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產業興旺的特色路徑分析

2018-12-26 09:25崔彩周
中州學刊 2018年8期
關鍵詞:產業興旺保障體系

崔彩周

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新時期農村發展的總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根本問題是產業興旺。發展農村產業應優先發展現代農業,其次發展以特色加工、旅游等為代表的融合一二三產業的特色產業。資源稟賦不同的城市郊區、近工業園區地區、農業基地示范區、欠發達山區等,可以因地制宜,走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產業發展路徑不同的地區都可以通過完善各項體制機制,使人、財、土地等要素得到充分保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促進產業順暢發展。

關鍵詞: 產業興旺;特色路徑;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3-0751(2018)08-0047-06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的我國新時期農村發展的國家方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關鍵。

國內有關產業興旺的研究,一般是從宏觀上闡述產業結構優化與調整、探討配套政策與機制改革等。學者們認為,鄉村為達到產業興旺,要做好產業發展規劃,確定合理的鄉村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李國祥,2018),關鍵是以農業為中心拓展多種產業(孔祥智,2018),產業布局需要注意處理鄉村產業與現代經濟的關系,農業科技、農產品供給與農民增收、農村改革的關系(趙坤,2018);產業發展(興旺)需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與惠農政策,完善公共服務,實現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優先發展(曾福生、蔡保忠,2018)。這些研究為探討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基本參考素材。但縱觀目前已有研究,從產業興旺特色路徑深入探討鄉村產業發展,且比較詳細論述相應保障體系的文章還是較少。因此,開展此類研究很有必要。

產業興旺之所以要走特色路徑,是由于盡管當前我國各地農村產業發展總體上走向了多樣化、融合化的發展道路,但由于各地鄉村經濟基礎、自然環境、資源稟賦差異較大,還應因地制宜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并推進實施相應的產業發展策略,也即應走不同特色的產業興旺之路。本文根據鄉村所處區位與發展現狀,概要地把鄉村分為以下幾類典型地區,總結分析它們產業發展(興旺)現行與可行做法,并探討其多元保障體系,以期為類似地區發展當地產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城市郊區:著力發展低碳加工業及設施、休閑、創意等農業新業態

這些鄉村由于靠近城市,各類資源獲取便捷,經濟發展與農業技術水平高,農業發展應注重特色化、個性化、多樣化。應注重依托城市發展特色加工產業,并注重培育農業新業態,當前主要應發展設施農業 ① 、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

1.發展低碳加工業

隨著城市不斷擴容,城郊農業用地面積不斷縮小。農業發展只能靠多元化的延伸加工業為主要支撐,或者通過發展與城市互融互通的其他第二、第三產業推動鄉村經濟更好地發展。聚力發展各類以農產品為主要依托的低碳加工業,如果蔬加工、竹藤棕草工藝品編織等,以此帶動農村人才聚集、帶動其他相關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興旺。

2.提升設施農業發展層次

著力完善塑料大(中)棚、小拱棚、節能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基礎設施,擴大優良作物品種,推廣溫室智能化環境控制、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高效低量與超低量噴藥等技術,以及蔬菜、花卉、果樹等作物共生的立體培育技術,提高作物培育水平;推進城市郊區清潔化養殖業(基于篇幅,本文對養殖業內容不做詳述,下同)做優做強;依托“菜籃子”工程,實施生鮮農產品有機綠色規范認證。積極發展基于設施農業的社區眾籌、個性化定制等新業態。

3.推進特色休閑與創意農業發展

地處這一地區的農村,可以將“城里人”吸引到鄉村消費,竭力培育特色休閑觀光農業或創意農業。休閑觀光農業是利用農村自然景觀,以及鄉土文化,聚攏游客到農村觀賞、養生、度假的一種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創意農業則是通過把農業發展整體環節(特別是加工環節)與文化創意結合,推出游客體驗加工半成品和產成品的一種鄉村產業發展模式。休閑觀光與創意農業融合農耕文化、科技、環保等理念,可提升農業教育文化、科技推廣、觀光旅游、休閑養生等多種功能,拉動鄉村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城郊農村地區發展重點即是拓展產業功能邊界,實現產業融合,發展低碳加工業,尤其是著力發展休閑、創意等新的農業產業形態滿足新的市場需求。近年來,廣東省通過推進城市近郊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融合,實施鄉村觀光旅游休閑產業 ② “百鎮千村”提質升級行動。通過打造多樣化田園綜合體,讓產區“景區化”、田園“公園化”、勞作“體驗化”、農房“客房化”,把鄉村獨特的生態、文化與社會價值轉化為農民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浙江省注重發揮城郊農村特色資源優勢,并且把這些資源與旅游、健康、養老、教育等產業對接。形成了諸如靠近杭州、湖州市的安吉黃浦江源、長興太湖風情、德清環莫干山等一批美麗鄉村休閑旅游帶。 ③ 2016年,全國鄉村觀光旅游休閑產業(當然這里不僅是指城市郊區,也包括其他鄉村地區)創造的農業增加值達到5700億元,相當于全部農業增加值的8.9%,吸納672萬人就業。 ④

二、靠近產業園區區域:聚力延伸產業鏈,打造農產加工業為主軸的農業產業集群

此類地區離都市區有一定的距離,一般處于欠發達地區,但是附近布局有各類產業園區,諸如農業產業園、示范區,以及農產品加工業在內的制造業集聚區即工業園區等,本處重點探討工業園區。此類村鎮可以和產業園區實施產業共建,通過園區力量把村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尤其要發展農產品以及農村特色資源加工業,使農民不用出遠門就有就業門路,擴大收入。當前應完成以下兩類主要任務。

1.創新鄉村與園區合作機制

鄉村的核心工作是與園區完善各種合作機制,促進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與水平?;卩l村緊密依托、對接園區平臺,園區在吸收各類外部遷移產業時應考慮園區所在地農業資源及其他自然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與保護。鼓勵園區規模企業與農戶、鄉鎮企業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即通過政府引導,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開展村企對接、互動,實施企業對口幫扶村莊,通過園區企業帶動促進鄉村資源開發與農村人口的有效就業;在此過程中關鍵是應選準合適的幫扶企業,實現產業精準對接,供需精準匹配,即把企業的主業優勢和鎮村資源稟賦匹配起來,推動村企實現互利共贏發展。為此,鄉村特色產業要與園區相關優勢產業鏈接,特別是與園區相關規模企業對接,力求聚合發展,使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有序規范,也使園區優勢產業發展有持續的后勁支撐;鄉村加工企業也應借助園區資源,向園區聚集,與園區企業配套,鍛塑網絡化、區域集群化、互補性的產業發展格局。

2.完善、延長農業產業鏈條

這些地區屬于產業鏈條延長型地區,即單純農業生產已向農產品加工與銷售環節發展,通過三個環節有序對接,延展了農業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可借助信息化力量實現產加銷一體化的網絡化鏈接,通過網絡在線監控管理農業的生產、加工和營銷。就一體化經營業績而言,我國農業大省河南近年表現尤為突出。河南省許多農產品加工園區依托農業優勢資源,通過龍頭企業引領,集聚加工,輻射帶動園區周邊鄉村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形成諸多全循環、全鏈條、高質量、高效益的產業集群。至2016年年底,河南全省已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207個,基本覆蓋了全省的米面、肉品、乳品等優勢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成為全國糧食加工轉化第一大省、肉制品第一大省。 ⑤

在完善、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即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同農業經營主體之間有競爭,更應有連接。應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利益聯結機制,諸如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機制。通過“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以及“龍頭企業+基地(農場)+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促進各經營主體有效合作,也可使農民獲得農業產業功能拓展、產業鏈條延伸帶來的收益。

三、農業基地示范區:傾力規?;N養殖與特色品牌農業發展

這類地區一般可以分為農業基礎較好的發達地區或者欠發達地區;以及農業基礎較差的欠發達區域。一般情況下,兩類地區都是平原或土地連片的地區,也是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主產區也是其他大宗農產品集中產區,但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討糧食食品類產品,其他產品沒有涉及),其共性規律是適合發展優質高效、規?;r業。為此要完善土地流轉市場,使承包、轉包、退包有序化運行,促進規?;N養,同時要提高種養技術水平,改善主要農作物品種,以求穩定產量,提升質量和競爭力。此外還應注重培育特色產品品牌,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1.發展優質專用糧食

應發揮該類地區的農業產業優勢,為國家提供多元、優質糧食(本處主要指主糧)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各類副食品,滿足老百姓吃飽飯且吃好飯的問題?;谖覈壳捌胀Z供給偏多、稻谷等庫存規模過大的現狀,可以調整種植結構,即通過增加綠色優質專用糧食生產,促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發展?,F代農業發展需要建構完善的產業、生產、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確保糧食“綠色優質專用”,當前尤其應完善生產與專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確??茖W種地、確保農業有質量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就是要勠力發展適度經營規模、作業外包服務和綠色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提升科技和裝備應用水平,實現良種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應積極推進科學選種、育種制度,有效提高作物抗蟲害、抗倒伏能力。推動生產過程中數字化控制農業機械的全方位運用,確保農業生產裝備不斷改造升級。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深層運用,改進傳統設施農業,提升大田種植技術水平。實施標準化生產以及綠色生產、安全生產的全過程監控,確保優質農產品有效供應。

發展社會化、多元化的專業服務體系。著力發展生產環節的機器耕作、播種、收割,病蟲害防治,以及生產后續環節的糧食烘干、收購、儲運等社會服務。對作物防疫、產品分類認證、農產品質量追溯與農產品價格預警等服務要完善便捷化、親民化(價格實惠)的服務體系,推進農業服務現代化發展。

2.培育特色品牌農產品

特色品牌農業通過系列特色品牌農產品表現出來。依托基地示范區資源,發展特色品牌農業,就是要培育、塑造系列品牌農產品,營創優質農產品基地。為此,應大力培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類農產品,即“三品一標”產品。為發展特色品牌農產品,應嚴格制定產前、產中、產后標準化操作流程。要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積極打造區域特色公用品牌;大力扶持本地企業申請無公害、有機、綠色食品等標識認證,以及申請注冊商標與產品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等)。鼓勵擁有注冊商標的優秀龍頭企業申報農產品國家馳名商標并申報上市,帶動區域農產品優質化發展。

在特色品牌農產品中,除了主要糧食,符合人們食物膳食結構優化的一些雜糧品種,如薏米、蕎麥、燕麥、小米、高粱等,也要優選品種,開展品牌種植,并力求培育出有影響力的新的地區品牌。山西省將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作為發展特色品牌農業(農產品)基礎,打造了60個一縣一業基地縣、萬個一村一品專業村,涌現出太行小米等優秀雜糧品牌,同時也涌現出除糧食之外的其他有特色、有影響力的食品品牌,如平遙牛肉、呂梁紅棗等區域品牌。 ⑥

對于部分農業基礎較薄弱的欠發達地區,尤其要探討發展特色品牌農業與勞動力輸出相結合的振興之路。如安徽、河南的部分國家級貧困縣,既需要培養、提升農民的現代農業、品牌農業意識,充分利用良好自然環境,通過培育“三品一標”相關農產品等提高農民實際收入;也需要通過與發達地區“結對子”,開展針對性的免費或低收費技能培訓,多方式輸出剩余勞動力,在減輕生態環境壓力的同時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四、欠發達山區:勠力發展山區特色種養、特色旅游與電子商務

欠發達山區產業興旺的關鍵在于充分挖掘本地優勢資源,走特色發展之路。

1.通過專業合作、股份合作方式壯大集體經濟,做強山區特色農產品

由于居住分散且農業基礎薄弱,山區農村可以通過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聚合”村民,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而集體經濟組織通過類似多樣化的與村民利益“鏈接”,也會更有效地帶領村民開拓山區資源,發展地域特色的山區特產,如東北山區人參、蘑菇、木耳,云南山核桃,廣東西部山區貢柑,以及中國各地山區特色名茶等。在這方面,貴州省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發揮了股份合作(集體經濟)“攏合”力量,山區特色資源得到充分挖掘,農業發展暢旺。至2016年年底,貴州全省1016個試點村通過“三變”改革形成了茶葉、蔬菜、水果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區、產業帶;試點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額達6490萬元,平均每個村6.4萬元,入股農民人均獲得收益2059元。 ⑦

基于加入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多為個體小農,在生產上具有分散化特點,村集體經濟組織及相關政府經濟組織應助力小農戶立足本地山區資源,對接市場,發展小型化共享農莊以及個性化定制等農產品,并注重節本增效,以抵抗市場風險。

2.拓展特色旅游

山區除了特色的種養產業之外,還可以通過特色資源挖掘保護,壯大特色旅游產業。

這類地區多處于沿海、沿邊、民族地區、老區等,一般遠離都市區,偏遠落后,但不少傳統村落歷史積淀深厚,留存有文化根脈??赏ㄟ^修葺鄉村古老特色建筑,以及維護、完善鄉村其他特色設施,發展特色旅游。

傳統村落獨具特色的鄉土氣息,使之與城市迥然不同,而許多傳統文化就孕育于此。目前一些欠發達山區傳統村落的自然美、古老的文化韻味也吸引了大批城里人進村旅游體驗,因此這些地區需著力保護開發這類村落。類似地區,也可以連片連線開發推進鄉村旅游。如廣東省選取歷史文化遺址遺產、紅色旅游線路、南粵古驛道、省界交匯地的少數民族聚集區等區域,通過旅游扶貧開發以及完善民宿、農家樂等便利市場準入制度,推進建設一批連片的美麗田園綜合體和農業公園,促成串成線的精品鄉村旅游線路。

推進某些特色鄉鎮及其周邊古村落群體發展,也即延展為建設特色小鎮,以此促進旅游相關產業發展。當然,特色小鎮也有不同的類型。比如,農業型特色小鎮展示傳統農耕文明演變歷程;產業型特色小鎮展示經典產業生產工藝變遷;歷史主題型特色小鎮展示文化深厚內涵。 ⑧ 特色小鎮尤其需要生態環境建設,并著力培育古鎮村寨內涵美,提升其融合自然環境、風俗、歷史、人文等因素的鄉村綜合價值,使其可留住鄉愁,也能留住美麗。為此,應有保護地合理利用本地農業資源,推進實施經營風險分擔、資金與技術培訓扶助等綠色發展補貼制度;推廣運用農業生物技術,如發展基因育種、非化學蟲害控制、生物農藥技術;培育、修復以及發展鄉村可能具備的多種功能等。

為了更多、更好地吸引游客,山村旅游還應促成綜合體現“五味”的特色:留點土味,保持一份元真;帶點野味,守護一方鄉野;帶點俗味,演繹一種風情;帶點古味,傳承一脈文韻;沾點洋味,附著一點時尚。

3.發展特色電子商務

發展山村電子商務,可以及時把以往不被人熟知的山區資源,特別是山區名優特產、旅游景點宣傳推廣到全國以及全球其他地區。應推進以戶或單位企業設立的網站業務向更寬領域拓展。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可探索與品牌電商連鎖加盟,推廣山區特產。對一般即時供貨的生鮮農產品,可以發展網絡化的專線直銷模式,即與不同超市、賣場對接,網上訂購,網下直采專供。對收采時間短,一年供貨時間集中的珍稀特產,可以采取網上預售、收獲后發貨的方式。發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重在宣傳山區多彩的旅游產品、拓展特色的休閑旅游。

誠如上述,以上四類鄉村及其產業特色發展路徑是按照地區特點概略劃分的。但事實上,現實的鄉村產業發展是多元化的,一些地區鄉村可能會融合發展以上所有類型產業,或幾類產業。當然也應該說明的是,雖然不同地區都可發展同一類產業,但地區不同,產業發展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城市郊區與靠近工業園區的農村都可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但是城市郊區更側重環保容量控制;城郊與山區農村都可以發展旅游業,但城郊側重近距離的農業休閑旅游,山區則更側重發展自然古村鎮與未加包裝的“原味”鄉土文化游覽。不同地區只要找到適合本地的資源稟賦與發展基礎,可以增強比較優勢,并能穩步壯大鄉村經濟,所有選擇的產業都是值得鼓勵的。

五、產業興旺特色路徑順暢通達的保障體系

各種特色路徑都可以推進產業興旺,但都需要在人、財、土地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予以配套保障。

1.確保農村人員穩定

鄉村產業發展與興旺需要穩定人口(特別是可就業人口),為此需要健全以下機制體制。

第一,完善人才培育、引進、使用制度,吸引多方人才服務鄉村。應建立完善新型職業農民 ⑨ 制度,即根據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要求,建立健全培養培訓、認定管理、生產經營、社會保障、退休養老“五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制度體系,培育各類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經紀以及創業領頭人。地方高校尤其是高職院??蓪iT開設服務鄉村的專業與課程,定向培養、培訓農業專才??芍贫⊕炻?、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以及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福利等便捷管理辦法與優惠制度;實施多種方式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持續駐村等服務制度;推行科技人員以專長技術入股與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健全“結對子”幫扶機制等,引導城市地區專業技術人才直接進入鄉村服務或為鄉村提供智力支持。另外,對鄉賢與外出務工人員有意回鄉創業的,也要建構有效對接機制,為他們提供創業信息服務。

各類人才進入鄉村,有利于鄉村產業興旺,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機制用好人才。要盡可能創造條件,為人才到農村創業發展創造空間但也要有紅線與底線,堅決杜絕不能帶領農民致富甚至會損害農民利益的“跑馬圈地式”創業行為,不能“富了老板,丟了老鄉”。

第二,構建城市和鄉村人員之間自由流動的體制,確保城鄉人口融合。首先是加快戶籍及社保相關制度的改革。應放開一般城市入戶條件,創新戶口異地管理、社保異地繳交與支付等制度。由此,可以讓“城里人”便捷進入鄉村旅游消費、居住、工作,使鄉村留得了美景,也能留住人才;讓農民可以在城市里從容落戶,并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也讓鄉村創業創新更為便捷,激勵有志到農村發展的人才,特別是那些既習得城市相關產業技術經驗又熟悉農村環境、有鄉土情結的“原鄉人”順利回鄉創業。

其次,完善土地管理相關制度。土地是產業發展的根基。應穩定土地承包長期不變。深化土地使用權流轉(轉包、出租、互換等)市場改革,促進完善土地要素城鄉平等交換機制。建立土地承包多元化有償退出機制,保障農民財產權益。這些政策減少了農民走出鄉村的后顧之憂,人口的遷出導致部分承包土地退還村集體,緩解人多地少矛盾,也使土地規?;邪洜I有了可靠的保證。這些政策中,尤其是完善土地承包自愿有償退出機制促進了城鄉人員順暢流出流入鄉村。此外,還應進一步放活、放寬農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的使用權限??梢蕴剿靼堰@些農房、宅基地改造成供游客使用的民宿、創客空間、娛樂休閑場所等。

盡管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不斷創新,但總的原則應體現切實維護農民的基本利益。農民到城里落戶,不必先要放棄土地承包與宅基地使用權,要為進城的農民“留有一條回鄉路”。

2.暢通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

確保多元化涉農資金投入不斷增加,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第一,強化財政支農、惠農政策。設置財政專項資金扶持農業轉型升級。對農村居民規模性發展加工、服務、銷售等業務給予長期低息貸款扶持。對產糧大戶以及政府鼓勵的各類農民創業行為予以精準貸款資助。

第二,完善農村信用貸款與保險制度。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特別是推廣“精準扶貧”類小額信用貸款,提高專項支小、支農再貸款額度。實施農業互助保險。對“政銀?!毙秃献鬓r業貸款,即政府、銀行、保險公司“捆綁式”、低風險的一種貸款,按一定比例補貼保險費用。農業保險盡可能實現對主要農產品以及涉農生產項目應保盡保。

第三,推進涉農金融制度創新。推進村鎮銀行規范化適度擴張;穩步推進并有效監管鄉村互聯網金融貸款;多渠道籌資設立非營利性的農業產業化投資基金;鼓勵農業生產者以承包地、生產設備、農用設施等折合股份入股涉農企業或抵押融資,解決資金短缺難題。

第四,鼓勵城市工商資本下鄉。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為導引,通過公共財政、價格杠桿等手段,激勵各種社會資本(主要包括資金,也包括設備與技術等)投向鄉村產業。鼓勵下鄉資本投入到農業現代化種養、特色旅游資源開發、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山㈩A警機制與防控措施,比如,加強引導,提升下鄉資本供應者風險防范意識;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健全長效穩定可控的土地承包機制;完善惠及資本投入地農民的長效利益合作與鏈接機制,包括股份分紅、利益返還等機制;建立嚴格準入、動態監管、事后監管機制,防止下鄉資本可能出現的“跑路”,以及衍生出的工程爛尾、土地承包糾紛、過度“非糧化”與“非農化”經營等問題。

總之,實施農村產業開發需要引入社會資本下鄉,但也要防止資本下鄉“任性發展”,疏離鄉村發展目標,尤其要處理好下鄉資本與農民利益鏈接問題。不能“熱了投資,冷了農民”。

3.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保障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推進農村產業持續穩健發展,也有助于維護、促進城鄉社會公平公正。而通過政府主導推動公共服務便利化與均等化,也可為農村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

第一,持續協力發展并完善教育、醫療、道路、水電等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為產業人才服務鄉村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為各類產業提供基本的發展條件。當前應創新機制,發揮社會各界力量,通過多渠道發力,提升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山區的道路運輸水平,為鄉村特產走向外地提供基礎保障。

第二,打造高水平鄉村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立村內公共服務站與網上辦事平臺,把證照辦理、稅收繳納、政策扶助手續申請等納入平臺,并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保持無縫隙銜接,讓村民辦事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第三,完善現代流通服務體系。推動基于互聯網為基礎的農村流通服務體系現代化??蓸嫿ㄒ源鍨閱挝唬ü濣c)的電商物流配送體系;推進縣域電子商務網站連鎖發展;規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業務,加強人員培訓、行業標準化和誠信體系建設;創新農村電子商務監管方式,完善市場秩序等。

注釋

①設施農業,是指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采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動植物高效種養殖的一種現代農業方式。

②在本文中,將與城市郊區綠色生態、歷史資源有關的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都稱為觀光旅游休閑產業。

③⑤⑥⑦參見農業部課題組:《中國特色鄉村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及實現路徑》,《求索》2018年第2期。

④《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cysc/agriculture/gdxw/201712/25/t20171225_27415542.shtml,2017年12月25日。

⑧楊梅、郝華勇:《特色小鎮引領鄉村振興機理研究》,《開放導報》2018年第2期。

⑨新型職業農民,即受過良好教育、掌握種養知識、懂市場、會經營的新型農業專才。

參考文獻

[1] 李國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的若干重大關系[J].中州學刊,2018,(1).

[2] 孔祥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J].農村金融研究,2018,(2).

[3] 趙坤.西部鄉村產業興旺需認清五大關系[J].人民論壇,2018,(17).

[4] 曾福生,蔡保忠.以產業興旺促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2).

責任編輯:澍 文

Analysis on the Distinctive Path of the Rural Industry Prosperity

Cui Caizhou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general strategy of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follow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which integrates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such as featured processing and tourism. Suburbs with different resource endowments, areas near industrial parks, demonstration areas of agricultural bases and undeveloped mountainous areas can take a unique roa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regions with differ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hs can fully guarantee the human, financial, land and other factors by improving variou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by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s.

Key words: industry prosperity; distinctive path; guarantee system

猜你喜歡
產業興旺保障體系
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四川工商學院“二三四”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實踐
信號系統安全軟件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ETC關鍵設備準入標準及運行保障體系構建
西部鄉村產業興旺需認清五大關系
關于構建戰區聯合作戰后勤聚合保障體系的思考
構建更安全可靠的機房電源保障體系
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