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相思”為例淺析傳統詩歌中的情感隱喻

2018-11-08 10:06唐境肖福平
速讀·中旬 2018年11期
關鍵詞:詩歌

唐境 肖福平

摘 要:隱喻作為一種認知和思維方式,在各方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中國古典詩歌中也運用了大量的情感隱喻。本文的主旨意在運用情感隱喻實現的方式即認知語言學里的“相似性”原理,認知模式及意向圖示來歸納解析以“相思”為對象的古典詩詞情感隱喻概況和運作方式。

關鍵詞:相思;詩歌;情感隱喻

一、引言

隱喻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僅僅是被看作成一種修辭方式,用以使語言更加生動。萊考夫和約翰遜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對此抨擊道隱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段,更是一種認知方式。隱喻實質上是通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理解無形的抽象的概念,并且形成不同概念之間相互聯系的認識方式。情感經驗是人類經驗的重要部分但是情感作為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是難以描述的,所以,人們通常借助具體的事物和抽象情感之間的相似性(similarity),通過映射(mapping)的方式來表達描述抽象的情感,這就是隱喻化的過程?!霸姼枋窃娙吮磉_強烈情感的方式,它和隱喻的關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情感很少不是隱喻式表達的?!保╧ovecses,2000)這種抽象情感概念通常借助隱喻的方式在詩歌中展現出來。相思是人類最為普遍、濃烈的感情之一,然而這一情感的隱喻研究還鮮少有人涉及,所以本文擬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以中國傳統詩歌為文本,試圖對其中的相思隱喻進行解讀。

二、情感隱喻在古典詩詞中的分類

(一)相思是痛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的《南歌子詞二首》)

通常我們說疼痛入骨,疼痛是生理上的反應,是所有人都可能切切實實體會過的一種生理經驗。入骨的疼痛展現出來的是疼痛的強烈性。相思是一種抽象情感或心理感受,很難用語言形象地表述出是它的強度。但是當我們借助可以被人實實在在感知的生理體驗來描述抽象的不可被外人感知的心理狀態時,相思的強烈和厚重就通過入骨之痛表現出來了。

(二)相思是絲線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晏殊的《玉樓春·春恨》)

絲線都是細長的,它們有著不容易被梳理的特點,一旦纏繞上某物,便很難擺脫。當千萬縷絲線纏繞在一起,更是給人一種無處可逃之感。相思如同絲線,綿長不斷,當被相思的絲線纏繞時,也就是人陷入深沉的思念而無法擺脫這種感情的時候。相思這種心理感受和面對實體物質的親身體會形成了具有相似特征的一對組合。

(三)相思是野獸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司馬相如的《鳳求凰》)

野獸是動物,不具備人所擁有的理性。當野獸發狂的時候,便變得極其兇猛,瘋狂,不可控制和具有攻擊性。相思如同野獸,也會發狂。借此表達瘋狂的相思無法控制,相思是如此的強烈以至于會使人喪失理智,淪為瘋狂的野獸。

(四)相思是水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宋代樂婉的《卜算子·答施》)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魏晉徐干的《室思》)

流水具有連綿不斷,浩浩蕩蕩,無休無止的特點。它的持續性正好對應了“相思”的無窮無盡,永不停止。大海深不可測。相思如大海,深不見底,無法估量它的深度。這說明了相思之深,相思之重和相思的不停歇。

(五)相思是火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的《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一寸相思一寸是講有相思的地方就有灰?;沂遣菽镜任矬w被火燃燒后的產物,這里的灰是心燃燒殆盡留下的灰燼即是把用相思喻火,火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它可以燃燒物體,使其受煎熬化為灰燼。相思也如此,相思是危險的,它像火一樣摧殘和煎熬人的心靈,最終使人的身體也。

(六)相思是植物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的《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李煜的《長相思·一重山》)

西園何限相思樹,辛苦梅花候海棠。

(金朝元好問的《鷓鴣天·候館燈昏雨送涼》)

詩人借助植物的狀態,例如丁香花,紅色的楓葉,樹木來描寫相思的狀態。人相思會等候,植物也一樣,西園的樹木也一樣會相思等候,梅花熬過冬天等待海棠開放的春天。秋天遍山的楓葉,如火一般,濃重的紅色布充斥著整個視野。相思也是如此,相思是那么的強烈,以至于整個人內心都被相思占據著,無暇顧及其它。

(七)相思是音樂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宋代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琵琶彈奏的本是樂曲,是音樂,作者卻說琵琶弦說相思。這里是把相思比作音樂。琵琶曲調音色婉轉幽怨,恰好和郁郁寡歡的相思相吻合,惆悵的相思之情通過哀怨的琵琶曲來述說。抽象心理感受通過具體的聽覺體驗來表達。

(八)相思是春色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唐代王維的《送沈子歸江東》)

眼前的春色無邊無際,而我的相思之情也如這無邊無際的春色一樣,綿綿無盡頭。用春色的連綿遼闊來表達相思的無止盡。

(九)相思是天空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唐代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天空廣闊無邊,看不到界限。而這無盡的相思像這天空一樣,似乎沒有盡頭。讓人不知道這沉重的相思何時才能結束。作者用天空這種普遍具體的事物來描述相思的無限性。

三、古典詩詞中情感隱喻的實現方式

通過對上文含有相思隱喻的詩詞的分析,大致可以總結情感隱喻在古典詩詞中的主要實現方式。

(一)相似性

“在隱喻中,兩個看似沒有聯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論,是因為人類在認知領域對他們產生了相似的聯想,因而利用對兩種事物感知交融來解釋,評價,表達他們對客觀現實的真實感受和情感?!保ㄚw艷芳,2001)當人們通常利用已經認知的事物來認識和表達難以言說的抽象概念,已知和未知兩個認知域之間就產生了投射。通過熟悉的已知的具體事物人們能加強對抽象事物的推理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擴大認知范圍。隱喻的基礎是喻體和本體之間的相似性(similarity)。相似性就是存在于物體或概念間相似的特征。但這種相似性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相似也不一定是存在于具體物體間的為世人所熟知的相似。在大部分情況下,這種相似性是人們憑借自身豐富的主觀想象人為地在不同認知域里中建立起來的關系,相似性在人們將隱喻源投射到目標域的過程中突顯出來。如在argument is war這個隱喻中,argument和war并不是本身就存在任何物質性的相似性。在第一個說出這句話的人之前,沒有人會想到這兩個不同認知域之間的概念會存在任何的聯系或相似性。但是當argument投射到war以后,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就凸顯出來了,比如,argument和war都有對手,這個過程都存在幾個階段,并且兩個事件都可以分勝負?!半[喻不僅滲透人們日常使用的關于情感的語言表達中,而且對于理解情感的概念化的大部分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似乎我們大部分的情感的隱喻語言都是基于平常的、約定俗成的對情感的理解方式之上的?!保╧ovecses,2000)對應到本文中,“相思是野獸”的隱喻中。相思和隱喻本來并不存在相似性,但是當“相思”投射到“野獸”,相思的強烈,沖動以及不可控制就凸顯出來了,獲得了與“野獸”一致的相似性。

(二)認知模式

認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是人與外部世界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方式,它是人類在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的認知結構。這種認知模式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人為創造的,它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性別,教育背景,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都會影響人們的認知行為。人類在和現實世界的互動體驗中形成了意象圖示,建立了多個CM,多個CM可以構成一個理想化的認知模型。

以王維的《相思》和溫庭筠的《南歌子》中為例。詩中分別寫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以及“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紅豆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紅色。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紅豆常常作為相思的化身,被詩人們在作品中廣泛應用。依照于ICM的概念,紅豆在人們的認知模式中常用來象征愛情和相思。紅豆在中國文化中代表相思。只有在中國這個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紅豆才有相思的象征,如果離開了中國這個特定的文化背景,紅豆便失去了這樣的意象。它之所以在中國產生這樣的意象是由中國的傳統的歷史決定的。相傳,妻子因思念丈夫倚于樹下哭泣流下鮮紅血淚,血滴變為紅豆,紅豆長成紅豆樹。此外,紅豆質堅,色紅、形似心臟,其外形為“心”字形。以喻心心相印和愛戀之情。這些特征都是人類在和現實世界的互動中形成的對紅豆了多個認知模式,多個認知模式構成一個理想化的認知模型,即紅豆是相思的化身。紅豆代表相思是人們在認識和理解紅豆這一客觀事物中人類主動地創造出形成的抽象的,統一的,理想化的理解。

(三)意象圖示

意象圖示是在對事物之間的基本關系的認知基礎上所構成的認知結構,是人類經驗和理解中一種聯系抽象關系和具體意象的組織結構,是理解和認知更復雜概念的基本結構,人的經驗和知識是建立在這些基本結構和關系之上。意象圖示抽象的知識結構。意象圖示的形成有其生理基礎。如容器圖示(container schema或者里外圖示IN-OUT Schema)的構成要素有里,外,邊界。它的生理基礎是人的身體是一個三維容器。人與外部世界的這種關系首先形成一種空間關系。通過這個定義來分析詩歌。

如: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李白《三五七言/秋風詞》)

門是建筑物的入口,是通向某個空間的連接處。門是邊界,門的一側是里面,另外一側是外面。這個時候門里面的空間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容器。人們從空間結構中活得這種圖示,又將它用于對世界其他經驗的建構,在這里即是把相思這種情感狀態也看作是容器,并依此來認知和描述。相思是門,一旦人們踏入相思門,便進入相思的狀態。

四、結束語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是建立在相似性和接近性的基礎上從始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該角度能為傳統詩歌中的隱喻提供新的認識角度。 通過分析“相思”這一情感隱喻在古典詩詞中實現的方式,可以看出抽象的情感狀態借助意象圖示和認知模式以隱喻的方式呈現出來。在理解抒發“相思”的傳統詩歌時,既要注意借助相似性來透過詩歌中具體意象來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也應該關注要格外注意作品作者所出的文化背景。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論現代隱喻學的目標、任務和方法[J].外國語,1996(2).

[2]束定芳.論隱喻的詩歌功能[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6).

[3]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2.

[4]張鵬.以“愁”為例淺析古典詩詞中的情感隱喻[J].北方文學,2016:48-49.

[5]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68-69.

[6]kovecses,Z.Metaphor and Emotion:Language,Culture,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London:The University ofCambridge,2000.

[7]Ungerer,F.et al.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作者簡介

唐境,女,四川人,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主要從事語言哲學,認知語言學研究。

肖福平,男,重慶人,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語言哲學,英美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詩歌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作手記)
忍冬
我的詩歌
第六屆中國當代詩歌獎評選啟動
誰是“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七月詩歌
我是小詩人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90后”詩歌小輯
小小詩歌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