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永遠是我們睿智的“大師兄”

2019-01-11 01:34張夢新
文化交流 2019年1期
關鍵詞:人文學院浙大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原黨委書記張夢新(右)向金庸匯報工作。Zhang Mengxin (right), then secretary of the CPC committee of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of ZJU, reports his work to Jin Yong.

記得人文學院成立后,于1999年12月印發了一本學院簡介,篇首就是金庸先生的《院長獻詞》?!对洪L獻詞》中說——

“我們中國人研究學習人文學科,其實大可直接承接中國古代哲人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而不必從西方的人文主義學起……我們教學的目的著眼于人,重視人的實際生活。文學與藝術是求充實人的精神生活,豐富人的藝術生命;哲學與歷史是求了解人的生命本質與價值,了解人與社會的過去,瞻望將來,了解奮斗的目標與方向;新聞學與社會學是了解中外社會的情況及發展;國際文化是了解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局勢與關系,從文化的角度謀求國際交流,尋求和平共處之道,尋求共同發展。希望各系互相配合,依循先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自身擴向全世界的道路,探討人生的各種問題。我們認為,人文學科的研習,除了尋求知識之外,更大的目標是尋求智慧,以智慧來控制及運用知識……”

19個年頭過去了,回過頭來再看金庸院長的這席話,仍然覺得充滿睿智。金庸先生上任伊始就說:“我來浙江大學任人文學院院長,是想提倡中國的人文精神?!边@篇《院長獻詞》,就典型地體現了他的人文精神。

當時金庸先生已是75歲高齡,盡管平時我們都會通過電話、傳真和郵件及時向他匯報、溝通學院工作,但是他每年都必定來浙大二三次,一來就是半個來月。而他最高興的就是以“大師兄”的身份和他的“小師弟”“小師妹”們見面,所以每次來??傄c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老師們進行交流,有時在課堂、會議室,有時在學校草坪,有時在大教室、大禮堂。

金庸為浙江大學新聞系學生題字:“新聞必須真實”。Jin Yong writes “Journalism?must be truthful” for students of?the Journalism Department of?Zhejiang University.

金庸先生很謙和,說話坦誠。如他2004年4月對人文學院濟濟一堂的眾多學生作演講時說:“我是一個報人,將一生40年的時間放在了報紙上,這是我的遺憾。因為在報紙上花的時間多了,寫小說、做學問的時間就少了。各位還年輕,除了玩樂,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做學問上?!?/p>

不但浙大人文學院文史哲、新聞、國際文化等系的廣大同學能多次聽到金庸院長的講座,還有浙大城市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同學們也有幸聽到金庸先生的精彩演講,一睹金大俠的風采。

1999年4月7日,金庸先生為浙大新聞系系刊《新聞與傳播》題詞:“新聞必須真實,謠言不可傳播?!?/p>

金庸先生早年曾在杭州求學,并在《東南日報》開始其記者生涯,因此他視杭州為桑梓之地,一生最愛是杭州。

楊公堤附近的“云松書舍”,當時由金庸先生出資1400余萬元建造,1996年竣工,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本是為金庸先生創作、休息和聚親會友而用,但是建成僅一年余,金庸先生就將書舍徹底捐贈給了杭州市。因為金庸先生覺得這么漂亮的書舍,理應讓廣大市民共享。

金庸先生的青少年時期正值日寇侵華、國難當頭,他的求學之路也是顛沛流離,異常艱辛,從家鄉海寧、嘉興,到杭州、麗水、衢州,乃至山城重慶,都留下了金庸求學的足跡。金庸先生對他曾經求學的學校和老師都一直懷著深深的感恩之心。杭州學軍中學俞芳老師(1911~2012)曾是金庸在上世紀30年代麗水碧湖浙江省立聯合初中時的數學老師,請看金庸先生的回憶文章——

“教我們數學的,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比我們學生大不了幾歲。我現在還是記得很清楚,她穿一件淡藍的旗袍,白鞋白襪,干凈健康,精神勃勃,倒像是我們的一位大姐姐,拿了粉筆在黑板上寫得清楚利落。一行行的都是算式,然后用清脆的北京話解說。那便是俞芳老師……俞老師的教導和訓練,使我一生受用無窮。一直到現在,感激的心情也絲毫不減。年紀越大,越感到受益的恩惠。我寫小說,布置情節,辦企業,想要達到什么目標,就要逆推使用什么方法和步驟。甚至在玩游戲時,例如下圍棋和打撲克,都要用到邏輯思維、推理求證的思考,不知不覺間都用上了俞芳老師所教的方法和步驟。數十年常在海外,每到杭州,必會同老同學齊去向俞老師致敬問安。今欣逢老師從教六十年的喜慶,謹致數十年來常在心頭出現的溫暖情懷,向老師熱烈祝賀,并祝健康長壽,安享退休悠閑生活?!?/p>

金庸先生還寫了一首七絕條幅以銘感師恩:“金戈鐵馬兒女情,百變千端合人心。代數幾何符邏輯,細思其理感大恩?!?/p>

時已年過七旬蜚聲中外的金庸先生,卻還對自己14歲時的數學老師記得那么清晰,那么深情感恩,這為我們尊敬師長樹立了榜樣。

2000年,我時任浙江省大學語文研究會會長,并主持浙江大學教改項目“大學語文與高校人文素養教育改革實踐”。人文學院讓我主編一本浙大版的《大學語文》,以作為全?!按髮W語文”課的教材。

出于對金庸先生的敬仰,也為了滿足廣大學子對金庸小說的了解,讓同學們更全面地認識金庸,理解金庸小說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我把《笑傲江湖·救難》(節選)放入了教材。據悉,這也是國內第一次把金庸小說選入教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挑選究竟哪篇金庸小說入教材時,得到了金庸先生的幫助。這段《笑傲江湖·救難》(節選),是金庸先生從我準備的三部小說的三段文字中親自選定的。這本浙大版的《大學語文》教材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不但浙江大學的學生使用,本省和外省的許多高校也都用它作為教材。

金庸先生在我印象中,是一位富有家國情懷的大俠,一位廣受師生愛戴的院長,一位俠骨柔情、重情重義的智者。

本人今年已年過七十,回想從教50年的生涯,與金庸先生在浙大人文學院共事的6年當屬受益最大、受教最多。無論是在金庸院長這位“大師兄”的帶領下為浙大人文學院與人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同心協力,還是暇時談文品詩、縱論時事,抑或用餐品茗、漫游湖山,先生總是以一位可親可敬的和藹長者,在談吐中平易隨和、坦誠相見,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豐厚的人文氣息、文化內涵和廣博的氣度與學養,讓我們受到熏陶和教益。

金庸和浙江大學新聞系學生合影。Jin Yong and students of the Journalism?Depart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我曾受先生邀請暢游港澳,也曾陪同先生觀賞杭州的湖光山色,觀看海寧大潮;撰寫論文參加金庸小說的國際研討,也參加了金庸書院的奠基儀式和落成典禮,實為人生之幸。

金庸先生長我兩肖,他于2001年4月9日在小說《笑傲江湖》的扉頁上為我題寫了8個字:“為國為民,此夢常新?!边@8個字意深情長,寄予了先生的厚望和勉勵,我將一輩子銘記在心。

大俠逝世,俠義永存!

(本文配圖來源:紅旗出版社《鄉蹤俠影——金庸的30個人生片段》)

猜你喜歡
人文學院浙大浙江大學
再論鄭振鐸對泰戈爾的譯介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簡介
浙江大學農業試驗站簡介
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簡介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浙大全球農商研究院
歡迎訂閱《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