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貞元時期韋應物紀行詩創作芻議

2018-11-24 13:42李瑩綦中明
北方文學 2018年26期
關鍵詞:貞元韋應物詩歌

李瑩 綦中明

摘要:貞元時期,韋應物創作了富有代表性的“紀行詩”,詩中兼有對自然的賞愛和對民生的關切,體現了一個文化官員的情懷和責任。江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他的紀行詩歌創作的外在契機,而人生經歷的浮沉變化和詩人對自然的深刻體察則是觸發韋應物詩歌創作的根本動因。他的紀行詩的描寫對象涉及郡城、西塞山、草堂、精舍、亭寺、山水、瀑布、泉谷村墅等,詩歌主題與其寄居佛寺、讀書山林的經歷密切相關,流露出復雜的功名意識和關懷民生、憂心國事的責任感?!凹o行”是韋應物后期詩歌創作的重要題材。

關鍵詞:貞元;韋應物;紀行;詩歌

韋應物是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并稱的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活躍于大歷和貞元詩壇,詩歌創作表現出生動的變化和發展。在山水田園題材的創作上,韋應物的詩歌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評曰:“李、杜之后,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盵1]

一、韋應物的身世經歷與紀行詩創作

韋應物出身于關中望族“京兆韋氏”。韋氏家族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它自漢代起扎根關中,卓絕漢唐,屹立不倒。京兆韋氏重視教育,培養出眾多杰出的子弟。韋氏族人在政治和文化上頗有建樹,不斷抬高家族的聲價,在唐代素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贊譽。唐代的韋氏家族以九大公房最富盛名,他們手握權柄,文昌武盛,僅是身居宰相之位者就多達二十人。韋氏家族的文學天賦突出,其中有上百位子弟以詩文見長,其中尤以中唐詩人韋應物的文學成就最高、影響最大。

韋應物出身韋氏逍遙公房,一生歷經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見識了王朝的盛衰。他生于繁華錦繡之中,長于盛世大唐,身歷安史戰亂,輾轉游宦地方,晚年病逝他鄉。韋應物少年時期依仗著世家子弟的出身豪縱不羈;青年時出任唐玄宗的親衛,身當恩遇;安史之亂的帶來的政治變局和生活巨變促使他開始收束心性,折節讀書;此后在地方官任上,韋應物成長為勤政的官員和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德宗貞元年間是韋應物創作的最后階段,創作心理更為穩定,藝術表現最為成熟。

貞元元年,韋應物自滁州刺史任上罷官后閑居于滁州西澗,同年的秋天又轉任江州刺史;貞元三年,韋應物奉命入京,擔任左司郎中;貞元四年,外任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韋應物罷官之后寓居于蘇州永定寺,最終卒于蘇州。貞元時期,是韋應物詩歌創作的最后階段,以“酬贈”和“紀行”為主要題材,其中紀行詩歌記錄了他的人生旅途最后階段的豐富見聞,呈現了宦海沉浮中的“官員”和“詩人”的復雜感受。

二、貞元時期韋應物紀行詩的創作契機

貞元時期,韋應物的紀行詩共十八首,其中的主題不盡相同,有巡春途中的觀覽之勝,有宦海浮沉中的鄉關之思,亦有醉心自然的出塵之想。韋應物的紀行詩多以高蹈之姿、巖扉之思、林泉之致作結,詩歌重在表現官場生涯中的疲憊和對山水清音的眷戀。韋應物是能夠感受和表現山林之美的詩人,他的紀行雖有對出世生活的向往,但卻同樣具有對功名和祿位的執著。由此可見,紀行詩是詩人的行旅寫照和情感調劑,旅途中的風景和勝跡的書寫和詠嘆可以使他暫時擺脫政事,獲得心靈的休憩和愉悅。韋應物在貞元時期的紀行詩主要創作于巡視途中、公事余暇和短暫去官時,詩中兼有對自然的賞愛和對民生的關切,體現了一個文化官員的情懷和責任。

江南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靈秀是紀行詩歌創作的外在契機,人生經歷的浮沉變化和詩人對自然的深刻體察則是觸發韋應物詩歌創作的根本原因。韋應物紀行詩的描寫對象涉及郡城、西塞山、草堂、精舍、亭寺、山水、瀑布、泉谷村墅等,是融合了宦游背景和自然審美的結果,是詩人對山水古跡的描寫和詠嘆。詩中同樣展示了貞元時期的社會危機和個人困窘,韋應物的紀行詩雖然不乏對云林閑居的清遠生活的想象,但是難以真正超脫于現實。

三、貞元時期韋應物紀行詩的主題

貞元年間,韋應物的紀行詩的主題與他的寄居佛寺的經歷密切相關。安史之亂中,韋應物寄居于武功寶義寺,罷官期間寄居于同德精舍、善福精舍讓他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暫退官場時期,韋應物多是閑居于寺廟之中,詩歌中有多處對精舍生活的描寫。韋應物的此類詩歌正是唐代士人親近佛禪和“讀書山林”的風氣的體現,佛寺經歷成就了韋應物“立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焚香掃地而坐”[2]的脫俗形象和詩歌人格。正如施蟄存先生所云:“韋詩所反映的是一個品德極為高尚的人格。他淡于名利,對世情看得很透徹,不積極,但也不消極。他的生活態度是任其自然。他的待人接物是和平誠懇?!盵3]“立性高潔”不是韋應物山林和寺廟讀書修行的初衷,詩人在命運的顛沛流離中被迫經歷了清寒素樸的生活,成全了他的紀行詩創作。

韋應物的紀行詩中流露出強烈的功名意識。他的《題從侄成緒西林精舍書齋》詩中懇切地規勸從侄韋成緒離開寺廟,追求功名。此詩寫于貞元年間,韋應物時任江州刺史,基于自身的深切體會和對族中子弟前途的憂慮,他并不贊成晚輩一生棲身精舍。他在詩中描繪了幽峭的環境,展示了清寒的生活:“冽泉前階注,清池北窗照。果藥雜芬敷,松筠疏蒨峭。屢躋幽人境,每肆芳辰眺。采栗玄猿窟,擷芝丹林嶠。纻衣豈寒御,蔬食非饑療。雖甘巷北單,豈塞青紫耀?!盵4]從林泉高致寫到隱逸采藥,韋應物能將此間生活的清幽淡泊表現得引人入勝。然而,隨之筆鋒一轉,他又以過來人的口吻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的饑寒酸楚,勸慰晚輩追求進取。韋應物的紀行詩中高明的藝術與現實的情感是并行的。棲身云林是韋應物宦海浮沉中時常流露的理想,但在作為生逢亂世的官員,家族使命和追懷圣恩的思想又使他眷戀官場。循吏生涯和民生凋敝的世態使他心有不甘,思圖報效朝廷和施展才華也是人之常情。以上復雜的情感正是造成韋應物紀行詩多重面目的原因。

韋應物的宦游紀行詩中書寫了巡視屬縣途中的所見所感,表現出關懷民生、憂心國事的責任感。他的《始至郡》在描寫了雄偉奇麗的郡城風光后,寫道:“到郡方逾月,終朝理亂絲。賓朋未及宴,簡牘已云疲。昔賢播高風,得守愧無施。豈待干戈戢,且愿撫惸嫠?!盵5]此詩歌作于貞元元年的潯陽,是詩人初任江州刺史的仲夏,他描述了自己履職月余的疲憊,表現出勤于理政、撫恤孤貧的為官態度。韋應物因自身多病,民生多艱而稱仕途為“累”,同時又因系心百姓,為自身的無能為力而懷有歉意。

山林讀書生活對韋應物的性情修養、審美趣味和創作主題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得他的創作能夠貼近陶淵明的閑居思想和山水表現。歸隱與出仕,淡泊與榮名是韋應物宦游紀行詩歌的主要感情線索。歸隱之心和理政之志正是中唐時期士人的精神面貌的不同側面。貞元時期,韋應物紀行詩的語言也漸露孤峭,氣貌漸失溫潤而走向冷清。韋應物的貞元時期的紀行詩是其宦游經歷的詩意表現,以其詩歌成就在貞元詩壇獨樹一幟。

參考文獻:

[1]張文治.國學治要[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317頁.

[2]李肇.唐國史補[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58頁.

[3]施蟄存.唐詩百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341-342頁.

[4]孫望校箋.韋應物詩集系年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379頁.

[5]孫望校箋.韋應物詩集系年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377頁.

猜你喜歡
貞元韋應物詩歌
夕次盱眙縣
詩歌島·八面來風
訛傳九百年可以休矣
——常袞與建州茶業無關
寄李儋元錫
李紳《古風》二首編年辨正
唐德宗與貞元詩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