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專業定位的野生動物學教學改革探索

2019-01-08 21:58張志強楊道德王德良
四川動物 2019年4期
關鍵詞:動物學生態旅游野生動物

張志強, 楊道德, 王德良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所,長沙410004)

21世紀以來,隨著動物學研究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各類高等院校中的教學人員不斷深化動物學教學改革,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理念、模式和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旨在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張道華等,2015;王磊等,2016;李鵬等,2017;張斌等,2018)。野生動物學是研究野生動物形態結構、分類、生態、保護及管理等方面的科學,成為許多農林院校在森林保護、林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專業的基礎課或選修課之一(佟富春,陳世清,2013)。課程內容主要涉及野生動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及分類依據、物種多樣性、生態分布、資源保護和管理等方面,既保留了傳統動物學課程中關于物種形態結構、分類、進化等內容,又基于專業培養目標,融入保護生物學、行為生態學、觀賞動物學等理論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對野生動物的興趣以及實踐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從事專業工作奠定基礎(佟富春,2009)。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游憩與公園管理方向本科的主要培養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管理國家公園、森林公園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思維開闊、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1995年,該專業方向開設了野生動物學課程,歷經20余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不斷吸收同行們的寶貴教學經驗,基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教學改革的經驗和體會。

1 基于專業定位,合理分配課時

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實施通識教育、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各普通高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大幅壓縮課時是較為普遍的做法(劉長海等,2007)。非生物類專業開設的動物學課程同樣面臨著課時大幅減少的境地,對于內容多樣化的課程,需要教師在單位時間內講授所有內容絕非易事(徐善良等,2013),為了趕課時、求完備,教師采取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囫圇吞棗式地學習,教學效果較差。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面向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野生動物學32課時,其中理論教學28課時、實驗教學4課時。在教學之初采用動物學授課內容體系,教師授課節奏快,學生學習壓力大,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進入21世紀,隨著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進步與普及,知識傳播和獲取的速率明顯加快。為有效地融合教學內容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將寶貴的課時分配到重點、難點內容的講解,如主要突出在系統進化中具有進步性意義的形態結構、分類概況與典型代表動物、有害動物防治與有益動物利用價值,并適時增加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生態學與行為學等內容;將各類群動物資源、分布與習性融入到實驗、實習和自學環節。

作為動物學教學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驗和野外實習對于提升學生實踐與應用能力至關重要。其中,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理想載體,能夠全面鍛煉和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因此,動物學野外實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史海濤等,2007;韓廣欣等,2015)。在開設野生動物學課程之初就十分重視野外實習環節,每年暑假選擇在南岳衡山或湖南瀏陽大圍山開展山地野外實習,包括兩棲爬行動物夜間標本采集、鳥類野外識別、鳥類棲息地選擇、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影響調查等,期間先通過教師和研究生現場教學,隨后學生分組進行小專題調查,最后以小專題匯報和實習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核評價,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 突出趣味教學理念,激發學習興趣

動物學的理論學習內容多而雜,知識面寬而廣,尤其是分類術語繁多,學習起來常給人以單調枯燥、難懂愁記的感覺,加之非生物類專業學生大多生物知識基礎薄弱,興趣不足,難以提高對動物學學習的積極性(羅紅等,2017)。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偏好教師在授課期間將枯燥生硬的理論知識趣味化,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印象。教學實踐中將理論化的知識通過故事性、文學性、游戲性等形式轉化,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介紹原生動物時,講述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原生動物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從興趣走向發現的探索過程;介紹人體寄生蟲生活史時,采取小品演繹的方法,選擇數位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當旁白同學介紹到每一個寄生生活史的時候,該環節的同學要描述出自己的發病部位與病癥感覺;在知識回顧環節采用知識連連看的方法,教師把預先開列好的問題發給一部分學生,然后將答案提示發給另一半學生,通過宣讀問題,手持答案提示的同學要迅速回答問題結對,并由其他同學判斷正確與否,從而加深記憶;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文科背景,鼓勵學生對一些形態特征鮮明的野生動物進行文學性描述,如詩詞創作,體現野生動物形態之美、習性之美和生態之美;在學習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過程中,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案情分析。此外,通過精美的野生動物主題圖片和視頻短片展示野生動物特殊習性、行為與生態價值,如蛇之美、遷徙的鳥、鳥類的求偶炫耀、琴鳥效鳴等短視頻生動地再現了奇妙的野生動物世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近幾年趣味教學的嘗試,無論從學生上課的出勤率,還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注重研究性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上,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主動、積極的探索和親身體驗以獲取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學習活動(王升,2002)。研究性學習是我國教育界近年來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尤其適合科研類專業學生。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動物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是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的需要。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有實踐性、自主性、交互性、過程性和開放性等。其基本過程包括確定課題,制定實施方案,搜集和分析、處理信息,實施研究工作,獲得研究成果等。研究性學習可以通過課堂專題討論、學生參與準備實驗、實習小專題、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等途徑實施(劉長海等,2007)。

目前,開展課堂專題討論已成為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最普遍使用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近年來,在野生動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嘗試了課堂專題匯報的形式,由教師根據授課內容開列專題選題目錄,學生小組(3~4人)根據興趣任選一個題目,小組內分工協作,收集資料、歸納總結、制作PPT、匯報演講。根據調查反饋,60%的學生喜歡課堂專題報告的形式,而不喜歡的學生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教師布置的題目太難,資料收集困難,無法按時完成;其他專業課程也有課堂專題匯報任務,時間不夠用;感覺自身水平太差,不如老師講授;學生匯報時難以吸引其他同學的興趣,影響匯報同學的自信心;組內成員不作為等諸多原因。因此,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學生特色,教師適度篩選一些工作量適度、資料豐富、易歸納分析、貼近專業特色的課堂專題,如介紹某種中國珍稀瀕危保護野生動物的資源與保護現狀;介紹一種或一類極具觀賞價值的野生動物,如蝴蝶、金魚、錦鯉、熱帶魚類、鸚鵡、雉類、鹛類等,挖掘其被人類培育的歷史;搜集有關中國或世界歷史上娛樂休閑動物的相關資料,如斗蟋蟀、斗雞、斗獸、耍猴、馬戲表演等,并分析在現代社會開展此類娛樂活動的現實性問題;列舉在生態旅游中對野生動物資源利用的經驗與教訓等。為激勵學生主動性,教師在課堂專題實施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在聽取各組匯報過程中,針對PPT制作、匯報材料的分析與結論給予適當評價與評分,就該專題的完善給予中肯的建議,并充分考慮組內成員的工作量,避免“大鍋飯式”評分。

在本科階段的高等教育中將課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生物學人才最有效的途徑,是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高級途徑(劉長海等,2007;李靜等,2011)。著名教育學家錢偉長曾經說過:“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對于非生物類專業學生,通過吸收對動物學感興趣的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同樣可以發展為今后從事動物學研究的生力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歷屆不少學生在學習野生動物學期間對野生動物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任課教師一直以來十分重視吸收學生中的積極分子參與科研活動,并注重漸進式參與模式,先讓學生參與野生動物資源科考類課題,如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保護地野生動物本底資源調查,熟悉野生動物野外調查技術、調查方法和野外設備的使用等基礎工作;后期指導學生參與野外調查數據的整理、分析與調查報告的撰寫;優秀的學生還可以參與專項物種調查與監測活動,如野生動物棲息地選擇、鳥類繁殖生態學監測、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擴散行為研究等。通過參與科研項目,逐漸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團隊協作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歷經鍛煉與熏陶,先后有4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報考了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4 結合案例討論,進行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教育

生態旅游作為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形式,已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也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一種趨勢,更已成為全球旅游業發展的共識(楊先碧,2007)。開展生態旅游要具備充分的自然資源基礎,野生動物資源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旅游資源。當前,中國生態旅游的發展大多停留在初級階段(宋云祿,2011),生態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資源的利用與管理尚存在諸多問題,如客源市場及高素質的旅游者培養,以及旅游目的地景點的資源保護、生態和環境的保護及優化管理(王紅英,2008)。對于未來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應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教育,然而當前旅游專業開展這些教育仍存在內容缺乏統籌規劃、學生參與率較低等問題(倪珊珊,2018)。

在野生動物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追蹤時事熱點和典型案例,引導同學們結合動物學理論知識、野生動物保護法及相關自然資源保護法規對生態旅游中涉及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的事件與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讓其學會以專業和法律視角審視事件,以動物福利和生態道德換位思考,為培養具有生態文明素養的生態旅游從業人員打下基礎。例如,曾針對“魚翅消費與鯊魚未來”“虎骨交易與保護野生虎”“反對活取熊膽和抵制熊膽保健品”等專題討論,使學生了解野生動物制品來源與使用效果,以及野生動物致危因素,明白“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現實意義與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必要性;通過審視“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和“浙江寧波老虎傷人致死翻墻男子事件”,暴露出當前在以野生動物為目標的生態旅游活動中游客素質低、動物常識淡薄、管理人員安全監管措施不到位等社會問題,使學生明白在野外進行野生動物觀賞過程中正確認知野生動物習性、提高安全保障措施和制度建設的重要性;通過討論“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傷熊事件”“河南大學生掏鳥窩被判刑事件”“讓候鳥飛,抵制獵殺候鳥”等,促進了學生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與法制觀念的培養。

5 建議

野生動物學自開課以來,已成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體系中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學生們偏愛的專業選修課之一。隨著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野生動物學教學尚需與時俱進,并不斷探索在網絡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理念、方法與評價等諸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多年來,野生動物學基于專業培養目標的教學改革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制約教學改革的不利因素,學校、學院和教師層面均需繼續努力。

首先,在學校層面,教務處對于課程改革過程中新的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督導中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給予教師充分的自由去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如課堂教學游戲、短視頻展示、學生課堂講座與討論等,而不能簡單認為教師開展上述教學活動是教學懶惰行為。教學督導人員可以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深入調查,通過聽課查課、學生調研,以及教學效果考核等渠道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及時反饋給教師,并給出積極的改進建議。

其次,在學院層面,應加強對野生動物學課程的重視程度,將該課程提升為專業基礎課并調整授課時段,可將野生動物學授課年級調整為大二下學期或大三上學期,因為此時段的學生均已上完公共課,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對專業課的認知與接收能力明顯高于大一水平。

在野外實習環節,在確保理論課時32學時的基礎上,適度增加實踐課時。然而,自2012年起基于課程調整的需要,旅游學院取消了野生動物學課程暑期野外實習活動。調查顯示,學生們熱切期盼恢復該課程的野外實習。為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旅游學院應考慮恢復和增加野外實習課時與實習經費,并調整野外實習時間。以往該專業野生動物學實習安排在暑假期間,且與植物學課程實習一起開展,時間為1周。無論是實習課時還是實習時間段均存在較多的缺陷。為適應野生動物季節活動規律,參照國內一些重點本科院校的動物學野外實習安排,野生動物學野外實習最好單獨進行,選擇在春季的4月底與5月初為宜,為期9~10 d。此時段可以觀察到更多的野生動物及其繁殖活動,尤其是鳥類。這需要旅游學院積極向學校提出學生調課申請,合理安排其他專業課程的補課時間。林學院應適度增加野生動植物保護教研室野外實習設備的采購,如雙筒望遠鏡、單筒望遠鏡、紅外觸發相機、照相機、攝像機等,以滿足學生野外實習的需要。實習期間,旅游學院與林學院還應增派生活安全輔導教師和實驗人員,以負責教師、學生生活安排、安全監管與儀器設備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教研室除任課教師外,還應增派專業教師和研究生協助指導野外實習活動。

再次,在教師層面,一方面要求教師追蹤動物學研究領域的前沿與熱點,不斷提升理論知識與科研能力,并及時更新到授課體系中,使學生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學科發展動態;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勇于嘗試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并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努力將《野生動物學》提升為省級或國家級精品課程。此外,野生動物學一直以來缺少面向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野生動物學》教材,為此,本課程教學組和生態旅游專業教師共同努力,計劃積極申報《野生動物學》教材編撰項目,打造一本具有專業定位特色的教科書。同時,也期望國內動物學和生態旅游學界知名專家學者為面向21世紀生態旅游專業本科教學編撰出更具權威性的《野生動物學》教材。

猜你喜歡
動物學生態旅游野生動物
淺談大學動物學與初中生物教學能力要求的銜接
保護野生動物
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和發展策略分析
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野生動物
推動武陵山片區民族文化生態旅游脫貧
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師范生動物學學科素養
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的動物學教學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