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芬蘭教授培土制水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輯要*

2019-01-15 15:24張紅霞曹旭焱
天津中醫藥 2019年1期
關鍵詞:水飲水液運化

張紅霞,曹旭焱,林 楊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天津 300250)

慢性心力衰竭發病率、再住院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中醫藥通過辨證施治,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以及防止(或減少)病情反復發作上具有獨特的優勢[2]。田芬蘭教授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心系病證、氣血津液病證以及中醫內科疑難雜癥,尤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有獨特見解。筆者有幸隨師學習,受益頗多,現將運用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經驗加以總結。

1 田芬蘭教授對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機的認識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系病證的最終歸宿,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和體液潴留。中醫雖無此病名,但根據其臨床癥狀大致可歸入心悸、怔忡、胸痹、痰飲、喘證、水腫等病證范疇。慢性心力衰竭臨證病機復雜,本虛標實是其最主要病機。田教授認為其病機關鍵為氣虛陽微,血瘀水停。

1.1 中焦脾胃為陰陽氣血、水火氣機升降之樞 《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水精四布,五經并行?!逼⒅鬟\化,胃司受納,脾胃相合,接受容納并腐熟運化水谷,化生水谷精微,是化生營衛氣血之所?!捌⒅鳛槲感衅浣蛞赫咭病闭J為脾為胃輸布津液。脾主運化功能表現為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兩方面。脾的運化功能正常,水谷各從其道輸布全身,氣血得以生化;水液得以輸布,體內各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潤,從而維護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通過脾的氣化而運化水濕,脾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的作用,及時將水液轉輸至肺與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尿排出體外。

1.2 脾失健運,土不制水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機 田教授認為氣虛是心力衰竭的最初發展階段,并指出氣虛主要責之于脾,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濡養心脈;又元氣不足,宗氣失養,不能貫心脈而致心陽不展。臨床多表現為心悸氣短、倦怠乏力、動則尤甚等一系列心氣虛癥狀。氣虛日久,必損及陽,不能溫煦心脈,臨床上患者出現肢冷汗出、心胸憋悶、脈結代等心脾陽虛證候,為慢性心力衰竭后期。瘀血、水停是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脾虛致運化無權,升清無力,土不制水,無法將津液精微輸布到全身,繼而結聚致病。脾陽虛衰,寒自內生,陽虛寒凝,血脈不通,導致瘀血內停。水溢肌膚則水腫,上凌心肺則心悸、喘咳,聚于中焦則脘腹脹滿、嘔惡納呆。瘀血在心,則心悸、憋氣、心痛;瘀血在肝,則脅痛癥瘕;甚至可見腹瀉等瘀血在腸的表現。瘀血時舌象的改變也較明顯,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迂曲。據此,田教授指出慢性心力衰竭以脾之氣虛陽微為本,血瘀水停為標。其病位在心,與脾、胃、腎、肺相關,以脾胃關系尤為密切。諸多病理因素及諸臟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是本病纏綿難愈的根本原因。

2 田芬蘭教授提出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以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主

2.1 重視脾胃,培土制水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惫侍岢鲋嗡斠詫嵠槭讋找?。田教授根據慢性心力衰竭發展的內在規律,抓住本病虛、瘀、水3個基本因素在不同階段的標本緩急,分別以補虛、利水、化瘀作為治療重點。本虛責之于脾胃陽氣虛衰,故治之以益氣溫陽,調整臟腑,平衡陰陽。陰陽平衡則氣血運行流暢,水液輸布有度,既有利于達到治本的目的,亦有助于瘀血和水飲的祛除,取培土以制水之效。同時,兼顧慢性心力衰竭發病時本虛標實并重,在溫陽益氣的同時兼除標實,采用活血利水法使瘀血得散,水飲得化,使之陽氣得復,而達治療之功[3]。

田教授創制的強心顆粒是以保元湯合木防己湯加減化裁而來。此方正如汪昂曰:“甘草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滿?!比接盟幘?,配伍有序,虛實并顧,攻補兼施,切中病機。

2.2 溫補脾陽,兼顧養陰 慢性心力衰竭為多種心系病證遷延日久所致,不僅可見氣短乏力、納呆惡心、腹脹便溏、舌淡苔膩等脾虛濕盛癥狀,還可見心悸而煩、五心煩熱、口干、舌紅少津等脾胃陰虛之癥。究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素體脾胃虛弱;二是在治療過程中過用苦寒或溫燥藥物損傷脾胃;三是由于陰陽互根,氣虛而損及于陰;四是由于痰血有形之邪瘀滯日久而化熱。臨床上應重視健脾養胃,顧護正氣,特別是顧護津液。因此,在補氣溫陽的同時,應酌情加入滋陰養血之品,此所謂“善補陽者,陰中求陽”之意。如若一味補陽,非但效力有限,還恐溫熱之品易耗散陽氣,反生變端。

2.3 權衡虛實,酌情攻補 心力衰竭的病機特點主要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虛責之心、脾等臟腑陽氣不足;實責之痰濁、水飲、瘀血內停。本虛與標實或有側重,有的以臟腑虛損、陽氣不足為主;有的以邪氣阻滯為主;有的虛實并重。正虛之中又有心、腎、脾、肺等臟腑之異,邪實之中有痰濁、水飲、瘀血之偏。

田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更為詳盡的病情分析方法:從臟腑病變部位來看,病位僅限于心,多以正虛為主;若病變累及肺、脾、腎等他臟,多表現為邪盛為主或虛實并重。從心力衰竭的程度看,心功能Ⅱ級多以本虛為主,臨證可見氣虛、陽虛、氣陰兩虛之證;心功能Ⅲ級則除本虛之外,還兼有痰濁、瘀血,屬虛實夾雜之證;心功能Ⅳ級則見心、肺、肝、脾、腎多臟俱損,血瘀、水飲,痰濁更盛,可以表現為虛實并重,亦可以邪實為突出矛盾。故治療方法應隨病情輕重、正邪主次而靈活調整。扶正要辨清臟腑病位,祛邪要注意病邪的偏勝。

綜上所述,田教授認為脾運失健是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瘀血、水飲等病理產物產生的主要原因[4]。治療上當從溫陽益氣,健運脾胃角度入手,使宗氣得充,心氣得養,脾胃健運,則氣血調和,正復邪去,血瘀水飲之邪亦自化,從而達到防變、逆轉之目的。

猜你喜歡
水飲水液運化
背后七顛百病消
兩對穴讓人體“下水道”暢通無阻
從《黃帝內經》認識脾的作用
《外臺》茯苓飲治療慢性胃炎(痰飲停胃證)的經驗總結
濕氣重可以游泳嗎
基于氣化論淺述水氣病辨治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去桂之解析
飲水
脾主運化淺議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