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位小切口切除術與傳統手術治療甲狀腺瘤的效果對比分析

2019-01-09 12:39朱國光
中國醫藥指南 2018年34期
關鍵詞:低位結節切口

朱國光

(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人民醫院,遼寧 葫蘆島 125300)

在甲狀腺腫瘤中,甲狀腺瘤占據80%左右,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受到環境、遺傳、不良飲食習慣因素影響,而且在女性患者中發病率較高[1]。大部分的甲狀腺瘤患者屬于良性,極少部分患者屬于惡性,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環境污染逐漸嚴重,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甲狀腺疾病發病率顯著上升。一般對于良性甲狀腺瘤患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對于失去最佳手術時期的患者多采取放射性、照射治療[2]。其中手術切除術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根治手段。但是由于甲狀腺屬于人體重要的調節器官,同時解剖位置較為特殊,因此患者對手術要求較高。傳統的甲狀腺瘤切除術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傷害,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損,甚至還會延長患者的康復時限[3]。因此,臨床上逐漸開展低位小切口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瘤患者,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為了了解低位小切口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80例甲狀腺瘤患者進行分組討論,分析不同的手術治療效果,以下是詳細的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從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甲狀腺瘤患者中,采用隨機抽樣法抽選出80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按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觀察組,一組40例。所有患者均經過B超檢查、核素掃描及甲狀腺激素等檢查后確切為甲狀腺瘤,患者在手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內容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數為18例,女性患者病例數為22例,患者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43.4±5.6)歲,患者病程0.3~11年,平均病程(1.5±0.8)年,病變部位:單側結節25例、雙側結節1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性病例數分別為17、23例,患者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43.5±5.8)歲,患者病程0.4~12年,平均病程為(1.5±0.6)年,病變部位:26例單側結節、14例雙側結節。比較上述兩組患者的臨床信息,數據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能夠進一步對比研究。

1.2 方法:對照組甲狀腺瘤患者采取傳統手術治療方式,具體方法為:患者手術前無特準備,進行常規檢查后取仰臥位,使用無菌包將頭部兩側進行固定,對患者實施全麻后,在胸骨上緣2 cm處作弧形切口,并將皮下組織、頸括約肌剝離,將甲狀腺瘤周圍出血點進行結扎,并充分暴露手術區甲狀腺找出腺體并進行剝離切斷,結扎上極血管、腺體中靜脈、下極血管等[4]。使用彎止血鉗將氣管前端的腺體峽部切斷剝離,從峽部切除處逐漸分離甲狀腺側部并切除甲狀腺,術后常規止血、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5]。觀察組甲狀腺瘤患者實施低位小切口切除術,具體方法為:對患者采用頸叢麻醉法,沿著皮紋橫向切開,并在頸前正中鎖骨上方1~1.5 cm處作4~6 cm的切口,處理甲狀腺瘤下極,確認喉返神經位置,將下極血管切斷,分離氣管表面并將峽部切斷結扎[6]。將喉返神經游離后達到喉部,游離腺葉背側,在腺葉松動后處理甲狀腺上極,處理完上下極甲狀腺后,在甲狀腺膜內將側甲狀腺進行部分切除或次全切,將甲狀腺殘端進行縫合,充分電凝止結扎甲狀腺上動靜脈。術后詢問患者主觀感受,避免手術對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產生傷害。術后常規放置引流管,并進行止血縫合[7]。

1.3 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甲狀腺瘤患者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對比兩組患者術后6 hVAS疼痛評分量表,分值范圍: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感越強。比較兩組甲狀腺瘤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常見的并發癥包括:切口粘連、頸前區疼痛、頸部麻醉不適、皮下結節。

1.4 統計學處理:將上述所得數據均進行準確核對和錄入,采用SPSS23.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當數據對比存在P<0.05時,為兩組甲狀腺瘤患者的各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甲狀腺瘤患者的手術情況對比:觀察組甲狀腺瘤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長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甲狀腺瘤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甲狀腺瘤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切口長度(cm)對照組 40 81.40±12.4267.82±11.036.79±1.127.82±1.22觀察組 40 50.86±8.73 65.70±11.214.12±1.054.20±1.10 t值 - 12.7230 0.8525 10.9994 13.9375 P值 - 0.0000 0.3965 0.0000 0.0000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

2.2 兩組甲狀腺瘤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與觀察組患者相比較而言,對照組的甲狀腺瘤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甲狀腺瘤患者術后6 hVAS評分對比:觀察組甲狀腺瘤患者術后6 hVAS評分為:(4.12±0.6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7.13±1.02)分,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5.8789,P=0.0000)。

表2 兩組甲狀腺瘤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3 討 論

甲狀腺瘤作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目前首選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但是傳統的甲狀腺瘤手術中,會對患者皮膚表面做一長切口,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疼痛,還會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8]。當患者康復后,頸部會產生明顯的瘢痕,影響美觀度的同時還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隨著臨床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傳統手術已經無法滿足甲狀腺瘤患者的身心需求,目前低位小切口切除術逐漸應用于甲狀腺瘤患者中,并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9]。低位小切口切除術能夠有效減少切口長度,并不會對患者的頸前肌群產生損傷,能夠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頸部肌群組織的完整性。該手術方式不會對患者的頸部靜脈、淋巴回流產生傷害,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此外小切口手術可以明顯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患者愈合后頸部瘢痕較小,能夠滿足患者保持外形美觀[10]。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甲狀腺瘤患者實施低位小切口切除術后,患者手術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除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切口長度以及術后6 h VAS評分中對比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瘤患者實施低位小切口切除術治療效果優于傳統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性較小,而且有助于患者盡快康復,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應用效果明顯。

猜你喜歡
低位結節切口
乳腺結節狀病變的MRI診斷
肺結節,不糾結
發現肺結節需要做PET/CT嗎?
小切口和標準后胸切口開胸治療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預計2020年油價將低位震蕩
棗樹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術
上半年磷復肥市場低位運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場仍將低位震蕩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車大難題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風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