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觀進步戰爭片才能突破

2018-11-26 07:37軍旅作家
軍營文化天地 2018年11期
關鍵詞:戰爭片辛德勒巴頓

文/王 龍(軍旅作家)

中國戰爭片一直沒有過好這一關:缺少對戰爭本質的深層反省,缺少人道主義照耀下的人性表達。盡管《晚鐘》《一個和八個》乃至后來的《鬼子來了》《斗?!贰都Y號》等片對此有過不同程度的探索,但與時代觀念的不斷進步相比,中國戰爭片在這方面的表達明顯滯后。

我們習慣于只把戰爭分成正義的和非正義的,這當然沒錯,可是世界上確實還有一些戰爭片純粹以反戰為主題,沒有嚴格區分正義和非正義戰爭。過于單一的戰爭觀使得戰爭片顯得特別單調,無非是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殘酷爭斗,對于大量民眾最普遍的期盼和平的愿望視而不見,這樣的戰爭片難免偏離民眾的要求。每個人作為生命的個體珍惜生命,對戰爭的恐懼是必然的,對戰爭的厭惡也自有緣由,可以理解。戰爭片只有放在具體環境里討論戰爭,嘗試說服觀眾面臨侵略,面臨殘忍暴力時怎么做才是合適的,試圖去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才能拓展思想性,讓觀眾心服口服。因此,戰爭片既要符合政治邏輯,也要符合人性邏輯和生活邏輯。

美國戰爭片就善于以不完美強化完美形象,以非英雄化的方式突出英雄,如《辛德勒的名單》,辛德勒不是有意要去救人,而是出于自己工廠謀利需要保護了一些猶太人,最后出于人道主義又多保護了一些人。最后,辛德勒自我譴責,不認為自己是英雄而是罪人,用這個有缺陷的人把完美高尚的精神境界突出了,極大地弘揚了人道主義精神。

再如1970年面世的美國電影《巴頓》,它的高超就在于既展現了巴頓的橫刀立馬、勇敢忠誠,又沒有回避他性格中的黑暗一面,比如暴打膽怯的士兵,以及站在國旗前桀驁不馴地宣揚“美國人一貫好戰”……《巴頓》把英雄的和悲劇的都統一在主人公身上。而這些毀譽難分的復雜多側面,也許正是巴頓令敵人膽寒的人格特質。如果《巴頓》只是一味歌功頌德的作品,那么它在藝術力量上無疑將大打折扣。而在我看來,美國戰爭片最厲害的一招,就在于明明是歌頌美軍“英雄事跡”的作品,卻能用一抹看似無意的“反戰油彩”,如同文化口紅把作品主題涂抹得高深莫測。

中華武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內涵和價值體系,如何使中華兵道和現實觀照相互融合、相互照亮,把中國軍事文化的主流價值滲透傳播到全球各地,必須賦予中國戰爭片獨特的東方價值色彩,表達中國軍隊的潛在價值訴求,而不能只是簡單的一種腔調,一種聲音?!?/p>

猜你喜歡
戰爭片辛德勒巴頓
西藏地區云地閃電時空分布特征分析
巴頓(下)
巴頓(上)
隱形男孩(下)
戰爭的女性書寫
淺析技術革新對戰爭題材電影敘事策略的影響
美式英雄主義的頌歌——簡析《美國狙擊手》
中國的“辛德勒”
淺析《辛德勒的名單》中人性的升華
“辛德勒名單”背后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