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D應力下改進型SCR器件設計與漏電特性優化

2018-12-07 09:08劉湖云梁海蓮顧曉峰馬藝珂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版圖襯底漏電

劉湖云,梁海蓮,顧曉峰,馬藝珂,王 鑫

(江南大學 物聯網技術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122)

在集成電路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防護中,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因具有單位面積的ESD魯棒性強、寄生電容小等優勢而備受關注[1-3].但是,由于SCR器件在ESD應力作用下具有電壓深回滯、易閂鎖的缺點[4-6],限制了其在ESD防護中的應用.近年來,在提高傳統SCR、N跨橋改進型SCR(N-bridge Modified SCR, NMSCR)及其多種改進型SCR結構的ESD防護性能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例如,文獻[7]通過在NMSCR結構中引入齊納二極管,以及文獻[8]提出的外接PMOS等輔助觸發的方法,均可有效降低器件的觸發電壓和開啟時間; 文獻[9]在雙向SCR中內嵌PMOS的方法可減小器件的電壓回滯幅度; 文獻[10]通過在P阱中增加N型漂移層和P型暈環注入的方法有助于增強ESD魯棒性.但是研究人員在改善SCR器件各項ESD防護性能的同時,較少關注在ESD防護過程中器件的漏電特性變化.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器件在ESD防護中具有工藝易兼容的優點,但在ESD脈沖作用下易受熱效應影響,導致器件的漏電流增大,削弱了器件的ESD防護可靠性[11-13].通??赏ㄟ^以下兩種途徑減小熱效應對MOS器件ESD防護性能的影響[14-16]: 一是選取低熱阻材料,提高器件的散熱能力,但該類技術仍未完全成熟,低熱阻材料與集成電路制備工藝條件的匹配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是合理改進器件結構或版圖布局,促使器件內部的晶格溫度均勻分布.

筆者提出一種內嵌MOS結構的N跨橋SCR器件(SCR embedded with the N bridge and MOS, SCR-N-MOS),并通過優化該器件版圖及其金屬布線,促進內部電流密度的均勻分布,防止器件內部發生局部過熱,保證其漏電特性的穩定.通過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TCAD)技術和傳輸線脈沖(Transmission Line Pulse, TLP)測試,對NMSCR、SCR-N-MOS及其優化前后在ESD應力作用下漏電特性的變化特點進行了比較分析.該器件的結構設計及其版圖的金屬布線方法可為改善ESD防護器件的漏電特性提供參考.

1 器件結構與TLP測試

1.1 器件結構

圖1(a)和圖1(b)給出了NMSCR和SCR-N-MOS器件的剖面結構及等效電路圖.與NMSCR相比,SCR-N-MOS既在N阱中引入了一個PMOS,又在P襯底上方引入了一個NMOS.

圖1 器件剖面結構及等效電路圖

當ESD應力作用在NMSCR陽極端時,在N跨橋與P襯底界面處形成的PN結發生雪崩擊穿,產生的電子流向N阱,空穴流向P襯底.當P襯底的寄生電阻Rp上的壓降達到 0.7 V 時,寄生NPN管T2導通.隨后,由于T2與寄生PNP管T1之間存在正反饋作用,T1迅速導通,形成SCR電流泄放路徑,NMSCR完全開啟.

與NMSCR不同,當ESD應力作用在SCR-N-MOS的陽極端時,N阱與PMOS源端處形成的PN結先發生雪崩擊穿; ESD電流直接通過PMOS源端泄放到地,PMOS電流泄放路徑導通.當ESD應力持續增加時,N跨橋與P襯底形成的PN結發生雪崩擊穿,SCR電流泄放路徑導通.同時,由于N跨橋與NMOS漏端之間的間距S較小,反偏PN-NMOS電流泄放路徑也迅速導通.此時,SCR-N-MOS完全導通,形成PMOS、SCR和反偏PN-NMOS這3條ESD電流泄放路徑.其中,PMOS有助于降低器件的觸發電壓,反偏PN-NMOS電流泄放路徑有利于降低SCR電流泄放路徑的電流密度,削弱SCR的正反饋程度,因此SCR-N-MOS器件具有較高的維持電壓.

1.2 TLP測試與分析

基于0.25 μm Bipolar-CMOS-DMOS(BCD)工藝制備了NMSCR和SCR-N-MOS實驗器件.利用Barth 4002型傳輸線脈沖測試儀測得的NMSCR和SCR-N-MOS的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具有相同形狀的實心和空心符號曲線分別表示同一器件在瞬態ESD應力作用下的電流-電壓(I-V)關系和電流-穩態漏電流(I-IL)關系.可以看出,與NMSCR相比,SCR-N-MOS的觸發電壓從 19.2 V 下降至 16.8 V,電壓回滯幅度減小了約28.6%.然而,與NMSCR約 10-9A 量級的漏電流IL相比,SCR-N-MOS的IL較大,且具有緩慢退化的特點,尤其當ESD瞬態電流I從 2.0 A 增大到 3.2 A 時,IL從 2.8× 10-7A 逐漸退化至 1.7× 10-5A,表明該器件具有漏電流不穩定特性,不能構成有效的ESD防護.

2 漏電特性的分析與優化

2.1 仿真實驗與分析

利用TCAD中Sentaurus軟件仿真,探究器件在ESD應力作用下漏電流不穩定特性的內在物理機制.當對實驗器件施加一上升和下降沿均為 10 ns、脈寬為 100 ns 的 10-4A 的ESD電流脈沖時,得到器件晶格溫度分布如圖3(a)和圖3(c)所示,與NMSCR相比,SCR-N-MOS具有更高的晶格溫度,且最高可達 1 160.5 K,表明器件內部的局部過熱現象較嚴重.這是由于ESD應力作用下的N跨橋與P襯底、P襯底與NMOS漏端之間的空間耗盡區會逐漸交疊,形成高場耗盡區.該高場耗盡區會導致器件晶格溫度的上升,并最終引起電流聚集效應.如圖3(b)和圖3(d)所示,在 10 V 直流電壓作用下,NMSCR無明顯電流路徑,而SCR-N-MOS內部晶格溫度較高區域存在一條由N跨橋、P襯底、NMOS漏端、P襯底和NMOS源端構成的漏電流路徑.

圖3 器件TCAD仿真結果

圖4 SCR-N-MOS器件優化前后的版圖

2.2 漏電特性的優化設計

若能抑制器件內部晶格溫度的不均勻分布,便可有效地改善器件的漏電特性.SCR-N-MOS器件優化前后的版圖如圖4所示,現斷開N跨橋與陽極端、NMOS源端與陰極端的金屬連接,再將NMOS源漏互換,然后分別連接N跨橋與NMOS漏端、陰極端與NMOS源端,得到優化后的SCR-N-MOS.器件優化后,NMOS漏端與N跨橋之間的距離增加,有利于分散器件的高電場強度區域,削弱器件的熱效應;同時NMOS漏端與陰極P+注入區之間的距離減小,可縮短ESD電流的泄放路徑,有利于減小器件的觸發電壓;此外,由于N跨橋不再直接與陽極端相連,可降低N跨橋處電場強度,并且通過金屬連線將ESD電流從N跨橋引至NMOS漏端后,可降低器件局部過熱區域的電流密度,有利于防止器件在NMOS的柵端發生電流聚集效應.

圖5 縱向深度為0.1 μm處SCR-N-MOS優化前后的總電流密度與電場強度分布

在10-4A的ESD電流作用下,版圖改進前后的SCR-N-MOS器件內部縱向深度Y為 0.1 μm 截面處的電流密度J和電場強度E分布曲線如圖5所示.結果表明,與金屬版圖優化前相比,優化后SCR-N-MOS僅在該截面的橫向長度X為 16.5~ 18 μm 處同時具有高電流密度和高電場強度,功率密度聚集效應明顯削弱,而且電場強度峰值從 9× 106V/cm 大幅降至 3× 106V/cm. 因此,該器件內部晶格溫度峰值也隨之下降至 341.5 K,降幅達約70.6%,如圖6(a)所示.同時,對版圖優化后的SCR-N-MOS進行靜態仿真,在 10 V 直流電壓作用下,器件內部的電流密度J分布如圖6(b)所示.與圖3(d)相比,器件內部已無明顯的漏電流路徑,進一步證明該器件具有較好的局部過熱抑制能力,有利于改善器件的漏電特性.

圖6 優化后SCR-N-MOS TCAD仿真結果

圖7 優化前后SCR-B-MOS的TLP特性曲線

SCR-N-MOS在版圖優化前后的TLP特性曲線如圖7所示.與優化前相比,優化后的SCR-N-MOS的觸發電壓從 16.8 V 降至 12.5 V,電壓回滯幅度減小約13.8%.并且,由于器件N跨橋與NMOS源端之間的間距減小,降低了內部的導通電阻,增大了二次擊穿電流,增強了器件的ESD魯棒性.同時,在該器件發生二次擊穿前,其IL能穩定在 10-9A 量級.實驗測試結果表明,該優化方法可避免器件發生漏電流退化現象,提高器件的ESD防護可靠性.

3 結 束 語

基于0.25 μm BCD工藝制備了NMSCR和SCR-N-MOS器件,TLP測試結果表明,SCR-N-MOS的電壓回滯幅度可降低約28.6%,但器件的漏電較大且不夠穩定.TCAD仿真結果表明,熱效應是造成器件漏電特性較差的主要原因.通過調整SCR-N-MOS的版圖及其金屬布線,不僅改善了器件的漏電特性,降低了電壓回滯幅度,還提高了ESD魯棒性.版圖優化后的SCR-N-MOS器件適用于具有小回滯窄ESD設計窗口的片上集成電路的ESD防護.

猜你喜歡
版圖襯底漏電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助“綠”中國版圖
鍋漏電
金旅“新”版圖
一種用于配變低壓側漏電保護器跳閘的報警系統
翡翠襯底顏色對翡翠質量判斷的影響
行李廂燈漏電故障排除
大尺寸低阻ZnO單晶襯底
大尺寸低阻ZnO 單晶襯底
大尺寸低阻ZnO 單晶襯底
視野與版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