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金宇澄《繁花》的民間性

2018-11-10 08:19毛海琳
文學教育 2018年11期
關鍵詞:繁花

內容摘要:《繁花》是金宇澄201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以滬生、阿寶和小毛三人的經歷為主線,主要講述了上世紀文革時期和八十到九十年代這兩個時間段上海市民的日常故事。本文將從《繁花》文學生產的民間性、敘事內容的民間性以及敘事話語的民間性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繁花》的產生、內容和語言所體現出來的民間性以及作者的民間寫作立場,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這本城市文化小說。

關鍵詞:金宇澄 《繁花》 民間性

《繁花》是一部描述上海市民生活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以滬生、阿寶和小毛為主人公從少年到中年的經歷,展現被時代洪流包裹著的小人物在上海這個城市中自我掙扎的命運,將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置于轉瞬即變的時代風云之中,呈現出一派滬上市民生活風貌。作者金宇澄,生于上海長于上海,透過全篇滬語腔調,以上海市民階層為書寫對象,將自己融入普通市民生活之中一一展示上海凡世俗事,從而展露出民間生活的本真面目。

“民間”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由陳思和先生于上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在《民間的浮沉:對抗戰到“文革”文學史的一個嘗試性解釋》一文中,陳思和指出:“民間具備以下特點:一,民間在國家權力控制相對薄弱的領域產生,保存了相對自由活潑的形式,能夠比較真實地表達出民間社會生活的面貌和下層人民的情緒世界;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審美風格,任何道德說教都無法規范;三,民主性的精華與封建性的糟粕交雜在一起,構成了獨特的藏污納垢的形態?!蓖豕鈻|先生在此基礎上對民間價值立場作了補充,他認為:“知識分子理解和藝術地把握民間的思路不外乎有兩方面:一是知識分子從‘民間外部向‘民間的內部進入,在這種進入的過程中,民間文化形態總是與知識分子已有的價值系統發生碰撞,在碰撞過程中呈現出對民間文化形態的理解;二是知識分子把自己置于民間之中,從民間內部發現民間的意義……在價值趨向上更多地認同民間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生存倫理和道德法則,因此在精神上與民間處于同一種文化空間中?!盵1]而第二種知識分子發現民間意義的方式正是本文中所要探討的民間性內容。

因此,通過對以上有關“民間”理論的闡釋和分析,可以得出“民間性”有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一個未受國家政治權力控制的自由自在且藏污納垢的民間世界,包含了日常世俗生活、民風習俗傳統等,其二指作家在寫作過程中自覺站在群眾立場上,以普通大眾的視角和心理來描寫蕓蕓眾生的生存狀況。在《繁花》中,作者以民間視角展現不同時代下上海人民的日常生活,從而展示了一個原汁原味的民間世界。

一.《繁花》文學生產的民間性

《繁花》的大部分初稿最開始形成于網絡,其網絡化的生產機制是它與傳統文學作品的不同之處。從2011年5月10日開始,作者金宇澄以“獨上閣樓”的網名在上海弄堂網的“文字域”論壇上開始章節的連載。弄堂網是一個極為小眾的上海地方性網站,定位為“上海人講自家身邊的故事”[2]。由于“弄堂網”受眾多為上海人,他們對以上海生活為主題的當時還未成形的《繁花》的創作興致勃勃,并在網絡跟帖中不時發表自己對于上海文化的理解。如第五回的故事情節主要是膩先生在同水產攤販主陶陶交談過程中,一個三十上下的女子來買蟹,挑挑揀揀后又猶豫不決。網民“一氧化二氫”跟帖:“看閣樓爺叔此段,倒想起滬語中‘蟹之一詞別有用意——老蟹,婦人老而猾之稱也,其有年未老而手段老猾者,亦適用之,如江北所謂老口,京師所謂老手之類是也。特滬語之所謂老蟹,專適用于陰性,竟以為蟹狀女也?!丝创箝l蟹跟看男人,是一樣的眼神?!共蝗缯f,跟男人看女人,是一樣眼神?!庇谑恰蔼毶祥w樓”回復:“大閘蟹確是女人頂喜歡的東西,伊拉看到了,不管生還是熟的,眼神就很柔和,既期待,饞癆,也有點貪,因為價格,所以也有懷疑和警惕……加之,大閘蟹一般是男人所擁有的物質,因此看蟹和看男人,陶陶發現了這方面特點……”一來一往的對話由大閘蟹談到上海女人的特性,這是作者與網民對于上海文化的共同探討。于是在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繁花》出行本中,作者針對“蟹”又添加了一些事件和細節,增加了陶陶因為幫客戶送蟹到一名女性家而與其發生婚外情的情節,更突出了“蟹”與女人相關聯的和男人之間的曖昧情愫。這便是由于網民跟帖補充關于“蟹”所蘊含的情感而對作者產生啟示、從而增添更改情節的典例。除了關于城市文化的討論外,網民還對人物形象、情節設置、章節寫法等方面踴躍提出意見,如連載第十二回時,網民針對行文是否分行展開了熱切的討論,有的網民認為分行看起來清爽,有的認為不分行好,作者對此回應“章回寫法,濃聚味道,分行對話,劇本氣就出來了,也散了”,在出行本中依舊保留了不分行的行文方式。這種網民跟帖、作者回復的討論互動模式不時在連載過程中出現。網民作為讀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廣大上海市民的心理,其與作者之間的密切交流傳遞了來自民間內部大眾的意見,并直接顯著地影響著作者的創作過程,而作者的創作也并非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態,而是完全“接地氣”地融入進大眾生活,以平民心理敘寫上海故事,因此,《繁花》的文學生產過程具有民間性。

二.《繁花》敘事內容的民間性

《繁花》展示了上海這個繁華城市幾十年的變遷,寫到了大量專屬上海記憶的民俗舊習。作者將注意力從傳統的時代共名內容寫作轉移到市民社會的人情往來中來,人際關系成為作者最津津樂道之事,家長里短、紙短情長,都在吳儂滬語的細碎閑語中緩緩流出,鋪繪出一幅上海民間生活的濃麗畫卷。上海既是審美對象,又是敘事空間。當時上海作為彈丸之地,居民住宅面積狹小,隱私空間受到壓迫,人與人之間關系因此發生變形而變得微妙。七十年代小毛家的住處曹楊新村,由五十年代蘇聯專家設計的兩層磚木結構住宅,每個門牌十戶人家,人稱“兩萬戶”,作者這樣描述:

“‘兩萬戶到處是人,走廊,灶披間,廁所,房前窗后,每天大人小人,從早到夜,樓上樓下,人聲不斷。木拖板聲音,吵相罵,打小囡,罵老公,無線電聲音,拉胡琴,吹笛子,唱江淮戲,京戲,本灘,咳嗽吐老痰,量米燒飯炒小菜……痰盂罐拉來拉去,倒腳盆,拎鉛桶,拖地板,馬桶間門砰一記關上,砰一記又一記?!盵3]

短短幾行字,鮮活寫出當時上海市民生活空間之逼仄。這是對七十年代上海民眾生存空間的真實描寫。正是由于人與人之間距離的無限壓縮,才有可能發生極端的人際交往故事。于是,三樓小毛與二樓銀鳳的私情潛滋暗長,狹小的居住空間和提防鄰里的警惕心使得這樁婚外情危險又迷人,然而二樓爺叔長期的窺視和告密最終迫使小毛母親帶著匆匆忙忙搬離,最后銀鳳丈夫理解了妻子獨守空房的空虛,銀鳳回歸為人妻的身份,小毛搬家結婚,各人生活在激起一些波瀾之后又回歸平靜。這不過是對于民間世態最真實的摹寫,也是對民間世界藏污納垢的真實反映。

“蕩馬路”是江浙滬一帶特有方言,意指飯后茶余朋友們結伴一起到馬路上閑逛,這是上海市民休閑、朋友相聚、男女戀愛的主要活動方式之一。滬生和兩個同學放學后“蕩馬路”經過一位“香港小姐”家,同學假扮紅衛兵想調戲“香港小姐”卻反被輕視,一怒之下同學造謠“香港小姐”破壞文化大革命引來了真正的紅衛兵抄家隊伍,于是“香港小姐”家中所有物品被扔到馬路,本人衣冠不整地坐在馬路上任人拿剪刀剪自己的旗袍,滬生和同學也照模學樣一人剪一刀,完了之后仿若無事一樣繼續“蕩馬路”去了。由“蕩馬路”引出一系列事端,描寫出“文革”亂象,普通人的尊嚴和隱私受到踐踏,而人性也逐漸淪喪在畸形的社會風氣里。文章轉到九十年代,都市青年聚會飯后少不了“蕩馬路”這項活動,汪小姐、宏慶夫婦與梅瑞、康總到余杭鄉下游玩,衣著光鮮的上海男女四人到田間漫步,其間汪小姐和宏慶藏到稻草垛里野合,梅瑞和已婚的康總閑談間漸生情愫,由此開始了后續發展的婚外戀情,“蕩馬路”為都市男女提供了一個曖昧的空間,不僅是茶余飯后的休閑活動,也是流言蜚語的滋生之處。

中國式飯局向來是人情利益涌動的最佳場所,眾多隱秘的私情或不為人知的真相于是在觥籌交錯間浮出水面,這也是典型的民間一景?!斗被ā分袕钠呤甏募彝ゾ鄄蛯懙骄攀甏娘埖昃蹠虾H藢τ诔允车木伦非蠹仁莻€人需要,也是招待客人的禮數。三年困難時期,阿寶大伯到阿寶家蹭飯,在飯桌上仍大談特談中餐名堂:蝦籽蹄筋,要燉到像豆腐一樣,荷葉粉蒸肉,要用上好五花肉切塊加料腌透,渾身滾滿炒得噴香糯米粉,荷葉裹緊,上籠蒸透,以及按寧波人說法,“下飯無膏,飯吃飽”,因此要拿紫菜蛋羹下飯。家常飯尚是如此,商賈聚餐更是奢靡。九十年代一次酒宴,大家說說笑笑,細細講著林太遇鬼的經歷,氣氛一片和睦。卻不料徐總的秘書蘇安突然闖入,在眾人面前宣告汪小姐因與徐總的常熟之約已懷孕兩個月有余,必須立即打胎,唬得眾人不歡而散。不過幾月,梅瑞又在老地方開大型懇談會,擺了三桌酒,小說中的重要人物悉數到場,更有冤家仇家的直接交談,對話夾槍帶棒,精彩紛呈,章節之前預埋的幾條線索,統統在這場酒宴上有了結果?!斗被ā分械闹袊斤埦职虾γ朗掣咭蟮木聜鹘y,而人際關系的聯結或松動往往由一次或幾次飯局決定。重點從來不在于吃飯本身,而在于人情往來。

三.《繁花》敘事話語的民間性

《繁花》通篇以改良式的上海官話寫作,卻并非全用地方性滬語,而是加以改良,使方言并沒有成為閱讀屏障。因為上海是豐富的,包容的,注意力不應單單放在方言上,更應挖掘的方言發展至今所攜帶的文化價值以及歷史底蘊,在這里,方言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在《繁花》中不單有上海人,還有北方人,香港人,各地人口聚集在上海,交流自然須用一種大家都能領會的語言,于是小說中有了帶有上??谝舻哪戏椒窖院腿珖ㄐ械钠胀ㄔ?,各類民間語言的展示構成了真實的市民世界。

《繁花》最顯著的特點是大量密密麻麻的人物對話。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基本上都為小短句,并且省去傳統行文中表示引用人物語言的雙引號,統統以簡潔的逗號和句號替代,這樣略去了第三者復述的引用感,使得敘述者接近于隱形,姿態放低,難以以旁觀者視角發表言論和看法。作者站在民間立場,將普通市民生活最平凡的一面平平鋪展開來給讀者看,任憑讀者揣測,從而得以自由寫出最真實的生活常態。例如小說講到一個洗衣服的女人晚上12點就拿著一大包衣服跟到小毛家去洗,洗到早上五點鐘離開,她為什么要大半夜洗衣服?在哪里晾干?這些問題,小毛不問。為什么不問?讀者疑惑。為什么小毛任憑她洗衣服?作者不說。當時身為單身漢的小毛也許能與這女人發生無限可能,但最后無疾而終。這也符合城市生活常態。哪來那么多對陌生人的追根究底呢?人人不過是過著自己的小日子而已,選擇介入別人人生是疲憊的,是需要勇氣的。這種類似于新寫實小說寫法的零度敘事,人物之間的可能性和人物心理全由讀者自行猜測和判斷。

在后記中,金宇澄稱自己“‘放棄心理層面的幽冥,口語鋪陳,意氣漸平”[4]。故事和小說的分野,實際上是柄谷行人所謂的“內面的人”出現——也即作為孤獨個體的現代人的誕生。[5]而正因為作者自詡為“講故事的人”,可以看到在作品中他幾乎放棄了對人物內心世界深度的開掘,所有人物心理的獨白,統統以“不響”一詞帶過,于是《繁花》中竟出現了1300余次“不響”。由題記中的“上帝不響,像一切全由我定……”,到人物對話時其中一方經常性的“不響”,如寫到小毛、蘭蘭和大妹妹一齊到銀鳳家中聽唱機,“兩人轟隆隆跑下樓梯。小毛不響。銀鳳說,小娘皮,樓梯要踏穿了。小毛不響。銀鳳收了電唱機,說,小毛,下去幫我泡熱水。小毛不響。銀鳳說,下去呀?!倍潭處拙鋵υ?,寫到小毛三次“不響”,小毛與銀鳳兩人若有若無的曖昧情愫已從對話間鋪展開來,但由于“不響”的阻隔,讀者無從得知小毛的心理活動,作者也無意費力試探人物的內心所想,拒絕了對內心活動的追問,使人物看起來模糊甚至麻木,對人物心理的探索和性格的分析悉數交由讀者完成。

金宇澄這樣評價自己:“我沒有當作家的念頭,一直在很低的位置上,是想把我知道的事情告訴大家而已?!盵6]作者確實做到了將自己置身于民間世界中,隱藏本身作為知識分子的啟蒙目的,而盡心盡力地還原一個真實的民間世界。民眾的心聲由民眾的語言來傳達,普通大眾的市井日常生活得到最大程度的還原。作者站在民間價值立場來敘寫這些如繁花般千頭萬緒的上海故事,使讀者能夠穿過重重阻隔,傾聽最真實的來自民間的聲音。

參考文獻

[1]陳思和:《論“民間的浮沉”》[J].當代作家評論,1994(02):124.

[2]陳思和:《民間的還原——文革后文學史某種走向的解釋》[J].《文藝爭鳴》,1994(01):53-61.

[3]王光東:《“民間”的現代價值——中國現代文學與民間文化形態》[J].《中國社會科學》,2003(06):162-174+209.

[4]陳建華:《世俗的凱旋 讀金宇澄<繁花>》[J].《上海文化》,2013(07):15-28.

[5]曾軍:《地方性的生產:<繁花>的上海敘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3(06):110-119.

[6]金宇澄:《<繁花>創作談》[J].《小說評論》,2017(03):76-85.

[7]金宇澄:《唇齒間的上?!?,《上海采風》,2013年01期

注 釋

[1]王光東:《“民間”的現代價值——中國現代文學與民間文化形態》,《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2]曾軍:《地方性的生產:<繁花>的上海敘述》,《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3]金宇澄:《繁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138頁。

[4]金宇澄:《<繁花>跋》,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5]黃平:《從“傳奇”到“故事”——<繁花>與上海敘述》,《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4期。

[6]錢文亮:《“向偉大的城市致敬”——金宇澄訪談錄(下)》,《當代文壇》,2017年第4期。

(作者介紹:毛海琳,中南民族大學2018級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專業研究生。指導老師:劉為欽)

猜你喜歡
繁花
運河、繁花、稻花香,賴在北太湖挺好
霧凇島的“繁花”
喜歡圣誕
落花有感
我有一燈繁花
我有一燈繁花
繁花之夢
落日繁花
一路繁花相送
自動取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