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盟管理:概念、機制與議題

2018-12-08 09:29凌勝利
社會科學 2018年10期
關鍵詞:中美關系

摘 要:縱觀千百年來聯盟實踐的歷程,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聯盟延續的時間越來越長,這也就使得平時如何協調聯盟關系變得更加重要,聯盟管理研究也更有必要。聯盟管理是近年來聯盟研究的重要議題,主要涉及對聯盟與戰爭的關系、聯盟對外政策協調等方面。對于聯盟管理而言,其核心驅動力是聯盟困境的變化,目的在于如何維系聯盟并發揮聯盟的聚合作用。聯盟管理是聯盟成員國為了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維持聯盟關系,對聯盟內部的成本與收益進行協調,從而實現聯盟收益與聯盟困境相契合。聯盟管理主要可以通過權力強制、制度約束、利益協調和權威引導四種方式進行。目前,聯盟管理研究的主要議題包括聯盟與戰爭、聯盟與成員國政治制度的關系、聯盟內部的經濟與安全關系、聯盟與對外政策等議題。美國是當今世界擁有盟國最多的國家,其如何管理聯盟關系對于美國的全球戰略具有重要影響。美國亞太聯盟管理對中國具有政治、安全、經濟等多維影響,為了減少美國亞太聯盟管理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中國需要重視美國亞太聯盟管理并加強研究與應對。

關鍵詞:聯盟管理;聯盟困境;中美關系;亞太安全

中圖分類號:D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18)10-0016-10

在聯盟形成之后,聯盟關系如何維系就涉及到聯盟管理的問題,聯盟管理貫穿于聯盟形成到聯盟瓦解這一過程之間。對于任何聯盟而言,聯盟管理都是無法回避的事情。冷戰后,隨著國際環境更趨穩定,新的聯盟形成已越來越少,而既有聯盟的延續時間卻是越來越長,這就使得聯盟管理成為常態,聯盟管理研究也成為當前聯盟研究的主要焦點議題。本文嘗試對聯盟管理的概念、機制和研究議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當前美國亞太聯盟的管理及中國的對策。

一、聯盟管理的概念界定

聯盟盡管不完全都是權益之計,但聯盟內部不乏利益分歧,這也使得聯盟管理必不可少。由于成員國均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收益與成本不符、責任與義務失衡成為聯盟成員間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聯盟的演變和沿革中,始終存在聯盟管理與協調的難題王帆:《聯盟管理理論與聯盟管理困境》,《歐洲研究》2006年第4期。。

聯盟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協調盟國之間對成本與收益的權衡?!皬莫M義上看,聯盟管理是指聯盟內部成員國之間對各自承擔義務、應對威脅等的分配,主要依據的是所簽署聯盟條約的具體條款和規定;而在廣義上,聯盟管理包括聯盟成員國為協調各自行為而做出的正式或非正式安排?!眲⒇S:《美國的聯盟管理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外交評論》2014年第6期。甚至可以認為,只有理解了聯盟管理,才能理解聯盟政治的全過程。因為聯盟與戰爭的關系、聯盟的行為、聯盟對國際格局的影響等問題都是發生在聯盟管理的背景下蘇若林、唐世平:《相互制約:聯盟管理的核心機制》,《當代亞太》2012年第3期。。由此可見,相對于聯盟形成與聯盟瓦解而言,聯盟管理是一個研究范圍更為廣泛的議題,不僅涉及到聯盟內部的權責分擔,還關系到聯盟行為的協調。聯盟管理的概念可以界定為:聯盟成員國為了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維持聯盟關系,對聯盟內部的成本與收益進行協調,在緩解聯盟困境的同時實現聯盟收益與聯盟困境相契合。

對于聯盟管理的探討離不開對于聯盟功效的分析,因為聯盟成員國往往會基于成本-收益的視角來權衡其聯盟功效,從而影響其聯盟政策特別是聯盟管理行為?!皧W斯古德認為,聯盟主要具有增加對外權力、維護國家安全、約束盟國和對國家秩序的影響四大功能?!盧obert Osgood, Alliances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1968, pp. 21-22.國家進行結盟實際上是有得有失,在獲得聯盟功效的收益同時,也相應地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皬慕洕鷮W角度來看,責任與收益是聯盟價值的評估,聯盟成員國會據此來決定其聯盟政策?!蓖醴骸堵撁斯芾砝碚撆c聯盟管理困境》,《歐洲研究》2006年第4期。聯盟成本一般包括聯盟硬成本與聯盟軟成本,前者指聯盟的組織成本及聯盟行動成本,后者指聯盟的聲譽與可信性張景全、劉麗莉:《成本與困境:同盟理論的新探索》,《東北亞論壇》2016年第2期。。在安全威脅并不迫在眉睫的情況下,聯盟成員國大多會根據聯盟的成本-收益來進行聯盟相關政策決策,這也使得盟友之間如何協調成本分擔、利益分享成為聯盟管理的日常主要內容。

不過相對而言,聯盟成本與收益的協調不過是聯盟管理的表象,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成本與收益的關系主要受聯盟困境的影響,因而聯盟管理的核心問題是聯盟成員國的聯盟困境調適。聯盟困境存在于所有聯盟當中,包含“被拋棄”和“被牽連”兩個維度Glenn H.Snyder,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Alliance Politics”, World Politics, Vol. 36, No. 4, 1984, pp. 461-495.。對于任何聯盟而言,聯盟困境加劇會危及聯盟的延續,因而實現聯盟管理的核心在于調適聯盟困境。在斯奈德看來,決定聯盟困境的程度有三個因素:利益、依賴性和承諾Glenn H. Snyder, Alliance Politics,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7, p. 175.。聯盟成員國對聯盟困境的評估深刻地影響著其對聯盟成本與收益的評估。

在聯盟內部,聯盟成員國之間的聯盟困境并不對稱,這種聯盟困境的不對稱性也成為了聯盟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聯盟困境的不對稱性會導致聯盟成員國對成本、利益的認知出現分歧,進而影響聯盟的集體行動。一般而言,聯盟被拋棄困境強一些的國家,聯盟成本意愿會更強一些,甚至愿意犧牲一些國家自主性,這在早期的美國亞太聯盟中以“安全——自主”交易的方式體現地尤為明顯James D. Morrow, “Alliances and Asymmetry: An Alternative to the Capability Aggregation Model of Allianc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5, No. 4, 1991, pp. 904-933.。聯盟被牽連困境強烈一些的國家,聯盟成本意愿有限,更有可能推卸責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環境總體趨向穩定,聯盟的安全威脅已經大為緩解,聯盟困境的敏感性也因此有所削弱,這也使得聯盟內部對于成本與收益的認知更具動態性,聯盟管理也更加困難。

不過當今的聯盟除了聯盟困境外,一些聯盟還存在聯盟新困境,即聯盟對手與聯盟經濟伙伴同一性困境導致了聯盟對外政策的兩難,這顯著地體現在美國亞太聯盟當中,也成為美國亞太聯盟管理的難題張景全、劉麗莉:《成本與困境:同盟理論的新探索》,《東北亞論壇》2016年第2期。。亞太地區二元格局的存在使得美國亞太盟國在中美之間不時面臨選擇困境。美國亞太盟國安全上或多或少都對美國存在依賴,而經濟上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泰國、韓國、菲律賓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基于世界銀行2016年發布的貿易數據。。在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之間,如何克服中美競爭對這些利益的分化效應,已成為美國亞太盟國的聯盟新困境,深刻地影響著這些國家的戰略選擇Evan Braden Montgomery, “Contested Primac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Chinas Rise and the Future of U.S. Power Projec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8, No. 4, 2014, pp. 115-149; Stephen G. Brooks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s Rise and the Fate of Americas Global Posi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40, No. 3, 2016, pp. 7-53.,也成為美國亞太聯盟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聯盟管理機制

聯盟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聯盟的可靠性。聯盟的核心在于其可靠性而非持久性。聯盟的可靠性來源于兩個方面:威懾對手與援助盟友。聯盟機制的作用體現在兩方面:對于盟友主要是通過復雜的機制提高背叛成本,對于對手則是發出有代價的信號威懾其冒險行為董柞壯:《聯盟類型、機制設置與聯盟可靠性》,《當代亞太》2014年第1期。。為了實現聯盟管理的目的,就需要加強聯盟管理的效力,這也使得理解聯盟管理的機制運作很有必要。

在不同的聯盟類型中,聯盟管理的難度與方式也有所不同。聯盟管理是聯盟成員國都參與其中的聯盟行為,聯盟管理是相互管理而非單方管理,不過由于聯盟內部實力對比的差異,聯盟管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還是相互限制以維護彼此利益,聯盟管理的作用機制在于如何協調成本、收益與聯盟困境相契合。聯盟管理機制首先基于聯盟成員國對聯盟困境的評估,由于聯盟成員國很難是聯盟“被牽連”和聯盟“被拋棄”困境均等存在,因而哪種聯盟困境占優會決定聯盟的成本意愿。一般而言,如果是聯盟“被牽連”困境占優,那么聯盟成員國更傾向于減少聯盟成本,在以低成本維持聯盟的同時減少“被牽連”困境。如果是聯盟“被拋棄”困境占優,聯盟成員國會傾向于增加聯盟成本,在聯盟維持的同時減少“被拋棄”困境。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最終都是通過修改聯盟條約、減少聯盟履約等聯盟行為來實現聯盟維持。

為了調適聯盟成本-收益以緩解聯盟困境,聯盟管理大體可以采取權力強制、制度約束、利益協調和權威引導四種方式。一是權力強制,通過利用在聯盟中的權力對比優勢,強制盟國服從本國的意見,在聯盟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夏崴肌の譅柶澲赋?,在不對稱聯盟中,由于實力差距和需求差異,實力強大的盟國擁有強大的支配權,實力弱小的盟國基本上沒有選擇Kenneth N. Waltz, “The Origins of War in Neorealist Theory”, in Robert I. Rotberg and Theodore K. Rabb, ed., The Origins and Prevention of Major Wa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45.。盡管國家在聯盟中并不動輒使用權力強制,但權力對比優勢還是使得國家擁有更強的談判能力,其對弱盟友的援助能力、干涉能力、補償能力和損耗能力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聯盟關系的走向黃宇興:《談判能力與聯盟轉型》,《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年第6期。,也使得其采取權力強制具備了可能。二是通過制度約束來規范聯盟中的權責分擔。由于聯盟信任程度的差異性,如何維持聯盟的可靠性,減少聯盟內部合作的交易成本,聯盟制度建設被認為是比較可靠的方式。為了加強聯盟管理的有效性,聯盟機制建設被認為是重要工具。聯盟機制化程度越高,其對盟國的戰略選擇影響越大Geoffery P. R. Wallace, “Alliance, Institution Design,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Military Strategy”,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ce, Vol. 25, No. 3, 2008, pp. 224-243.。不過也有學者研究發現,聯盟的機制化程度與聯盟的可靠性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聯系Brett Ashley Leeds and Sezi Anac, “Allianc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Aliianc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Vol. 31, No. 3, 2005, pp. 183-202.。不過總體而言,聯盟制度建設緩沖了聯盟困境變化對聯盟關系的沖擊強度,也使得聯盟關系更為穩定。三是通過利益協調的方式來實現聯盟內部的利益交換和利益拓展。聯盟內部的利益分歧在所難免,聯盟內部可以通過議題聯系、利益交換、利益補償、對外援助等方式實現利益的再平衡。除此之外,如果聯盟在既有聯盟合作領域的利益分歧難以得到有效化解,也可以通過擴大聯盟合作領域來實現聯盟共同利益的擴大,降低利益分歧在聯盟利益中的占比,使得聯盟的成本-收益更加平衡,聯盟關系也更趨穩定。四是權威引導。權威不同于強制,其實現方式源自從屬者的自愿,而非依靠勸說或爭辯Andres Rosler, Political Authority and Obiligation in Aristo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5, pp. 90-91.。通過權威引導的方式來實施聯盟管理,更多依賴于聯盟中的價值觀、認同等軟實力的作用發揮,不過權威關系的形成和維持建立在對利益回報的期待。但當跟從國的關鍵利益與主導國的命令不符或相抵觸時,跟從國極有可能違背主導國命令,冒著被規訓的風險,追求自身的國家利益高婉妮:《戰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權威研究》,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第173頁。。相對而言,權威的使用受到議題領域、利益差異和戰略分歧等因素的影響,效果參差不齊,一般對利益分歧較少的議題管理更為有效。

通過上述四種聯盟管理方式,聯盟成員國可以實現對聯盟成本的調適,進而使本國的聯盟成本-收益更加平衡,緩解本國所面臨的聯盟困境,維持聯盟關系的相對穩定。不過由于聯盟成員國之間的實力差異、利益差異、聯盟困境差異等多種差異,聯盟成員國采取何種聯盟管理方式與其在聯盟中的權力地位、聯盟制度狀況等因素密不可分。

三、聯盟管理的主要研究議題

圍繞著聯盟管理,聯盟與戰爭、聯盟與成員國政治制度的關系、聯盟內部的經濟與安全關系、聯盟與對外政策等是聯盟管理的主要研究議題。

1.聯盟與戰爭的關系

聯盟與戰爭的關系是聯盟管理研究的重要議題,也是國際安全領域的經典研究議題,主要涉及聯盟到底是加劇戰爭的爆發還是限制了戰爭的爆發?!澳壳皩W術界對此的研究觀點主要有三類:第一類觀點主張聯盟是國家卷入軍事沖突的重要原因,主要受聯盟困境的被牽連因素影響。第二類觀點強調,聯盟促進和平。聯盟對沖突的抑制作用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攻擊擁有盟友的國家,比攻擊沒有盟友的國家可能要付出更高的代價;二是聯盟內部成員出于避免“被牽連”的考慮,可能會限制其盟友發動軍事沖突。第三類觀點認為,聯盟引發軍事沖突是有條件的。根據條約義務的差異,聯盟可以區分為防御性聯盟、進攻性聯盟、協商性同盟以及互不侵犯同盟,這些表明聯盟本身的性質對沖突的偏好是不一樣的?!眲⒇S、董柞壯:《聯盟網絡與軍事沖突: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考察》,《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6期。探究聯盟與戰爭爆發之間的關系,需要區分聯盟成員國維持聯盟的動機,相對而言,進攻性聯盟更有可能引發戰爭Christopher Sprecher, “Alliance Formation and the Timing of War Involvement”,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Vol. 30, No. 4, 2004, pp. 331-347.。

總體而言,不采用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針對特定時段的案例進行研究,將很難就聯盟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戰爭有所定論Alastair Smith, “Extended Deterrence and Alliance Formation”, International, Vol. 24, No. 4, 1998, pp. 315-343.。辛格(David Singer)和斯莫爾(Melvin Small)借用統計學方法,研究認為,20世紀上半葉聯盟與戰爭爆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并不能確定究竟是聯盟誘發戰爭,還是戰爭的緊張氣氛誘發聯盟James N. Rosenau, e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Free Press, 1969, pp. 513-542.。也有學者采用社會網絡分析了聯盟政治與軍事沖突之間的關系。聯盟網絡的結構特征主要由中心勢、結構洞數量(網絡密度)和聯盟內部子群數量決定。通過利用已有的聯盟數據和軍事沖突數據,系統檢驗了聯盟網絡特征與軍事沖突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網絡中心勢與體系中的軍事沖突數量呈負相關關系,而子群數量、網絡密度與軍事沖突的數量呈正相關關系劉豐、董柞壯:《聯盟網絡與軍事沖突: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考察》,《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6期。。對于聯盟與戰爭關系的考察,如果僅僅局限于聯盟關系與戰爭爆發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實際上比較困難。如俾斯麥的大陸聯盟體系被認為是締造歐洲百年和平的重要原因,而一戰的爆發又往往被認為與兩大聯盟體系的形成和僵化有關。冷戰時期,聯盟之間和聯盟內部的沖突呈現截然不同,聯盟之間很少形成軍事沖突,但聯盟內部的干預卻顯著增加Herbert K. Tillema, “Cold War Alliance and Overt Military Intervention: 1945-1991”,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Vol. 20, No. 3, 1994, pp. 249-278.。對于聯盟與戰爭的關系,可能由于戰爭爆發原因具有多樣性,需要超越聯盟本身,基于更多變量進行分析,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聯盟與戰爭的關系,對于聯盟與戰爭之間的關系很難基于相對簡單的因果邏輯。對于聯盟管理而言,為了避免卷入戰爭,可以通過聯盟制度約束來減少被牽連困境,約束聯盟成員國的進攻意圖。

2.聯盟與成員國政治制度

聯盟管理與成員國政治制度的關系主要涉及民主國家組成的聯盟是否更持久,是否更易于管理。盡管意識形態、價值觀等因素被認為對聯盟形成作用不大,但在聯盟維系過程卻被認為能夠發揮作用。特別是基于自由民主意識形態或價值觀組建的聯盟被認為能夠更持久一些。對于民主制度是否有利于聯盟維持,有學者基于定量分析,以1815-1989年雙邊軍事聯盟為樣本進行分析,發現在雙邊聯盟中,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組成的聯盟比其他形式的聯盟持續時間更長,即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組成的聯盟最為持久吳澤林、李玉杰:《民主國家組成的聯盟更持久嗎——基于1815-1989年雙邊軍事聯盟數據的實證分析》,《當代亞太》2013年第3期。。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民主國家組成的聯盟有利于抑制戰爭,由于民主制度內部決策過程的復雜性和漫長性,一般很少會輕率地發動戰爭,這實際上是典型的“民主和平論”的觀點。不過對此的研究如果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論斷會更加客觀一些。

針對冷戰后美國的聯盟關系為何大多能夠延續至今,現實主義的理論解釋力相對較弱,聯盟的共同價值觀、政治制度等軟性因素往往被認為是聯盟延續的重要原因,這也折射了一個問題:即聯盟成員國之間共同的價值觀、相同的政治制度是否有助于聯盟管理。對于美國當前聯盟關系的歷程,有學者提出了一種威權式聯盟的概念,認為美國相對于其盟國有一定的權威,從而使得聯盟管理更為容易汪偉民:《聯盟理論與美國的聯盟戰略——以美日、美韓聯盟為例》,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第11-15頁。,聯盟也因此能夠更好地維持。

3.聯盟內部的經濟與安全關系

聯盟內部經濟與安全的關系也是聯盟管理的重要內容。聯盟不僅涉及安全關系,也影響經濟關系,對于聯盟內部的安全——經濟事務的協調也是聯盟管理的重要任務。聯盟的防務分擔、公共產品供給、盟友間援助以及貿易摩擦等經貿因素作用巨大。有學者對軍事聯盟與非軍事聯盟間的貿易關系進行比較,指出軍事聯盟的盟國間更傾向于內部貿易,而且往往希望在簽訂軍事聯盟條約的同時也達成經濟協定,進而在盟友間可以推行議題聯系戰略Andrew G. Long and Brett Ashley Leeds, “Trading for Security: Military Alliances and Economic Agreement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43, No. 4, 2006, p. 433.。對于聯盟與貿易之間的關系,聯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貿易的外部性,聯盟間的優惠貿易安排將推動貿易發展Edward D. Mansfield and Rachel Bronson, “Alliances,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91, No. 1, 1997, p. 94.。不過聯盟間的經貿關系對于聯盟關系而言并非一直都是積極因素。在聯盟管理中,經貿關系是聯盟關系的一個核心變量,在安全威脅緩解的情況下,貿易作為利益交換的重要形式在聯盟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楊毅:《安全聯盟與經濟合作研究——基于四種聯盟類型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1年第10期。。聯盟框架內存在的議題聯系機制為聯盟國家之間進行安全合作的同時展開經濟合作提供了相應的交往渠道和方式。一國通過經濟上的補償性支付的方式向其盟國提供經濟補償,使其從經濟上獲益,從而確保了安全聯盟的穩定。根據聯盟成員間的相互依存度和利益相容性程度,聯盟的經濟合作與安全利益的關聯程度會有不同的表現,補償性支付也會發揮不同的作用楊毅:《聯盟體系下的經濟事務與國家安全——一項分析框架》,《國際論壇》2010年第6期;楊毅:《安全聯盟與經濟合作研究——基于四種聯盟類型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1年第10期。?!霸谕獠客{較大的情況下,聯盟成員國寧愿做出犧牲,通過不對等的經濟交換來確保安全利益;在外部威脅較小的情況下,聯盟成員之間更愿在經濟與安全利益上進行權衡,而國內政治因素會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睏钜悖骸堵撁梭w系下的經濟事務與國家安全——一項分析框架》,《國際論壇》2010年第6期。就冷戰后美國的聯盟管理來看,如何協調盟友間因為經貿摩擦、經濟利益分化所帶來的挑戰成為聯盟管理的重要任務,也是冷戰后美國聯盟轉型呈現經濟與安全雙重強化的重要原因。與以往聯盟管理框架下主要是通過經濟補償來穩定安全合作有所不同,在安全威脅有所降低的情況下,盟國對于經濟利益的訴求意愿更為強烈,如此也就使得安全合作需要考慮如何契合經濟利益分歧。

4.聯盟與對外政策

聯盟與對外政策的關系也是聯盟管理研究的重要議題。聯盟為了發揮其聚合效應,對外交政策的協調必不可少。對于聯盟與外交政策的關系,孫德剛總結了五大學派:一是以均勢論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學派,該學派的不同代表分別從權力、威脅、利益等視角考察了它們對聯盟外交的影響;二是以公共物品理論為代表的經濟學派,將安全合作的收益視為公共物品,認為其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三是以政治聯合理論為代表的整合學派,將國家視作不斷在收益和成本之間進行核算的理性行為者;四是以功能主義為代表的制度主義學派,將聯盟視為一種制度;五是以認同為考察對象的建構主義學派,比較關注威權式聯盟研究孫德剛:《準聯盟外交探析》,《國際觀察》2007年第3期。?;诓煌暯?,對于聯盟內部如何進行對外政策協調,觀點也五花八門。不過如何協調盟友,無論是通過權力強制、制度約束、利益協調還是權威引導等方式,其目的都在于追求聯盟在對外政策方面的聚合作用。隨著聯盟外部威脅的減少,聯盟困境也有所加劇,聯盟的利益分化和戰略分歧會更加凸顯,聯盟的對外政策協調也更為困難。

近年來,聯盟與強制外交的關系也備受關注??聭c生以聯盟內部凝聚力為核心解釋變量,探討了聯盟的內部關系對強制外交效果的影響,指出聯盟內部缺乏團結和不協調會增加地區沖突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導致現有沖突的升級和延續,其結論認為一個分裂的對手聯盟比一個團結的對手聯盟更加難以應付任娟:《聯盟政治影響強制外交的效果——評<比鐵板一塊更糟糕:亞洲的聯盟政治與強制外交問題>》,《國際政治科學》2014年第3期。。也有學者對聯盟情境下的試探性強制外交進行了研究,這種強制外交指的是強制國利用聯盟內困境而采用武力威脅或使用有限武力的方式,試探對象國與其盟友之間承諾的可信度的外交行為。試探性強制外交可以用來分化對手聯盟,檢驗敵對聯盟的聯盟承諾的可靠性。如冷戰時期美國分化中蘇聯盟的主要路徑便是“以壓促變”,通過不斷對中國施加壓力,其中不乏強制外交,以此考驗中蘇聯盟的聯盟信任。當前美國對朝鮮的頻頻施壓,不排除其分化中朝同盟的戰略訴求。

5.核武器與聯盟管理

核武器與聯盟管理也是聯盟管理的主要關注點之一。核武器對聯盟管理具有深刻影響?!昂宋淦鞯膿碛?、部署及威懾功能的變動持續塑造聯盟成員國對威脅的認知,從而影響聯盟成員國的對外政策?!睆埦叭骸逗宋淦鲗ν说挠绊憽猿藛栴}與日美同盟的互動為例》,《當代亞太》2009年第4期。探討有核聯盟的聯盟管理需要區分為聯盟成員國都擁有核武器和僅有一方擁有核武器兩類。相對而言,聯盟如果只有一方擁有核武器,聯盟管理會相對容易些,聯盟延伸威懾是影響聯盟管理的主要因素;如果聯盟成員國都擁有核武器,聯盟成員國的戰略自主性都比較高,聯盟管理會更為困難。

核武器對聯盟管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聯盟延伸威懾的可信度。在有核聯盟當中,擁有核武器的盟國對缺乏核武器的盟友的核保護(延伸威懾)影響著聯盟信任,對聯盟管理也構成挑戰。一方面,如果不對盟友提供核保護,盟友可能會自行尋求發展獨立的核力量,將會增加聯盟約束的困難和聯盟分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對盟友提供核保護,又可能使得盟友會采取更加強硬的對外政策,增加“被牽連”的聯盟困境。冷戰時期中蘇聯盟在面對美國威脅特別是核威懾時,蘇聯由于對中國的核保護不被中國信任,中國尋求發展核武器成為中蘇矛盾的重要源頭之一,中蘇聯盟最終也分崩離析。二是盟國成為有核國家加劇了聯盟協調難度。由于聯盟合作主要是針對安全威脅,增強安全能力,不過核武器作為一種特殊武器,一旦擁有,對于一國安全能力將起到倍增效應。對于聯盟而言,聯盟內部安全能力的差異較大往往有助于聯盟管理,不過擁有核武器將大幅提升國家的安全能力,使得聯盟間的依賴性下降,聯盟關系更加難于管理。

此外,戰略能力、觀念、領導人等因素也是聯盟管理研究的主要議題。聯盟內部戰略能力的改變,特別是盟友間戰略能力對比的改變,會要求聯盟做出相應的調整,聯盟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協調盟國就成本與收益分配再次達成較為穩定的共識。觀念也是影響聯盟管理不可忽視的因素?!耙话阏J為,觀念在聯盟形成中作用不大,但在聯盟管理中卻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聯盟管理中,對觀念的強調亦即對同盟維系的合理性的強調。觀念是同盟軟權力的來源之一,同盟軟權力的構建和發揮同樣離不開觀念的作用?!睆埦叭骸队^念與同盟關系探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第9期。領導人的變更對于聯盟關系也有重要影響,因為領導人的變更可能引發盟國的對外戰略調整,如特朗普上臺后以交易主義的方式來開展聯盟關系,形成了特朗普沖擊,也影響了美國的聯盟關系。

四、美國亞太聯盟管理及中國的應對

美國的聯盟管理特別是其亞太聯盟管理近年來也是聯盟管理研究的熱點。美國將聯盟關系視為其世界領導權的重要基礎,因而如何協調其盟友對其戰略進行支持就需要加強聯盟管理。在亞太地區,隨著中美主導權競爭的加劇,美國更加倚重聯盟和伙伴關系,通過制度建設、利益協調等方式加強了聯盟管理Brett Ashley Leeds and Sezi Anac, “Allianc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Vol. 31, No. 3, 2005, pp. 183-202.。

由于冷戰后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不斷發展,美國亞太聯盟與地區合作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軍事同盟是東亞區域合作構建遲緩的癥結所在。軍事同盟的地緣政治邏輯強調以鄰為壑,而區域合作的地緣政治邏輯強調以鄰為伴”王勝今、張景全:《東亞軍事同盟與區域合作之關系——一種機制視角的分析》,《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第3期。。經濟利益與安全利益難以協調也使得美國亞太聯盟管理面臨挑戰。對于美國亞太聯盟管理而言,美國一方面需要調動其盟國對其進行戰略支持,防止“被拋棄”,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強對盟國的限制防止“被牽連”。美國亞太聯盟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延伸威懾;二是印象管理。相比于被拋棄,美國也非常注重對盟國的約束,防止被卷入可能的軍事沖突當中。如美國邊界控制與戰略再保證實際上謀求對中國與美國盟友進行雙重約束,盡可能地削弱聯盟承諾難題左希迎:《亞太聯盟轉型與美國的雙重再保證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9期。。由于美國目前并不愿意與中國發生沖突,因而對于介入其盟國與中國的海洋爭端還是心存芥蒂。不過研究發現,從美國的協防范圍、協防程度以及協防意愿來看,美國更可能被日本拉攏介入釣魚島軍事沖突,而菲律賓捆綁美國參與其在南海爭端武裝沖突的可能性較小張磊:《論美國軍事介入中日與中菲島嶼爭端的可能性——以軍事同盟條約為視角的比較研究》,《美國問題研究》2012年第1期。。

聯盟約束被視為是一大難題,在事關雙方重大安全利益的事項上,約束一方需要傳遞兩種可信的信息:一是約束一方認同被約束一方的戰略目標;二是約束一方反對被約束一方可能采取的策略手段。戰略安撫和策略施壓是防止盟國采取違反自己重大安全利益行動的兩個并行措施,但二者的可信性較易相互削弱,這也正是約束盟國的困境所在節大磊:《約束盟國的邏輯與困境》,《世界經濟與政治》2016年第5期。。對于美國亞太聯盟的約束而言,目前主要是防止日本和菲律賓這兩個與中國存在海洋爭端的國家擦槍走火的同時又不能削弱聯盟?!盀榱私鉀Q這一難題,維護聯盟可靠性,美國可以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增加實力,補足國家實力與戰略承諾之間的落差,向中國傳遞清晰的信號;二是控制盟友外交政策的邊界,防止被盟友牽連?!弊笙S骸秮喬撁宿D型與美國的雙重再保證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9期。在亞太聯盟管理上,美國為了緩解其聯盟約束困境,在聯盟內外兩個方面都采取措施,盡可能使美國減少被牽連風險,保持適度的緊張符合美國的利益。此外,美國亞太聯盟管理還面臨著地區環境變化的挑戰。聯盟是以防御為導向的,它無法解決商業、金融和經濟利益問題,而這些對于美國在亞洲獲得長期持久的成功至關重要。如果不能積極參與亞洲事務(特別是在多邊政治和經濟領域),美國的可信度和影響力就會下降,這將使美國更難為其在亞洲的安全存在進行辯護楊毅:《美國亞太聯盟體系的維系與轉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6期。。因而,美國亞太聯盟管理也面臨著聯盟內部的排他性與地區安全合作的包容性之間的沖突,這也使得聯盟管理面臨著如何協調戰略分歧與利益分化的問題。

對于美國亞太聯盟管理而言,針對不同的盟國、議題,美國采取的手段也有所差異,大體采用權力強制、制度約束、利益協調和權威引導四種方式。目前,美國亞太聯盟管理的主要任務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如何增強美國亞太聯盟的戰略協同,也即增加盟國對美國亞太甚至全球戰略的戰略支持。對于美國而言,其亞太主導權的重要基礎就是聯盟關系和伙伴關系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ebruary 2015, http://www.whitehouse. gov/sites/default/files/docs/2015_national_security_security_strategy.pdf; Hillary Clinton, “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October 11, 2011, http://foreignpolicy.com/2011/10/11/americaspacificcentury/.。為了應對中國崛起和中美亞太主導權競爭,美國也要與盟國和安全伙伴加強合作Noboru Yamaguchi, “A Japanese Perspective on U.S. Rebalancing towar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sia Policy, Vol. 15, No. 1, 2013, p. 8.。美國基于亞太主導權競爭的需要,對盟國的戰略協同要求也在提升,可以通過強制、交換、權威等多種方式來影響盟國的對外行為劉若楠:《美國權威如何塑造亞太盟國的對外戰略》,《當代亞太》2015年第2期。,增強盟國對美國的戰略支持。例如,在美國看來,可以借助盟國的力量減緩中國崛起速度,這也使得美國在其盟國與中國的海洋爭端中不時釋放聯盟信號漆海霞、齊皓:《同盟信號、觀眾成本與中日、中菲海洋爭端》,《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年第8期。。二是如何約束聯盟的危險行為,防止美國因“被牽連”卷入并非所愿的軍事沖突當中,如日本、菲律賓與中國爆發軍事沖突的可能性。盡管美國要限制中國實力和影響力增強,但美國近期并不愿意和中國發生軍事沖突。美國不僅增加了和中國之間的分歧管控,還要加強對盟國的約束,防止美國亞太盟國與中國因海洋爭端擦槍走火,而美國備受牽連卷入戰爭。美國為此一方面要顯示對盟友的適當支持以維持聯盟信任,加強美國亞太聯盟的印象管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約束盟國的過激行為,從而避免美國卷入一場并非其所愿的戰爭當中。三是如何協調聯盟內部因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分化所導致的聯盟利益分歧加劇。美國亞太聯盟內部經濟利益與安全利益的分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中美競爭。對于美國亞太盟國而言,其安全上或多或少都對美國存在依賴James Steinberg and Michael E. OHanlon, 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19-21.,而經濟上目前中國是美國亞太盟國的重要甚至頭號貿易伙伴。美國亞太盟國在經濟與安全之間利益難以實現周全,在中美之間甚至面臨著選邊站隊的聯盟新困境,這些影響了美國亞太聯盟管理的難度。

就美國亞太聯盟管理的主要任務來看,中國是其聯盟管理的重要外部影響因素。對于中國崛起而言,美國亞太聯盟的存在也成為了中國崛起的周邊安全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美國亞太聯盟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便是如何協調盟國來牽制中國,為此美國一方面謀求聯盟強化,一則減少聯盟內部矛盾,二則加強聯盟對外政策協調。另一方面則防止聯盟分化或弱化,為此采取楔子戰略,阻止美國亞太盟友與中國關系過于緊密。此外,美國還不斷在亞太地區渲染中國“威脅”,推動周邊國家加強對華防范,以此防止亞太國家與中國結盟,從而導致美國在亞太地區邊緣化凌勝利:《拒優戰略:中美亞太主導權競爭》,《當代亞太》2017年第1期。。在地區經貿合作方面,美國也不斷加強聯盟管理,阻止其亞太盟國參與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此前TPP的籌劃更是凸顯了中美地區貿易制度競爭,也顯示了美國在經貿領域的聯盟管理。

對于中國而言,如何應對美國亞太聯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需要尋求影響美國亞太聯盟管理?;舅悸吩谟谕ㄟ^調控美國亞太聯盟的聯盟困境,進而影響美國亞太聯盟成員國的成本-收益認知,使得其聯盟管理在針對中國方面的戰略協同更為困難。具體而言,中國一是可以一如既往地加強與美國亞太盟國的經貿合作,增進中國與美國亞太聯盟的利益關系,增加其聯盟“被牽連”困境。目前,中國雖然是美國亞太盟國的重要甚至頭號貿易伙伴,但這并不足以影響美國亞太盟國在中美之間出現分歧時不選邊站隊,甚至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不過總體來看,以經貿合作推動中國與美國亞太盟國的共同利益增加,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美國亞太盟國對中國的傾向度,使得美國亞太盟國在中美之間進行選擇時會更加慎重,而非一味地基于聯盟關系而選邊站隊。中國可以嘗試改進經貿關系對于雙方關系的影響,或增加經貿手段的多元使用或議題聯系,使得經濟外交的效果更加明顯,促進中國的經貿影響力增強并產生外溢效益。二是可以積極推動亞太地區安全合作、增加中國與美國亞太盟國之間的安全合作,減少美國亞太聯盟的安全威脅認知,特別是對華安全威脅認知,進而弱化其聯盟“被拋棄”困境。一般而言,一旦美國亞太盟國的安全需求下降,其對聯盟的需求也會有所下降,其“被拋棄”的聯盟困境則會有所下降,這會降低美國亞太盟國的聯盟成本意愿,使其對成本-收益的預期增強,這會對其聯盟困境的契合度產生影響??傊?,通過增加美國亞太聯盟的“被牽連”困境和弱化其“被拋棄”困境,美國亞太聯盟困境有所變化,其聯盟成員對聯盟成本-收益的認知也因應變化。即聯盟安全成本意愿下降,聯盟經濟收益訴求增加。其結果是美國亞太聯盟在應對中國時的戰略分歧與利益分化會更加明顯,其對華戰略協同會大為削弱。

結 語

隨著傳統安全威脅的減少,國家間新建聯盟的數目有所減少,既有聯盟大多是冷戰遺產,面臨著戰略分歧與利益分化的問題,聯盟管理也變得更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了聯盟管理的概念、機制、主要研究議題和美國亞太聯盟管理及中國的應對。對于聯盟管理而言,由于和平時期聯盟困境的弱化,聯盟管理變得更為困難。目前,聯盟管理的研究議題主要集中于聯盟內部的經濟與安全事務統籌、聯盟對外政策的協調等。未來聯盟管理研究要注重國家戰略偏好調整對聯盟管理的影響,加強對聯盟在不同議題上的對外政策協調的研究,聯盟管理的具體方式及其效果如何也值得進一步研究。美國的聯盟關系對中國的影響不容忽視,應對美國聯盟管理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中國也需要重視聯盟管理的研究。對于中國的國際影響拓展而言,如何突破美國亞太聯盟體系對中國影響力的制約,需要中國加強對美國亞太聯盟管理的影響,弱化美國亞太聯盟對中國的針對性和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瀟湘子)

猜你喜歡
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新起點
中美關系已不是說翻就翻的“小船”(觀察家)
美國總統大選對中美關系發展的影響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誤判原因及影響
發展中的中國和中國外交
“冷戰與中美關系”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