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乞賑濟浙西七州狀》看蘇軾公文寫作風格

2018-11-28 05:24許皓婷
文學教育 2018年26期
關鍵詞:錢荒銅錢蘇軾

許皓婷

蘇軾(1037—1101),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宋代著名文學家。嘉祐二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蘇軾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蘇軾曾任翰林學士,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乞賑濟浙西七州狀》是蘇軾在杭州任上所作,此前蘇軾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便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此時的蘇軾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至闊別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蘇軾在杭州任上時,江南發生了連續性的水旱災害。這場災害的主要波及區域為兩浙路、淮南路、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部分地區。其中,尤以兩浙受災最為嚴重。由于元祐大水,又多風潮?!埃ㄌK、湖等)數州不獨霪雨為害,又多大風,猝起潮浪,堤堰圩垾率皆破損,湖州水人城中,民家皆尺余,此去歲所無有也?!盵1]北宋慶歷二年,自修筑“吳江挽路長堤”后,太湖下泄水口受到阻礙,使得“水常溢,浸罐三州(蘇、湖、常)民田”;[2]同時筑堤也造成吳淞江水流變緩,下游淤淀縮狹,加以潮汐頂托,市場壅滯不暢,潴水肆虐蘇州及秀州華亭之田廬。這一現實情況,使得兩浙地區的水災災情又進一步加重。

元祐四年至六年,兩浙經歷了數次災荒?!岸悍e水,不種早稻,及五六月水退,方插晚秧,又遭干旱,早晚俱損,高下并傷,民之艱食,無甚今歲?!薄镀蛸c濟浙西七州狀》主要敘述的是元祐四年的饑荒。當時的兩浙路正鬧饑荒,蘇軾帶領百姓抵御自然災害,他把修官舍的錢用來買米賑濟災民,先救濟饑餓的百姓,再修繕屋宇。并在《乞賑濟浙西七州狀》向皇上反映了災情,以朝廷撥下供米二十萬,寬減元祐四年上供米三分之一,賜度牒三百道為終。

蘇軾在《乞賑濟浙西七州狀》中敘述了浙西兩路的饑荒情況,并將其上報給宋哲宗,希望他采取“寬得轉運司上供年額錢斛”的辦法,而民自受賜矣?!镀蛸c濟浙西七州狀》中首先提到了浙西兩路的積水影響到了糧食水稻的豐收,又結合熙寧年間的災荒,將災情的嚴重情況用文字鋪敘在統治者的面前,讓統治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其次就米價的昂貴這一話題延伸出去,介紹了造成米價昂貴的原因,乃是官吏各務趁辦,爭奪相傾所致。官員借災害中飽私囊的情形,蘇軾主要從三方面來寫。其一,官員借災害催促逼迫百姓征收田租地稅;其二,由于上供定額斛數目太大,官員未能準備齊全,而發令調遣嚴緊,官吏從中阻攔,導致糧食漲價,買進更貴;其三,官吏在得知寬減政策的情況下,更加不盡心提前謀劃準備。蘇軾就這些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只寬得轉運司上供年額錢斛”“乞特賜指揮,須管依年分收簇數足,若遇移替,具所簇到數交割與后政承認,不得出違年限?!?/p>

在米價這個話題之外,蘇軾還關注到了浙中的錢荒與群黨集結販賣私鹽的問題,可以說是真正的體恤民情了。錢荒即流通領域內貨幣相對不足而引發的一種金融危機。宋朝是一個經常鬧“錢荒”的朝代。宋仁宗朝慶歷年間,江淮出現過“錢荒”;宋熙寧年間,“兩浙累年以來,大乏泉貨,民間謂之錢荒”;哲宗元祐年間,“浙中自來號稱錢荒,今者尤甚”;南宋初期,也是“物貴而錢少”,南宋后期,錢荒物貴,市井蕭條。從北宋到南宋,“錢荒”鬧個不停,老百姓常常發現,市面上的錢用著用著就不見了。

宋朝“錢法”很亂,銅錢、鐵錢和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民間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一,并且價值多變,非?;靵y。川陜地區通行鐵錢,十個鐵錢換一個銅錢;長江南岸和北岸流通的錢也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实墼浵略t要以770個為一貫,但是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所以完全是筆糊涂賬。這種混亂的錢法,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宋朝中央政權缺乏威信、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的體現。宋朝還出現了類似于紙幣的“交子”,但它不是出現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沿海地區,而是出現在落后的內陸四川地區?!敖蛔印钡某霈F并非商品經濟發達的產物,而是因為四川地區缺銅,國家又沒有統一的貨幣,所以只能用鐵來鑄錢。鐵錢價值很低又很重,十枚鐵錢換不來一枚銅錢,又不方便攜帶,所以商人才想出了“交子”這個主意:把錢存入錢莊,換來紙質的存錢證明,從而便于攜帶和交易。

但是“錢荒”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大量的銅錢流通不暢,在一些固定的地方長期貯存了下來,宋朝富室熱衷于收貯銅錢便是其中一個表現。因為銅錢能夠保值,相對于交子的不穩定性,人們更傾向于選擇銅錢。銅本身的價值是穩定的,但是銅錢超發,錢就會貶值,宋代大量鑄造銅錢,使得銅錢的面值低于材值,一貫錢價值一千文。但是從銅本身的價值出發,將一貫錢熔成銅器出賣,其值將超過一千文。如此一來,“毀錢鑄器”便成為了有利可圖之事。于是,江浙一帶的百姓,以銷毀銅錢為利,習以成風。由此看來,江浙正是兩宋“錢荒”的重災區。

宋代雖結束了晚唐五代的統治,但是卻多多少少繼承了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風。蘇軾曾直斥宋之浮靡文風:“近世文章華麗,無如楊億。使億尚在,則忠清鯁亮之士也?!盵3]楊億是西昆體的代表人物,西昆體正是為了對抗宋代華麗浮靡的文風而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蘇軾的主張,即文章要“有為而作”,聯系現實,針砭時弊,而不是泛泛而談,不達要點。宋代中期,在當時聲勢頗大的古文運動的影響下,有關文章及公文寫作理論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古文運動促進了當時的文風由晦澀華靡向平易暢達的轉變。隨著古文運動的深入,公文擬制的風格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宋代的公文也就帶上了淺易平實、議論準洽、更加適用于政務等特點。蘇軾顯然受到了當時文風的影響,其創作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宋代的公文中有一些特定的公文用語,公文用語的使用使公文更加適用于政務,起到高度概括的作用,從而使得公文更加言簡意賅?!爸笓]”一詞在《乞賑濟浙西七州狀》中共計出現了五次?!爸笓]”實是通假字,通“旨揮”,意為天子命令,帝王的詔敕、命令,用于概括指稱高層上級的下行公文。蘇軾另有公文《放榜后論貢舉合行事件》中亦用到了“指揮”一詞:“欲乞特賜指揮,今后差使官,不拘經義、詩賦,專務選擇有才學之人,其禮部近日所立條貫,更不施行?!毕M噬辖迪轮家?,不要把擇人的標準局限在經義、詩賦中,從而粉碎“民間妄意朝廷必欲用作詩賦之人為試官,不問有無詞學,一例差充”的謠言。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指揮”一般用在作者所揭示的社會現象或者提出的建議后面,以表達希望統治者做出相應措施的決心。蘇軾在《乞禁商旅過外國狀》中亦云,“若不特降指揮,將前后條貫看詳,別加刪定,嚴立約束,則奸民猾商,往來無窮,必為意外之患?!备侵攸c指出指揮的作用所在,以統治者的威望,降下帶有命令的旨意,監督貫徹,嚴厲約束,從而達到社會安定的效果。

《乞賑濟浙西七州狀》中還有一個特定的公文用語:“契勘”?!耙娊裰鹬莺图e常平斛斗及省倉軍糧……即令提、轉疾速契勘逐州”,其中“契勘”一詞意為言查、按查;考核、查考。契勘以言查、按查之意在蘇軾的文章——《應詔論四事狀》中多次出現:“契勘熙寧四年以后至元豐八年登極大赦以前,人戶積欠,共計五萬三百餘萬貫?!薄捌蹩薄币辉~,后常接年份或是數量詞,如:“本州契勘上件年分,計有四百四十五戶,自承朝旨以來,迨今首尾五年,才放得二十三戶?!卑床楸局菟符}戶四百四十五戶,但是朝廷下旨大赦后,五年間才放得二十三戶。此處使用“契勘”一詞,語氣嚴肅,意在使人正視此事件。

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蘇軾在《乞賑濟浙西七州狀》中便大量運用數字,鮮明地反映了災情的嚴重性?!翱睍鯇幹袃烧沭囸~,是時米斗二百,人死大半,父老至今言之流涕。今來米斗已及九十,日長炎炎,其勢未已,深可憂慮?!蔽鯇幠觊g米斗兩百,大半百姓仍死于饑荒,而今米斗九十,實在令人憂慮。前后兩處數字的對比,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從而認識到災情的嚴重性。蘇軾又以“轉運司來年合發上供額斛及補填舊欠共一百六十余萬碩,本路錢物,大抵空匱,刷變轉不行,官吏急于趁辦,務在免責……”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大抵情況:供額大量虧欠,官員急于辦理,務在追求免于罪責,相當于現代的“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文章多處出現具體的數字,看似冗雜,其實暗含深意,大量數據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說服力,引起朝廷的重視。

重視文章的社會作用,是中國古代傳統文章學的一大特點。古人的文章概念大多指應用文,即公文。宋代以前,人們注重的是文章的教化作用,并未將文章與具體的“事”聯系起來,直到宋以后,人們才漸漸意識到文章的社會作用,也漸漸產生了“文以致用”的觀點,這一觀點在蘇軾的言論中有明顯的表現。他提出文章“以體用為本”,認為文章應如五谷,可以療饑;應如藥石,可以治病。即注重文章的實用性。

蘇軾的大量政論文都對社會流弊、社會現實中的矛盾進行了揭露與批判?!吨G買浙燈狀》就是蘇軾親眼看到百姓為“半價購燈”的旨意所苦的生活,從而向皇上呈上的公文,又有《上皇帝書》和《代張方平諫用兵書》皆是這樣的作品。到晚年,他還教誨自己的晚輩,寫文章要華實相副,不能只顧著文章外表的華麗而不顧內容的實用,并且向晚輩總結自己平生的創作是“春秋古史乃家法?!边@種以文褒貶是非的創作態度,正是他重視散文的思想內容及社會作用的觀點的體現。

通過對《乞賑濟浙西七州狀》一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蘇軾公文的大概風格。這篇文章是蘇軾在前期所創作的,反映了他的政治憂患。蘇軾一生仕宦,愛國愛民,勤于政務,忠于職守并政績斐然,他心系民生,憂國憂民,在任期間大多為民請命,了解民生艱苦和煙火之樂,是名副其實的“父母官”。

縱觀蘇軾的公文,筆者發現其公文大部分是針對民生民情,社會弊病而作的?!镀蛸c濟浙西七州狀》便是蘇軾在杭州任上了解了浙西災情之后所作。又如《奏浙西災傷第一狀》與《奏浙西災傷第二狀》,亦是為浙西兩路的災情而作。蘇軾撰寫公文長于議論,遣詞造句典實平易,具有一定的特色:善用明確的公文用語,使得文章更為嚴謹并引人重視;慣用大量的數據來說理,使人信服;注重文章的社會作用,所作文章大多是為了針砭時弊。受宋代中后期文風漸趨理性的影響,蘇軾撰寫文章更為尊重客觀現實,但是也沒有完全摒棄感性的寫作風格。他客觀地敘述災荒所導致的社會問題,而又不時流露自己的同情,其坎坷的人生經歷使他與下層百姓更加親近,在一定程度上對他的公文創作風格產生影響,從而使其公文具有嚴謹的邏輯而又不缺乏真摯的感情。而同時期的其他公文,少有像蘇軾這樣真實地把情況描繪出來的,或是少報、虛報,更甚者知而不報,從而騙取下撥的賑金。這對于我們現代公文的寫作有一定的啟發,公文創作要求實,即要尊重客觀實際,實事求是,講求實效。

附:

乞賑濟浙西七州狀

元祐四年十一月初四日,兩浙西路兵馬鈐轄龍圖閣學士朝奉郎蘇軾狀奏??睍阄髌咧蒈?,冬春積水,不種早稻,及五六月水退,方插晚秧,又遭干旱,早晚俱損,高下并傷,民之艱食,無甚今歲。見今米斗九十足錢,小民方冬已有饑者。兩浙水鄉,種麥絕少,來歲之熟,指秋為期,而熟不熟又未可知。深恐來年春夏之交,必有饑饉盜賊之憂。本司除已與提、轉商量多方擘畫準備外,有合申奏事件,謹具畫一如左。

一.轉運司來年合發上供額斛及補填舊欠共一百六十余萬碩,本路錢物,大抵空匱,刷變轉不行,官吏急于趁辦,務在免責,催迫賦租,督促欠負鉗束私酒漏稅之類,必倍于平日,饑貧之民,無路逃死,必將聚為盜賊。又緣上供額斛數目至廣,都未有備。見今逐州廣行收糴,指揮嚴緊,官吏不免遮攔,米谷添價貴糴,以此斛斗涌貴,小民乏食。欲望圣慈愍此一方遭罹。熙寧中饑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負,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則一方余民,必在溝壑。今來亦不敢望朝廷別賜錢米,但只寬得轉運司上供年額錢斛,則官吏自然不行迫急之政,而民自受賜矣。乞出自宸斷,來年本路上解錢斛,且起一半或三分之二,其余候豐熟日,分作二年,隨年額上供錢物起發,所貴公私稍獲通濟。又恐官吏為見明年既得寬減,僥幸替移,更不盡心擘畫收拾,以備補填年額,乞特賜指揮,須管依年分收簇數足,若遇移替,具所簇到數交割與后政承認,不得出違年限。

一.見今逐州和糴常平斛斗及省倉軍糧,又糴封樁錢、上供米,名目不一。官吏各務趁辦,爭奪相傾,以此米價益貴。伏望圣慈速賜勘會,如在京諸倉,不待此米支用,即令提、轉疾速契勘逐州,如省倉不闕軍糧,常平糴散有備外,更不得收糴。所貴米價稍平,小民不至失所。浙中自來號稱錢荒,今者尤甚。百姓持銀絹絲綿入市,莫有顧者。質庫人戶,往往晝閉,若得官錢三二十萬,散在民間,如水救火。欲乞指揮提、轉令將合發上供錢,散在諸州稅戶,令買金銀綢絹充年額起發。

一.自來浙中奸民結為群黨,興販私鹽,急則為盜。近來朝廷痛減鹽價,最為仁政。然結集興販,猶未甚衰。深恐饑饉之民,散流江海之上,群黨愈眾,或為深患。欲乞朝廷指揮,盜賊情理重者,及私鹽結聚群黨,皆許申鈐轄司,權于法外行遣,候豐熟日依舊。所貴彈壓奸愚,有所畏肅。

右謹件如前??睍鯇幹袃烧沭囸~,是時米斗二百,人死大半,父老至今言之流涕。今來米斗已及九十,日長炎炎,其勢未已,深可憂慮。伏望仁圣哀憐,早行賑恤。今來所奏,一一并是詣實。伏乞詳酌,速賜指揮。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注 釋

[1]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451),中華書局2004年,第10829頁

[2]蘇軾:《蘇東坡集》(第15冊《奏議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第69-79頁

[3]馬端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文獻通考卷三十一),吉林出版社2005年,選舉考四,23頁

猜你喜歡
錢荒銅錢蘇軾
從善如流
銅錢草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廖仲愷因“錢荒”被迫向軍閥要錢
揚州一座明代平民墓出土的銅錢釋義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金朝銅錢貨幣流通貯藏形態管窺
銅錢草
錢荒遇上貨幣空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