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古畫品錄》 悟陶瓷藝術設計瓷塑雕塑

2018-11-28 07:59鄭甲墻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18年9期
關鍵詞:古畫德化布袋

鄭甲墻

《古畫品錄》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篇系統的繪畫品評專著,由南朝齊畫家、中國第一位繪畫理論家謝赫撰寫。謝赫在《古畫品錄》中品評了三國至齊梁畫家27人,并歸納總結出了人物繪畫創作和品評的標準——“六法”: 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我研讀《古畫品錄》,受益匪淺。今天我把從中悟得的人物雕塑之道寫出來,與同仁共享,若有誤識,敬請批評指正。

有人肯定會問,《古畫品錄》是真對人物畫進行品評的書籍,是指導人物繪畫創作的,跟雕塑藝術不是同類,怎么能中悟得人物雕塑之道,此說法是不是有些牽強附會?我會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是!雖然繪畫和雕塑是兩個藝術門類,但藝術是互通的,是可以相互借鑒的,藝術思想、理論是可以通行的,何況雕塑藝術一至受繪畫藝術的影響。

我先說一說我對《古畫品錄》中謝赫對人物畫歸納的“六法”的理解:

1、氣韻生動——人物畫的總要,要求以生動的形象充分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征,是形與神在畫面上的統一;

2、骨法用筆——指用筆的藝術表現,即要表現出人物的“骨相”,用筆遒勁、勁健。古代的人物畫全以線條勾勒造型,人物的結構、體態、表情、姿勢,只能靠線的準確性、力量感和變化來表現,所以“骨法用筆”也是要講求體現畫者對于線條的認知程度及對畫面意境的探索;

3、應物象形——指描繪物象不僅要追求對象外表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必須認識對象的特質與內在精神;

4、隨類賦彩——指設色的方法?!邦悺奔础叭f物之類”,要求講究物象的固有色,然后隨物象之類,在形象特征上賦以概括性的色彩表現;

5、經營位置——指章法、構圖、布局。要求繪畫之前要對畫面進行精心構思、設計;

6、傳移模寫——指臨摹作品。模寫有許多益處,可以學習基本功,可以作為流傳作品的手段,可以從中悟得藝術真諦……。

“六法”是在對三國至齊梁人物畫全面分析后總結出來的系統理論,既肯定了根據對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對象內在性質的重要性,同時也道出了用筆墨表現對象的方法。

“六法”之外,《古畫品錄》也為后世留下了可貴的史料。謝赫之后,南朝陳姚最撰寫了《續畫品》(所錄始於梁元帝,終於解蒨,凡二十人,各為論斷),唐朝李嗣真撰寫了《后畫品》、僧彥悰撰寫了《后畫錄》,唐代張彥遠撰寫了《歷代名畫記》、《圖畫見聞志》。這些保留了歷代名畫的書箱也為后世從事人物雕塑藝術的藝人們提供了史料和人物原形。

人物雕塑,其實是將畫在紙絹上的平面人物,用雕塑之藝術手法將其立體化。因此,同樣要注重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和個性特征的表現,同樣是在用線條塑造人物的體態,同樣需要寫實。雖然人物雕塑與人物畫是兩類藝術,有著不同的表現手法,但其中有一個核心的必要的內在聯系——人物塑造。我在研讀中國繪畫理論的時候,總能從中悟得雕塑藝術創作的一些道理,有時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問題,總能從中國繪畫理論中獲得啟示,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其實,雕塑藝術與繪畫藝術自古就有內在聯系?!霸诠糯缙?,人們將從事雕塑和繪畫的藝術家稱為工匠,但是在經過南北朝時期后,繪畫藝術得到快速發展,藝術形式逐漸得到完善,而理論也得到充分發展,社會很多文人雅士也主動參與到繪畫藝術的創作中。因此,繪畫藝術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登上了大雅之堂。繪畫藝術的創作觀念對雕塑藝術帶來巨大的影響,很多雕塑作品都體現了一定的繪畫特性,其主要體現在佛教的繪畫和雕塑上?!覈糯袼茏髌范际菍⒗L畫進行還原和加工,這一特點在東漢時期尤為顯著,這體現了繪畫藝術和雕塑藝術在審美以及風格方面具有共通性?!?/p>

我們都知道,德化瓷塑以塑佛像(塑造佛教文化中的人物)著稱,世世代代的德化陶瓷工作者都以之為傳承主脈。德化最著名的塑佛像者是明代的雕塑藝人何朝宗先生,人們都贊何朝宗先生的佛像有“吳道子之風”。吳道子是何許人也?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畫大師,最著名的佛圖大師。

在中國繪畫史上,畫佛圖,成就最大者有二:一是北齊畫家曹仲達,一是唐代畫家吳道子。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曰:“吳之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后輩稱之曰:‘吳帶當風,曹衣出水’?!袼荑T像,亦本曹吳?!庇纱丝芍?,“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無論對人物畫中的佛圖,還是雕塑藝術中的佛像都有一定的影響。

研究中國的人物畫,可以從中悟得人物雕塑之道,研究中國的繪畫理論,可以指導雕塑藝術的創作。

我是德化一位專事陶瓷瓷塑雕塑的藝人,注重繼承傳統,卻不拘泥于傳統,主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探索能夠表達自己審美情趣的藝術風格。我尊崇何朝宗先生的藝術成就,所以我有許多仿何朝宗先生藝術風格的雕塑作品,如觀音像、達摩像等。我也遵循自己的心,因為我喜歡國畫,我始終認為國畫里的許多東西是雕塑藝術可以借鑒的,因此,我常常在工作之余,研究國畫,臨摹國畫,我也從國畫中獲得了創新雕塑藝術的一些門道。

比如我的陶瓷藝術瓷塑雕塑作品《老子》,就采用了南宋畫家梁楷的簡筆人物畫的藝術風格。

梁楷是開創簡筆寫意人物畫的鼻祖。他的人物畫很簡單,很概括,也很生動。讀其畫實際上是一種筆墨體驗,也是一種心境的體驗,更是一種禪意的體驗。梁楷善于“體察所畫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簡潔的筆墨準確地抓取事物的本質特征,充分地傳達出了畫家的感情,從而把寫意畫推入一個新的高度,使時人耳目一新”。

梁楷的簡筆人物畫是一種運用豪放而簡潔的筆墨,生動的表現出人物的神韻的寫意畫,如他的《布袋和尚圖》:“構圖簡明而有力,用筆簡練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為突出,寥寥數筆,神態活現,猶如畫山石一樣雄渾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隨意,筆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構圖仿佛是一座雄健的遠山,穩健而廣闊,而繪布袋和尚的圓顱碩軀時,轉而用工細流暢的筆法,以工筆繪眉眼唇齒,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雖有一股玩世的態度,卻又顯示出其寬厚、仁慈、悲天憫人的另一面,這也正是梁楷處世態度的一種寫照”。

我從《布袋和尚圖》中獲得啟發,在塑造《老子》時,精心塑造刻劃人物的頭部,人體的卻簡約塑形,特別是人物的長須,沒有學傳統絲絲細刻,而是粗略地刻畫,并以墨彩(具有墨分五色之效)表現長須垂于胸前與衣服在光照下呈現的光影效果。將繪畫和雕塑藝術融為一體,自覺有獨到之處。

我的瓷塑雕塑《彌勒?!穭t是借梁楷對“布袋和尚”人格的理解表現其精神面貌,根據自己查閱的“布袋和尚”故事情節的體會,想像其在某個場景下的姿態塑造其形,并以傳統的雕塑技藝精雕細刻我心中的親切、憨態可掬的“布袋和尚”。

從事陶瓷藝術瓷塑雕塑創作多年,中國畫和中國畫理論對我來說是助推器,它讓我對雕塑藝術有更豐富、更立體的理解。當然,我是雕塑藝術的后來者,我定當虛心學習前輩,師法傳統,為德化傳統雕塑藝術的更加輝煌添磚加瓦,但我也熱衷于創新,因為我深知,只有創新,才能使我所熱愛的雕塑藝術長青,才能與眾多德化陶瓷雕塑藝人一起讓德化陶瓷雕塑藝術隨時代燦爛。

猜你喜歡
古畫德化布袋
沿古畫里的山水走一走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選
古畫中的梅花
德化窯白釉雕鶴鹿老人像
燒腦古畫——《重屏會棋圖》
德化昆坂村:窮山溝變身紅色旅游勝地
古畫中的那些猴
放下布袋
德化陶瓷 閩中精粹
站不起來的布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