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園林設計中的“海綿智慧”

2018-11-12 12:32姜越
設計 2018年7期
關鍵詞:園林設計海綿城市

姜越

摘要:當下城市正在面臨雨水帶來的內澇災害,而在城市內澇難以解決之際,園林卻少有耳聞受到雨水侵犯,這是因為江南園林中處處都擁有著海綿的設計智慧,在當下城市中提倡海綿城市建設,運用海綿方式治水的現代,細細探索研究江南園林設計中的“海綿智慧”,借古人的智慧,悟出現代海綿城市設計之道。

關鍵詞:園林設計 海綿城市 豫園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8)04-0158-03

引言

現如今城市內澇問題此起彼伏,全球幾乎所有現代城市都疲于應對暴雨導致的內澇災害,每年為應對暴雨帶來的內澇問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地下的排水管網絡越排越密,排水管直徑也越做來越大,然而當遇到“百年一遇”的大雨,城市排水的效果卻并不顯著,城市內澇治理急需要新的思路與方法,于是海綿原理與指導思想應運而生,各個專業對其關注度也與日俱增。

其是“疊山”和“理水”皆是江南園林的營建核心,是古人對園林山水藝術性的關注,但是“疊山理水”還有著其他作用,就是賦予園林應對極端環境再平衡彈性和自我修復的能力,這非常像現代人所支持的海綿原理思想。下雨時候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帶到需要的時候慢慢釋放出來加以利用,所以海綿原理是對雨水吸收直至雨水管理與儲存再利用的原理方法。海綿原理的機制如同人體肺部的肺泡作用一樣,肺泡吸收的氧氣為機體帶來能量,海綿城市中的海綿體通過吸收雨水去涵養城市的水文環境(如圖1)。

所以挖掘江南園林設計中“疊山理水”的內在,用海綿思維與視角去看江南傳統園林的設計,我們發現江南傳統園林中不僅對湖面形態、掇山的設計技法有考究,更蘊含著“海綿原理”。自古以來,中國人—直都在探尋大自然的法則,在沒有先進科學技術和設備的古代,古人更懂得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的治水法則,并在江南傳統園林設計營建體現得淋漓盡致,就例如:蘇州的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其水面面積之大且常年保持清澈的水質,為人們提供了具有絕佳觀賞性的水景,其背后是對于海綿原理中生物凈化與蓄水的運用;再者如上海本地著名園林秋霞圃,其圍繞著池水而建的建筑在大雨來臨時候,如同巨大雨水回收“漏斗”將雨水順勢導入池中,這也是一種對海綿原理中回收循環利用雨水的運用。再有幾乎所有的江南傳統園林都能在雨季保持著良好的雨水管控,不會有類似城市中“內澇看?!钡木跋?。而園林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海綿原理,園林中的海綿體又如何發揮作用的?下面就進行詳解。

一、江南園林中的園林設計

(一)水面設計

在雨水富饒的江南地區,雨季往往要多于北方,整體可利用的雨水量相當可觀,對于江南傳統園林,自然界中的雨水是園林水景的重要補充,江南傳統園林中的水景好似一個巨大的海綿體,起到重要的作用:池水會在雨季時蓄水并在旱季時放水灌溉滋養園內綠植,大多江南傳統園林中的水體會與周圍的運河或是地下水進行連接形成流動的活水,使園林的海綿體效應輻射至周圍的環境。園林的翹楚——拙政園,水體的面積也占到其總面積三分之一。這些園林內的池水是海綿體順利運作的核心,落入園林范圍內的雨水將通過各種渠道匯聚于此,在滿足古代文人墨客欣賞理水藝術需求的同時,更是起到了將雨水收集匯聚,削減暴雨峰值再利用的作用,從而形成園林水環境的良性循環(如表1)。

(二)庭院布局設計

中國園林中有豐富的建筑群;長廊、廳堂、亭榭、石橋等,他們有不同的組合方式,時有匯聚、時有離散、時而密不透風、時而疏可走馬,各式各樣的組合布局不僅體現園子主人寄托山水之情,也是古代工匠超高建筑布局構圖修養的映照,庭院的布局可以說是左右造園水平高低的風水嶺,其中以園內水景為中心,以院落圍合的內向式布局就是典型造園類型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有著這般內向式布局的江南傳統園林有:秋霞圃、醉白池及頤園(如圖2)所示。內向式庭院從藝術的角度看,起到了聚氣的作用,而所有圍繞水體和小空間內進行的組合動作包含了文人騷客的“以小見大”的哲學思想。試想正值雨季的江南,雨水順著屋脊順屋檐而下,匯入池中,在園中欣賞美景的游人依傍著美人靠欣賞池中美景,順著屋檐留下的雨水在滴水瓦的引導下有序地形成水幕,最后墜入池中,像有節奏的聲樂發出動聽之音,拉近了人與水的距離,這一點在上海的頤園中有體現,據說雨景是頤園的“一絕”,而“頤園聽雨”是松江二十四絕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屋面的斜坡與地球的引力,干凈清澈的雨水因勢利導的被收集到了中心池水中,頗有一番“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的味道,與現代城市中通過雨水泵等機械化收集手段相比,傳統江南園林中的收集雨水的方法更貼近自然,有著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優勢。

(三)假山布置設計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山是水墨畫的主角,有著“無山不成畫”傳統,在營建房屋時候依山而建是建筑風水必須遵守的法則,所以當達官顯貴們決定在鮮有山脈的江南平原大地上建造園林時,就希望能將山縮小放置在自家的私人園林中,來表達自己的情寄山水的崇拜,而匠人們也早已把掇山設計技藝看成了一種園林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江南園林中的疊石掇山通常是被認為與園中的池水形成動與靜、剛與柔、虛與實的對比,是整個傳統江南園林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假山石的藝術造詣之外,假山還鮮為人知重要的作用——儲存與凈化雨水,看似不起眼的假山石其實對于雨水有著蓄水的作用。譬如于蘇州環秀山莊這樣依靠假山石造景的園林中就有一景——雨水散落屋頂順著屋檐流到了假山石上,在假山石的皺褶處滯留,當夾雜著土灰污垢的雨水在順著屋檐流向假山石,會在假山的皺褶處匯集,經過一段時間停留后大顆粒雜質會在假山石的褶皺處沉淀下來,剩下的雨水會順著流進入地面和池子中進行進一步生物過濾凈化。又如在蘇州滄浪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滄浪亭周圍沒有水系,所以工匠動足了腦經,依靠園內假山石形成小瀑布等小水體留住雨水,在炎熱的夏季,積累在假山石上的雨水默默地發生蒸騰效應,調節了整個園中的濕度與環境。

二、園林的海綿作用

(一)蓄水

拋開江南園林中鋪地構圖藝術性研究,從對于吸收并蓄積雨水的海綿思想技術的角度發掘,發現江南園林鋪地主要是以小青磚配以沙石作為主要的材質,在對現代海綿城市建設策略中常用到的礫石、透水性瀝青等具有良好滲透性的材料作為鋪地路面的分析后,發現兩者有著非常大的相似之處,無論是從材質的選用上,還是對于透水與涵養土地達到調節水文環境和地質環境的作用上,其核心思想都是相通的:都是通過吸水及透水材質的利用使得地面道路減少了下雨過后的地表徑流,從而減少了低洼地因為坡勢低使得徑流的匯聚導致的內澇問題,而這些雨水帶來的地表徑流經透水性路面被土壤吸收,加之園林中的植物眾多,植物根系起到了固土的作用,避免了因吸水后導致的水土流失現象,雨水被蓄在了土壤之中,待日后干旱季節緩慢釋放,調節整個園林的濕度與溫度,保持園林的小氣候環境的穩定??偨Y來說各式各樣的小青磚碎石鋪地的江南園林有著天生的蓄水特性,成功減少雨水的徑流峰值時段,讓整個園子實現了“大雨過后不看?!?,而是讓人擁有“倚欄聽雨聲”的愜意和心定(如圖3)。

(二)凈水

傳統江南園林是一個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組合體,雨水通過園林中的生物凈化后用于園內日常的植物的灌溉與養護,使園中一年四季的綠意盎然,連綿不絕。春天的竹、夏天的荷、秋天的桑、冬天的梅使得園內一年一景色,充足的雨水收集與妥善的凈化保存,讓傳統江南園林有絕對的能力滿足這些四季植物苛刻的“嗜水”需求,而其中生長在池水中的荷花與水下的水草等水生植物一同起到了生物凈化水質的作用,充足的水資源,蒼天的樹木,豐碩的四季果實更是引來了品種多樣的“??汀痹诖司奂?,水中花鯉魚游弋,空中畫眉鳥雀躍,泥土中蚯蚓的爬行,除了人以外還有不同的生物都在此享受著良好的生態。即便到了現在,傳統的江南園林在在城市群日益龐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也為人們提供了別樣的體驗自然的去處,別有一番現代版的“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的境界(如圖4)。

(三)用水

“釋”及釋放與使用,其分為兩種:一類是看不到的,另外一類是看得見的,看得到的釋放使用,即養護園林的護工拎著水桶或者是接著水管從園林的池中取水灌溉園內的綠植(如圖4)所示,故此為直接利用園中水資源。

以上“釋”是看得到的,而在園林起著關鍵用途的“釋”是看不到的。細看中國古代園林,園林中種植有灌木的苗圃幾乎都是下凹的,如位于上海嘉定的秋霞圃,占地約3.3公頃,是目前上?,F有的五大古代名園中創建時間最早的園林,秋霞圃的水面開合有致,周圍圍繞湖石,緊挨著湖石邊上的下凹式苗圃就是古人留給后人的智慧,首先下凹式的綠地能夠充分下滲吸收雨水過后的地表徑流,盡可能地將雨水留于園中的綠地,當大雨過后園林中的苗圃都吸收到了充分的雨水,整個園林中各個角落上的苗圃如同吸收飽水分的小海綿體。再者,雨水積累在粗砂細土的苗圃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滲透,慢慢地會降解雨水中的有毒物質和大污染物顆粒,當然這些作用的發生最后能夠有多大的效果,是要考慮結合前面提到的兩點關鍵:不同土壤的特性與不同植物的特性。

三、調研解析——豫園的海綿設計智慧

(一)豫園的海綿體設計分析

豫園的其內部設計形式是亭臺樓榭排落有秩并且局部有形成相互圍合依水而建的格局,園林水體面積假山石更以其“量多”、“形特”而聞名。從總平面上可以看出,其園中設計布局的水體幾乎占據了整個園林的大部分面積,故此為蓄積雨水的海綿體,再者相傳明代造園大家張南陽在豫園中疊山時,手持鐵如意,親自指揮工匠疊石,不稍瑕顧(如圖5)。

(二)豫園的園林的海綿作用

豫園中的各個要素具有合理的海綿原理,互相間工作通暢,有利于發揮園林整體的海綿體效益,園林中的海綿體工作總體做到了快與慢相結合的“蓄”;粗與細相結合的“凈”;明與暗相結合的“釋”。

1.快與慢的“蓄”:豫園中有大量的臨駁岸的建筑,這些臨水建筑和庭院的組合是一個自然的雨水收集“容器”,猶如漏斗將雨水收入囊中,不浪費大自然的饋贈。而且這種做法非常巧,讓雨水只經流過屋頂就落入池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雨水被二次污染物附著的程度,而且能夠段時間內匯聚雨水提高了效率。同時豫園中的豐富構造的花街鋪地也是“蓄水大戶”,落入園中的雨水,大多能夠透過花街鋪地滲入進園內土壤,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園中的雨水不外溢,為豫園周邊的城市管網消納雨水降低了其負擔,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粗與細的“凈”:凈化有粗凈化與細凈化,粗凈化及沉淀大顆粒的雜質成分,而細凈化是通過陸生植物或者是水生植物進行的生物和微生物的凈化,前者的凈化能夠大量的去除肉眼看的見的雜質,后者則通過一定量的時間進行生物作用對水體中的微生物和細菌進行過濾與降解。在豫園中的假山石中,下雨的徑流部分積蓄在了山石的縫隙褶皺處,并貫穿于假山石頭間的水形成“澗”,曲折之間匯成溪與小瀑布,最后匯入池中。所以豫園中的假山石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起到初次粗凈化雨水的“海綿體”。而細凈化則有匯集于池中的荷葉水草及駁岸邊的綠植完成,這個過程是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

3.明與暗的“用”:豫園中的水池被時常通過人工方式提取澆灌豫園中的綠化植物,此為明“釋”。豫園中大量的下凹式苗圃在雨季時候蓄積儲存雨水后,到了少雨季節,隨著溫度上升,這些匯聚在下凹式苗圃中的雨水經過被植物根系慢慢的吸收后釋放進環境中,發生“蒸騰效應”,雨水化為看不見的水汽開始緩慢的釋放,充滿豫園的各個角落,控制的濕度、調節著整個豫園的小氣候,并能將多余的雨水滋養豫園內的樹木,此為暗“釋”。

結語

我們從對江南傳統園林中的各個要素單體的設計分析可以發現,老祖宗對造園設計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道法自然”。根據以上案例的具體分析和最后的梳理總結,筆者認為現代人完完全全可以向江南園林中取得“治水真經”,形成我們現代人管理設計城市,治理城市內澇問題的錦囊妙計,故總結以下幾點設計策略:

策略一:城市在設計規劃中應當盡量保護現有城中河流、湖泊等水文環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開挖一些人工景觀湖或蓄水池,這一來能夠涵養地下水資源,而來能夠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并能夠大大降低城市的風塵污染。

策略二:在規劃設計中要充分保護城市的土地資源,設立城市綠化植被覆蓋面積的“紅線”,因為豐富的植被能夠減少或延緩城市水土流失,鎖住城市的故土,讓每一村大自然的泥土都能夠留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策略三:在城市的新建道路中建議使用透水性強的材料,這樣能夠大大降低雨水徑流的峰值,讓暴雨來臨時,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會有徑流造成的水坑和積水,并能夠緩解城市排水系統的設施。

策略四:應該轉變城市治水的觀念,不要一味提高城市的管網的密度和管道的直徑,以期望能夠快速排走城市內澇,要疏堵結合。城市如人,藥補不如食補,要從根本上解決內澇看海問題,而不是對城市進行開膛破肚,手術式般排澇。

古人在江南傳統園林中的設計與治水智慧的實踐正是我們目前解決內澇等城市病的一劑良藥。我們后人需要待日后好好研究與探索。

猜你喜歡
園林設計海綿城市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探析
景觀園林設計要點應用分析
園林設計中的地方文化元素應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風景園林設計
地域特征對園林設計的影響及應用
大地藝術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
“海綿城市”理念下,構建低影響雨水開發系統的研究綜述
中國為何要建“海綿城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