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近代鄉村教育

2018-10-25 10:41李春霈
祖國 2018年19期
關鍵詞:忻州私塾小學

李春霈

摘要:從傳統的私塾教育,到民國時期的新式中小學,近代忻州的鄉村教育經歷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與國家、民族命運的變遷一致的,也是仁人志士奮斗的結果。

關鍵詞:忻州 私塾 小學

一、晚清時期

明清時期,人們接受教育的機構包括官學與私學,官學包括中央的國子監及地方府、州、縣的儒學,后來清政府還開設了同文館等培養洋務人才的學校,但官學基本是科舉制的附庸,主要設置于城市,對于廣大鄉村地區而言,人們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入私塾。

晚清時期,忻州的私塾主要有三種:(一)專館私塾,由官宦、富裕人家獨自聘請先生,教授自家或親友子弟,如寧武縣東寨鎮的“汾源書院”;(二)普通私塾,由幾戶較富裕人家聯合請先生開館授徒,如寧武縣定河趙氏辦的“五明堂”;(三)季節性私塾,由全村集體出資,一般是在冬季農閑時節,延請臨時塾師。此外還有由豪商巨族出資創辦的義學,如忻縣忻口村義學。私塾先生多是民間自學成才的知識分子,有些具有秀才的功名,大多數是老童生。因忻州地處內地,不若通商口岸那么開放,故盡管歐風美雨已經浸潤了部分沿海地區的知識分子,但忻州各學校所教授的仍是傳統的《三字經》、《百家姓》等蒙學教材,程度稍高者會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典籍。如臨近忻州的太原縣舉人劉大鵬1895年進京應試才開始接觸到西學書籍。

庚子事變后,清政府被迫開始改革,其中包括教育方面。1903年,清政府頒布了首個近代學制——《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等文件。該學制將初等教育分為5年制的初等小學堂與4年制的高等小學堂,學堂課程包含修身、讀經講經、國文、算數、歷史、地理、格致、圖畫、體操等必修課,每周授課時間約30小時,其中讀經講經12小時,可見清政府試圖培養的是“中體西用”人才。

到1909年,全國共有新式學堂51678所。就忻州而言,1907年,地方政府出資興辦了高等和初級模范小學堂。在鄉村地區,因資金、師資等的限制,多是在私塾基礎上改良而成的公立學堂,發展比較緩慢,課程也仍以讀經為主。

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是中國史上的大事,此舉一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新式人才的培養及選拔方式,也造成了鄉村地區教育的衰退。此前鄉村至少可能在農閑時設立臨時性的私塾;此后,鄉村地區廣大農民卻無力負擔子女進入新式學堂就讀的學費與生活費。

二、民國時期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中國開始走上了共和制道路,教育事業也迎來了近代化的新契機。1月19日,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等文件,明確廢除了小學課程中的讀經科,以培養共和國時代的新國民。1912年9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小學校令》等文件,將初小的學制縮短為4年,高小縮短為3年,其中初小由城、鎮、鄉設立,高小由縣政府設立,且均實行男女同校。盡管北京政府還規定小學教育為義務教育,4-14歲青少年均需接受小學教育,但由于政府腐敗、軍閥混戰、財政困難等因素,實際上并未能做到所有適齡學童均入學。

由于資料與筆者能力等限制,筆者尚未見到民國時期忻州地區鄉村教育發展的詳細統計數據,但通過部分實例,仍可一窺其究竟。以忻州五臺縣槐蔭村為例,1912年春,前清秀才、地方縉紳趙晉屏、趙三成等人將村子里的寺廟改為槐蔭村公立學堂,這是該村歷史上第一個公立學校,只招收男生,共有學生80余人,規模已經較大。1913年,趙三成等人還主持設立了植學圃,專門招收女生,學生約有十余人,這是該村第一個女子學校。男、女學堂的教師多為前清秀才或趙佩蘭等有文化的女性。教材為中華書局出版的新式教材。課程方面除了國文、算數、修身等,還包括圖畫、手工、唱歌、體操等,豐富了適齡學童等精神世界。部分學生畢業后進入縣城的高小繼續深造。1919年,植學圃正式改為公立女校,學生增加到約50人。1926年,公立學堂與公立女校合并為公立處等小學,槐蔭村由此實現了男女合校、同班就讀。

由于政府財政無力大量興辦新式學堂,因此一些官員、商人就利用個人的力量,發展家鄉的教育。如辛亥革命后,五臺縣的閻錫山成為山西都督,開始了對山西30余年的統治,人稱山西王。閻錫山統治山西期間,大肆搜刮,但也受鄉梓之情的影響,在家鄉河邊村創辦了兩所小學。這兩所小學不僅設備齊全,還免收學費。1918年,閻錫山出資興辦“川至中學?!?,由于經費充足,學校條件好,不僅吸收到了五臺縣及周邊縣份的學生,還有直隸、陜西、黑龍江的學生前來求學。1934年,閻錫山的部下、槐蔭村人趙承綬也出資10萬元,將槐蔭村初等小學校升格為包含初小和高小的兩級小學,并建設了新的校舍,使學校在教室之外,還有了禮堂、辦公室、教師宿舍、學生宿舍、操場及壁爐,成為全縣條件較好的小學。

忻口戰役后,忻州被日軍侵占,各地中小學紛紛停辦,1938年之后又漸漸恢復辦學??箲鹌陂g,日軍主要控制城市,鄉村地區多屬于游擊區,因此一些學校出現了如下情形:敵人來了就學敵偽的奴化教育課本,敵人走了就學抗日教材,有的學校還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

三、結語

從晚清時期的私塾到民國時期的新式中小學,忻州鄉村的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這一變化是與國家、民族的進步相一致的,也是忻州地區人們集體努力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吳洪成.中國小學教育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209-214.

[2]山西文史資料編輯部編.山西文史精選(9)[M]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221.

[3]陳應謙.閻錫山與家鄉[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113-119.

[4]忻州市教育志編篡組編.忻州市教育志[Z].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21-23.

[5]山西省忻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忻州文史第11輯[M].忻州政協,2009:59-63.

[6]寧武縣志編篡委員會辦公室編.寧武縣志[Z].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493.

[7]羅厚立、葛佳淵.近代中國的兩個世界——一個內地鄉紳眼中的世事變遷[J].讀書,1996,(10):124-125.

(作者單位:寧武縣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忻州私塾小學
忻州職業技術學院
陽煤忻州通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陽煤忻州通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忻州北朝壁畫墓觀畫散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