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運河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

2018-11-11 11:40劉永加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18年7期
關鍵詞:汴河船閘運河

劉永加

北宋時期,汴河是當時主要的水上運輸線。汴河,即通濟渠,為隋代開掘的大運河,從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沿春秋時吳時所開的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到達淮水。因為整個運河主干在汴水一段,習慣上稱之為汴河。汴河是北宋時期南北經濟交流的大動脈,尤其是對其京城汴梁的物資供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汴河水利水運事業的迅速發展,宋代的運河工程建設和管理技術有了較大提高,與前代相比,最能體現宋代運河技術成就的,一是汴河水利工程建設,二是船閘技術的出現。

汴口建設與河道清淤

宋代的汴河航運主要依靠引黃河水濟汴,由于黃河水情隨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等因素,使得汴河的淤積也相當嚴重,對汴河的航運帶來一系列復雜問題:一是引黃濟汴的入口,因黃河水的不確定性而造成汴口經常變動,有時無法控制進水量。二是河道淤積嚴重,需要經常清淤,以保證泄洪和航運。

因此,宋代圍繞汴河開展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在汴口的建設上,為了適應汴口經常變易的特點,北宋沒有興建永久性的閘門以節制黃河進水量,而是采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由人工控制汴口的寬窄以節制流量。汴河水漲時,把汴口塞小,汴河水落時,將汴口拓寬。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汴水大漲,便“選伎乘傳減汴口水勢。既而水減,阻滯漕運,復遣伎浚汴口”。由于汴口每年都有工程,北宋還專設一官職,專門負責汴口的施工,役卒則隨時調撥。此后基本形成定制??傊?,每年開展的汴口建設,不分季節,都是根據河流水情而定。人工控制汴口,具有在技術上簡單易行,而又能就地取材,方便靈活等優點。北宋時期就是用這種簡易的辦法解決了引黃濟汴的水口問題,使汴河發揮了巨大的航運作用。

北宋時期,對汴河的清淤工作相當重視。采用的第一種疏浚方法,是直接進行人工清淘。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太常少卿馬元方曾“請浚汴河中流,闊五丈,深五尺”,朝廷遣使計度后,認為“泗州西至開封府界,岸闊底平,水勢薄,不假開?!?。使者建議在淺澀處筑鋸牙束水,“自今汴河淤淀,可三五年一?!?。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又“調畿內及近州丁夫五萬”,對汴河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浚工作。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五月,還設立河渠司,負責汴渠的浚治工作。同年八月,“命河渠司自口浚治,歲以為?!?。據宋王鞏《見聞近錄》載:“汴河舊底有石板石人,以記其地理,每歲興夫開導至石板石人為則,歲有常役,民未嘗病之,而水行地中?!笨梢姰敃r的汴河清淤工作要求相當嚴格,大抵采取都江堰一樣的歲修制度。

處理汴河淤積的另外一項技術措施是狹河工程。所謂狹河,就是采用木樁、木板為岸束狹河身,就是讓河道變窄,加大水流速度,使運河利于行舟,同時,使泥沙更多地被帶走,減慢淤積速度。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宋仁宗詔“三司自京至泗州置狹河木岸……昭錫都大提舉修汴河木岸事”。這是北宋見于記載最早的一次汴河采取狹河工程。到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因汴水淺澀,常阻滯漕運,當時都水奏:“河自應天府(府城在今河南商丘市)抵泗州(今江蘇盱眙、泗洪等縣及洪澤湖西南部),直流湍駛無所阻。惟應天上至汴口,或岸闊或淺漫,宜限以六十步闊,于此則為木岸狹河,扼束水令深駛?!焙髞砟景丢M河成功,終于取得較顯著的成效:“舊曲灘漫流,多稽留覆溺處,悉為駛直平夷,操舟往來便之?!?/p>

對于狹河工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張鞏“大興狹河之役,使河面具闊百五十尺,所修自東京抵南京以東已狹,更不修也,今歲所修止于開封縣境”。宋代用狹河的方法加大運河的航深和處理泥沙淤積,對多沙運河來說,這種技術是可以作為借鑒的。

導洛通汴與汴河防汛

由于引黃濟汴帶來的各類問題較多,而清淤工作又十分麻煩,投入過大。所以,宋代想盡辦法使汴河避開黃河的影響,以節省維持汴河漕運的成本。導洛通汴,就是宋代運河技術的一項重大建樹。

導洛通汴,又稱“清汴”,早在元豐以前,就曾有人建議:“請自鞏西山七里店孤柏嶺下七十里,導洛入汴,可以四時行運?!钡茨軐嵤?。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五月,供俸官張從惠再次建議導洛通汴;都水監丞范子淵當時也建議“于汜水鎮北門導洛水入于汴,為清汴通漕,以省開閉汴口功費”。并奉詔進行實地勘測,自河陰縣西十里測量至洛口,認為西高東下,可以行水。按范子淵的想法,只要導洛通汴,汴渠引黃的各種問題均可得以解決。在工程技術上,他還具體地提出以下幾點:①認為洛水與汴河面積比較,尚有九百余尺的富余,可以暢入汴河。②若慮洛水不足,尚可滲取河水以補充。③可每百里置一木閘,以限水勢。④汴渠兩旁溝、湖、陂、濼皆可引水為助。他認為,只要汴渠能保證有五尺的水深,綱船重載便可通行。范子淵設計的導洛入汴的主要工程有:從鞏縣神尾山起,至士家堤止,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黃河,自沙谷至河陰縣十里店,穿渠五十二里,引洛水入汴??傆嬘霉?57萬。

宋神宗對導洛工程比較慎重,一方面很重視范子淵提出的這些建議,另一方面又認為他的計劃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于是,又派蔡州觀察使宋用臣現場查勘拿出意見。宋用臣復勘后認為可行,并提出了自己的補充意見:①自任村沙谷口至汴口開河五十里,引伊、洛水入汴,每二十里用芻楗置一束水,以節湍急水勢。②引河取水深一丈以通漕運。③引古索河為源,注入三十六陂潴蓄以備缺水時濟運。④自汜水關北開河550步入黃河,上下置閘節制,使黃、汴通舟。⑤在洛河舊口置水,以便伊、洛水暴漲時閉泄入黃河。⑥若古索河暴漲,則從魏樓、滎澤、孔固三斗門宣泄,保證三十六陂不致泛溢為害。⑦總計用工90萬有余。顯然,宋用臣的計劃比范子淵考慮得更為周全,特別對防止伊、洛河暴漲落有較為妥善的應對措施,對清汴后通航有較大的把握,所以被宋神宗所采納,并差宋用臣提舉導洛通汴工程。

導洛通汴工程于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二十一日開工,到六月十七日完工,七月閉汴口斷黃河水,改用洛水入汴,并通漕運。到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十月再導黃河水入汴止,前后共11年。在此期間,清汴對改善汴渠航運起到很大的作用:①通航期大為延長,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正月,“三司言發運司歲發頭運糧綱入汴,舊以清明日,自導洛入汴,以二月一日,今自去冬汴水通行,不必以二月為限”。②清汴安緩,行船比過去大為安全。同年十二月“都大提舉汴河堤舉司言:泗州普濟院自元豐二年七月洛水入汴至三年閏九月止,僅得流尸五百四十人,比常年減千五百人,蓋以安流少所拋失”。③汴渠維修人員、綱船人員比清汴前大為減省。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五月,“權江淮發運副使盧秉言:黃河入汴水勢湍激,綱船破;人數多,今清汴安緩,理宜裁減。今定六百料重船上水減二人,下水減二人,空船上水減二人,下水減三人,余以次差減。從之。同月,罷浚汴之役”。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五月,因“以先帝導洛入汴繕完”,“紹提舉汴河堤舉司隸都水監專一制造軍器”。④由于洛水含沙量低,汴渠淤積速度自然大為減緩。由此可見,清汴的效果是顯著的。清汴不僅是改變運河水源的問題,而且是測量、開鑿、置閘、防洪、水柜等各項運河技術的綜合運用,是宋代為改善和發展人工運河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為了及時組織防汛搶險,保證汴河航運和京城的安全,宋在京城上下的汴河段設立水尺,派人定時看守,當水漲至警戒水位時,便組織軍士人夫臨河防汛,稱“防河兵”。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六月,“詔:自今后汴水添漲及七尺五寸,即遣禁兵三千,沿河防護”。又遣內臣分掌京城門鑰,當汴水汛漲時,防河軍士至彼,立即開關點閱放過。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六月,又令,“凡汴水長一丈,即令殿前馬步軍禁卒緣岸列鋪巡護,以防決溢。及五晝夜,即賜以緡錢”。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再次改善對防河兵士的待遇:“舊制,水增七尺五寸,則京師集禁兵、八作、排岸兵,負土列河上以防河。滿五日,賜錢以勞之,曰‘特支。而或數漲數防,又不及五日而罷,則軍士屢疲,而賜予不及。是歲七月,始制防河兵曰給錢”。

宋代汴河防汛的另一措施是分洪減水,其工程措施主要采用;一是控制汴口??刂沏昕谝话阋曘?、黃關系而定。若汴水盛漲,河水又繼續陡增,則全部堵死。但堵口工程量比較大,非不得已一般不用,較多采用的則是修狹口門束約水勢,減少入汴流量。二是開減水河,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于中牟和滎澤各開減水河一道,以備泄減漲水。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十月又在京西北岸再創新河一道,以備泄水入刁馬河。汴河減水宣泄除入刁馬河外,主要是在下游分入黃河和廣洛河。三是開壩分洪,如果汴水陡漲,減水河來不及分水時,則要挖開汴堤宣泄洪水,以保京都無虞,也避免全汴受到破壞。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七月,“汴水大漲,眾情恟恟,憂京城,乃用樞密院奏,敕八作司決陳留堤及京城西賈陂岡地,泄之于護龍河”。四是用斗門和水竇控制減水,以防宣泄過量,影響正常航運。宋代汴河上泄水斗門不少,除各減水河口大都建有斗門之外,沿汴一帶一些能夠容納一定水量的低洼地方,汴堤上也設立斗門以備分水之用。

汴河堤防管理與船閘建設

由于汴河巨大的航運和經濟價值,以及它對京師安危有直接影響,為了保證汴堤的安全,宋初即置專官沿河巡護和開展堤防工程建設。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五月,宋真宗詔“緣黃河令佐常巡護堤岸,無得差出有闕”。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又命謝德權提總京城四排岸領護汴河堤岸。北宋時期,對汴堤的巡護定為常制,特別是水漲期間,常派遣數千軍士日夜巡護看守。

宋代對汴堤有些河段會加強維護,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泗州知州張夏,對泗州一帶的汴堤和城堤經常加固維修,“其補壞增舊之制,則又著為條令而刻之于石,使后人遵而不敢廢”。汴堤修筑技術要求很嚴格,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謝德權領護汴堤,主持修堤時,便沿堤檢查,督促使者和役夫認真清理堤基,碾壓務求結實牢靠:“須以沙盡至土為限,棄沙堤外,造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為大錐以試筑堤之虛實,或引錐可入者,即坐所轄官史,多被譴免者?!碑敃r因施工質量不達要求而被謝德權貴罰的官吏很多。

沿岸種植榆柳是固護堤防的一種有效辦法。因為榆柳生長較快,成材后,干粗根深,深入堤下,將堤岸與土基緊緊連接,使堤身繞成牢固的整體。榆柳還可以改善沿堤環境,綠化大地,樹干可做修理木岸、建筑斗門等材料,枝梢又可以做埽,用做護堤堵口,一舉數得。

早在隋代開鑿汴河時便已在汴河兩岸普遍種植榆柳。到了宋代,則更加重視。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十月,宋太祖詔:“緣汴河州縣長吏,常以春首課民夾岸植榆柳,以固堤防?!北彼伍_寶五年(972年)正月,宋太祖又詔沿黃、汴、清、御各條河道所屬州縣,“委長吏課民別種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并按戶籍等第分配種植任務,一等戶每歲種五十本,以下各遞減十本。這樣,沿河堤岸家家戶戶都參與種植榆柳的活動,使汴河及其他各河堤岸榆柳成蔭。謝德權領護汴河時,一次便督役夫在京城附近“植樹數十萬以固岸”。所以熙寧年間,日本僧人成尋乘舟自江南運河至汴河時,沿途見兩岸“植生楊柳相連”“榆樹成林”,感慨不已,記入他的見聞《參天臺五臺山記》。種植榆柳護岸,至今仍然被廣泛采用。

古代為便利航運,在人工運河河段上建造堰埭,船過堰埭時,用轆轤或牛,甚至用人力牽引,這種辦法雖簡單易行,但效率低,對舟船損耗亦大,遠遠不能適應宋代運輸事業迅速發展的局面。宋代在唐代用單閘節制用水的基礎上,創造了復閘和澳閘。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二月,喬維岳任淮南轉運使時,開始建造了我國第一個規范的船閘,據《宋史·喬維岳傳》載:“以右補闕喬維岳為淮南轉運使。先是淮河西南三十里曰山陽灣,水勢湍悍,運舟所過多罹復溺。維岳規度,開故沙湖自末口至淮陰磨盤口凡四十里,又建安北至淮噬總五堰,運舟十綱上下,其重載者皆卸糧而過,舟壞糧失,率常有之……維岳乃命創二斗門于西河第二堰,二門相逾五十步,覆以夏屋,設懸門蓄水,俟故沙湖平,乃泄之。建橫橋,于岸筑土累石以固其趾。自是盡革其弊,而運舟往來無滯矣?!边@段文字不僅記載了我國船閘出現的大體時間,也簡要地說明船閘產生的歷史原因及其效果。

由此,船閘代替堰埭,既克服了運河地形上的限制,減少了水耗,調節了一定的水位差,平水過船,又減免盤駁牽挽之勞,從面大大提高了漕運能力。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也載,“天圣中監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鑒始議為復閘節水,以省舟船過埭之勞”“舊法舟載米不過三百石,閘成始為四百石船,其后所載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至八百余囊,囊二石”,且“歲省冗卒五百人,雜費百二十萬”。

這時的船閘,是由上下兩道閘門和閘室組成,閘室長一般約100米,閘門多采用疊梁式。船閘的工作是利用“水漲船高”“船隨水落”的道理,當上游來船時,上閘打開,使閘室與上游水位齊平,來船平水進入閘室。隨后關閉上閘,曳起下閘,起閘室水位與下游平,來船又平水出閘室,駛向下游,下游來船時,過閘程序則相反??梢娝未鷷r的船閘已經很先進了,具備了當代船閘的雛形。

關于宋代船閘的使用,日本僧人成尋《參天臺五臺山記》,記錄了鹽官縣長安堰所建二級船閘的情況:“(熙寧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天晴。卯時出船,午時至鹽官縣長安堰。未時知縣來,于長安亭點茶,申時開水門兩處出船,船出了,關木曳塞了,又開第三水門,關木出船。次河面,水下五尺許。開門之后,上河落,水面平,即出船也?!?/p>

當時,二級船閘的作用相當于兩個船閘并用,便于調節,并且更為節省水量,常在坡度較陡或落差較大的河段上建造。二級船閘的出現,使船閘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創建了船閘后,顯然在運用上比堰埭具有許多優越性,但在每次過船時,水量損耗仍然無法避免,特別是對缺水河段,水源的補充供應仍然是個很大的問題,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來減少水量的損失。北宋中期出現的澳閘,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創造的。所謂澳閘,就是在閘旁建有蓄水池,又稱船閘的澳。使用時,將閘室放出的水量儲入水澳,當運道來水不足時,則將水澳的水用水車車回閘室使用。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潤州知州王念建曾說:“呂城閘常宜車水入澳,灌注閘身以濟舟?!标P于水澳的大小,從清《(光緒)丹徒縣志》記載就可以看出,宋時在該處建造的水澳長二百丈,水面寬狹不等,廣至五十余丈,狹亦不下十余丈,深約一丈五尺。

由于澳閘能有效地節省用水,解決水源問題,水澳修建很簡便,所以,在淮南江南運河中水源不足的河段逐漸得到推廣應用。據宋胡宿《真州水閘記》所載,北宋天圣三年至四年(1025—1026),在真州(今揚州市南)建通江澳閘節水。其結構是“將礱石以甃其下,筑疆堤以御其沖,橫本周施,雙柱特起……引方艦面往來,隨平湖而上下……鑿河開澳,制水立防……歲省之費甚多,幫儲之運益辦”。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潤州京口,常州奔牛澳閘畢工。先是,兩浙轉運判官曾孝蘊獻澳閘利害,因命孝蘊提舉興修,仍相度立啟閉日限之法”。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十二月,北宋朝廷“置提舉淮、漸澳閘司官一員,掌杭州至揚州瓜州澳閘”,可見當時澳閘為數不少。 (注:文中史料,除標注出處外,其他均引自《宋史·河渠志》和《續資治通鑒長編》)

猜你喜歡
汴河船閘運河
獨占鰲頭的運河傳奇
文化,讓運河“活”起來
《中國運河志》簡介
抗疫,在三峽兩壩船閘水域
船閘
如泰運河謠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東京濱水商業初探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輝煌
從汴河興衰看開封的城市發展起伏
用于船閘撞擊防護微孔塑料的計算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