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合復位、切開復位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

2019-01-09 12:39檀魯健吳海藝王懷鏗
中國醫藥指南 2018年34期
關鍵詞:克氏肘關節屈曲

檀魯健 吳海藝 王懷鏗

(廈門市兒童醫院 骨科,福建 廈門 361000)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約占肘部骨折的58%,多見于5~6歲兒童。如果診治不當,可能發生神經、血管損傷、肘內翻畸形、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等并發癥,造成嚴重后果[1]。為此,本次研究收治76例患兒,選擇兩種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案,探討術后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兒74例,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37例,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37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兒均診斷明確: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受傷時間0~7 d,排除開放性骨折及骨折后出現血管損傷的患兒。觀察組中男23例,女14例,年齡(5.61±2.54)歲,其中Ⅱ型20例,Ⅲ型17例,合并橈神經損傷1例,合并正中神經損傷2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4.68±1.51)歲,Ⅱ型19例,Ⅲ型18例,合并橈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各1例。隨訪時間3~6個月。兩組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觀察組:行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純喝橄氯⊙雠P位,患肢外展于副臺上,消毒、鋪巾后,C臂X線光機透視下復位:助手牽拉右上臂近端,主治醫師牽引右前臂中下段,先糾正遠端骨折橈偏/尺偏,正后方按壓骨折遠端,同時屈曲右肘,糾正后方移位,行C形臂透視示對位對線好后,Ⅱ型骨折用2枚克氏針自外側髁處扇形穿入固定骨折,Ⅲ型骨折用3枚克氏針自外側髁處扇形穿入固定骨折,或2枚克氏針自外側髁處扇形穿入、1枚克氏針自內上髁骨骺內側緣斜行穿入交叉固定骨折。術中攝片證實復位滿意,處理釘尾留置皮外,無菌敷料包裹固定,患肢長臂石膏托固定。對照組:行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純喝橄氯⊙雠P位,患肢外展于副臺上,消毒、鋪巾后,作肘外側縱形切口,將骨折端充分顯露后,清理凝血塊,復位骨折端后,1枚克氏針經皮自骨折端近端外側斜行穿入肱骨內髁(直視下避開橈神經),2枚克氏針經皮自肱骨外髁扇形穿入骨折近端內側,術中攝片證實復位滿意,逐層縫合、關閉切口。處理釘尾留置皮外,無菌敷料包裹固定,患肢長臂石膏托固定。

1.3 臨床觀察指標:①肘關節功能恢復情況。②手術時間、出血量(術中),住院天數。③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傷口感染率。

1.4 療效判定標準:肘關節功能恢復Flynn標準,優:肘關節的提攜角、伸屈活動度減少在0°~5°;良:減少在6°~10°;可:減少在11°~15°;差:減少超過15°。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將兩組患兒的統計學資料采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兒肘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見表1。兩組治療后肘關節功能優良率無明顯差異性(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兒肘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2.2 兩組患兒手術相關指標對比:見表2。觀察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天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兒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2.3 兩組患兒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傷口感染率對比:見表3。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兒骨折愈合時間術后傷口感染率比較

3 討 論

肱骨髁上骨折分為伸直型和屈曲型兩種。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示最常見的類型,約占骨折的97%~99%,通常是由伸手及完全伸肘位摔傷引起的。肱骨髁上是位于肱骨內外髁于肱骨干之間薄弱骨段,前有冠狀窩,后有鷹嘴窩,這構成了該處容易發生骨折的基礎。骨折發生后局部軟組織內出血多,腫脹嚴重,骨折移位嚴重的可損傷橈神經、正中神經、肱動脈等,甚至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1]。Gartand分型法[2]依據骨折端移位的程度將肱骨髁上骨折的類型分為Ⅰ型、Ⅱ型和Ⅲ型。Gartand Ⅰ型:骨折端未發生移位;Gartand Ⅱ型:骨折端發生輕度移位,其骨折端伴有輕度的成角或旋轉,但其骨折端后側的骨皮質完整;Gartand Ⅲ型:骨折端完全移位,其骨折端后側的骨皮質不完整,且其骨折端的骨膜可發生剝離。GartlandⅠ型骨折多采取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療,Gartland Ⅱ型骨折一直存在較大爭議,治療方法有: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Gartland Ⅲ型治療方法: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牽引治療。本次研究對新鮮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兒,觀察組行骨折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對照組行骨折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結果兩組患兒均骨折愈合良好,5例神經損傷患兒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對照組1例發生切口感染,經抗感染、傷口清創、換藥后愈合。兩組治療后肘關節功能優良率無明顯差異,說明兩種治療方案具有相當的臨床療效,但是閉合治療組手術時間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時間更短、骨折愈合時間較短,有明顯優勢。

部分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手術,術中可能存在復位困難,筆者個人體會:①術前依據骨折端移位方向判斷骨膜撕裂的部位及程度,以判斷手法復位的方向及維持復位的姿勢和力量。其中骨折遠端向后內上方移位的,復位時應通過使內后側骨膜拉緊,并前臂旋前,繃緊內側骨膜鉸鏈、縮小內側骨折裂隙;骨折遠端向后外上方移位的反之,使外后側骨膜拉緊,并前臂旋后。骨折移位嚴重、局部腫脹嚴重的患兒,復位時注意肘關節屈曲的程度及力量,屈曲角度及力量應相對較小,避免崩斷后方骨膜鉸鏈,造成復位困難。②克氏針固定在骨折斷端處應盡量分開,GartlandⅢ型骨折爭取內外側柱均有一枚克氏針固定確實,方可保證旋轉穩定性。本次治療中GartlandⅡ型骨折閉合復位后2枚克氏針固定,GartlandⅢ型骨折3枚克氏針固定,均獲得旋轉穩定性。③部分GartlandⅢ型存在骨折端多方向不穩定(即為改良GartlandⅣ型肱骨髁上骨折)[3],骨折復位及維持復位困難,主治醫師可在復位后維持于相對穩定體位,通過旋轉C臂機而不是肘關節來透視骨折端對位對線,并由助手行克氏針內固定,避免旋轉肘關節造成骨折再移位。也可在復位后克氏針先固定骨折端外側柱后,肘關節外旋透視并克氏針固定骨折端內側柱;或克氏針先固定骨折端內側柱后,肘關節內旋透視并克氏針固定骨折端外側柱,以避免肘關節內外旋位置下透視時骨折端旋轉移位。④GartlandⅢ型骨折可行外側3枚克氏針固定或外側2枚、內側1枚克氏針固定,固定效果相當,因經皮內側克氏針穿針存在更高的醫源性尺神經損傷風險[4],本次治療常規采用外側3枚克氏針固定。僅遇到高位髁上骨折(1例),骨折線斜向內上方合并內側柱粉碎伴塌陷(2例),術中外側3枚克氏針固定不能獲得旋轉穩定性,行外側2枚、內側1枚克氏針固定后獲得旋轉穩定性。⑤經皮內側克氏針穿針存在尺神經損傷風險,應伸直肘關節或輕度屈曲肘關節情況進針,確保尺神經在針的后方。局部軟組織腫脹嚴重,內上髁觸診不清時,可手指按壓肱骨內上髁處并輕輕前后左右移動,擠壓瘀血及水腫軟組織,使皮下組織變薄,觸診清晰明確后再進針。⑥部分GartlandⅢ型骨折,骨折線斜向后上方,傾斜度大,復位后遠骨折端易再向后上方滑移,應減少肘關節屈曲,并在持續縱向牽引下,骨折端前后加壓復位后克氏針固定,常規屈曲肘關節可能使骨折端后上移位難以完全矯正。

對于合并肱動脈損傷,橈動脈搏動消失、手指端蒼白、冰涼的患兒,應急診行骨折切開復位+血管探查術[5];對于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粉紅色無脈手,即患肢的橈動脈搏動消失,但手部血運良好,一直是困擾骨科醫師的難題,一些學者提倡盡快行血管探查術[6],一些學者建議可先行骨折復位內固定,觀察橈動脈搏動是否恢復,如橈動脈搏動無法恢復,再行血管探查術,但對于切開探查術的時間,目前沒有定論。

綜上所述,筆者經過隨訪認為對于不合并有血管損傷的新鮮閉合肱骨髁上骨折,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具有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骨折愈合快、術后并發癥少的優點,是首選的治療方案。

猜你喜歡
克氏肘關節屈曲
微創克氏針經皮固定治療第5掌骨骨折
微型鎖定鋼板螺釘與克氏針治療閉合性掌骨骨折的療效分析
除草劑敵草快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鈦合金耐壓殼在碰撞下的動力屈曲數值模擬
桃紅四物湯對跟骨骨折患者經皮撬撥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的影響
肘關節鏡治療肘關節僵硬手術技巧
復雜載荷作用下雙金屬復合管的屈曲失效模擬分析
超聲結合應力實驗在肘關節側副韌帶損傷中的臨床意義分析
全肘關節置換的臨床應用
1/3含口蓋復合材料柱殼后屈曲性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