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波段對脊鰭線波導微帶過渡設計與實現

2019-01-15 03:35趙宇博
火控雷達技術 2018年4期
關鍵詞:印制板波導精度

荀 民 趙宇博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 710100)

0 引言

波導到微帶的過渡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形式主要有微帶探針過渡,對脊鰭線過渡,脊波導過渡等,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三種過渡形式在電性能方面都各有特色,但微帶探針過渡實現的帶寬較窄,微帶探針過渡和脊波導過渡需要較高的結構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綜合來看,對脊鰭線結構的波導微帶過渡具有良好的寬帶特性,對結構加工和裝配精度要求相對較低,而且該結構形式便于在系統中集成應用,這里使用該結構實現了一款80GHz-100GHz的超寬帶波導到微帶過渡,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1-2]。

1 對脊鰭線的設計

正反面電路如圖1所示,其中區域1為波導到微帶過渡的過渡區域,區域2為調諧區域,其中S為調諧塊,用于控制諧振點位置,區域3為微帶電路。W為50Ω帶線,b為波導窄邊。

金屬鰭線被制作于介質基片的兩面,區域1當中,實現了從波導電場到微帶準TEM的模式轉變,在L區域當中入射波從TE10模轉變為TEM模,從高阻轉為低阻,模式轉換過程見圖2[3-5]。

2 W波段對脊鰭線過渡設計

鰭線過渡方式多種多樣,包括余弦平方曲線,指數函數曲線,雙指數函數曲線,

余弦平方曲線:

d(z)=b-(b-s)sin2(πz/2L)

(1)

單指數和雙指數函數曲線:

d(z)=s-(b-s)(1-z/L)t

(2)

(3)

其中L代表過渡段的長度,b代表的是波導窄邊的寬度,s代表微帶線的寬度。

過渡電路的形式不僅要考慮性能指標,同時也要考慮過渡設計的復雜度和時間成本,使用HFSS軟件中的Spline曲線可以方便快捷地設計出低差損的高性能的波導到微帶過渡,成為本設計的選擇。

本設計選擇了羅杰斯公司的高頻材料RT5880作為基板板材,它的介電常數是2.2,基板的板厚為0.127mm;選擇標準波導尺寸,波導窄邊1.27mm,波導寬邊2.54mm;微帶線的寬度尺寸為0.38mm,見圖3所示。仿真結果如圖4所示,從結果可以看出80GHz-100GHz范圍內,S21小于0.2dB,S11大于17dB,轉換性能良好,由于W波段測試系統都是標準波導接口,為了便于對實物進行測試,這里對背靠背結構進行了仿真及優化,模型及結果如圖5,圖6所示,在80GHz-100GHz范圍內,S21小于0.5dB,S11大于14dB,性能良好。

在3mm頻段由于電尺寸很小,所以對加工精度的要求變得很高。如果不考慮工藝因素的影響,仿真結果再好也沒有工程實現價值,因此在建模仿真以及優化的過程中,并沒有直接選擇最優的優化結果,而是綜合考慮印制板加工精度,鍍金工藝,裝配精度等因素后,選擇了對工藝要求較低的仿真優化結果。為了驗證裝配精度對該結構的過渡模型的影響,分別對印制板銅箔的厚度、波導腔體尺寸加工精度、鰭線區域半徑S大小(調諧區域)、印制板裝配平整度等4個變量六百多種情況進行了掃參。圖7給出了部分半徑S取值對駐波的影響曲線。

3 實測結果

圖8展示了W波段背靠背過渡結構加工實物圖。3mm頻段的矢量網絡分析儀端口是波導接口,因此實物加工也為背靠背結構波導接口,80GHz~100GHz插入損耗小于0.8dB,故單邊過渡插入損耗小于0.4dB。80GHz~100GHz駐波小于1.5dB。實測結果如圖9,圖10以及圖11所示。

4 結束語

文章詳細論述了W波段波導對脊鰭線微帶過渡的設計方法,從仿真結果的曲線可以看出諧振點出現在109GHz左右,實測諧振點出現在105GHz左右,犧牲了部分帶寬。分析諧振點位置的偏差原因,應該是由裝配精度及印制板加工精度引起的。在實物驗證過程中沒有選擇仿真最優方案Rs=0.3mm,而是選擇對工藝敏感最小方案Rs=0.2mm如圖11。使得實物與仿真結果未發生大的偏差。實物測試表明該設計在80GHz~100GHz范圍內實現了超寬帶波導到微帶過渡。性能良好,具有較強的實用意義。

猜你喜歡
印制板波導精度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Based Heuristics for Sampling-Based Path Planning
基于不同快速星歷的GAMIT解算精度分析
熱連軋機組粗軋機精度控制
Ku頻段小型化波導旋轉關節設計
基于模態分析的印制電路板抗振優化研究
一種基于波導-微帶轉換的X波段功率分配/合成網絡設計
鋁基印制板機械加工方法及其改進探討
基于狹縫波導的太赫茲場限制能力及頻帶寬度的研究
以工匠精神凸顯“中國精度”
單片機控制的八路搶答器的設計與制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