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做什么 比做什么更重要

2018-11-15 15:04七天路過
哲思 2018年2期
關鍵詞:存款人會年度

◎七天路過

常??吹竭@樣的提問:我在20歲的時候應該做什么?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最應該去做什么?我在30歲之前需要做什么?我們有時相信自我,有時懷疑,但更多時候,我們希望能找到屬于某個年紀的正確答案。

我曾經在大學課堂上聽過一個學生向教授提問:“為什么大學生活那么豐富,我仍舊對未來感到迷茫呢?”教授聽到這個寬泛的問題,并沒有一笑了之,而是非常善解人意地說:“我遠在大洋彼岸的女兒跟你一樣迷茫?!?/p>

迷茫簡直就是不分國界和語言的產物。而處于迷茫中的大多數人都會習慣性地想要抓住什么,即:我最應該做什么來擺脫迷茫?

基于這種焦慮的驅使,我們本能地想要“做些什么”來緩解、掩蓋和躲避自己的焦慮。有些人會選擇用工作、健身、看書等“上進”“努力”的事情來掩蓋焦慮。他們認為,當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在“變好”,于是就能夠在心理上獲得一種“最起碼我是在往好的方向前進”的滿足感。有人會選擇用游戲來麻痹自己,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短暫快感。但其實你的內心是分裂的。你一邊做著毫無目標的工作,一邊抗拒著這些無法帶給你成就感的瑣事。

實際上盲目努力很難有效果。因為你只是出于逃避心理去做了選擇,而并非積極主動地選擇做什么。我曾經在T E D上聽到過一句話:“生活是一團亂麻,接受它?!?/p>

真正的幸福在于明白生活不是由一串成就組成的。你的資質和簡歷,這些都不是生活。生活是艱難的,復雜的,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知道這一點會讓你更心平氣和地度過人生的迷茫期。

我在24歲的時候突然領悟了這個道理: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在不知道上限是什么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定好自己的底線。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永遠不會碰,就會盡量避免墜落懸崖的危險。即便會有焦慮和不解,也不至于墜入谷底。

其實所謂迷茫,更多的自我感受,是恥辱,是內心的不自信。我覺得自己不夠好,但不知道如何變得更好。

我有一個金牛座的女朋友,她常常在線上跟我交流,今年的存款目標如何了,今年的旅行地已經完成幾個了。在她的生活中,她并不在意職位的高低,工作也僅僅是她實現年度存款的高效手段。她的強驅動力來源于她的年度具體計劃,比如存款、投資理財,還有旅行、家用等幾個部分。這樣的“理想”看起來過于現實裸露,但是對于自我管理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

前幾天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她已經完成今年的存款了,后三個月賺的錢便可以用來帶父母旅游。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歡呼雀躍,并衷心為她知道自己的目標并實現而感到開心。

有人為了夢想十年磨一劍,有人為了存款日復一日精簡持家,大家各有各的逐夢方式。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能夠忍受任何生活。

猜你喜歡
存款人會年度
為什么人會抽筋?
為什么人會打哈欠
為什么人會掉頭發?
年度仿古大戲
百度年度熱搜榜
為什么有的人會說夢話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廣人均存款超10萬
隆昌縣聯社:“開門紅”增存75877萬元
2010年度表情
2006-2007年度最佳商業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