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近與貼近:大學生網絡流行語審美研究

2018-11-28 05:24
文學教育 2018年26期
關鍵詞:流行語語言大學生

郇 宇

語言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日常交際使用的重要工具。在社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語言的使用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和人類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所謂“社會”就是指“生活在一個共同體的地域之中、說同一種語言、有共同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人類共同體。每一個社會都必須有自己的語言,因為,語言是組成社會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的的聯系靠語言來維持。沒有語言,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就會中斷,社會就會解體?!盵1]推演到網絡的這個話語之中,網絡亦可以理解為一個“社會”,在不同的網絡平臺和網絡語境中,人們交際使用的語言就由社會語言過渡到網絡語言,網絡流行語也就成了網絡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網絡流行語的生成合理性與價值

首先,網絡語言特別是網絡流行語的使用是具有便捷的實用性的。日常的網絡交際,除了朋友之間的網絡視頻和網絡通話,多數情況下人們的交際主要依靠鍵盤打字,這樣的交際速度相對于面對面的對話效率是相當低下的,所以就需要高度凝練和概括性的話語去完成大部分交往中的“詞不達意”。因此,網絡流行語借口語中詞性的模糊而生,比如“宅男”這個詞,可以用作名詞代表一類坐井觀天、不求上進的人,如“這個只會在鍵盤上呈英雄的人是個宅男”。同時也可以用作形容詞,代表一種厭惡,如“這個男生真討厭,真宅男”,又可以作副詞,形容一個人動作的鬼鬼祟祟,如“他走起路來就很宅男”。這樣使用限定的模糊化,大大減少了傳統書面表達的繁瑣,能夠用最少的字眼傳達最大限度的語義,因此能夠快速傳播,適用于網絡上不同背景和階層的人,使得大家都能理解、都會使用,利于網絡信息的傳播,同時加快現代漢語的語詞更新。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網絡流行語的使用的合理性還在于網絡環境自身的復雜特點?,F階段網絡技術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會中的階層差異和資源的不平等,一線城市的中產人群可以曬出高檔餐廳的自拍照,并配以“萌萌噠”的自我描述,而一個三線城市的務工青年同樣可以在街頭與卡通塑像合影,自我陶醉在“萌萌噠”的表達里,在網絡環境中這種使用是全民性的。因此,網絡流行的出現代表了普適性和高效性,可以為網絡中不同的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共同使用。同時如果使用網絡流行語的話,原先固化的社會階層差異是很難體現的,也許使用傳達的深層含義不同,但這種差異是相當小的,利于平等的觀念表達和無障礙的溝通。一個大學教授精通哲學懂薩特懂黑格爾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和一個普通工人甚至掃帚簸箕都寫不出來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們能指的事件必然存在著深度廣度的差異,但所指的事件的差異就顯得微乎其微,極大可能的給這樣身份、教育背景懸殊的人群創設了相對平等的交流空間和思維契合,同時也符合了人普遍的一種尋求認同感和情感共鳴的心理機制,特別是社會壓力如此巨大的今天,社會各個階層面臨的壓力是不同的,但對于情感慰藉的追求是共同的。因此筆者認為,網絡流行語的合理性亦體現在網絡環境中的普適性需求。

二.大學生網絡流行語審美特征

根據人民網2015年網絡語象報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其中,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5.1%?!盵2]也就是說,在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上,年輕人包括大學生是主力軍。根據報告結合筆者對自身周圍同學朋友的觀察,筆者認為現階段大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有以下兩個特征:

一是低齡化,戲謔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寶寶”自稱,按照正常的交際語言,“寶寶”這個稱呼一般用于長輩對于孩子的昵稱,現在的大學生張口閉口必稱自己為“寶寶”,動不動就是“嚇死寶寶了”,“寶寶心里苦”,“寶寶還是個孩子”。那么為什么大學生需要重拾這樣一個過去的稱謂?筆者認為,這和大學生所處的生存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現階段的大學生普遍面臨學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而高等教育的過渡性特征決定了大學生思想觀念具有明顯的從校園文化向社會文化轉型的特征,所以尚不諳世事的大學生在接觸社會上的一些事物特別是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時,本能的就有一種防御和逃避的心理機制,然而作為學生群體往往是弱勢并且無法抵抗的,所以自然地會對自身進行嘲諷,對過去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進行懷念,“寶寶”這樣帶有集體回憶性質的詞匯就能夠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積極的響應和病毒式的傳播。

二是意義重賦化。這個重賦包含語音和意義兩個方面?,F在大學生由于受過相對成熟的基礎教育,在輸入法的使用上多使用拼音輸入,而漢語發音重音概率非常高,一音多詞的現象也非常多,并且很多時候含義相差相當大,所以近年出現的很多網絡用語都是從諧音演變過來,比如“蜜汁(謎之)尷尬”、“我開始方(慌了)了”都屬于諧音演變的詞匯。而“輸入法在記錄新詞、新符號表達之后,通過數據化的聯結,向更多的用戶推介,在首要聯想詞匯中出現,因而急劇擴大網絡語言的使用群體?!盵3]這樣的語音變化產生的流行語,理解起來沒有任何困難,又讓人產生新奇的感覺,迎合了學生追求新潮時尚的心理特征,再借助輸入法工具,其爆發式的傳播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時,網絡使用者主體年輕化的現象,使得一些詞匯的的意義被重新賦予,形成新的網絡流行詞。以常見的“呵呵”為例,在多數中老年人的使用習慣中,“呵呵”代表微笑的回應,是一個中性的擬聲詞,但這一常用的擬聲詞在網絡語境中已經被異化,并被賦予了“不尊重人”的意味,如果現在聊天使用“呵呵”就代表不愿意與你對話,其他由此衍生的詞匯如“呵呵噠”、“呵呵你一臉”、“對此表示呵呵”等也有了相對的“無語”、“拒絕對話”、“不同意”的意義。此外被逐步負面化的詞匯還有“暖男”、“情懷”、“直男”等。這種新的“意義”在網絡傳播中不斷強化,從而覆蓋了詞匯原有的表意,成為了另一種形式上的“新詞”。

由此兩種現狀,我們可以看到,網絡流行語的便利性很突出,它的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它的便利性很多時候體現的不如說是表達能力的貧乏和文化教育的錯位。語言是思維的產物,語言同時也包含著語境,很多高度概括的網絡流行語犧牲了詞語原本的意境,過度使用之后,反而失去了原本內涵的豐富性和想象的空間,這也是網絡流行語往往在爆炸式傳播后迅速消亡的一個原因,它自身的特點限制了它的發展。同時,很多在漢語中微妙的事物到了網絡流行語這里就簡單暴力的成為了高度概括的情感宣泄工具,我們會發現用網絡流行語越多,越容易把自己置于膚淺的、低俗的、憤世嫉俗的網絡大環境中,現實生活中彬彬有禮的人反而成為了肆意謾罵的人,對于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成長環境是極為不利的。

三.主流媒體對于大學生網絡流行語使用的引導

雖然分析了網絡流行語的諸多不足,但結合前面的合理性,我們必須意識到,網絡流行語絕非“洪水猛獸”,如何駕馭利用它,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我們既要合理使用它去拉近距離,同時也要合理改變它去使它更貼近我們的需求。在這一點上,主流媒體起到了一個帶頭作用,“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為例,2015年4月14日經媒體報道后走紅,4月16日微博引用量為9122條,達到峰值。5月之后,該網語討論頻率逐步走低。網絡流行語如果僅僅停留在互聯網,也不過是一種網絡亞文化。網絡流行語要深入日常生活、并得到社會的認可登入‘大雅之堂’,離不開傳統媒體傳播的賦權和官方話語體系的接受。如‘任性’一詞,本是網民調侃一些人沒有道理的行為。2015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的發布會上,政協發言人呂新華答記者問時,使用了‘大家都很任性’這一短語。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任性’一詞獲得新的內涵,并迅速獲得網民認知。以《人民日報》作為數據來源,監測顯示,2015年‘也是蠻拼的’在《人民日報》及《人民日報海外版》共被提及22次;‘小鮮肉’共出現11次;‘鍵盤俠’被提及6次。主流媒體對網絡流行語的傳播本身就代表著該語言獲得社會傳播賦權。主流媒體也賦予了網絡流行語更為深刻的含義”。

現在,很多大學生談主流媒體而色變,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有主流媒體的介入才能帶動語言使用的規范,這對于不斷消亡的網絡流行語的保存和長期發展是極為有利的。作為大學生群體,很多時候在選擇對網絡流行語的態度的時候,其實是在選擇“對新生事物的態度”、“對言論自由的態度”,并且隱含著“尋求認同感”的動機,甚至有時候并不是想偷懶少打幾個字而是刻意的去套用網絡流行語去彰顯表達自己的個性。因此,由上述的積極做法,我們很容易可以發現,作為信息接收和表達能力相對較強的大學生,自覺地使用傳播積極意義的網絡流行語,避免使用粗俗的網絡流行語是很容易實現的。

同時,作為大學生的管理群體,教師、學校、教育管理部門都需要轉變思維,將網絡、網絡流行語合理看待,積極引導并且適當使用積極的網絡流行語,這一方面是一種管理方式和水平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大勢所趨。

猜你喜歡
流行語語言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語言是刀
流行語,考試作文中可用否
流行語譯成古文也有腔調
這些年我們聽過的流行語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語,你會用古文說嗎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我有我語言
語言的將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