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運用四類素材,打造最佳高考作文

2019-01-07 06:29王淦生
求學·素材版 2019年12期
關鍵詞:文章作文

王淦生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過程中最怕的是沒有素材。但是有了素材不會用同樣可怕??忌鷲邸安摹?,不僅要取之有道,還要用之得法。有些考生在使用素材時,要么一字不漏“整體搬遷”,復制粘貼;要么尋章摘句,不得要領;要么游離主旨,牽強附會;要么隨意改編,生搬硬套……這些都會影響到文章的說服力和表現力。下面我就針對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常用的四類素材——名言類、熱點類、故事(經典)類、人物類素材,分別介紹一些相應的素材運用方法,幫助大家用好各類素材,寫出文質兼美、內容豐富的好文章。

名言素材:善引用,巧安排,打造文藝范兒

名言名句猶如一粒粒明珠,閃耀著迷人的光澤,具有一種恒久的魅力。如果采擷一些名言名句,并適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以達到三種效果:一是使文章更有意蘊,更顯文采;二是使行文搖曳多姿,在構思上達到“新巧”;三是可以體現考生的文化積淀,彰顯考生煉字煉意的能力,在發展等級上獲取更多優勢。當然,運用什么樣的名句,怎么運用,需要好好琢磨。要把名言名句用得精妙,還必須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

一、直接引用,彰顯語言積累

直接引用,就是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選擇好引用的時機,將名言名句不加修改地直接摘引用到作文中,即根據感情和主題表達的需要,在作文的開頭、中間或結尾處引用名言名句。直接引用名言名句可以增強文章的知識性和深刻性,使文章更具哲理美和文采美。

(一)以名句開篇,先聲奪人。

文章開頭以名言名句總領全篇,能夠讓閱卷老師立刻“窺視”到考生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請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福建考區滿分作文《勞動宣言——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開頭部分:

古代先賢“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經典贊語擲地有聲。勞,就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勤懇;動,乃“一勤天下無難事”的創造。勞動,讓我們從無到有;勞動,讓我們充滿力量;勞動,讓我們走向復興。作為新時代之青年,應熱愛勞動,更應崇尚勞動,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

文章開篇直接引用了古訓“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一勤天下無難事”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并稍加點評,借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引用的這幾句古訓和“習近平金句”在時間上遙相呼應,彰顯出從古到今“勞動”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價值和意義。有此鋪墊,引出自己的觀點便顯得水到渠成。

(二)以名句作論據,含蓄雋永。

寫作時可以引用蘊含深刻哲理的名言名句來充當論據,以支撐文章論點。這樣不僅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也能讓枯燥無味的語言變得活色生香,從而增加文章的文化味。

請看2019年高考天津卷高分作文《少年自負凌云筆》的一個片段: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有為之人,先當有“志”。從“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再到“欲求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決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濟事”……革命先賢肩負使命,志向堅定,一生為理想信念頑強進擊。他們學理論,學文化,學科學,學技術……讓“智”成為“志”的堅強后盾。他們,言而有信,行而有果,通過頑強奮斗將理想化為現實。他們,是我們前行的路標,是我們人生的楷模!只有擁有滿懷人生的理想,只有打造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在我們老去的那一天,才會擁有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記憶。

這一語段的中心句是“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為了論證有“志”的重要性,考生接連引用李大釗的“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和方志敏的“欲求中國民族的獨立解放,決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濟事”這三則名句,突顯了“志”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事業的成功的重要意義。三則名句連用是需要一點勇氣的,因為處理不好很可能會授人堆砌材料的話柄,但這段話中所引名言角度各異,內容互補,所以三句連用,反而收到了一種排山倒海、氣勢磅礴的表達效果。

(三)以名句結尾,畫龍點睛。

古人曾說:“結尾一句之靈,頓回一篇之運?!笨梢娫诮Y尾處巧妙引用名言名句收束,能起到一種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功用。

請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江西考區滿分作文《勞動是第一等的事》的結尾:

張曉風說:“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而我要說:“動力在,能力在,尊重在,勞動在,我們在,就能創造出最美的世界!”

文章結尾仿用張曉風的名言的格式,揭示了勞動的意義和價值,點明了文章中心,升華了文章的主題,而且使文章文采飛揚、激越奔放,給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二、間接引用,為文章營造優美意境

間接引用名言名句,也就是化用名言名句,有句意化用和意境化用兩種方式。句意化用大多是用現代白話表現古典詩文的意蘊精華,而意境化用則是在充分理解古典詩文思想與藝術技巧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獨特的領悟,選取適當的角度進行新的演繹,它是對古典詩文原有意境的著色與補充,意在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為文章增添詩意。

請看2019年高考北京卷滿分作文《文明的韌性》的一個語段:

在中華文明的燦爛星河里,有游龍靈眸初啟扶搖而去的古人想象的汪洋恣肆,亦有耕而不耢不如作暴的百姓智慧的潤物無聲;有明君大殿上鳥革翚飛的飛檐,亦有江南水鄉粉墻黛瓦的馬頭墻;有塞北高原上腰鼓陣陣激蕩黃河之水天上來,亦有暮春深處玉笛聲聲喚起故園之情心中生;有王侯將相登臨泰山,相維辟公,天子穆穆,以祈海宇康定,亦有圓月之夜篝火熊熊,民歌嘹亮,起舞婆娑,以求山川清淑。茶馬古道,駝鈴聲聲,新摘的茶葉,初染的綢緞,交付異鄉商人之手;宮廷之內,歌舞翩翩,塞外名曲,霓裳羽衣,貴妃弄胡旋舞醉了君王……

這段話,可謂“信息量巨大”,考生為了盡情展現中華文明的兼容并包、博大精深,大量化用詩文入篇——從神話傳說,到詩詞歌賦;從流行歌曲,到歷史記載……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家名篇,也有比較冷僻的歷史著作,甚至有《詩經》中“頌”這部分的內容。足見作者平日閱讀面之廣,積累之豐富。而紛繁復雜的內容正是中華文明精彩紛呈的折射。整段文字,多用整句,對偶、排比、疊詞的運用,使文字既呈現出一種典雅清麗之美,又有一種豪放磅礴的氣勢,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種精美、典雅的語言風格又與文章所表現的內容——贊美中華文明相匹配,可謂是形式與內容相互映。從這兩百多字的語段里,我們不僅可以讀出考生豐厚的文化積淀,更可看出其精心組織語言的能力。

間接引用,化用名句,可將經典的語言與自己的文字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增添文采,更能豐富意蘊,為考試作文添彩加分。

熱點素材:換視角,展新意,多向聯想想象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作文題材料視野廣闊、選材廣泛,十分偏重對社會熱點的觀照,不論是對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倡導,對科技成果的思考,對關鍵的時代節點、社會變化的關注,還是對愛國主義的弘揚,對傳承傳統文化的號召……都滲透著強烈的時代和時尚氣息。要想寫好這類作文,就必須運用好熱點素材。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根據命題材料選取和運用熱點素材呢?

一、聚焦寫作“任務”,演繹熱點

有些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本身就包含了熱點因素,而且命題指向的是當下的社會生活和時代特征,所以在寫作此類作文題時應該盡量選用熱點素材。如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就出了這樣一道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后的觀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道作文題,命題者抓住了中國現、當代史上的四個重要時間節點,要求考生設身處地,借助不同文體,亮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作文題,很容易使考生融入特定的時代背景、特定的社會環境、特定的思想情緒之中,從而選取更適合自己的內容,寫出有真情實感又有時代風貌的文章。

請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吉林考區滿分作文《讓青春在奮斗中飛揚》的開頭部分:

1919年5月4日,歷史從這里轉折。五四運動如閃電驚雷,劈開舊中國如磐鐵幕,喚醒暗夜中沉睡的靈魂,以磅礴之力鼓動起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習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天,繼承五四傳統,做新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已成為無數青年共同的心聲。

這篇文章開頭便抓住了1919年五四運動和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這兩個時間節點,先以簡明的分析突出五四運動的意義,再以習總書記的講話闡明青年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兩相聯系,彰顯了當今青年必須承擔的責任:繼承五四精神,致力民族振興!

2019年北京卷的兩篇大作文的命題也具有同樣的特色: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①“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仡櫬L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就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梢詮闹袊臍v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

請以“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運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這兩個題目,一個放眼于“中華文明”,一個聚焦于“時代色彩”;一個是對中華文明“縱”的思考,一個是對當今社會“橫”的品察,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求考生將歷史與現實相聯系,深刻體味中國的發展歷程,悟出現實與歷史之間的關系,從而對我們的文化、我們今天的生活充滿認同感和自豪感。

先來看看2019年高考北京卷滿分作文《文明的韌性》的片段:

我想到過死亡,我接觸過死亡,我接觸過太多的死亡。這五千年來,自己很多次離死亡好像只有一步之遙。兩千年前四百六十個儒者的哀號還未絕于耳,我卻奇跡般地在那場大火中涅槃重生;七百年前崖山的海底多了十余萬自愿玉碎之人,我竟然還是在散曲雜劇中艱難地保存了下來;最讓我害怕的是那一場以正義、以救亡之名發起的新文化之洪流,師出有名的它才真正讓我膽戰心驚——像是罪惡假自由之名以行,我害怕精華伴糟粕被一并除去。

歷經千難萬險,我還是活了下來——盡管已是體無完膚。

一段語含滄桑而又語氣豪邁的鋪陳,展現了焚書坑儒、崖山海戰、新文化運動等幾個重大歷史事件對中華文明的構成的沖擊與重創,以及中華文明在困厄中的復蘇與重振,彰顯了中華文明頑強的生命力和在曲折坎坷中鍛造出的“韌性”。

再來看看2019年高考北京卷滿分作文《2019的色彩》的片段:

2019年,更是紅色的一年。今年我們熱烈慶祝五四運動100周年與共和國70華誕,全國上下都為這歡欣鼓舞。但就在我們高興之時,一盆冷水潑在每個人的頭上:美國宣布對華展開貿易戰!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事件,世界GDP第一的國家對華宣戰!但我們的黨和國家沒有驚慌,隨之而來的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冷靜的對策。我國政府一方面堅持理性、冷靜地與美談判,一方面堅決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美國還是那個美國,而中國已不再是從前那個中國了。我們不再一味妥協,我們敢于與他們對抗。我們敢于堅持:“談則大門打開,打則奉陪到底!”

這篇作文的作者在文章開頭總寫了對2019年的評價,將2019年設想成“銀白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更是紅色的”。而這一段就是分析選擇“紅色”的緣由——就是戰斗!中美貿易戰是2019年中國遇上的大事之一,體現了國際競爭的壓力,更彰顯了中國的抗壓能力。選擇令人血脈賁張的“紅色”來形容中國人民的成熟自信和戰斗精神,可謂精準、精彩!

二、對熱點素材做冷處理,開掘新意

運用熱點素材能使文章內容新鮮而富有時代感,易激發人們的情感。但一些考生運用熱點素材時往往容易人云亦云,被輿論和當下的主流觀點所左右,缺少自己的思考,這樣反而使文章缺乏新意。對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獨立思考,對熱點素材作冷處理。深入挖掘,力避庸常,入木三分,是謂“冷處理”。

就像上文北京卷滿分作文《文明的韌性》中對“新文化運動”的點評:

最讓我害怕的是那一場以正義、以救亡之名發起的新文化之洪流,師出有名的它才真正讓我膽戰心驚——像是罪惡假自由之名以行,我害怕精華伴糟粕被一并除去。

在這段話中,考生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一些偏激的行為可能導致的危害作了反思。雖然只是一種“害怕”,但也充分表現出當代青年不隨大流、獨立思考、富于理性的特點。當然,這樣的議論是需要一定的見識和勇氣的,需要見識是指能見人之所未見,需要勇氣是要能發人之所未發,同時還需要把握好言論的力度和準度,切忌偏激,甚至出現觀點上的偏差。

三、聯系社會生活,找到落腳點

個性遷移是靈活運用熱點素材的一種重要方式,即在運用素材的時候,能在留心生活細節、關注社會熱點的基礎上,對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進行個性化遷移,做出個性化解讀,使熱點素材能以最細膩、最深刻、最獨到的個性解讀服務于中心論點的論證。

比如,對于一些負面事件,不能單純地將眼光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而要在深入事件本質的基礎上遷移相關事件,在自圓其說的過程中表達個性化觀點,突出從負面事件中得出的具有建設性質或積極意義的立意。對一些讓人嘆惋的負面事件,要準確捕捉事件中的“意外收獲”,它可以是事件的細節,也可以是另類的輿論,還可以是事件背景……通過對事件相關人物所表現出的精神品質的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可以通過換位思考,展示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并對這種普通生活進行深入分析,深刻體悟當事人的心理,進而提煉出一種“典型心理”,以此引發人性化思考。

請看2019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蘿卜燒蘿卜,還是蘿卜燒肉?》的一個片段:

即便是鐵板一塊的整體,也要尋找一個異類來調和。很多跨國大企業的董事會中,都有一個專門唱反調的人,因為唯有這樣一個人時時處處作梗,才能促使決策的準確深入英明。

新東方徐小平說:“對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有一個三到四人的核心團隊,有一個人老在唱反調,這是企業大幸?!?/p>

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扮演著異類,調和著你,反駁著你,警醒著你,也推動著你,如大樹上的啄木鳥,它既是醫生,也是一個饑餓者,但始終與你共存共生。

但第三個問題產生了,“和”會不會失去自我?“和”只是調和,不是徹底融化,進而失去自我,而是要始終清醒地保持著自己的特性。你可以站在中國看世界,你也可以站在世界看中國,但你必須是中國的,因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一般來說,“異類”和“唱反調的人”都是令人生厭的角色,因為他們往往使“我們的隊伍不夠純粹”,使我們的言論出現“雜音”。但在這篇作文中,考生借徐小平的言論和自己的分析,找出了“異類”和“唱反調的人”身上的閃光點——“他扮演著異類,調和著你,反駁著你,警醒著你,也推動著你”,幫助你避免當局者迷,幫助你看到存在的問題。

四、轉換視角,陌生化處理

對熱點素材進行陌生化處理,是素材運用的實用技法之一。所謂素材運用上的陌生化處理,就是盡量回避眾所周知的某則素材的表面含義,回避人云亦云的套話,回避“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官腔,將素材變形或轉換視角來挖掘素材的新內涵。如此運用熱點素材,就有了陌生化的藝術效果,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有了新意。

請看2019年高考天津卷優秀作文《擔責》的一個片段:

提到陶淵明,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淡泊名利和心向自然。從陶淵明的角度來看,他清醒地認識到世事的黑暗,準確找到了人生的定位,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從“組織系統”來看,他的做法就有些“無組織、無紀律”了。一個不愿受到任何束縛,一心追求絕對自由的公民,絕不是一個好公民,尤其是在強調合作意識的今天,這類人是不受歡迎的。從群眾的角度來看,你“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好官,是清官??墒呛霉?、清官更應該為國為民做好事、做實事,即使國家不幸,世事艱難。一言不合,掛印而去,損失最大的應該是老百姓。從家人的角度來看,你不愿為官也就罷了,回家種地也行,可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率性而為,隨時撂挑子,是不是有些不負責任?

這段議論,一反前人對陶淵明的一邊倒的贊美,而是對他的“無組織、無紀律”“率性而為”“不負責任”等行為作出了別具新意的批評。這樣的批評,是建立在“以今人的眼光觀古人的行為”的基礎之上的,一個“時間差”,打出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初讀之讓人頗覺意外,細思之又覺得很有道理!

故事(經典)素材:新思維,深剖析,加工靈活多樣

運用故事(經典)素材,我們用得最多的是經典著作中的故事情節和優秀影視劇中的故事情節,其價值在于它的雅俗共賞——既經典又通俗。對故事(經典)素材的運用和處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形式上的創新改造。形式上的創新改造即適當改變故事(經典)素材的體裁形式、語言形式、人稱和敘述方式等,讓其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體視角的創新,即文章敘述視角的創新。有些情節性較強的故事(經典)素材,我們可以選擇普通人以外的如其他生物、物品、人格化的形象等特殊角度進行加工改造,以陌生“人”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從而使故事(經典)素材達到陌生化的效果。

二是內容上的創新改造。內容上的創新改造就是對故事(經典)素材的內容進行適度擴展、壓縮或逆向改寫等。包括對固定說法的翻新、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加工等。經過了一定的改造,一些故事(經典)素材就會煥發出新光彩,體現出作者的獨特個性和創造精神。

故事(經典)素材的運用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以時代意識解讀歷史故事

想要讓作為素材的歷史故事產生新的效果,我們就要運用嶄新的視角,以時代意識來解讀歷史故事,讓其表現出鮮活的時代氣息。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一篇題為《文明的韌性》的滿分作文中,考生就對“五四”中“打倒孔家店”的行為做出了反思和檢討:

一場名為“新文化運動”的滔天洪水席卷而來,摧毀了一切積弊的同時也動搖了千年傳承的根基。眼前的瘡疤漸漸愈合,心頭的鮮血卻在不經意間不停地流淌。來自西方的各種觀念一時間泥沙俱下大行其道?!翱准业辍北粡姴?,連帶歷經千年建成的文化圣殿轉瞬間也只剩斷壁殘圮;精華與糟粕同在泥瓦中延口殘喘,打碎的瓦釜瞧著同被毀棄的黃鐘暗自歡喜。

考生以理性的思維、冷靜的態度對五四運動中一些導致中華文明“玉石俱焚”的不夠冷靜的行為做出了富有新意的評價,形象生動的語言中飽含著作者深深的惋惜。

再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黑龍江考區滿分作文《五四運動100周年觀后感》的一個片段:

發揚“五四”精神,也就是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但是時至今日,“愛國主義”對不少人來說還只是停留在喊喊口號上,或者動輒就叫“打打殺殺”。當北約炸彈“誤中”我駐南聯盟大使館時,當美國電子偵察機公然闖入我國領空并撞毀我軍戰斗機時,當我國海軍防空兵王偉經多方搜救最終一無所獲時,填充在你心中的難道僅僅是憤怒?我想,在當今這個高科技的時代沒有強大的實力,沒有先進的科技,抗議、口號、空喊絕不會給人以絲毫的震懾。我們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科技振興國家,方可拒強敵于國門之外,方可保國家安全,保人民安寧。因此,一個21世紀的中學生必須是一個熱愛知識、勤奮學習、勇于創新的時代新人。

在這一語段中,考生理性分析了當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美國電子偵察機撞毀我軍戰斗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失蹤及其造成的反響,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和呈現在義憤上的所謂的“愛國主義”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告誡人們:“沒有強大的實力,沒有先進的科技,抗議、口號、空喊絕不會給人以絲毫的震懾?!睆亩嵝阎袑W生努力學習,勇于創新,使祖國更加強大,如此,方可拒敵于千里之外??忌Ρ芩鬃h,理性分析,觀點新鮮,給人啟發。

二、拓展文學名著故事情節

借助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來表現新的主題的寫作方法,大家在寫作時經常使用。但要想用出新意,還需要對文學名著的情節進行加工改造。改造的前提條件是,客觀上,所借用的故事情節與自己想要表現的主題有一定的聯系;主觀上,自己對所要借用的故事情節應該較為了解??梢愿鶕瓉淼墓适?,提煉其核心內容,對情節或細節進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從而滿足全新的表達的需要。

請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內蒙古考區滿分作文《尋藥華夏,不枉年少》的部分語段:

我是夏瑜,很榮幸能參加貴校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活動,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尋藥華夏,不枉年少”。

曾經的我,是一個為家園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在黑暗的時代踽踽獨行,只為求一丁點光和一丁點微茫的中國的希望,并不惜一切,飛蛾撲火般地為那渺茫的希望披荊斬棘。而現在,我看到神州大地萬象更新,生機勃勃,不由得心生感慨——當初,我們用鮮血寫出醫治中華痼疾的藥方,動搖了那些病原體滋生的根基……我為我的戰友們感到驕傲。

看看當今這個繁華富強、屹立于世界東方的泱泱大國,我不得不說我深深地羨慕你們,中華民族新一代的少年!你們擁有的中國,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大起來了!你們的時代豐富多彩,衣食住行樣樣都遠遠超越了我們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你們擁有了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表等,這些都是我那個時代想都不敢想,也根本就想不到的。但是你們的時代也有你們的挑戰,你們面對的是更加變幻莫測的未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時代的征程在多條航線上展開,你們要面臨的戰爭,雖不用流血,但卻更考驗人的多方面的能力:你們要面對某強國在政治經濟上的打壓,要面對某鄰國貪婪地將我國文化遺產“鳩占鵲巢”的不公,要面對即將打響的科技創新革命……你們也要尋藥,尋一濟讓中國更為強大的民族復興之藥。

這名考生別出心裁,借用魯迅小說《藥》中夏瑜這一人物形象,將其“嫁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以他的視角去洞察當今社會的是非風云,用他的口吻對當今青年提出了忠告,形式新穎,內容新鮮,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又給讀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拆解影視作品細節,深剖析

影視是一門綜合藝術,內容豐富多彩。對學生而言,影視作品除了具有娛樂放松的功效,還是一個素材寶庫。對一些影視作品中的故事,我們可以拆解細節,提煉情節,聚集鏡頭,或借用其表現的主題,為我們的寫作服務。

請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Ⅲ貴州考區的一篇滿分作文《師生況味》的一個片段:

最近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老師·好》,從那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尊師重教的意義,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教師與學生之間質樸純真的美好情誼。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贝私逃硐雮鞒械氖墙逃幕?。在我的讀書生涯中,遇見過形形色色的老師,比如曾經的物理老師,因為偶然機會知道他是小說家——原來他們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梢哉f,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給我以影響,讓我從知識中汲取營養,讓我追逐著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理解,這師生況味,追求的是相得益彰。有人說有的老師一本教案可以用多年。以前可能是這樣,但在今天,極少數不愛學習的老師可能就是教育中的落伍者,時刻有被淘汰的危險。如今說起的文化復興,在某種程度上是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

在這一語段中,電影《老師·好》就被援引作為文章的論據之一??忌谶@段話中主要闡述了尊師重教的意義,更提出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重要意義??催^《老師·好》這一影片的人都會為影片中老師與學生們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情節會心一笑,更會為20世紀80年代的師生生活百態和純真情感心生暖意。有時候,一部電影的名字就可以激發出讀者無限的懷想,作為文章論據真可謂言簡義豐,收效明顯。

人物素材:抓特質、求鮮活,借人發聲

前面主要講了三類作文素材——名言素材、熱點素材和故事(經典)素材。而事與人是緊密關聯的,所以這部分談到的人物素材既包含在熱點素材里,也包含在故事(經典)素材里。但是由于人物素材是考生在寫作中最常用也最喜歡用的一類素材,我覺得很有必要為大家強調一番其用法,所以在這里單列出來,幫助大家學習和掌握人物素材的運用方法。

人物素材是最具備考價值的素材之一,具有易于識記、應用范圍廣等優點,運用好了,能明顯提升作文質量,給閱卷老師以內容充實、材料豐富、論據充足的美好印象。綜觀近年來的高考滿分作文,考生在運用人物素材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或略寫,或詳寫;或用單一人物演繹,或綜合運用多個人物;或拿來當論據支撐觀點,或解讀人物別有寄托……這些手法都值得我們借鑒。從總體上看,人物素材的運用,主要有以下五種方法。

一、依題剪裁,定向敘述

人物素材常常有著豐富的內涵,有多個運用角度,適合于多個話題,但我們在具體運用時,往往只取其一,不及其余。寫作時要根據作文題目的考查方向和文章立意的需要,找到人物素材與立意兩者間最契合的點,對人物素材進行剪裁、加工,貼合自己的立意角度進行定向敘述,并且要深入挖掘,做到發人之所未發。

請看2019年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心有篤守,與時俱進》中的一個語段:

青年導演郭帆,少年時便夢想成為一名科幻片導演,可時運不濟,高考沒考上北京電影學院,而是被海南大學法律專業錄取了。但他不忘夢想,邊讀書邊拍短片,頑強執著地追尋著他的科幻電影夢。大學畢業后,他成了“北漂”,混跡于各個電影電視節目組。2009年他考上了北電管理系研究生,后執導了兩部并不火的影片,成了“新生代”導演。2015年他赴美國好萊塢進行短期學習,重新點燃了他拍科幻片的夢想?;貒?,歷經三年,他帶領團隊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拍攝了《流浪地球》,開創了中國科幻片的元年。他的執著堅守,讓他最終走上了成功之路。

這名考生選用了青年導演郭帆的事例,較為詳細地敘述了郭導追夢路上的坎坷和為實現夢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以此論證命題材料中“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這一觀點。在郭帆的事例中,考生抓住了他“少年時的夢想”“高考時的失意”“課余時間的努力”“北漂時的走偏”“赴美學習時的舊夢重燃”以及“拍攝《流浪地球》的努力和取得成功”這樣一條“人生曲線”,證明了人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才能寫出成功的“生活的作品”這一中心論點。

二、同類疊加,增強論勢

面對作文題構思作文時,如果覺得使用單則人物素材不能有效論證自己確定的中心,或者不具備征服讀者的氣場,就可以將同類的人物素材有機地羅列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種“集團效應”,以增強文章的論證氣勢和力度。被疊加使用的人物素材要有共通之處,要都指向并服務于寫作中心,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素材絕不能放在一起使用。此外,還必須注意做到“異質選擇”,即按不同時間、不同領域、不同風格等標準選擇人物素材,避免重復列舉,從而向閱卷老師展示自己豐富的素材積累。

還要注意“擺事實”的同時需要“講道理”,要對人物素材進行深入剖析,或從相同的角度來論證中心,或從不同的角度來揭示觀點。內容確定后,形式上可以稍加美化。句式上,可以采用排比句,力求營造鋪陳之美。

請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陜西考區滿分作文《憶五四崢嶸歲月,請長纓不負青春》的兩個語段: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百年回首,自請長纓。

于是“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放棄優厚的國外待遇,學成歸國,獻身于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歲便登上開山島一守就是32年的王繼才,在驚濤拍岸中始終堅守著他的赤子情懷;于是從繁華城市走進了大山深處的徐本禹,用年方“弱冠”的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責任和擔當;于是在殿堂和田壟之間選擇了田壟的秦玥飛,背負著自己的青春,離開耶魯,在荊棘和貧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夢……

第二個語段就采用了同類疊加的素材運用方法??忌鷮⒊涕_甲、王繼才和徐本禹這三位年齡橫跨老中青、身份包含科學家農民留學生,但都有著共同的堅守、有著相同的奉獻精神的人物組合在一起,作了簡要而富有文采的表述,贊美了三個人放棄舒適生活選擇為祖國奉獻青春的優秀品質,證明了每個人都應當服從祖國需要,在最需要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讓青春和生命更有價值這一中心論點,使文章內容充實,富有氣勢,增強了說服力。

三、正反對比,表明主張

在人物素材中,有正面人物素材,也有反面人物素材。寫作時,我們可以將有關聯的正反兩面的人物作對比,在對比映襯中表明自己的主張。正反對比主要分為同質對比和異質對比。同質對比又叫縱比,就是將同一個人物在不同時期、不同境況下的不同言行、心態等進行對照,是同中求異;異質對比又叫橫比,就是將兩個不同性質的或存在明顯差異的人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好壞優劣不言自明。運用此法的關鍵在于精選素材,不能強作對比,要有可比性,要確立對照點;對比映襯應該有主有次,一般以正面人物為主,反面人物為輔。

請看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山東考區滿分作文《別以學習為名,錯過了勞動》的開頭部分:

就在昨天下午,我眼見多位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寢室,手提包裹,肩扛重物,雖是五月天氣,卻已大汗淋漓,而他們的孩子脖掛耳機,兩手空空,悠閑自在;就在今天早上,我目睹班主任老師一一拾起教室里的紙屑,用抹布重新擦拭垃圾桶蓋,再看我們的值日生,已埋頭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剛才集會之前,我聽見有學生在抱怨:“我們學習這么忙,還召開勞動主題演講,太占用時間了!“

這是《別以學習為名,錯過了勞動》的開頭部分,也可以說是文章的“由頭”。文章以對比的手法,描寫了生活中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勤勞的家長和老師,他們代孩子、學生完成本該由他們完成的事;懶散的孩子和學生,他們對自己的父母、老師的“代勞”整個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將這一切看得理所當然,甚至還有理由:我們學習這么忙,這些事本不該由我們做!這段敘述,為下文引出論題、發表議論作了鋪墊。

四、精選一人,貫穿全文

只選定一個人物,集中筆墨詳細介紹,借助對這一個人物各個方面的議論分析完成對中心論點的論述,或是借這個人物新編故事、抒發情感,突顯文章的主旨,這樣的寫作方法就是“精選一人,貫穿全文”法。運用這一方法時,要注意精心選擇人物素材,這個人物的言行、事跡必須與作文的主旨高度吻合。這個人物可作為新編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作為全文分析議論的唯一對象,還可作為抒情的一個觸發點。需要注意的是,寫作中要找到人物素材與作文題的契合點,行文時要有意識地向作文題靠攏,讓人讀后能迅速找出人物素材與作文題的內在聯系。議論文可邊敘邊議,也可引申評論,需要注意的是,評論要有針對性,要指向主題。散文、記敘文則通過抒情性表達和借助故事情節來表現文章主題。

如上文提到的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Ⅱ內蒙古考區滿分作文《尋藥華夏,不枉年少》就是為魯迅小說《藥》中的夏瑜這一形象虛擬了一個“穿越時空來到我們身邊”的情節,以他在當今社會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貫穿全篇,以“尋藥”為主線,以“尋藥華夏,不枉少年”為主題,通過“我曾是一個尋‘藥的青年”“今天的你們也要做‘尋藥者”“‘尋藥自然是漫漫長路,需上下求索”這樣三個層次來具體論證,收到了很好的論證效果。夏瑜尋覓的是“救國之藥”,今天的廣大青少年尋覓的是“建國之藥”;夏瑜最終為了“尋藥”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亦當為尋覓建設中華之“良方”而奮力。這樣的論證有著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所以,作文的作者在立意構思和選擇表達方法、論證方式時真的是別出心裁、富有創意,無怪乎獲得廣大閱卷者的一致好評。

五、反彈琵琶,以不同顯不俗

俗話說:“撞衫不可怕,誰丑誰尷尬?!比宋锼夭牡倪\用也一樣,“撞車不可怕,司空見慣才尷尬”。雖然人物素材眾多,但寫作時經常用到的人物素材就那些,要想“不尷尬”,我們在人物素材的運用上就應該學會顛覆常規,進行逆向思維,以求達到標新立異的效果。

譬如許多一直為人們所稱道的正面人物,其言行往往也存在某些瑕疵,或是某些時候亦會出現不盡合理,甚至與真理背道而馳的地方,我們可以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或全面或局部地加以“反彈”。

請看2019年高考北京卷高分作文《文明的韌性》的一個片段:

文人往往帶有一種難融于現實的倔強,在命運遭受挫折的時候固執地保留著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人格。就像屈原,在悲慘的境遇下,他選擇投江,其勇敢、決絕、不與塵俗同流合污的氣節固然令人欽敬和稱贊,但你是否覺得這樣的犧牲未免過于慘重?在他的生命中是否缺少了一個“韌”字?

文明的發展其實也是一樣,豈能因為“偶染塵?!鄙踔痢芭加鰤m?!北氵x擇“質本潔來還潔去”或是“玉石俱焚”?文明也需要一個“韌”字!

在這段議論中,考生巧借屈原汨羅投江的事展開評議,既肯定了屈原性格中“勇敢、決絕、不與塵俗同流合污”的高潔的一面,也委婉地指出了其性格中缺乏韌性的不足。而這些正是為了下文提出文明的發展亦須具有韌性不宜“玉石俱焚”的觀點作鋪墊。

在歷史文獻記載或一些傳說故事中,有許多世人所熟知的反面人物,人們通過對他們的貶斥、批判來闡發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或用他們來襯托另一些人物的高大形象。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這些反面人物的身上也有著值得肯定的精神和品質。

請看2019年高考上海卷滿分作文《中國味》的片段:

中國味是“死亦為鬼雄”的豪邁。烏江邊,天空已被染成血紅色,你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倒下,愛妃的自刎更是讓你怒不可遏。你和著四面的楚歌,在烏江邊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向那奔騰不息的烏江。你知道,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隨你的三千子弟已一去不復返。你自認愧對江東父老,愿以一死來保全他們以后的安定生活。

——中國味是不懼生死的豪邁。

對于項羽的烏江之刎,很多人不以為然并多有高見,他們認為項羽缺乏隱忍之心,缺乏東山再起的決心和意志——這當中以杜牧的《題烏江亭》為代表。但是,這名考生卻從“愧對江東父老”和“給天下一份安寧”這兩個角度表達了對項羽自刎烏江這一行為的理解和認同,并且贊嘆項羽的“烏江之刎”是“不懼生死的豪邁”,是一種“中國味”!這便是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的體現,使文章觀點富有新意。

做有心人,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處處有著素材的富礦;做探究者,你就能掌握越來越多的運用素材的技巧。文章人人會寫,各有巧妙不同——就看你如何觀察、積累和思考!

猜你喜歡
文章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紅批有聲作文
紅批有聲作文
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腹中兩次取出金屬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