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2018-10-23 19:26李云霞
中國經貿 2018年15期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城鄉一體化

【摘 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我國農業工作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實踐選擇。烏海市農業發展隨著城鄉一體化改革進程的推進,農業資源優化整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區人居環境全面改善。但由于農業發展經濟規模小,成本高,農業資源有限的狀況使農業發展仍存在著矛盾和難題。烏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把握消費變化的新特點,補上農業供給結構的短板,推進四大創新,創造烏海農業新優勢,全面提升烏海農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城鄉一體化

烏海市是一座典型的工業城市,在三產中占比較低的農業屬于城郊型農業。2004年,在地級市中率先進行的城鄉一體化改革使我市的農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比重進一步下降,但并沒有使我市的農業經濟發展停滯,相反,經過十多年的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烏海特色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和體系。

但由于烏海市農業經濟規模小,很難獲得規模經濟效益;農業消耗相對于本地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而言較大,農業成本高;烏海市是全區傳統的工業城市,重點在于發展工業,農業的發展只是一小部分,同時由于烏海市農業發展中的耕地面積、農業總產值等各項指標相比全區也較低,影響了烏海市的農業經濟水平,使烏海盡管在取得了城鄉一體化改革成效的同時,農業發展仍存在著矛盾和難題。比如農業發展與城市發展不協調,保障能力有限的問題;農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轉變還面臨諸多考驗的問題等等,但矛盾和問題更突出的表現在農業結構方面,尤其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方面。

一、城鄉一體化改革中烏海市農業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產品不僅質不優,而且量也不能滿足需求。隨著我市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居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也發生了改變。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正從“吃飽”向“吃好”快速轉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顯著增多。雖然我市的農業發展目標定位在高效、特色、精品上,但受農業發展資源的限制,目前可以說只有葡萄種植業能夠滿足生活和生產的需求,作為基本生活需求的蔬菜種植業不僅不能滿足居民的多樣化的質的要求,有時也不能滿足量的要求。農產品在品種、品級上結構不平衡,農產品質量、安全性不高,質不優、量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

二是供求結構失衡,農民增產不增收。我國一些地方出現了“糧價跌、傷心菜、賤蘋果”等現象,由于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使農民增產不增收。我市也同樣出現此類問題。由于農業信息不對稱,甚至信息滯后,再加上銷售渠道不暢,導致出現“豐收菜”變成“傷心菜”的現象。今年4月,烏海市新豐村就出現了大棚種植戶菠菜豐收,但賣不出去的現象。原因就在于種植戶一擁而上,缺乏對種植農產品品種的合理選擇和布局,全部種植菠菜,同時成熟上市,出現了供求失衡的現象。因此,只有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才能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三是農業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凸顯。烏海市處于生態脆弱敏感地區,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干旱多風,自然生態環境惡劣。隨著我市耕地數量減少,在耕地利用上又重用輕養、重產出輕投入,導致耕地質量下降,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農業發展面臨的污染加重等問題更為突出,農業生態環境成為農業發展的突出短板,使原本發展水平低的農業經濟發展更是困難重重。

二、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烏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順應烏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把握烏海消費變化的新特點,將農業供給結構的短板補齊,創造烏海農業新優勢。具體而言,就是要推進四大創新,全面提升烏海農業的競爭力。

1.推進農業發展理念創新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農業供給側改革必須要進行理念的創新,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才能取得改革的實質性進展。當前烏海市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指導。從農業市場消費變化情況來看,就是要緊緊抓住消費類型向小康型轉變這一新趨勢,消費層次多樣性、和消費產品個性化、綠色化的新特點,實現烏海農業產業向中高端發展,農產品向綠色化、健康化、品質化發展,提高烏海農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2.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創新

一是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繼續發展葡萄產業,不斷調整結構,擴大葡萄種植面積,推廣“葡萄專業村”“葡萄標準園”生產經營模式,繼續扶持葡萄種植企業提高葡萄園機械化應用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引導農業企業經營主體重點向葡萄產業、設施農業建設靠攏。

二是探索符合烏海市農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選擇葡萄產業進行探索推動,構建“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營銷+特色旅游+葡萄酒文化對外交流”相結合的產業集聚發展新模式,延長葡萄產業鏈,強化葡萄一二三產業的提升融合,推廣三產連一產帶二產發展模式,發展休閑采摘、農事體驗、農家餐飲、農業自然景觀相結合的農區全域旅游模式。

三是推進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推廣“企業+合作社+農區居民”合作模式,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建工作,進一步提高緊密型農企利益聯結比例。加大轉化成果推廣,推進農牧業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快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建設步伐,進一步培養壯大人才隊伍,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能力與水平,壯大農區實用人才隊伍。

四是優化產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拉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為抓手,使烏海農業產業形成從生產到加工到營銷、儲運的全產業鏈,不斷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著力打造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

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一是推進在農業和農產品應用方面的科技創新。要提升從農業農產品的更新換代到精深加工和倉儲保質方面的科技含量,實現通過應用新科技成果和手段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產量和品質質量,降低投資成本和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二是在推進農業科技服務方式方面的創新。引導科技人員走出機關,直接服務于農戶和企業;整合有效農技服務資源,統籌調度市、區、鎮三級農業技術力量,將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高技能人才納入科技服務隊伍,發揮農業技術聯動服務機制作用。推行“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科技服務模式、“農牧業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推廣服務機制。對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程科技指導服務,有效促進我市農業主導產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

4.推進農業文化創新

充分挖掘我市農業的文化內涵,強化農業文化功能,把農耕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精耕細作、以德務農的優秀文化基因傳承好,提高農產品文化含量,把農業文化軟實力轉化為農業現實的生產力,同時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與農業科技硬實力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烏海農業品牌化、高檔化的強大競爭力,實現烏海農業產業邁向中高端、產品邁向中高檔的新目標。從發展趨勢來看,烏海農產品增產增效的潛力空間不大,烏海農業需要通過農業科技和文化的雙支撐來促進農業品質提升、品牌提升、檔次提升,來挖掘農業增產增收的潛力。

參考文獻:

[1]張海鵬.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7(2).

[2]方中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J].人們論壇,2016(7).

[3]孔祥智.農業供給側的三大問題[J].農經,2016(3).

[4]王艷紅.淺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J].農業工程,2016(2).

[5]李國祥.供給側改革與我國農業發展轉型升級[J].農經,2016(1).

作者簡介:

李云霞(1973—),漢族,女,內蒙古烏海人,現職稱:副教授,學歷學位:研究生學歷、法學學士,研究方向:社會管理。

猜你喜歡
結構性改革城鄉一體化
破局:從“城鄉一體化”到“城鄉一元生命體”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基層民事檢察之進路
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統籌城鄉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農民工社會政策的演變路徑探析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
以共享發展理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