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勸學篇》有感

2018-11-28 05:24周明潔
文學教育 2018年26期
關鍵詞:學問國民學者

周明潔

《勸學篇》是由日本作者福澤諭吉編寫(1834-1901),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最具有影響力的的著作。與中國的嚴復,康有為等人一樣,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啟蒙思想家,是向日本民眾灌輸西方思想的先驅者。

剛看到此書《勸學篇》,第一直覺的反應就是古人曰的老腔調,甚覺乏味無趣。打開書一看,確是日本作者將自己的單篇合定成冊,不免產生點興趣,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勸學勸的是什么學?難不成是學習的學?心里微微有點好奇。讀完此書后,心中深受感觸?!秳駥W篇》分為十七篇,首當其中的是序,告訴我此書編寫的情況為作者的單篇成冊,驟然通讀,會覺得每篇的論旨前后不連貫,但是細細體會后發現,實則論旨相通。

第一篇,講述作者的幾個觀點:1.“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闡述了人生下來就是平等,出生不伴隨高低貴賤。2.“人不學無智,無智者愚人?!彼再t愚之別是由于學與不學所造成的。此兩觀點引出為何要勸學,因為人雖生來平等,卻能因“學”而有賢愚之別。3.治學的要道在于懂得守本分。自由與恣情放蕩的界限也就在于妨害他人與否。此處很好的揭示了自由是具有約束性的,不能妨害他人,對個人的行為準則做了一個約束。4.若民眾,不以高低貴賤區分人的等級,都投入精力于學問,則不但個人可以達到精神的獨立,一家達到獨立,則國家可以獨立。5.國家的自由獨立。此處作者舉例中國官員現狀,人們對政府官吏有禮,須是對其所代表執行的國法之尊重,而非官員其人之尊重,即尊國法之貴而非人貴。即使放在今天,這點依舊未能高度達到,不免讓人深思。6.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身份,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在相應的身份中,必須具備相應的才能,想要具備才能,就必須明白事理,而明白事理就必須走上求學之路,這也是為何學問將成為民眾的首要任務,也是本書《勸學篇》的主要宗旨。

第二篇,論人與人平等。1.明確了什么是學問。所謂學問,并不限于能識難字,能讀難懂的古文,能詠和歌和做詩等不切人世實際的學問。我們應當把不切實際的學問視為次要,而專心致力于接近世間一般日用的實學。2.再次申明人與人生來平等。所謂的平等是指,人的基本權利完全平等,是天生的,無法用人力來妨害的。強調,不可以將貧富強弱的現實情況與基本權利相混淆,將現實情況作為為非作歹的工具。此處列舉了日本的政府與國民的關系作為舉例,不免讓人想起在此方面與日本相似的中國的當時國情,福澤諭吉所處的時代背景與中國清末“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似,封閉的農業小國日本與封閉的農業大國中國一起被推到東西方文明相碰撞,而東方處於尷尬的被動境地的時刻。

第三篇,論國與國平等。1.有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認為只要由智者在上統治人民,人民服從上面的意志就行。這種議論雖然出自孔子,其實是大謬不然的。2.任何民眾,無論官民,都應該懷有一顆愛國的心,只要身懷愛國心,則要首先謀求自身的獨立,在行有余力的時候,再幫助其他人實現個人獨立。也就是說,政府與其獨攬大權,獨自操心國事,不如解放人民,與人民同甘共苦。

第四篇,論學者的職分。專制的集權主義的最大特征是以官為重、以官為尊,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官辦理,這種情況直接阻礙了“實業”的發展。官僚體制下的壓制,學者無法發揮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精神,實在是十分可悲。類比到如今的中國,企業想要順通無阻的通過各種手續,必須事先疏通關系,此關系說白了就是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使官員們滿意。根據資料記載,福澤喻吉的一生堅持拒絕擔任任何官職,他認為自己的身份是教育家,而非官務人員。對此,他宣稱是討厭官員的傲慢和虛偽的官場文化。事實上,他以獨立和中立的方式,作為政治的旁觀者,他可以保持清醒地觀察,而不卷入其中,才能更好地進行思想啟蒙工作。福澤堅持認為一個學者應該獨立地在使人領域從事研究而不是效命于政府。

第五篇,人民的獨立精神。福澤喻吉認為,一國的文明,不可由政府發起,亦不可以由一般人民產生,必須由兩者之間的人來辦理,才能為人民群眾指出方向,同時協力政府,達到成功。

第六篇,論尊重國法。政府代表國民,保護國民,懲罰惡人,所以國民需要服從國法,不可私設公堂,私自裁判。固然這觀點確實的維護了社會秩序,卻讓我聯想到中國的社會案件:山東聊城辱母案。若在所有情況下都恪守遵從不可私自裁判的原則,那么自我保護也是成為一種不該,法律不是冰冷條款,國法同樣不是。國法需要尊重,但是要時刻牢記,國法是為了保護國民懲治惡人而存在。

第七篇,論國民的職責。政府方面越出本分,施行暴政,這時站在人民立場,就可能采取以下三種舉動。一.屈從政府;二.用實力對抗政府;三.堅持真理,舍身力爭。作者認為,在以上三策中,這第三策才是上策中的上策。作者強調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號召日本人民舍身為國。列舉了歷史上的幾個“殉道”之人的本質并沒有為社會做出貢獻,不值得稱之為“殉道”。

第八篇,勿以自己的意志強制他人。女人的三從四德,男人的妻妾成群,“勸孝”,不孝有三,二十四孝等謬論,都是因為上下貴賤的名分多導致的弊害,無庸辯解,各人自問其心,自可得到回答。引用書中所說:我們做人的道理,就在于不妨害他人的權利,自由自在地運用自己的身體。

第九篇,分述兩種學問的主旨。1.人不可只以一人一家的衣食為滿足。因為人們生來就賦有比此更高的義務,那就是必須投入人類社會,并以成員之一的身分,努力為社會服務。

第十篇,贈中津舊友(續前)。1.現在的學者似有舍難就易之弊,若形成風氣,那么世間的學問就絕對達不到高深的境界了。2.獨立。學者應該自食其力,各盡其責,才能說完全盡了內在外在的義務。

第十一篇,論名分產生偽君子。補充了第八篇的上下尊卑的名分導致的壞處。不能將社會上的關系,都當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一樣,應該恪守職分,而非不可靠的名分。

第十二篇,論提倡演說。學問的主旨不在于讀書,而在于精神的活動,指導人民提高見識,是當代學者的責任。

第十三篇,論怨尤之害。堵塞言路與妨礙活動會導致怨尤,而欺詐和說謊則是怨尤的結果,這不只是政府的弊病,還普遍流行于全國人民之間,雖學者亦或難免。

第十四篇,內心的檢查。人的一生中,會出現各種意外,要在心中進行盤貨結算,但并不是世間一切皆是如此。

第十五篇,論懷疑事物與決定取舍?,F在我們正處于混雜紛亂之中,必須把東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細比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雖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輩學者責無旁貸,卻不可不以此自勉。

《勸學篇》的每一篇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受,人與人的平等,人民與政府的關系,國民與國法,求學的學問,學者的職責等等。作者激烈地抨擊封建時代的專制壓抑,提出要使國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對均衡,強調“一人之自由獨立關系到國家之自由獨立”,值得我國借鑒其精華,以“學問”培養我國人民的獨立人格,振奮民族精神。

猜你喜歡
學問國民學者
中國民協在京召開《白勝文集》出版座談會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蓮 藕
“一”的學問
“貼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進補有學問
學者介紹
裁剪的學問
賽跑中的學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