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體輔導提升大學新生適應性研究

2018-11-28 11:33趙巖劉嘉寧郭娜娜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8年12期
關鍵詞:大學新生適應性

趙巖 劉嘉寧 郭娜娜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問卷法、實驗法和訪談法,采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隨機在文科學院和理科學院各選取2個班級,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進行為期一個半月5期的班級團體輔導,結果顯示班級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新生適應性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班級團體輔導 大學新生 適應性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機遇和挑戰,許多社會矛盾也因此應運而生。對于許多大一新生來說,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種被動接受的高中教育到主動索求的大學教育,從飯來伸手到生活自理,他們很多人都會因為學習方式、生活環境、同學關系、戀愛、專業前景等各方面原因而產生一些困惑,導致自己長期難以適應這全新到來的新生活。第三方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最新調查發現,從 2011年9月15日至24日,被調查的 2899名2011級大學新生中,僅有 40%對學校的入學教育表示滿意1。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作為大學全程教育的起點,具有先導性與基礎性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2。

而我國在解決大學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上,往往是通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或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來解決,僅針對那些在適應問題上有較明顯的適應不良癥狀,如嚴重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為其提供個別心理輔導,而在普遍提高大學新生的入學適應能力方面效果不大3。目前,雖然很多大學設置了心理健康課,對普及心理學知識,對提高大學生適應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課堂形式比較單一,既不能結合實際又缺乏針對性。對于大學新生來說,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效果不是很明顯。

班級團體輔導能結合新生的適應性問題,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大學新生盡快地完成角色轉換,適應大學的新環境。這對于大學的思想教育和學生的素質水平提高都有深遠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

在上海某大學文科學院和理科學院,隨機各選取兩個班級,以班級為單位組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69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2人,對照組69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33人,樣本量比較均衡。

二.研究工具

本次測量采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該量表是方曉義等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下編制的。全國26個省、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對54000名大學生進行抽樣測查并制訂量表的常模。新的測評標準強調“本土化”,適合于我國文化與歷史背景,該量表嘗試從適應的角度來評估個體心理健康所達到的水平4。

按班級進行集體測試,嚴格按《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規程進行操作,統一指導語,對138名大學新生實施問卷調查。本量表由7個因子構成,分別是人際關系、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整個量表共有60個項目,全面描述了大學生在校生活的各個方面的適應狀況,而且60個項目都采用自陳作答形式,每個自陳式語句后面有5個選項,分別為: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確定,4=比較同意,5=同意。量表要求學生對語句所表達的意思表明自己的贊成程度,并選擇適合自己態度的一個答案。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指標,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可以用來較準確、有效的評估大學新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心理適應狀況,本量表簡單易測,得分越高表示適應性越好,適合中國所有高校在校學生使用5。

三.實施程序

(一)發放調查問卷

對隨機選取的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完成前測工作。共發放問卷124份,有效問卷11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1.13%。其中有效問卷男生64人,女生49人。

(二)班級團體輔導實施

根據大學新生現有的適應性問題,制定班級團體輔導活動方案。對實驗班開展團體訓練。每周一次,共計五次,為期一個半月。第一期活動的主題圍繞團體的初建開始,意在讓大家互相熟悉互相了解,建立初步信任團體關系。第二期活動的主題是人際關系,基于第一次活動的了解,進一步互動交流,一方面可以改善大家在言語交談方面的羞澀,另一方面強調團體的歸屬感,放大活動效果。第三期活動的主題是情緒管理,幫助團體成員認識情緒、掌握情緒調控的技巧和方法,適當得緩解心理壓力,積極正面的迎接挑戰。第四期的主題是以珍惜時間為主線,讓成員懂得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在學習、生活上,能很快的轉換角色,適應新的節奏。第五期的活動主題是通過將自我探索和職業探索相結合,讓我們的團體成員們重新樹立信心,正確的定位自己,挖掘潛能。最后,還要適當地處理團體的分離情緒,互相祝福。

(三)實施后測

班級團體輔導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再一次進行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測量。并發放訪談問卷。發放問卷125份,有效問卷11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2%。其中有效問卷男生58人,女生57人。

四.研究結果

(一)大學新生適應性整體良好

通過《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調查結果顯示,7個因子均分大多分布在3-3.5分之間。這說明大一新生總體適應性比較良好。因子得分從高到低依次是人際關系(N=3.5),校園適應(N=3.4),自我適應(N=3.4),情緒適應(N=3.4),擇業適應(N=3.3),滿意度(N=3.1),學習適應(N=3.0)。人際關系和校園適應相對得分比較高,說明新生在人際關系方面還是比較順的,能在新的環境迅速找到朋友。學習適應和滿意度的得分相對比較低,這說明新生從原來高中的目標明確,計劃周密的被動學習轉變到大學相對自由自主的學習還不適應,不滿意。

(二)班級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新生適應性的效果

1.大學新生適應性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得分對比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7個因子前測得分進行比較后發現,兩組在人際關系(實驗組T分數=50.6,對照組T分數=49.2)、學習適應(實驗組T分數=49.9,對照組T分數=50.0)、校園適應(實驗組T分數=51.1,對照組T分數=48.6)、擇業適應(實驗組T分數=49.9,對照組T分數=50.0)、情緒適應(實驗組T分數=51.1,對照組T分數=48.7)、自我適應(實驗組T分數=49.5,對照組T分數=50.4)、滿意度(實驗組T分數=50.6,對照組T分數=49.2)等7個因子都沒有明顯差異,實驗班與對照班在適應方面的水平基本相當,是同質性團體。

2.實驗組的前、后測得分對比分析

通過為期一個半月的5次班級團體輔導,實驗組在人際關系(前測T分數=49.5,后測T分數=50.4)、學習適應(前測T分數=49.9,后測T分數=50.0)、校園適應(前測T分數49.7,后測T分數=50.2)、擇業適應(前測T分數=49.7,后測T分數=50.2)、情緒適應(前測T分數=48.6,后測T分數=51.3)、自我適應(前測T分數=48.5,后測T分數=51.3)、滿意度(前測T分數=48.8,后測T分數=51.1)7個因子得分均有提高。這說明,具有針對性的班級團體輔導能夠提高大學生新生適應性,尤其在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三方面提高比較大。

3.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得分的對比分析

前面通過實驗組的前后測比較,發現實驗組大學新生在人際關系、學習適應、校園適應、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等7個因子得分都有所提高。但不能排除學生自己的自我調適的影響。為了排除這種干擾,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數據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組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7個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對照組,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校園適應(實驗組后測T分數=52.0,對照組后測T分數=47.8,t=2.301*),情緒適應(實驗組后測T分數=51.8,對照組后測T分數=48,t=2.066*)和滿意度(實驗組后測T分數=52.1,對照組后測T分數=47.6,t=2.453*)3個因子的得分上,實驗組和對照組都有顯著差異。這充分說明班級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新生適應性效果明顯。通過班級團體輔導,有利于促進大學新生適應校園環境,改善情緒以及提高對自我的滿意度。

4.班級團體輔導效果的訪談結果

通過對實驗組大學新生的訪談,發現88.5%的學生認為參加此類的團體活動對新生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是有幫助的。42.62%的學生認為,班級團體輔導對班級凝聚力、團隊意識的培養很有幫助。有44.26%的學生認為,班級團體輔導能改善他們原來人際交往方面的羞澀,認識了更多朋友。有40.98%的學生表示,對同學的了解更深了,不再只是點頭之交,由原來的陌生神秘感變成了現在的熟悉親切感。21.31%的學生認為參加班級團體輔導以來,對自我的認識更深刻了,更明確了前進地方向。

五.結論與建議

班級團體輔導打破了成員彼此的壓抑和緊張,通過成員分享團體中的體驗和收獲,增進團體成員的感情和信任,提高班級整體凝聚力,增強了新生初入大學的適應性,提升了適應能力,解決了新生無助、盲目、不自信、學習方式等等適應性問題。班級團體輔導,幫助大學新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認識他人,互幫互助。這種方法寓教與樂,容易被廣大新生接受,又易于操作,可作為新生教育的方法之一。

班級團體輔導活動設計需針對一定的目的,團體輔導的主題是整個團體活動的主線?;顒又谐蓡T體驗必須充分、深刻,才能真正達到團體輔導目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兼顧好“把握時間”和“充分體驗”兩個方面。

高校要整合資源,配合班級建設,多開展以班級為單位適應性教育為主題的班級團體輔導。調動新生在班級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開學之初,就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開展團訓活動,搭建班級成員活動、交流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李奮.提升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滿意度的探討[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6):18-20

[2]王洋,許贊.大學新生適應力提升教育的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15(23):43-44

[3]孫秀影,魏成.高校新生入學適應的小組工作介入模式[J].社會工作(學術版),2011,(10):26-27

[4]張新奎.團體輔導對大學生適應能力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13

[5]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2):95-101

基金項目:2017年度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7-D-099)

(作者單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猜你喜歡
大學新生適應性
國內外適應性學習的研究熱點、演進路徑與發展建議
農村籍大學新生適應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學新生實驗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的案例報告
雜交中稻新品種展示結果分析
大學新生英語語音問題及對策
大學新生英語語音問題及對策
針對數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適應性的相關探究
當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方法
從《孫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聯想到雕塑與環境的適應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