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萬花筒

2018-12-12 12:39
保健與生活 2018年21期
關鍵詞:研究

喝牛奶長力量

眾所周知,喝牛奶可以補鈣,起到強壯骨骼的作用。人在30歲后,每10年肌肉力量都會下降5%~10%。因此,許多中老年人不但骨質疏松,而且肌肉減少,力量不足。

一般的步行運動只能提高體力和耐力,為探尋更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的方法,日本信州大學能勢博教授帶領研究小組,進行了“快步走+乳制品攝入”的研究。參試者為60名中老年女性,她們連續5個月進行間隔快走訓練,使肌肉力量維持穩定狀態。隨后,研究人員將其平分為兩組,在接下來的5個月時間里,一組在間隔快走后30分鐘內攝入相當于1~2杯牛奶的乳制品,另一組僅完成間隔快走。結果顯示,乳制品攝入組成員的大腿肌肉力量提高了16%,比另一組平均多9個百分點。

研究人員表示,運動后攝入牛奶起到了強化肌肉細胞、抑制細胞損傷的作用,細胞內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功能獲得增強。

摘自《生命時報》 寧蔚夏/文

跳舞有助于緩解老年性癡呆

有研究表明,輕、中度老年性癡呆患者經常配合音樂做體操,能夠增強大腦活動和認知功能,防止病情惡化。

研究招募平均年齡為80歲的輕、中度老年性癡呆患者85人,分為音樂體操(43人)和大腦鍛煉(42人)兩個小組。半年中,兩組人員各自進行每周1次40分鐘的練習。音樂體操組和著樂曲的節拍,坐在椅子上或站立在地上持續做手足的上下運動;大腦鍛煉組用電腦進行腦部訓練。結果顯示,在穿衣、吃飯等日常生活相關的行為方面,音樂體操組比大腦鍛煉組能力維持效果更好,智力與視覺功能也得到增強。

摘自《生命時報》寧蔚夏/文

安慰劑止痛有科學依據

美國科學家日前指出,即使不服用止痛藥,只是在腦中幻想一下止痛藥,疼痛就會減輕,因為患者的大腦在想止痛藥的時候,就開始分泌止痛物質來減輕疼痛了。

據《衛報》報道,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科研小組在《神經系統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他們首次獲得了有關安慰止痛療法的科學依據。

試驗表明,許多患者得到的止痛藥其實只是一些完全沒有止痛效果的維生素片,但是他們服用后疼痛真的有所減輕。研究人員表示,這不是大腦的一種幻覺,而是大腦在此時真的分泌了止痛物質。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人體在受到痛苦后會產生疼痛感,而被告知服用了或準備服用有效的止痛藥后,大腦分泌的止痛物質會增多。結果,在無任何止痛藥的幫助下,這些人的痛苦得到了減輕。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俞東蓉/文

每周跑步 多活10年

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量的體育活動可以幫助人們多活10年。

澳大利亞悉尼韋斯特米德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對1500名50歲以上成年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追蹤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每周運動量超過5000代謝當量的健身愛好者,患腦卒中、心臟病、心絞痛、癌癥和糖尿病的可能性減半。代謝當量(MET)是一種表示相對能量代謝水平和運動強度的指標。

研究人員表示,每周完成5000代謝當量的運動,相當于步行21小時或跑步10小時,如果不想跑步,游泳和做瑜伽也是不錯的選擇。部分老年人可能較難達到這個運動量,但研究人員仍然鼓勵那些不太愛活動的人嘗試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而只從事低強度運動的人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強度更高一些的體育活動,在愉悅身心的同時,也能延年益壽。

摘自《生命時報》 蕭忠彥/文

常吃肉脯、肉干易失眠

近日,美國一項新研究表明,吃加工肉類食品使人更容易失眠,出現極度活躍、精神興奮等狂躁癥癥狀。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對1000多名志愿者進行了調查,詢問他們是否經常吃牛肉干、熏火腿、肉脯、腌肉等加工肉制品。在排除了遺傳、體質等致病因素后發現,有吃加工肉類食品習慣的參試者患狂躁癥風險比很少吃的人高出3.5倍。

研究人員表示,食用肉干、肉脯等加工肉制品,對人最直接的影響可能就是使睡眠質量變差。

摘自《生命時報》 王曉雄/文

多接觸自然 孩子心理更健康

大自然對心靈有慰藉作用,尤其有益于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丹麥一項新研究表明,童年時期多接觸自然,成年后患上精神疾病的風險會顯著降低。

專家認為,喧囂吵鬧、環境污染、經濟壓力等問題成為人們心理疾病的誘因。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1985—2013年衛星捕捉到的綠色地帶圖像,結合國民登記冊數據進行比較,發現了童年期接觸大自然與心理健康的潛在聯系。在94萬丹麥人中,約有7500人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癥,排除遺傳基因、都市化程度、經濟狀況等因素后發現,缺乏綠色環境的孩子,日后患精神分裂癥的風險比正常孩子高1.52倍。

研究人員稱,大自然能促使孩子多參加戶外運動,增強他們的社會凝聚力,對心理健康起到良好作用。平時不妨帶著孩子多融入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曬太陽或做戶外運動。奧爾胡斯大學生物科學系的克里斯汀教授指出,在人們居住空間的210平方米范圍內增添綠色植被,也可降低精神疾病的風險。

摘自《生命時報》徐 蔓/文

吃樹莓 少得心臟病

近日,英國、德國、西班牙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食用樹莓可以維持血管健康,促進血液循環,降低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和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招募10名參試者,讓他們分別飲用200~400克冰凍樹莓制成的飲品,或者顏色、味道和多酚類物質含量相似的對照飲品。參試者在飲用前后兩小時及飲用一天后,接受血液和尿液檢測。結果發現,飲用樹莓飲品后兩小時的參試者,血管舒縮功能更好,血流增大時動脈擴張能力強。血管舒縮功能是衡量血管內皮膜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由此預測患心臟病風險高低。

該研究者之一、安娜·羅德里格茲·馬特奧斯博士認為,堅持食用樹莓將會使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5%左右。伴隨血管舒縮功能增強,參試者血液中對心臟功能有益的尿苷代謝物水平也會顯著增加。這主要是因為,當身體消化樹莓中的鞣花單寧酸時,在腸道細菌作用下滋生了此類代謝物質。

摘自《生命時報》 瑞 秋/文

地中海式飲食或有助于提高成績

西班牙的一項研究顯示,地中海式飲食可能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學習成績。研究論文刊載于最新一期《兒科學學報》。

研究人員觀察西班牙卡斯特利翁省38所中學和體育俱樂部的269名青少年,發現堅持地中海式飲食與學習成績和語言表達能力顯現積極關聯。研究結果顯示,堅持地中海式飲食可能通過影響睡眠質量對學習成績產生一些間接影響。

先前研究顯示,地中海式飲食可能有助于延緩認知能力衰退,降低患老年性癡呆等疾病的風險。這種飲食方式還可能抵御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的損傷,降低死于心臟病發作和腦卒中的風險。

地中海式飲食法是指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豆類、橄欖油、魚和禽肉,少吃紅肉和加工食品。

摘自《廣州日報》 黃 敏/文

防腎結石復發應適量飲水

防止泌尿系結石復發,首先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若排出的尿液顏色不黃了,飲水量就夠了。一般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水(250毫升一杯,約8杯),這在臨床上叫“水化”,對預防結石形成至關重要。

其次,是重視飲食調節,如高尿鈣患者,應少吃高鈣食品如牛奶;高草酸尿患者應少吃富含高草酸的食品,如菠菜、紅茶等;尿酸結石患者應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肝、腎等動物內臟。

最后,應堅持服藥預防,尤其對復發性結石患者,應該到醫院查找結石病因,從而進行選擇性藥物治療。

摘自《健康時報》 谷現恩/文

哮喘患者睡前莫飲酒

哮喘常見的過敏因素包括空氣中的塵埃與花粉、動物毛發、喝酒過量等。研究發現,哮喘患者飲烈性酒可立即發病。在飲低度酒時,哮喘患者也會出現明顯的呼吸道阻力增加,誘發哮喘。因此,飲酒作為一種非特異性刺激因素可誘發哮喘。

特別要提醒的是,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慢性病患者,經常會有咳嗽、痰多,夜間及早晨有加重的現象,甚至影響睡眠,有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因此習慣在睡前飲1杯酒,希望起到催眠作用,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哮喘患者肺的通氣功能本來就不好,睡前喝酒會擾亂睡眠中的呼吸,出現呼吸不規則甚至呼吸停止等,容易導致生命危險。因此,哮喘患者,尤其是肺功能不全者,切忌睡前飲酒。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金 艷/文

九點前吃晚飯 降低患癌風險

西班牙研究者發現,距離睡前至少2小時吃晚飯能降低患癌癥的風險。晚上9點之前吃飯,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和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平均降低了18%。

摘自《健康時報》

久坐導致大腦血流量減少

久坐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還會引起背部疼痛和腿部問題。此外,英國研究者還發現,長時間保持坐姿的人,其大腦血流量會減少。散步有助于恢復正常的血液流動,最好每隔30分鐘就起身運動2分鐘。

摘自《健康時報》 周 銘/文

止癌痛試試控制面板法

中科院臨床心理學博士、NGH美國催眠師學會催眠治療師唐婧介紹,一種名為“控制面板法”的催眠方法,可以幫助腫瘤患者實現對疼痛的管理。

首先,引導自己放松,閉上雙眼,拋開雜念。放松以后,在你的腦海中想象一個類似收音機音量鍵樣式的旋鈕。仔細觀察這個旋鈕,刻度是從0到10,0代表最小值(不痛),10代表最大值(最痛),這就是你用來控制疼痛的旋鈕。感受一下你現在的疼痛值在幾,當你嘗試把它向大刻度方向旋轉,腦電波會對疼痛迅速捕捉,疼痛感隨之放大。當你嘗試把它向小刻度方向旋轉,疼痛感隨之減弱。最后,你可以調試旋鈕逐漸向更小刻度旋轉,直至調到可以忍受的程度。

疼痛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被心中的積極暗示鈍化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疼痛也是身體受傷信號,不要去處理未經醫院診斷的不明疼痛,如骨折等外傷帶來的疼痛,以免耽誤病情。

摘自《健康時報》 穆 欣/文

四招遠離廚房油煙

減少廚房油煙試試下面幾招:①減少炒菜頻次,尤其是爆炒、紅燒、干鍋,多采用蒸煮、涼拌、焯燙等烹調方式;②需高溫炒制的菜肴,選擇花生油、茶籽油、調和油等穩定性高的油脂;③避免重復用油以及土榨油;④購買吸力強的油煙機,提前開、延遲關。

摘自“新華網”

多吃魚可降低患心臟病的概率

研究發現,多吃魚可以降低老年人患癡呆癥和心臟病的概率。

波士頓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2500多名退休人員,該項研究顯示,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的飲食可以使人們在退休后降低近四分之一的患病概率。研究人員還發現,血液中ω-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人,患癡呆癥、心臟病和癌癥等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可能性要低24%左右。(這種脂肪酸一般存在于鮭魚、鯖魚和沙丁魚等海產品中,有助于調節血壓、心率和減少炎癥)

研究人員表示,老年人可以通過食用鯖魚等油性魚類預防癡呆、心臟病甚至癌癥。

摘自“環球網” 譚祖輝 劉 洋/文

生悶氣真傷心

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者近日發現,即使經常處于輕度抑郁、焦慮或壓力之下,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關節炎、肺病的發病風險增加。而且,負面情緒越嚴重,患病風險越高。

研究人員對“英國家庭縱向研究”中的1.6萬余人進行了為期3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在排除飲食習慣、體力活動、吸煙、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后,與沒有焦慮、壓力、抑郁感覺的人相比,經常處于精神困惑中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46%,患關節炎的風險增加57%。如果不良情緒發展到重度,患心血管病的風險會從77%增加到189%,患關節炎的風險從72%增加到110%。如果由輕度精神困擾發展到中等水平焦慮抑郁,患肺病的風險會增加125%~148%。

研究人員推測,負面心理狀態與上述疾病的發展可能有相關性。心理壓力大、愛發脾氣的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皮質醇含量升高,炎癥狀況加重,同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影響血脂代謝,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等。

摘自《生命時報》 蔡利超/文

手眼協調 孩子學習好

據美國《醫學快報》報道,英國利茲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馬克·威廉姆斯發現,手眼協調能力好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閱讀、寫作和數學方面取得較好的成績。

研究人員選取300多名4~11歲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受試兒童在電腦上完成操作任務,以測試他們的手眼協調及與移動物體互動的能力。任務主要涉及轉向、瞄準、追蹤、攔截等項目,需要利用孩子們的基本認知能力,預測物體在時間和空間中的運動情況。根據瑞士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提出的理論,這些技能可以為學生在校的學習能力提供基礎。

研究結果顯示,手眼協調能力,尤其是轉向能力方面表現較好的孩子在閱讀、寫作方面的成績優異;而與移動物體互動能力(攔截技能)較高的孩子則在數學方面展現了更多天賦。

研究人員建議,為了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學校在加強習題訓練的同時,也可以考慮為那些手腳“不太協調”的孩子提供一些額外的培訓。

摘自《生命時報》 蔡利超/文

喝茶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喝茶可以減少心臟病的發生風險,最近《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給出了新證據。

該篇文章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GaoXiang教授和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總醫院的吳壽嶺教授。他們隨訪6年時間,分析了8萬多名中國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的變化與喝茶的關系。

結果顯示,長期堅持飲茶的人,HDL-C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降低8%。而且,效果最好的是綠茶,其次是紅茶、花果茶等。

摘自《健康時報》 李玲/文

食用全脂乳制品 降低患糖尿病風險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食用全脂乳制品可以使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歷時15年,對3333名成年人的血液進行采樣研究,分析了三種不同含脂水平的乳制品對參試者的影響。結果發現,經常食用全脂乳制品的人比習慣進食低脂乳制品者患糖尿病的風險平均降低了46%。

美國加州查普曼醫療中心肥胖癥外科醫生布萊恩·奎比曼解釋稱,高脂肪乳制品攝入量與肥胖指標呈負相關。攝入脂肪更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有助于防止過量飲食。而且,脂肪會減緩糖進入血液的速度,循環血液中胰島素減少意味著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發病概率會降低。

已有研究證實,含有脂肪的奶酪、酸奶等乳制品并不會導致冠狀動脈疾病,因為其中所含脂肪酸有消炎作用。研究負責人、哈佛大學莫札法里恩教授表示,此項新研究進一步表明,食用低脂乳制品并不比食用全脂乳制品好。他認為,相關部門應該改變對低脂乳制品的推薦政策。

摘自《生命時報》 龐嘉潔/文

胡子不會越刮越粗

網上有說法稱,胡子會越刮越粗,越刮越黑,這是真的嗎?

其實,胡子的多少和粗細是由雄性激素、遺傳因素和毛囊的分布情況決定的,與是否刮胡子沒有明顯的關系。刮胡子后胡須變硬,等胡子長長了,自然就變軟了。刮胡子越刮越粗是人們的一種錯覺。

摘自《北京日報》

早上不高興 一天狀態差

美國研究者發現,早上心情不好的人一整天都可能狀態不佳。早上就持有消極觀點,會降低大腦的功能,使人們更容易犯錯或難以集中精力。

摘自《生命時報》 臧芷安/文

頭暈、眼脹要量血壓

一位患者近半個月來經常出現頭暈、眼脹、頸部發緊,自己以為是頸椎不好。醫生為他測量血壓,發現血壓高達190/130毫米汞柱,隨時會發生心臟或腦的嚴重并發癥。經過初步治療后血壓得到控制,頭暈、眼脹癥狀消失。

另一個患者也是感覺頭暈、走路不穩、乏力、困倦、沒精神。他患高血壓多年,一直服用降壓藥。該患者家里沒有血壓計,又懶得去醫院測量血壓,就這樣拖了很多天,來醫院一測,血壓為90/50毫米汞柱。對一個多年高血壓的患者來講,這么低的血壓有潛在危險。醫生為其調整降壓藥物,幾天后血壓回升到120/60毫米汞柱。

雖然引起頭暈的原因很多,但血壓過高或過低是常見原因。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腎衰竭的重要原因。只要注意測量血壓,及時發現高血壓并予以合理治療,完全可以把高血壓的危害降到最低。所以每個人都要關注自己的血壓。

摘自“人民健康網” 郭藝芳/文

無花果利咽消腫

無花果,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對身體大有好處。

健胃助消化 無花果富含蘋果酸、檸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可幫助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強食欲、潤腸通便。

輔助降血糖 無花果含有大量果膠,吸水膨脹后能吸附多種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并排出體外,可凈化腸道、促進有益菌繁殖、調整腸道菌群失調、恢復胃腸道微生態平衡等,還能輔助降低血糖和膽固醇。

利咽消腫 無花果中所含的沒食子酸、綠原酸、丁香酸等,無論煎水服還是研末外用,都有消腫、止痛作用,對急性咽喉炎、咽喉疼痛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鮮無花果可洗凈直接掰開吃,脾胃虛寒者要少吃。鮮無花果脫水后制成無花果干,易保存。

摘自《華東旅游報》 荀曉霖/文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