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文化引領 守好精神家園

2018-12-08 11:28郝鳳彩
北方經濟 2018年9期
關鍵詞:文化引領輝煌成就精神家園

郝鳳彩

摘 要:在國家全面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偉大實踐中,內蒙古堅定文化自信、高揚改革旗幟,以思想文化引領,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文化事業補齊短板,提升百姓獲得感;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文化交流引領經濟,提高文化走出去的質量和效益。內蒙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關鍵詞:改革開放 文化引領 精神家園 輝煌成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加快文化改革,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把打造祖國北疆文化繁榮亮麗風景線、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文化建設的目標,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鑄就了文化建設的輝煌成就。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人心

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堅持不懈地開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廣泛傳播,打牢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內蒙古大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宣傳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月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引導全區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專門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整合全區優秀人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研究、宣傳和學術活動。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內蒙古面向全區黨員干部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全員培訓,精心組織新聞宣傳,組成宣講團深入基層開展“草原兒女心向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宣講,利用各級各類學習講堂、基層講堂、網絡課堂、“草原輕騎兵宣講隊”等載體,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廣泛宣傳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激發了各族干部群眾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偉大事業的“精氣神”。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還創辦了《學習論理》,成為人民網常態條目。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更加鮮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二、文化事業成果豐碩

(一)文藝創作和生產領域日益繁榮

內蒙古文化源遠流長,文學藝術形式豐富多樣,是中華文藝百花園中的璀璨奇葩。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區社會改革的推進、經濟建設的恢復,文學藝術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峰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學作品豐富,美術活動頻繁,美術人才輩出,民族影視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多部作品摘得全國“駿馬獎”“飛天獎”“金鷹獎”“星光獎”“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大獎?!笆晃濉币詠硐群笥?00多項優秀?。ü潱┠揩@獎,其中有200多部少數民族文藝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肖亦農的長篇報告文學《毛烏素綠色傳奇》獲2012年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和2014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實現了內蒙古文學的新突破。草原文化厚積薄發,文藝精品不斷涌現,充分展示了內蒙古文藝創作實力,譜寫了內蒙古文藝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保護弘揚傳統文化,為研究傳統文化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形成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分類保護、活態傳承的良好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文化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構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自治區黨委、政府2004年啟動實施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在經過民族文化大區建設期間的基礎研究和成果積累,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始發力,進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階段,逐步實現了文化與其它產業和領域的深度融合,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各領域,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了草原文化在內蒙古經濟社會建設和經濟轉型中文化力的提升。

(三)烏蘭牧騎長盛不衰旗幟高揚

改革開放以來,烏蘭牧騎事業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全區烏蘭牧騎創作演出大量優秀文藝節目,多次榮獲全國和自治區獎勵。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有71支烏蘭牧騎,隊員3000余人,每年下基層演出7000余場,成為農村牧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排頭兵和主力軍。60年來,烏蘭牧騎累計行程110多萬公里,為草原人民帶去歌舞、器樂、戲劇等各類演出30余萬場,各民族觀眾達2.12億人次,“一專多能、吃苦耐勞、勤奮向上、團結友愛、服務基層”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

(四)文化節慶活動豐富多彩

內蒙古經過多年開發培育,形成了“內蒙古國際草原文化節”“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烏蘭牧騎藝術節”“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區旅游節”等50多個大型節慶活動品牌。這些富有邊疆民族地區特色的節慶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了地區文化影響力、吸引力,也為創作、展示和推廣文化精品提供了廣闊平臺。

(五)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成績突出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加強文化管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成效顯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建設民族文化大區、強區為抓手,組織實施文化重點工程和項目,設立草原文化遺產保護日,推進文物保護法制建設,有力推進了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紅色文化的傳承保護。2012年6月24日,元上都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實現了內蒙古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內蒙古始終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方針,啟動實施了“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大非遺保護力度和利用效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和非遺傳承人體系,編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圖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工作,認真做好民族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等典籍整理工作,努力守住民族文化“基因”。蒙古長調民歌和呼麥藝術成功申報世界非遺成為內蒙古傳承保護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城鄉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的群眾文化事業成就卓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填平補齊公共文化資源,推動區域間、城鄉間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協調發展,在提供文化產品、擴大服務范圍、改善服務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文化事業投入持續增加。改革開放初期,全區文化事業費僅僅742萬元,“十二五”時期全區文化文物事業財政撥款共計111.46億元,增長了1502倍。隨著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內蒙古已經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自治區、盟市、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服務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經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群眾文化事業呈現出繁榮發展景象,實實在在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加了“五個認同”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工作。2011年提出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推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提出了“十三五”文化產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全區文化產業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規模實力不斷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一)文化產業發展結構趨于優化

內蒙古初步形成“兩圈一帶多點”三區域文化產業格局;形成文化旅游獨挑大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娛演出、工藝美術品發展迅猛,節慶活動、數字動漫、文化會展、民族音像、特色文化產業異軍突起的三級層次格局;園區(基地)建設蓬勃發展,逐步組建了一批集約化程度較高、產業鏈條較長的文化產業集聚中心,扶持了70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命名了20個骨干文化企業、70個重點小微文化企業,建成了6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34家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二)文化產業扶持力度持續加大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印發《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推動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2013年以來,內蒙古每年有1000余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文化產業與科技研發領域。截至目前,內蒙古本級設立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已累計下發16億元,支持了158個文化產業項目。12個盟市也相繼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三)文化產業總量規模不斷擴大

全區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產業總量不斷擴大,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明顯增加。2016年,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實現526億元,增速達到20%,占同期地區生產總值的2.82%,占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的6.6%。

(四)文化與相關產業有機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文化產業堅持創新融合發展,推動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快速跨越和爆發式增長。制定并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以推動文化融合為著力點,文化與旅游、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金融融合發展,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各類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猛,各種新的文化產品形態和文化服務業務層出不窮,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內蒙古質量”,加快把內蒙古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四、對外文化交流日趨活躍

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把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各地,讓世界了解內蒙古,增強內蒙古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講話精神,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與俄羅斯和蒙古國文化交流的意見》《自治區“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探索建立與俄蒙文化交流長效機制,努力打造中俄蒙文化交流品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入開展文化領域交流合作。

(一)文化交流范圍不斷擴大

從1979年到1999年,全區共派出文化藝術團組230多個,2400多人次,分別赴五大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友好訪問或商業性演出、展覽。進入新世紀,文化交流更加頻繁。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積極對外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先后組織300多個文化藝術團組、5000多人次,分赴美國、英國、俄羅斯、蒙古等40余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開展文藝演出、展覽、培訓、講座、藝術比賽等文化交流活動,展示了內蒙古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

(二)文化交流質量和層次不斷提高

統籌和規范全區對外文化交流。建立對外文化交流協作機制,推動內蒙古對外文化交流走入規范化、長效化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圍繞“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發展戰略,依托“草原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的歷史淵源優勢,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中國向北開放的文化橋頭堡。2017年出臺《自治區“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積極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與11個國家建立了41對友好地區關系,“一帶一路”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為內蒙古提供了廣闊的人文交流舞臺。

(三)文化交流的經貿功能不斷顯現

在國家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內蒙古草原文化產品出口成為外貿發展的新亮點。據滿洲里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內蒙古文化產品主要出口歐洲,俄羅斯是內蒙古文化領域最大貿易伙伴。在內蒙古全盤經濟棋局上,文化交流正以其獨特魅力成為經貿合作的重要途徑。在2015年首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上,共簽署各類合作協議166項,合作項目協議投資額高達1485.9億元。2017年第二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共簽署合作協議、意向等47項,投資額881.43億元人民幣。文化交流的“軟”助力正以它獨特的魅力成就著經貿合作的“硬”支撐。

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不斷發揚草原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以各類文化、文藝形式講述內蒙古大地上不斷創造的新面貌、新氣象、新活力,自覺自信守好各民族的美好精神家園,不斷為中華文化增添瑰麗色彩,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智慧和力量。新時代,內蒙古必將把祖國北部邊疆文化繁榮的風景線打造的更加亮麗,也必將以思想文化引領、保障內蒙古在決勝小康關鍵階段和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創造更大的輝煌!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

[2]內蒙古黨委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解讀[M].呼和浩特: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3]內蒙古自治區地方志辦公室.內蒙古年鑒[M].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4]任維德等.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邊疆民族地區和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5.

[5]柴國君,張智榮.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3)[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

[6]李稚田.騰飛的軟實力:文化、產業與非遺[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內蒙古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

猜你喜歡
文化引領輝煌成就精神家園
回顧70年治淮興豫輝煌成就 奮力開創新時代河南治淮事業新局面
百十初心不忘 樹人扶農興邦
——華南農業大學建校110周年輝煌成就
強化“四個意識” 構筑各族群眾共有精神家園
經營好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堅守精神家園 爭創文明城市
古埃及天文學考古揭示的輝煌成就
20世紀50年代人民解放軍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淺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