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的意義與方法

2018-11-20 05:38周國清陳暖
書屋 2018年11期
關鍵詞:胡適讀書

周國清 陳暖

讀書是人類對自身精神王國的探索,是個人靈性成長、人格完善的思想源泉。在多元變革的社會語境下,“全民閱讀”列入國家戰略,閱讀推廣持續開展,國民閱讀率逐年上升,讀書已成一種社會風尚或精神文化現象,整體呈現向好趨勢。讀書人以書為伴,以文會友,坐擁書城,守望心靈,以品書悟道為人生至樂!暢游于書籍的海洋,生活富有朝氣,心靈獲得美感,德性得以修養,境界隨之升華,人生更趨藝術。這就是讀書所飽含的精神力量、獨具的神奇魅力!筆者有感于讀書之意義與法度,歸結三題與諸君分享。

一、讀書何謂

“讀書”二字看似簡單,真正理解實為不易,且從各家之理悟中窺其堂奧。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楊平從“體”“用”兩方面來理解“讀書”?!绑w”是探究讀書這件事的根本意義,“用”則表征學以致用的思想,從而延伸出兩個更好理解的詞:好讀書和要讀書。這與魯迅“職業的讀書和嗜好的讀書”分類相似。他們都推崇讀書的“體”,即好讀書。英國毛姆說讀書是為了樂趣,“是一種享受”,如對一本書不感興趣,就不要去理會它。這與陳平原所言“閱讀的最大敵人是功利化”和“無用”閱讀如出一轍。美國蘭登書屋的創建人貝內特·塞爾夫的描述更為形象:“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多少有點像運動一樣:你的熱心、知識和敏捷都有關系。閱讀的快樂不在人家告訴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靈得以舒展開來?!彼f:“如你愿意,可以只為高興而念書?!狈N種這些,均揭示出讀書的真諦:讀書指引人的生活,是一種高雅有為的人生方式,是人生境界之大美。

二、讀書為何

胡適說這個連小孩都知道,講起來很難為情,而且也講不好,之所以要讀書,無非基于三點:接受人類遺產;為要讀書而讀書;解決困難,應付環境,并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這自有道理,頗具深意。筆者細品讀書之意義與目的,以為其蘊涵有三。大凡讀書之人,無以越此三界。

其一,讀書當為修身立己。有人視讀書為“人性養成”、“人文化成”,有人將“自我修養”視為讀書的關鍵功能,堅守“為自己而讀書”的立場,不管怎樣,借助讀書以保持內心世界的安寧,不斷超越自我、塑造人格、修養德性、安身立命,便是修身立己的表征?!墩撜Z·憲問》中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薄盀榧骸奔礊樽约憾x書,不為功利所驅,而純粹出于自覺。周作人所言“為自己的教養而讀書”,同樣是一種“修身立己”的自我完善。

其二,讀書致力于求知為學。即讀書是為獲取知識,為做學問。嚴濟慈說,“掌握運用乃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從而“把學到的知識在手中把玩,成為武器,運用自如,游刃有余”。做學問的前提是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而基礎的奠定源自刻苦、認真、細致地讀書。當下趨勢,學歷學位幾成個人的社會標簽,就更應明確讀書目的。所謂“文憑與水平”的區分,實為關乎讀書與否的深層拷問。為學之人,要好讀書,讀好書,樹立知識強國、文化強國的遠大志向。

其三,讀書終為開風氣?!帮L氣”,可指社會風云、時代氣象。讀書與時代精神如影隨形,同社會風氣承遞和生活方式變化息息相關,它推動社會進步,澆灌文明之花,催生主體素養,無疑是社會生態系統的鮮明影像。讀書最終是為承續、弘揚民族文化,構建祥和的社會風氣。大眾讀書的路線圖和價值取向的變化,個體和集體的讀書心像,總與一定社會心理和時代風潮相聯系,可從中透視社會變遷,解讀文化密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閱讀的政治取向、九十年代閱讀的經濟取向、二十一世紀閱讀的文化取向,均是階段性表征。有時一部書或一篇文章就形成閱讀熱潮,引起社會文化或心理的變化?!秾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書無禁區》等引發的大討論,都說明讀書敏銳地感應時代,帶著社會的體溫。

三、讀書何為

中華民族優良的讀書傳統中飽含豐富的讀書方法,溫故知新、學而不厭、學思結合、學而時習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識之、學以致用、知人論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均折射出古人的讀書智慧,一直具有指導作用。

其一,讀書貴精心選擇。高科技時代,產業化發展,出書速度快、數量多,可讀、耐讀、適讀者幾何?這就需選擇。如何選擇?就要有自己的判斷,切忌人云亦云,底線就是摒棄“惡書”?!皭簳?,精神之鴆毒,其害及于心思”。不讀“惡書”是周作人使用的排除法,確保在“讀不勝讀,亦讀無可讀”的書中選擇佳作。他的《垃圾書》一文就明確了抵制垃圾書的方法。摒棄“惡書”之后,就要選擇多讀“善書”了。朱光潛說得好:“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薄罢嬲档米x的書”即為“善書”或經典,是文化濃縮之精華。周國平的讀書特點是“不走彎路,直奔大師”,因人生有限,不應浪費在平庸之作上。此外,還當讀一些與自己見解相左甚至相悖,而又足夠“善”的書,個人的思想只有在這種博弈、碰撞中才能真正提升。

其二,讀書求“博”“精”結合。周國平讀書的第一個特點——“不務正業”,就是“博”的體現,以此拓寬眼界,活躍思想?!安钡耐瑫r,更要“精”,散文家秦牧的“鯨吞牛食”讀書法,便是“精”與“博”的形象寫照?!蚌L吞”即鯨吞食魚蝦,一口下去,裝下的食物不計其數;“牛食”則是讀書要像牛一樣“反芻”,將吃下去的食料再咀嚼細化為養分,供身體吸收。一味“鯨吞”,可能消化不良,所以加上“牛食”,讀書才更有營養。胡適的讀書目標是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顧頡剛提出將“顯微鏡”用于自己研究的專業領域,同時用“望遠鏡”旁及其他多方面知識,知己知彼。

其三,讀書需“隨遇而安”的姿態。好的閱讀環境能激發讀書欲望,諸如書店、圖書館之類,一踏入就書香撲鼻,靈感滿身,自然是一種享受。然而讀書又不囿于環境,一心向學、潛心讀書的人,即使身處喧鬧惡劣的環境也能“隨遇而安”,克服其負面影響,獨擁讀書的定力。中華民族有優秀的讀書傳統,陶弘景菜園求學,蒲松齡草亭路問,以及鑿壁借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警枕立志等勤讀故事,均從不同角度說明了如何克服環境困難而堅持讀書的精神。曾國藩在一封家書中提到:“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边@便是讀書要“隨遇而安”的很好佐證。此外,人在不同的精神與心境下讀書,體會、感受也不一樣,效果各有千秋,就像王梓坤的描述:“失意時讀書,可以使人重整旗鼓;得意時讀書,可以使人頭腦清醒;疑難時讀書,可以得到解答或啟示?!彼?,讀書的“隨遇而安”也需“隨心靈的境遇”,調適好心態與情緒。

其四,讀書要堅持“五到”。這是對胡適“讀書四到”的拓展,即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把鄣健笔怯醚劬Ρ嬲J書本上的每一個字,一字一句都不放過,能清晰辨別其承載的信息、知識、思想、文化?!岸健笔峭ㄟ^聽覺獲取知識?!独蓾摷o聞四筆》中記錄了一則顧炎武的讀書方法:“約士友中聲音宏敞者四人,設左右坐,各置注疏本于前,先生居中,其前亦置經本,使一人誦,而同人聽之,遇其中字句不同,或有疑義者,詳問而辯論之?!鳖櫻孜浒l揮聽覺在讀書中的功能,感知更為直觀?,F代科技背景下,有聲讀物的發展更是滿足了讀者通過“聽書”獲取知識的需求,掃描二維碼,就可變“看書”為“聽書”,超越了顧炎武、胡適那個時代?!翱诘健眲t是一句一句念出來?!澳顣墓τ媚苁刮覀兏裢饷髁嗣恳痪涞臉嬙?,句中各部分的關系。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兩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迸龅揭恍┹^長且難懂的句子或蘊含深意的段落,看一兩遍不一定能懂,但讀上一兩遍就很好地理解了?!翱诘健边€要善“問”,要培養提問、想問、解問、答問的本領。讀與問結合,實際上就是學與思結合,因為“問”需要思考,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也說明“心到”最為重要。讀書光靠眼和嘴是做不到的,唯專心用神、凝神聚氣才行。宋儒張載說“學貴心悟,守舊無功”;程頤說“學原于思”;魯迅說“較好的是思索者”;馮友蘭的讀書經驗是“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諸家之言,都是說讀書要心到,心不到無以為學。心到還體現在“疑”的精神,要敢于懷疑,善于質疑,時刻存疑,帶疑問讀書?!笆值健眲t是說讀書要自己動手,胡適就說“手到”是“心到”的法門。前“四到”得來的知識,再怎么消化吸收,都只是別人的,模糊且零碎,只有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一遍,將知識內化,形成自己的觀念和理路,才算是自己的東西。

然則讀書有法又無法,可謂“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有法之徑,在探索,在總結,在勤思與修為;無法之謂,乃是融入心脈,化為習慣,變為內在精神,從而主動追求,自覺而行。胡適有言,讀書就靠養成好的習慣,“習慣重于方法”,如此說來,則要“將生命浸泡在書籍之中,將感觸融入書籍之中,讓讀過的好書駐留在心中”。只有讀書像衣食住行一樣伴隨我們,成為精神生活甚或生命的一部分,才會用心專一,持之以恒。特別是少兒讀者,習慣成自然,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輩子受用無窮。親子閱讀、家庭閱讀、幼兒園集體閱讀、校園讀書活動等,都是養成讀書習慣的途徑。

猜你喜歡
胡適讀書
《胡適》
讀書使人進步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胡適論紅樓夢》自序
胡適清紅先負王琳娜
我們一起讀書吧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尊經或貶經?——胡適等人對“六經皆史”的不同解讀
讀書為了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