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節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2018-11-29 03:51于文浩譚懷宇
文學教育 2018年15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年輕人傳統

于文浩 農 浩 譚懷宇

一.“洋節熱”現象所引發的擔憂與思考

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很多西方文化對我國造成一定影響。比較典型的就是洋節,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喜歡過洋節而非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例如圣誕節和春節的對比?,F在的春節年味淡了,相反西方的圣誕節在我國過得很熱鬧。這是否意味著西方節日已然成為國人的新寵,傳統節日逐漸被我們淡忘了呢?

大量學者對此都有所研究,他們提到:在“洋節熱”這個問題上,要避免陷入極端的、狹隘的民族主義。不管是哪一種文明都蘊含著人類的智慧,都值得去關注,去學習,要充分了解和借鑒各種文化的優秀成果。中國文化應該在保持自己特征的前提下,積極借鑒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正所謂:山不辭石,故其成為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1]

“洋節熱”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與思考,當下重要的是人們如何權衡兩者的關系,在共存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此,我們研究了周邊的一些年輕人對我國傳統節日和洋節日的看法。

二.基于“洋節熱”對當代大學生的調查研究

(1)當代大學生對洋節日和中國傳統節日的看法

作為當代年輕人的代表,大學生們在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對2000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西方的一些洋節日在中國比我們的傳統節日更受年輕人歡迎。盡管不同的人在過洋節日時有不一樣的想法和感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西方洋節日讓我們當代大學生或多或少的對中國傳統節日有所淡漠。在我們的本次調查中,64.32%的人更愿意過西方的情人節,而只有35.68%的人更愿意過傳統的七夕情人節。56.17%的人覺得我們周圍過西方節日的氛圍比我們過傳統節日的氛圍更好。當談及對大學校園里盛行的西方節日的態度時,67%的人表示很歡迎且樂于接受,28%的人表示不怎么喜歡但可以接受,只有5%的人覺得排斥。

(2)洋節日or傳統節日

如果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在同一天,你會選擇過哪個?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發現,63.2%的大學生選擇一起過,只有15.9%的大學生選擇了只過傳統節日。

我們還對部分不過中國傳統節日的大學生展開專項調查,向他們了解深層次原因。沒有節日氣氛,節日準備繁瑣等成了一直以來傳統節日不能在廣大青少年心中引起共鳴的原因。

究其根本,部分大學生選擇只過洋節而忽視傳統節日的因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很多青少年缺乏對傳統文化更具活力的認知,無法透徹地了解它的魅力。其二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濟和社會制度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更加忙碌,可以說“生活”一詞,由很久之前的“創造到享受”,發展成為現在的“創造到更多的創造”,于是,人們尤其是青年朋友,逐漸適應并接納了快餐式文化。從早到晚的碎片化閱讀,抽離式工作主宰了他們的生活,導致傳統文化無法被推廣。就好比青年人更喜歡果味汽水的爽快,卻越來越疏遠西湖龍井的幽香。

對此,學者們也有看法:傳統節日與洋節日完全可以和平共處,實現共贏。我們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和技術,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學,要了解外國的文化,我們可以去接觸,去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洋節每年都要過一過,我們作為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骨氣,要努力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要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適當吸收西方節日文化精華的同時,不迷失自我,讓中華傳統美德與外來民族文化這兩朵奇葩并蒂開放,香飄世界。[2]

(3)調查研究歸納總結

經調查研究發現,氣氛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雖然相對于洋節,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有其獨具一格的氛圍,但是在部分媒體的不經意宣傳和商家的刻意渲染下,我們被洋節的一些新穎氣氛所吸引,漸漸地開始忽視傳統節日。例如每逢圣誕節,萬圣節等洋節,騰訊QQ,奇虎360等老資格的國內企業借勢推出相應主題的產品,在這些數字媒體的渲染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喜歡新鮮事物的青年人了。在這里,我們并非要排斥西方優秀文化,但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中,要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比其他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更具有凝聚力,也更具有傳承價值。

如果把傳統文化比作一壇醇厚的美酒,在過去,人們認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悠遠涵義,而現在,人們沒時間去細品美酒的醇香。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日漸濃厚的商業氣息沖淡了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使其多數淪為了商業發展的噱頭。盡管這對傳統節日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但我們的節日也因這些商業行為而變得越來越有功利性,人們愈加地忽視了節日原本的性質與精華。比如,逢年過節人們彼此送“紅包”,送“祝?!?,中秋節有天價月餅,七夕節有天價玫瑰,重陽節有泰山豪華游,甚至清明節都有天價紙錢。如此看來,傳統節日的傳承過程中,有許多問題值得思考。

三.“洋節熱”反映中國人缺乏文化自信

每當臨近圣誕或者情人節,大街上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圣誕樹以及奪目的玫瑰花。每當此時,洋節日的元素總是充斥著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劉魁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年輕人之所以熱衷過洋節,是在尋找機會和朋友相聚,或是進行個人情感的宣泄。過一些西方洋節,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都是一個很好的緩解,處在社會高速發展時期的我們,每天都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我們需要在身心俱疲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放松身心的理由。

面對“風景這邊獨好”,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建中感嘆,傳統節日的確有點越來越淡的味道。

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洋節在年輕人心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現階段觀念開放者的代表,他們易于接受新的文化,洋節日在某種程度上,比傳統節日更好地滿足了年輕人宣泄情感,放松身心的需求。

但是能否因此說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就降低了呢?顯然是不能的。因為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在過洋節與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對待洋節,我們更多是以一種消遣,娛樂的態度。然而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例如春節,清明,中秋等并不適合拿來消遣。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很深厚,這些節日在我們心中多了一份厚重。我們也更多地通過傳統節日寄托我們的美好愿望,訴說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于那些洋節日,我們并沒有沉甸甸的敬意。所以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并沒有降低,過洋節也不意味著我們就因此失去了文化自信。

盡管洋節日和中國傳統節日可以做到和平共處,但我們仍然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過洋節的現實。雖然我們可以說洋節日只是浮于表面,但我們一直都不能忽視其帶來的影響力。洋節即使沒有那么厚重的文化底蘊,他們所帶來的文化沖擊(尤其對于年輕一代)卻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們仍然需要去權衡兩者的關系,思考如何讓年輕人更多地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并發揚傳統文化中的精髓。

四.對于“洋節熱”的應對策略

(1)對于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氛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對此,我們就必須提到自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作用。大學生是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一代人,同時也是容易受各種誘惑的一代人。所以,需要傳播媒介引導年輕人認識一個有厚度的,多元化的傳統文化。

(2)從自身來看,我們既要了解傳統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吸收西方優秀文化的精髓,來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服務。所以,每個人在深入學習傳統文化時要做到中西合璧。

(3)國家的力量相比傳播媒介與公民自身就顯得更為重要。曾經的中國是世界的王者,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渴望學習中國的文化。但隨著西方來到我們中國,不僅掠奪走了大量財富,也入侵了我們的傳統文化。而現在,我們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文化的復興。與歐美乃至鄰國相比,我們國家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還有很多的事要做。當國家、社會與個人齊心協力弘揚傳統文化時,何愁沒有文化復興?

(4)中國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但仍有腐朽、落后的內容摻雜其中,對此:我們既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又要保護其物質載體,還要重構其價值體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3]難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部分,必然被文化自身的新陳代謝所拋棄。

[1]周德剛.經濟交往中的文化認同[D].復旦大學,2004.

[2]王軍榮.中國軟實力研究[D].復旦大學,2013.

[3]串冬梅.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傳承與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7):60-61.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年輕人傳統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為什么年輕人一團建就想離職?
當代年輕人有多惜命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年輕人如何理財
年輕人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