大口徑的宏觀稅負能更為全方位反映政府從微觀經濟主體取得收入的情況,更準確地反映政府的財政收入集中水平。

二、河南省不同口徑下的宏觀稅負水平

1.小口徑宏觀稅負

河南省位處中原,人口眾多,農業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作為中部地區典型代表省份,地區生產總值近年來持續穩定在中國前列。1998年后GDP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2005年成為繼廣東、山東、浙江、江蘇之后第5個突破萬億元大關的省份,至2010年突破2萬億元,2013年突破3萬億元,2016年突破4萬億元,2017年繼續增長至4.5萬億元2,近5年來GDP年均增長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財政收入也呈快速增長趨勢,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44988億元,位列全國第五位,稅收收入總計4328億元3,小口徑宏觀稅負為9.6%。計算并觀察2007年至2017年間河南省小口徑宏觀稅負的變化,總體呈先下降2012年以后上升,2016年以后穩中有降的走勢,其中,2016年以后宏觀稅負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營改增”后減稅的積極影響。

2.中口徑宏觀稅負

從中口徑宏觀稅負構成上看,稅收收入占比、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占比和社?;鹗杖胝急茸鳛闃嫵珊幽鲜『暧^稅負的主體,2017年各項比重分別為9.6%、2.4%和6.1%,中口徑宏觀稅負值較小口徑宏觀稅負值提升了近50%。從中口徑宏觀稅負增長看,河南省的社?;鸷鸵话愎差A算非稅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10年的4.5%增加到2017年的8.5%,增長了89%,2017年較2010年相比中口徑宏觀稅負中社保負擔增長了110%,非稅收入負擔增長了50%。這一現象說明社?;鹗杖牒头嵌愂杖氲脑鲩L,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河南省的宏觀稅負水平。

3.大口徑宏觀稅負

河南省2017年政府性基金預算2520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34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2732億元,廣義政府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這一大口徑宏觀稅負為23.7%。河南省的大口徑宏觀稅負從2011年的18.0%增長至2017年的23.7%,在2014年達到22.4%,2015年、2016年略有下降,2017年明顯回升,與全國走勢相一致,但僅為全國大口徑宏觀稅負水平的三分之二左右,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從財政收入的角度看,河南省2017年地方財政四本預算賬收入總額為8683億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520億元,占當期財政預算收入的29.0%,略低于社?;痤A算收入占財政預算收入比重(31.5%),可見,河南省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對政府性基金有一定依存度。

三、不同口徑下各地區宏觀稅負差異的比較和分析

1.小口徑宏觀稅負區域差異分析

(1)河南省小口徑宏觀稅負水平過低,稅收出現了橫向負轉移。比較2017年全國各省市的小口徑宏觀稅負,河南省在全國31個省份中處于最末位,僅為最高的北京市(44.3%)的四分之一,過低的小口徑宏觀稅負值與河南省經濟發展水平不甚匹配。小口徑宏觀稅負北京、上海兩地最高,超過了40%;其次是廣東、浙江、天津等東部沿海地區和西藏、新疆、云南等西部地區,高于全國各省小口徑宏觀稅負的平均水平(16.7%);河南、安徽、江西、山西、湖北、湖南中部地區六省2017年小口徑宏觀稅負平均值為12.7%。一般而言,稅負與經濟發展程度應呈正相關,即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應越大。但在實際情況中,一個地區的稅收往往會發生跨地區的移入或者移出,稅源和稅收的背離情況稱為稅收的橫向正(負)轉移,表示稅收收入的移入大于(小于)稅收收入的移出。計算2017年中部地區的橫向稅收轉移,河南省的稅收橫向負轉移程度最大,為-2.4%,其他五省湖南、湖北、山西、江西、安徽分別為-1.6%、-1.2%、-0.1%、-0.6%、-0.7%。中國的制造業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東部是貨物生產地,河南省是中部發展中地區的人口大省,多數地市是商品輸入地和消費地,是沿海發達區域的商品銷售市場,而增值稅是流轉稅,稅收負擔最終以消費地居民通過購買商品和貨物的形式轉嫁為消費者承擔。在這種機制下,河南省的居民購買商品即實際負擔了增值稅,但增值稅收入卻大部分由商品生產和銷售地的政府獲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南省的宏觀稅負水平。

(2)河南省的所得稅比重在中部六省中較高,但總部經濟較弱,仍低于發達地區省份。以2017年為例,從河南省稅收收入構成來看,增值稅占比41%,成為了決定小口徑宏觀稅負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其次分別為企業所得稅18%、消費稅7%、個人所所得稅5%。從直接稅與間接稅比重來看,一般情況下發達地區直接稅比重較高、間接稅比重較低,欠發達地區的直接稅比重較低、間接稅比重較高。以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兩種直接稅稅種占稅收收入的比重計算并比較,2017年最高的北京市為60.8%,其中企業所得稅比重達到了48%,而除北京市之外的其他30個地區企業所得稅比重平均值僅為19%。上海市的直接稅比重為42%,同樣顯著高于其它各省份??偛拷洕陌l展和企業所得稅的匯總納稅加大了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間的宏觀稅負差異。2017年中國500強企業中,河南省擁有9家,整個中部六省合計62家,而僅北京市就有104家,東部沿海地區僅江蘇、上海、浙江3個省市有119家,企業總部在發達地區的數量明顯高于中部地區??偛拷洕l達的地區,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就高,同時這些地區平均工資水平較高,高收入人群規模大,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也要高于欠發達地區。

2.中口徑宏觀稅負區域差異分析

(1)非稅收入和社?;鹗杖胂鄬σ幠]^低,河南省中口徑宏觀稅負水平處于落后位次。計算2017年中部五?。ㄎ窗ò不帐?,該省僅公布全省省級社?;痤A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的中口徑宏觀稅負6,平均值為24.2%,其中最高的是山西?。?2.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7.6%),河南省最低(18.1%)。這其中,河南省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與社?;鹗杖胝糋DP比重分別為2.4%和6.1%,比中部五省平均水平分別低2.4和1.5個百分點,在中部五省中均屬最低。從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與社?;痤A算收入金額上看,中部五省中,河南省與湖北省基本持平,兩項收入合計大致為3800億元左右,但當年河南省GDP比湖北省高8465億元,高出約23.2個百分點,即相同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河南省需要更高的GDP才能夠實現。

(2)非稅收入比重偏高,社?;鹑杂幸欢ㄌ嵘臻g。經濟發達地區的稅收收入比重總體較高,對應的非稅收入比重較低,如中口徑宏觀稅負居前的北京(59.0%),其非稅收入占比僅為2.6%,與河南省基本一致,但其宏觀稅負較河南省高40.9個百分點。而同期浙江?。ㄖ锌趶胶暧^稅負29.1%)的非稅收入占比最低,僅為1.7%。從稅收收入、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社?;鹗杖肴叩谋壤峡?,河南省分別為53%、13%、34%,中部地區為49%、20%、32%,北京為75%、3%、22%,上海為72%、4%、23%,浙江為67%、5%、28%,河南省和中部地區的非稅收入比重相對發達地區明顯偏高。非稅收入較之于稅收收入依托的法律級次較低、征收隨意性較強,且與經濟的發展變化不同步,非稅收入占比較高的財政體制彈性會更低。同樣需要關注的是,作為征收法律級次較高、剛性較強的社?;痤A算收入,河南省社?;鹫急认鄬ζ?,僅為6.1%,比中部五省中社?;鹫急茸罡叩纳轿魇〉?.9個百分點,與征收金額相近的湖北(2017年征收均在2700億元左右)相比仍低1.5個百分點,僅為北京社?;鹫急鹊募s二分之一,這與河南省作為全國人口最多省份的地位不相適配。

3.大口徑宏觀稅負區域差異分析

(1)政府基金性預算收入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收入占比小,難以改變河南省大口徑宏觀稅負落后位次。大口徑宏觀稅負在中口徑基礎上主要增加了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占比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占比兩項指標,2017年河南省大口徑宏觀稅負兩項指標加總占GDP比重為5.68%,總體占比偏低,這其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僅為0.08%,較中部五省平均兩項收入占比偏低0.57個百分點,上海該占比最高,也僅為0.40%。因此,河南省大口徑宏觀稅負仍處于落后位次。

(2)政府性基金收入水平適中,與河南省經濟發展水平較為契合。我國各省市大口徑宏觀稅負的政府財政收入構成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大體在10%以下,從權重上來看,是除稅收收入和社?;痤A算收入以外宏觀稅負中相對占比較大的項目。河南省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為5.60%,低于江西、湖北,排在第三位,與中部五省該占比(5.63%)持平,而經濟較為發達的浙江為12.72%,北京為11.19%。政府性基金作為地方政府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發展依據法律、法律和政策性規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征收的項目,對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較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河南省作為欠發達的省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較為科學合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作支撐。

四、河南省宏觀稅負研究的啟示和建議

1.優化產業結構,適當提高宏觀稅負水平

一是進一步提高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目前,河南省第三產業稅收貢獻已經連年高于第二產業,積極培育和扶持第三產業是增加稅收收入的關鍵。河南省應大力發展高成長性服務業,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和“自貿區”戰略,圍繞現代物流、科技研發、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和房地產、電子商務和教育培訓等能夠形成消費熱點的新興產業發展,吸引各種資源要素積聚,實現稅收收入與經濟的同步增長。二是著力擴大中小經濟體受惠面。我國仍處在制造業去產能去庫存的階段,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制造業轉型,必然會使得資本加速流入中小微企業。所以稅收優惠政策應持續向中小企業傾斜。同時,降低小微企業的用工成本,探討實施“階梯型”社保政策,對于一定規模以下的小微企業采取低繳費率或低繳納基數的社保繳費政策,降低社保繳費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三是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投資,聚焦鄉村振興、百城提質、工業轉型、生態環保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釋放實體經濟有效需求,拉動政府性基金收入穩步增長。不斷挖掘健康、養老、教育、體育、文化、旅游等消費領域潛力,以共享經濟為載體,培育和鼓勵引導綠色產品消費熱點。

2.規范政府收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一是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契機優化稅種結構。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如個人所得稅改革和居民房產稅的開征等。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和現代稅制的要求,在宏觀稅負的分布機制上,探索建立總部企業培育機制,大力培植引進成長型好、兼具地方特色的總部企業,推動直接稅建設,逐步減少間接稅的規模過大而導致稅負轉接給居民承擔。二是進一步規范政府財政收入機制。盡量促使政府收入通過規范的稅收制度和預算制度來獲得, 最大程度減少預算體系外收費,將政府收入全部納入預算內管理,向全口徑預算方式轉變。適當提升社?;鹋c政府性基金的預算收入規模,建立政府性基金使用的績效考核機制,提高基金使用的效率,拓展納入稅收征納和社?;鹫魇阵w系的經濟體數量。三是清除不合理的政府收費。加快稅費改革的進程,在穩步提升宏觀稅負的同時,更加注重宏觀稅負結構優化,嚴格控制新增收費項目,加強對現有政府收費項目的檢查、評估,通過有序的清理規范,進一步壓縮政府收費規模。契合地方稅體系的建設,著力建構高質量經濟發展下政府收入體系。

3.推進創新驅動,實施人才強省戰略

一是培育創新引領型人才。創新柔性招才引智機制,深入實施“中原千人計劃”“名校英才入豫計劃”“海外引智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研發機構全覆蓋,新引進一批重點新型研發機構。支持中央駐豫各類科研院所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成果就地轉化,積極對接中科院、“雙一流”高校、央企研究機構等大院名校,鼓勵其在豫設立分支機構或共建新型高端研發平臺。二是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省外高學歷人才回家鄉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豫綠色通道。三是加強人才培育環境建設。繼續加強高等教育的財政經費投入,提高高等人才對河南省的經濟貢獻力度,使教育經費在投入高?;A建設和引進優秀人才方面中能夠更有成效。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育優勢產業為目標,實現創新型人才與產業的互動發展。同時,鼓勵企業參與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多管齊下,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與發展的綠色環境。

參考文獻:

[1] 韓萌萌. 關于當前中國企業稅負的思考[J]. 商情, 2017(7).

[2] 汪德華, 李瓊. 宏觀稅負與企業稅負地區間差異之比較——基于工業企業數據計量分解的分析[J]. 財貿經濟, 2015,36(3):17-29.

[3] 羅富政, 羅能生. 稅收負擔如何影響產業結構調整?——基于稅負層次和規模的討論[J]. 產業經濟研究, 2016(1):20-29.

[4] 趙理想. 中國轉型期宏觀稅負與經濟增長研究[D]. 廈門大學, 2009.

[5] 季化敏. 我國宏觀稅負的合理性研究[D]. 山東大學, 2007.

[6] 劉濤. 我國稅收負擔的實證研究以及稅負政策取向的探討[D].重慶大學, 2003.

[7] 朱青. 對我國稅負問題的思考[J]. 財貿經濟, 2012(7):5-12.

[8] 楊中全, 鄒俊偉, 陳洪宛. 中國宏觀稅負、非稅負擔與經濟增長[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0(3):11-16.

[9]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 許生, 李世剛. 我國宏觀稅負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 2014(2):3-42.

[10] 董根泰. 我國宏觀稅負國際比較:一種基于可比性的分析[J].財貿經濟, 2014, 35(4):30-37.

注 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修正)第五條規定:“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2.2017年6月8日,國家統計局下發通知將研發支出納入地區GDP核算,本文統計的地區生產總值數據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庫和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修訂后數據,下同。

3.不含關稅和船舶噸稅,未扣減出口退稅,下同。

4.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中國統計年鑒;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來源于歷年財政公布預算執行情況。

5.2012 年以前的社?;痤A算收入不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數據。

6.地區生產總值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社?;鹗杖霐祿碓从趤碓从诟魇∪舜鷷ㄟ^的2017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來源于各省財政預決算公開平臺,其中西藏、山西、江西、陜西、湖北、湖南尚未公布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執行情況,本文使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去省級及省以下地方級稅收收入計算非稅收入總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