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辦ICME-14是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機——王建磐教授訪談

2018-12-27 09:06張晉宇王建磐
數學教育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大會數學教育

李 海,張晉宇,王建磐

?

承辦ICME-14是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機——王建磐教授訪談

李 海1,2,張晉宇1,王建磐1

(1.華東師范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上海 200241;2.河西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是世界數學教育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術性會議,中國成功申辦并承辦2020年在上海召開的ICME-14是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機.大會在中國召開,為更多的中國學者和一線數學教師提供了參與世界數學教育研究與交流最高學術會議的機會.中國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學術方面積極準備,通過參與大會報告、常規報告和專題研究組等大會學術活動,展示中國學者的實力,并且通過交流學習國際數學教育研究規范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獲得國際數學教育研究更多的話語權,同時在鼓勵和引導年輕學者參與和主導大會活動的過程中為中國數學教育研究和國際交流儲備人才.

中國數學教育;國際數學教育大會;崛起;契機

1 引言

在國際數學教育界,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是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指導下召開的數學教育界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性學術盛會.國際數學教育大會旨在展示全球數學教育的最新進展與成果,交流全球數學教育問題的各種信息,探討數學學科最新進展對數學教育發展的啟示[1],在國際數學教育領域具有極強的引領作用.每次會議組織的活動豐富多彩,許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展示對參會專業人員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2015年6月6日,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正式宣布,在中國上海、美國檀香山和澳大利亞悉尼3個競標城市中,上海市贏得2020年第14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14)的主辦權[2].通過數代中國數學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從參加、參與、申辦到主辦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這一質的跨越,這不僅標志著國際數學教育對中國數學教育發展和水平的認可與肯定,同時也為中國數學教育的崛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作為曾擔任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執行委員會委員(1999—2002)、ICME-14申辦委員會主席(2013—2015)、ICMI中國國家代表、ICME-14國際程序委員會(IPC)主席,王建磐教授是ICME-14申辦和舉辦的親歷者和主要組織負責人.為此,王建磐教授就ICME-14的申辦過程和中國主辦此次大會對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意義接受了訪談.

王建磐教授師從中國著名數學家曹錫華教授,于1982年在華東師范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首批自己培養的18名博士之一,是中國最早涉獵代數群與量子群領域的數學家之一,是代數群表示的國內領軍人物.作為數學家,除了做數學研究和培養基礎數學的博士生之外,他十分關注數學教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積極推動中國數學教育研究國際化.從1999年起,在王建磐和顧泠沅的呼吁和積極組織下,建立了中國第一批數學教育博士培養點,培養了數學教育方面的博士.王建磐教授曾任華東師范大學校長,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

2 IMU—ICMI—ICME簡介

李:第14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14)2020年即將在上海市舉辦,作為本屆大會的國際程序委員會(IPC)主席,您能談一下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的基本情況嗎?

王: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的情況,要從國際數學聯盟(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簡稱IMU)談起.國際數學聯盟(IMU)成立于195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非盈利性組織,目前共有70個成員國.它的主要任務是:促進數學方面的國際交流;組織召開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 maticians,簡稱ICM),以及兩屆大會之間各種數學方面的國際性專門會議;頒發獎勵,主要是菲爾茲(Fields)獎.

2002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在北京召開.中國數學家馬志明院士、龍以明院士曾擔任過執行委員;馬志明院士擔任過副主席.

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簡稱ICMI)是國際非政府、非贏利性的關于數學教育研究與交流的科學組織,成立于1908年在羅馬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數學家大會上.首任主席是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Felix Klein.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ICMI少有活動;1952年ICMI重建后成為國際數學聯盟(IMU)的分支組織.目前,ICMI有92個成員國,包括70個IMU成員國和其他以個案申請并得到批準參加的成員國.

ICMI的宗旨是從國際視角推進各類現代數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轉換,為全世界的教育研究者、課程設計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數學教師、數學家、數學教育工作者以及對數學教育感興趣者提供交流平臺.

過去二十多年以來,中國不斷有學者參與到ICMI的組織和活動中,代表著更多中國學者的聲音.以下中國學者先后擔任ICMI執行委員會委員(Member of Executive Committee)(見表1).

表1 中國學者擔任ICMI執行委員會委員的情況[3]

ICMI還有一些附屬的研究組和國際或跨國的組織,如數學史與數學教學的關系國際研究小組(簡稱HPM)、國際數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小組(簡稱PME)、數學建模和應用國際研究小組(簡稱ICTMA)、國際數學競賽聯盟(簡稱WFNMC)、國際數學教學研究與改進研究會(簡稱CIEAEM)等.

ICMI還組織一些專題研究會議,稱為ICMI Studies.ICMI還鼓勵組織地區性的會議,如“東亞地區數學教育大會”(EARCOME).

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 matical Education,簡稱ICME)是ICMI直接主辦的國際會議,是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數學教育的學術大會.

1966年,荷蘭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H. Freudenthal)任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主席時,建議單獨為數學教育召開國際性大會.1969年在法國里昂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開始了ICME的歷史.ICME每4年召開一次,與國際數學家大會錯開兩年召開.

ICME的宗旨是:展示全球數學教育的最新進展;交流全球數學教育問題的相關信息;學習作為學科的數學的最新進展并從中獲得啟示;大會還頒發國際數學教育的最高獎克萊因獎、弗賴登塔爾獎以及卡斯泰爾諾沃獎.

ICME的學術活動由大會的國際程序委員會(Inter- national Programming Committee,簡稱IPC)負責組織實施,IPC由ICMI EC和大會主席協商后組織,由舉辦國和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學者組成.

ICME的學術活動包括:大會報告(plenary lecture),每個60分鐘,一般4~6個;大會團隊報告(plenary panel)、圓桌討論(round table discussion)、調查組(survey team)報告等其它大會活動;國家展示(national presentation),IPC選擇做展示的國家;常規報告(regular lecture),每個45分鐘,一共數十個;專題研究組(topic study group),一共數十個,會議期間平行舉行學術報告;與會者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TSG投稿,經審稿后錄用;討論組(discussion group)、工作坊(workshop)、分享組(sharing group)等,根據需要安排;貼海報(poster),按TSG的分組投稿.

改革開放后,華羅庚、丁石孫、丁爾陞、曹錫華和曾如阜等5位中國數學家1980年參加了在美國伯克利舉辦的ICME-4,并且華羅庚在大會上作了題為“普及數學方法的若干經驗”的報告,丁爾陞作了“中國數學教育簡介”的報告,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亮相ICME.之后除了ICME-5之外,中國學者參加了包括ICME-6在內的以后歷屆ICME,并且參會人數總體上呈不斷上升趨勢,充分說明了中國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高實踐和研究水平并逐步融入國際數學教育的趨勢.

2016年7月在德國漢堡召開的ICME-13上有兩件大事值得一提,一是在會前的ICMI會員代表大會(General Assembly,GA)上,中國數學會推薦的候選人徐斌艷在九選五的差額選舉中當選下一屆ICMI EC成員,這是中國的第五位EC成員,中國大陸第四位EC成員;二是在ICME-13開幕式上,中國香港大學梁貫成教授正式被授予弗賴登塔爾獎(2013年度).

ICME大會前后還可以在舉辦地相近的城市(同一國家或不同國家均可)舉辦一些專題的學術會議,稱為“衛星會議”(satellite conference).

借助ICME平臺,一些國家或國家群體還會舉辦具有其特性的會中會.

在ICME-9(東京,2000)、ICME-11(蒙特雷,2008)和ICME-12(首爾,2012)上,大陸、香港、臺灣的學者和海外華人學者共同舉辦了3次“全球華人數學教育論壇”.

3 ICME-14申辦工作回顧

李:申辦如此高規格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您能談談ICME-14的申辦過程嗎?

王: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是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數學教育的學術大會,會議的申辦,的確經歷了不平凡的過程.

從歷史的積淀來說,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悠久的歷史文明保存至今的大國,數學及其數學教育積淀深厚.從商朝到清末數千年數學及數學教育的積淀,加上近現代西方數學及其教育的逐步引入,在漫長的歷史演變和正反兩方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中國數學“雙基”教學,和“在良好的數學基礎上謀求學生的數學發展”[4]的中國數學教育特色.這一特色表現出的種種現象,越來越受到國際的關注.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國內的數學教育實踐與研究走向了快車道,表現為國內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數學教育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培養水平的提高,各類數學教育學術活動(包括國際數學教育學術活動)的開展,使得中國的數學教育研究工作者不僅關注國內數學教育的研究,也通過與海外研究者的互動和交流,在逐步認識世界數學教育先進思想和理論的同時,中國數學教育也成為世界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得到了世界學術界的充分肯定、認可和接納.

2002年北京舉辦國際數學家大會(ICM),時,在西藏拉薩成功召開了數學教育衛星會議(ICM-2002 Satellite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候任的IMU主席John Ball參加了這個衛星會議.2006年中國申辦2012年的ICME-12,雖然沒有成功,但借此也積累了很多經驗.2006年10月,籌辦2008年在墨西哥的ICME-11的中國國家展示(national presentation).經全國同行兩年的努力,在2008年墨西哥舉辦的ICME-11上,中國數學教育“國家展示”準備充分、主題鮮明、資料豐富、形式活潑,贏得了國際同行的稱贊[5],取得很大的成功,為后期的申辦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伴隨著中國數學教育從傳統到現實的歷史沉淀,再到申辦、承辦國際數學教育學術會議經驗的歷史積淀,厚積而薄發,申辦ICME已經水到渠成、勢在必行.

ICME-14的申辦,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表達申辦意向

2013年6月,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辦的“未來十年中國數學教育發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表達了再次申辦ICME的愿望.2013年10月,提請中國數學會同意向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正式表達中國申辦ICME-14的意向,成立了由我主持、華東師范大學數學教育團隊為主要成員的“ICME-14申辦委員會”.2013年11月13日,我向ICMI秘書長Abraham Arcavi正式遞送了王詩宬理事長簽署的中國數學會申辦、上海數學會和華東師范大學承辦ICME-14的意向函.

第二階段:正式申辦

經過“ICME-14申辦委員會”2013年3月—2014年10月緊張的申辦準備工作,2014年11月30日正式遞交申辦書.

第三階段:接待考察

2015年5月25日—29日,由ICMI主席Fernaidando Arzarello、副主席Angel Ruiz和辦公室主任Lena Koch組成的考察團對上海市申辦ICME-14進行了現場考察.ICMI秘書長Abraham Arcavi原定來滬,但因身體原因臨時取消行程.

考察團出席了申辦答辯會,聽取了我的申辦匯報和中國數學會、上海市數學會、華東師范大學領導以及相關團體領導的表態,提出問題并聽取了答辯,考察了場館、食宿設施和相關的城市基礎建設,會見了上海市領導、上海市教委領導以及上海市普陀區領導.Fernaidando Arzarello主席和Angel Ruiz副主席還出席了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數學教育研究生論壇,并作了學術報告.

在上??疾旖Y束之后,借ICMI Study之機,ICMI EC于2015年5月30日—6月2日在澳門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上,經過投票,在3個遞交申辦書的城市(上海、檀香山、悉尼)中決定了2020年ICME-14舉辦城市是上海.2015年6月6日,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上述投票結果.

第四階段:簽約交接

ICME-14申辦委員會向ICMI提交“Final Bid”,它是原標書的修改和補充,吸收了答辯會和考察過程形成的意見,對中國和上海承諾的事項做了更明確的表述.“Final Bid”是協議書的附件,具有法律效應,與ICMI EC討論并形成“ICME-14,Shanghai,2020”協議書.

經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袁亞湘簽字(2016-06-20),中國ICME-14申辦委員會在德國漢堡參加ICME-13期間與ICMI簽約(2016-07-29),正式完成ICMI向中國ICME-14申辦委員會關于ICME-14會議的移交.

2016年7月29日—31日,經過與ICMI主席和秘書長多次協商,確定了ICME-14國際程序委員會(IPC)的待確認名單,9月17日最后決定了IPC的組成,其中中國成員分別是王建磐(華東師大,IPC主席)、鮑建生(華東師大)、郭玉峰(北京師大)、徐斌艷(華東師大).

2016年7月31日,在德國漢堡召開的ICME-13舉行閉幕式,中國數學教育代表團上臺做了10分鐘的ICME-14的推介與宣傳(包括專為這次交接精心制作的6分鐘視頻),完成了兩屆大會的交接.

4 ICME-14會標(LOGO)設計的含義

李:每一屆ICME會議都有以主辦國文化為背景的會標(LOGO),ICME-14的會標(LOGO)已經公布并采用,您能談談這個會標(LOGO)的具體含義嗎?

王:ICME-14的會標(LOGO)充分結合了會議性質與中國古代數學文化,基本思想來自河圖.河圖與洛書一起一般認為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系辭》:“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后世的太極、八卦、風水等皆可追源至此.

河圖與洛書包含了數的奇偶分類、“等差”“等和”的排列、幻方等數學內容,本質上是古人對數與數學的樸素的認識.河圖也?;蓤A形的,如下圖鼎的左半部所示.圓形的河圖是會標的基礎構圖.

會標中,位于中心的弦圖替代了河圖中心的5個點,弦圖外的圓圈表示河圖中的帶10個點的圈.在此圈外側畫了陰(藍色)、陽(紅色)兩個外切的左旋懸臂,分別代表河圖上的陰數(偶數2、4、6、8)從南方(上方)開始的左旋排列和陽數(奇數1、3、7、9)從北方(下方)開始的左旋排列,但我們只突出畫了南方(上方)的陰數2和陽數7的點列.

弦圖是三國時期的數學家趙爽給出的勾股定理的一個絕妙證明,現在是中國數學會的徽標.因此,它既表示了中國數學與數學教育的傳統,也代表會議主辦方中國數學會.兩個由螺線組成的懸臂表示中國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也代表中國向世界開放的姿態.2和7之積是14,表示大會的屆數.主畫面下方標明“ICME-14”,它下方的“卦”是用中國古代八進制的計數符號寫出的八進制數3?744,換算成十進制是2?020,表示開會的年份,從4個“卦”中也可讀出2?020的二進制碼(0)11111100100.八進制和二進制把中國古代燦爛文明和現代科學技術聯系在一起.

ICME-14的會標中數學元素無處不在:勾股定理以及偶數、奇數、八進制、二進制既是中國古代數學的燦爛,也是現代中小學數學的內容;畫面非常幾何化,主畫面由圓和螺線組成,是中心對稱的.螺線的使用也暗示著現代教學理論中的“螺旋上升”的理念.主畫面呈“S”型,表示會議舉辦地在上海(Shanghai),并呈向前的動感,表示我們積極進取的態度.

5 承辦ICME-14是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機

李:在數學教育的學術水平方面,應當理性地承認,中國還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中國大陸也落后于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雖然中國的數學教育實踐已經引起國際的關注,但在數學教育研究領域,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還遠遠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數學教育研究的學術規范.張奠宙先生倡導的研究方法是“清晰的問題—創新的目的—科學的方法—可靠的證據—周祥的分析—明確的結論”.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教育理論,必須具備正確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承辦ICME這樣最高級別的國際數學教育學術會議,是中國幾代數學家、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夢想,承辦2020年的ICME-14,對中國數學教育的發展會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王:ICME-14申辦成功,讓中國學者站到了更高的起點上,同時承擔更大的責任.為了2020年的ICME-14,中國數學教育界的同仁們要同心協力,砥礪前行,做出最大的努力,貢獻滿滿的正能量,辦個精彩的第14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讓中國承辦ICME-14成為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機.為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學術上的準備.

時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王詩宬院士在2015年5月26日的ICME-14申辦答辯會上代表中國數學會發言認為,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重視數學學科的基礎教育;而作為多民族國家,不同的語言、習俗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數學教育發展的多樣性.在這個多樣性的大舞臺上,在大量實踐經驗分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數學教育研究的成就是獨特的,甚至在其他國家很難被復制.

數學教育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近現代的數學教學理論至少可以追溯到大學者王國維翻譯日本學者藤澤利喜太郎的《算術條目及教授法》[6].但中國的數學教育作為一個科學理論體系的提出及方法論的引入,則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

中國的數學教育有自己的特色,最突出的一點是所有理論都是在大量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而且在國內有很好的分享機制.

鮑建生教授認為,國內有大量非常精彩的數學教學法用中小學老師的名字命名,它們流傳很廣.早期上海育才中學段力佩的“讀議講練”數學教學法,西南大學數學系陳重穆教授帶領中學教師一起實施的GX(高效)數學教學法,顧泠沅先生的青浦經驗都在教育界非常有影響,這在其他國家非常少見.

中國擁有令許多發達國家學者羨慕的完備的四級教研體系,有各種學術交流平臺.

中國自1999年(從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開始了數學教育學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至今,全國有十多個博士點,二百余篇博士學位論文圍繞各類數學教育問題展開研究,成果豐碩.更重要是,博士生的培養和海外學成者的歸來,為中國建設了一支有國際視野和本土實踐的年富力強的研究隊伍,成為中國數學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中堅力量.

目前尚未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成熟的數學教育理論體系.建立這樣的體系,將是中國數學教育界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中國整個數學教育界的努力方向.

在國際數學教育圈子里,中國的話語權與其數學教育大國是不相稱的.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數學教育界與世界的交往從零開始,到現在有一定的規模與層次,進步是很大的.但還要看到,進入最高層的幾乎沒有,進入核心層面的人不多(如ICMI和ICME).

近二三十年來,國內學者通過引進和學習西方的數學教育理論和方法,增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是現在與世界進行對話的基礎.但是,與數學不同的是,數學教育有很強的民族性、地域性,如何基于中國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建立中國數學教育理論體系與研究規范,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話語權,進而與世界對話,融入世界學術圈?

中國數學教育走向世界的另一個障礙是(英語)語言能力的問題,博士研究生和年輕學者們在這方面要做更大努力.

第二,在ICME-14上充分展示中國數學教育界的實力.

作為東道主的中國,應該有更多的研究者參加這一機會難得的盛會,在ICME-14上充分展示中國數學教育界的實力.大會在中國召開,為更多的中國學者和一線數學教師提供了參與數學教育最高學術會議的機會,也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學習國內外數學教育先進成果與方法,與國內外優秀研究者交流,規范自己研究方法和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機會.

ICME中的大會報告(plenary lecture)無疑代表著報告人所在國數學教育的最高水平.迄今為止在ICME上做過個人大會報告的中國學者只有華羅庚教授(ICME-4,1980).本屆大會將邀請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中國學者代表中國做大會報告,向世界介紹和展示中國特色數學教育理論和實踐.

應該爭取更多的“常規報告”(regular或invited lecture).“常規報告”的入選在很大程度上靠報告者在學術圈的知名度和研究工作的水平.現在常規報告的人選已經確定,需要常規報告的入選者今后圍繞報告主題精心準備.

由于ICME中的大會報告和常規報告人數非常有限,因此中國學者應當盡可能地主導和參與更多的“專題研究組”(Topic Study Group,簡稱TSG).推薦“專題研究組”的主題,盡可能反應研究的熱點,有特色和新意;自薦或推薦專題研究組的共同主席(co-chair).入選的共同主席在今后幾年要做很多細致工作、學術工作和組織協調工作.應當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年輕學者參與進來,為他們提供在TSG研究和工作的經歷,培養年輕學者,為中國培養和儲備能夠參與國際數學教育學術活動的未來人才.“專題研究組”(TSG)一共有62個,接受自由投稿.各研究群體應該在開展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有意識地鼓勵和組織有一定水平的學術論文投到相關的TSG去.

最后,會議的籌備與組織也是展示中國數學教育實力的重要因素.如此規模的會議對中國數學教育界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當地組織委員會(LOC)的組成,責任的分擔與落實,IPC會議的召開,資助委員會的組建與會議,爭取各個方面的支持,等等.還有會議網站的建設與維護,信息發布;參會人員報名、提交論文、審稿、資助申請與注冊程序的適時啟動;落實會議申辦書所列的各種硬件條件,包括會場安排、交通組織、食宿設施落實.

6 結語

中國著名數學家張恭慶院士撰文指出,數學實力往往影響著國家實力,世界強國必然是數學強國[7],數學必將成為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力之一[8].幾代中國數學家、數學教育研究人員和廣大一線數學教師不斷努力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中國數學教育的崛起和數學強國之夢.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盡管經過數代人的不斷努力,中國數學教育已經具有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引起了國際數學教育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但中國數學教育還處在走向世界的起步階段,還不能說中國的數學教育已經崛起了[9].為此,中國數學教育界需要全面深刻地認識自己,尤其是從中國的文化基因出發,深刻認識自己優良的數學教育傳統,從中提煉出核心理念,并且用國際話語解說中國數學教育的特色,這是中國數學教育真正崛起[9]的必要條件.

中國舉辦2020年ICME-14,既是中國數學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數學教育界的一件喜事.這是幾代中國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夢想,也是幾代中國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為此,中國數學教育界以此為契機,中國特色數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挖掘,理性地借鑒國外的經驗與教育理論,深入研究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數學教育研究方面的差別與距離,提高中國數學教育及其研究的國際水平,尤其是提高實證研究的水平,提高中國在國際數學教育界的話語權,培養更多優秀的年輕數學教育學者,促進各類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科學性,都是實現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必由之路.

為此,王建磐教授在訪談的最后認為,現在是時候讓國際同行近距離了解和分享中國的數學教育了,中國數學教育學術界也可以借此更深入地了解國際學術動態,在交流和學習中進一步完善中國的數學教育學科體系,讓中國承辦ICME-14成為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機.

[1] 徐斌艷.2016年相聚在第十三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J].中學數學月刊,2015(6):1-3.

[2] 上海獲得2020年第14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主辦權[J].中國數學教育,2015(7-8):4-5.

[3] 鮑建生,徐斌艷.數學教育研究導引(二)[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7-8.

[4] 張奠宙.關于中國數學教育的特色——與國際上相應概念的對照[J].人民教育,2012(2):36-38.

[5] 王建磐.中國數學教育:傳統與現實[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78.

[6] 代欽.王國維與我國近代數學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5):70-72.

[7] 張恭慶.數學與國家實力(上)[J].紫光閣,2014(8):76-78.

[8] 張恭慶.數學與國家實力(下)[J].紫光閣,2014(9):69-71.

[9] 張奠宙.可以說“中國數學教育崛起”嗎[J].中學數學月刊,2017(1):1-2.

Hosting ICME-14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Rise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Based o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ANG Jian-pan

LI Hai1, 2, ZHANG Jin-yu1, WANG Jian-pan1

(1.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2.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Hexi University, Gansu Zhangye 734000,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CME) was the largest and highest level academic conference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the world. China successfully bided for and would host ICME-14 in Shanghai in 2020 wa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rise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conference was held in China, providing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scholars and frontline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highest academic conference on world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xchange.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be actively preparing for academics. They should demonstrate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scholars by participating in academic events such as conference reports, regular reports, and topic study groups. An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learning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norms to improve their research level, gain more voice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young scholars to participate in and lead the conference activities, reserve talents for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rise; opportunity

G513.2

A

1004–9894(2018)06–0055–05

李海,張晉宇,王建磐.承辦ICME-14是中國數學教育崛起的良好契機——王建磐教授訪談[J].數學教育學報,2018,27(6):55-59.

2018–10–04

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中小學數學教材的有效設計(D1058);上海高?!傲⒌聵淙恕比宋纳鐣茖W重點研究基地——數學教育教學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A8)

李海(1969—),男,北京人,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河西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數學教師教育研究.

[責任編校:周學智、陳雋]

猜你喜歡
大會數學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WAIC與WIC大會簡介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聲討大會
大會選舉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第39屆ISO大會擷英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