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多年前,我們土法架設高壓線

2019-01-06 03:42沈果毅
文史博覽·文史 2019年11期
關鍵詞:輸電線電桿卵石

沈果毅

在我們村(湖南湘鄉龍洞鎮)西南角上,有一條高壓輸電線橫空通過,線路離地20多米高,人們從線路下經過,成天可聽到“嗡嗡”的聲響。這不是一條普通的高壓輸電線,這是我們湖南省內架設的第一條農用高壓輸電線,架設于1963年。這條線路西起湖南安化柘溪水庫發電站。東至洞庭湖濱,綿延數百公里。這是在王延春(1910-1984,河北曲陽人,曾任湖北省委副書記、湖南代理省委第一書記、湖南省政協第四屆副主席)主政湖南時,親自抓的建設。

故事發生在50多年前。當時的洞庭湖濱是湖南糧倉,也是湖南歷史上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我父母年輕時曾到洞庭湖濱種過田,三年便遭受過兩次洪水洗劫,他們心有余悸,于是返回家鄉。

為了向洞庭湖濱源源不斷輸送高壓電力,澇時排漬,旱時提供抗旱抽水動力,保證洞庭湖濱農田水旱無憂,確保這里年年豐收,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建設一條通向洞庭湖區的農用輸電線。自從架設了這條線路,洞庭湖濱農業在水患面前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就一去不復返了。

50多年前架設這樣的輸電線路,其艱難是現在的人難以想象的。就我們這個偏僻山村而言,首當其沖的困難,是線路器材運輸的不便。輸電線路逢山過山,遇水過水,有些地方還要橫空跨過農田上空。而要把器材設備運到施工現場,談何容易!為了解決這個當時堪稱瓶頸的難題,有關部門領導通過當地政府組織農民工,在短時期內突擊搶修了一條農村簡易公路,使這一困難迎刃而解。然而僅僅憑著一條簡易農村公路,解決所有物資運輸問題,是不可能的。連板車也去不了的田疇,大部分器材、設備只能靠當地農民肩挑手提,最多用土車子推。

安裝水泥電桿必須挖出深坑才能立得安穩。深坑必須用攪和的水泥、砂、卵石填充。水泥好說,湘鄉有水泥廠,要多少有多少;至于沙子,需要當地農民到山溪、池塘打撈,洗凈泥漿;卵石是到本地石灰窯,讓窯工放一些炮,炸一些石灰石坯,由老人、婦女一錘一錘敲石坯,把石坯敲成比雞蛋還小的石塊,再把水泥、砂、卵石、攪料的水一擔一擔挑上高山。

當時在黑石托和包家灣這兩地各挖了一個巨大的深坑。黑石托是我們附近的一個山包。包家灣是黃祖示老家的后山.黃祖示那時是部隊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標兵,是在全軍、全國很有名氣的人物。農民把堆成小山般的水泥、砂、卵石以及水,用土車子推、用肩挑運上山,覺得能夠為名人家鄉建設出力,再勞累也值得。

更何況這樣的勞動,施工單位也付了報酬。當年在生產隊出工,一個勞動日工值不過三四角錢,而往高山運輸物資,一天掙個四五元也不為奇,一天相當于平常十天,何樂而不為呢?

運水泥、砂、卵石、水,可以用土車推,肩膀挑,人工提,而運送輸電線就不行了。輸電線纏繞成一個一個的大圈,大圈直徑有小孩那么高,沒有機械助力,要想挪動它是不容易的。架線工人常年在外施工,他們有足夠的施工經驗。只見他們把大線圈分解成一個一個小線圈,讓大隊長把全大隊的勞動力組織起來,兩人分成一組,每個組發一根竹杠,用竹杠扛著線圈“吭唷、吭唷”往前走,就此解決運送輸電線的任務。

我父親是1965年年底逝世的,扛線圈時他老人家還健在,大隊長讓我們父子同扛一個線圈。我們全村幾百個勞動力,把線圈一個一個扛到電桿旁,讓架線工把線放到電桿上。

線圈沉甸甸的,在陽光照耀下發出陣陣銀光,宛若一條巨蟒在田野上滾動,場面甚是壯觀。

時過境遷,50多年過去了,但我夢中時常浮現這令人難以忘懷的土法施工架設現代化輸電線路的場景。

順便提到的是,當年國家在我們這里架設大型高壓輸電線路,電流通過線路輸向遠方,但我們這里的老百姓卻只能望洋興嘆,因為那時候我們還是用煤油燈照明,將近20年后,才實現電燈照明。為了支持國家電力建設,大家義無反顧地投入勞動,那種精神直到今天還常被提起!

(責任編輯:亞聞)

猜你喜歡
輸電線電桿卵石
騰飛的銀田
N-JET工法在大粒徑砂卵石地層止水中的應用
大山來電了
輸電線路運檢一體化管理的問題分析
鉆石和卵石
一種發電站專用的電力輸送電纜的架設設備
10 kV砼電桿運輸車的應用
冒充雞蛋的卵石
失落的卵石
在高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