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態學校如何詮釋課程內容

2018-12-22 10:56張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智力因素全體學生課程內容

張欣

新生態學校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詮釋基于學校層面的課程內容。

一、基于學校層面課程內容的功能

從靜態的理論上分析的話,課程內容有三種功能。第一,針對全體學生智力因素按課程標準達標的課程內容,也就是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最低要求。第二,針對全體學生非智力因素按課程標準達標的課程內容,也就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最低要求。第三,針對個體學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按課程標準達標后,能使個體學生潛質無限生長的課程內容,是讓個體學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上不封頂”的課程。

一所學校有對全體學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保底”的課程,有對不同個體的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上不封頂”生成、生長的課程,才算是課程內容的功能齊全。

二、基于學校層面課程內容的開發

沒有課程標準就沒有課程內容。領會、吃透課程標準后,才能編撰翔實的課程內容。我們認為,最有權威的課程內容,應該是國家相關部門和社會上專門機構,組織各方面專業人士編撰的教學材料——教材。這些教材多以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內容呈現。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基于學校層面的二次開發和整合,再刪減和添加相關的課程內容,應該是較為優化的一種策略。

而國家三級課程體系中,第三級課程的校本課程內容,至少有兩方面的課程功能需要我們去體現。一方面是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對每所具體學校所需的不足、空白部分;另一方面是融通各類課程在學校實施中校本化課程體系的“銜接”課程。

我們主張對這些教材進行有目的的二次開發,可以增刪內容。我們還主張研發、編制校本課程去彌補國家、地方課程的不足,服務于課程的實施。課程內容的開發不是件小事,應審慎處之。

三、基于學校層面課程內容的整合

課程內容的整合,是在設定教學目標以后,再整理、合并相關聯的課程內容,實施教學。目前,課程內容的整合,少有分類的標準,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角度或其他角度嘗試課程內容的整合,逐步確立標準。

角度一,基于項目的整合。比如“STEM”教學,就是典型的項目整合。

角度二,基于主題的整合。比如“六一”兒童節主題、量子通訊衛星主題、海綿城市建設主題等。

角度三,基于問題的整合。比如師生“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的教學過程,就是相關整合的過程。

整合的指向是各學科課程標準、中小學學生守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這些目標體系,最終指向的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智力因素全體學生課程內容
舞蹈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探究
付費買課 還要細思量
課程思政視域下職業院校實訓課程內容的重構
析課程內容 謀教學佳策——“數的認識”模塊知識的教學思考
高素質護理人才培養中的體育策略
問題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運用的原則
小學英語課堂再創新
當前學校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物理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幼兒園藝術課程內容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