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寫一個節日禮物的公式

2019-01-15 02:24何子維
看世界 2019年2期
關鍵詞: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莫斯

何子維

2019年的氣氛還沒營造出來,撲面的寒流讓人措手不及。在沒有暖氣供應的南方城市,寒流正在考驗著人們對于龐大、滯塞、現代主義之物的耐心。

隨著新年獻詞漸漸淡出視野,媒體一呼百應的時代仿佛過去了,而個人總結、新年愿望、年度清單在更加私人的社交場景里流行。

舊時過傳統節日的喜慶熱鬧,甚至神秘的氣氛,似乎已經沒有了現實意義。你更找不到那種耗費幾個月來準備節日禮物的人了?,F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被“雙11”這樣的購物狂熱情緒圍剿完后,就是坐在家里等待網購包裹的到來,仿佛快遞小哥才是那個期盼已久的人。

以往過節,重要的環節是隨著父母四處拜訪親戚,拜年、寒暄、聊天、送禮或收禮,覺得無聊極了。也不知從哪年開始,前年或者更早一點,卻懷念起這段被節日“蹉跎”的時光,而禮物,則成了記憶中克服現代性孤獨癥候的年味。

禮物是一種在特殊時間和空間的感情交換方式。贈人予物是橫亙不同消費領域、界限曖昧而身份模糊的交往規則,很難單獨把它拎出來計算價值。

禮物的這種價值,使全世界的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都將禮物視作一個重要的詞語。20世紀以來,對于禮物的探討從未停止。

1925年,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的侄子、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MarcelMauss)寫了第一本關于禮物交換的學術著作—《禮物》。他嚴格區分了“饋贈禮物”與“交換商品”兩件事,并從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人為什么會習慣性回禮?

莫斯發現,毛利人認為每個人送出的禮物,都包含了送禮者自身的一部分精神力—禮物之靈(毛利語為“hau”)。當我們收到這份禮物之靈時,我們必須把它交回送禮者,否則,被留下的禮物之靈會給人帶來厄運。

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歐·亨利,在美國資本主義壟斷急劇發展的19世紀之初,創作了著名的《麥琪的禮物》。在圣誕節來臨之際,妻子為了給丈夫買表鏈賣掉了美麗的長發,丈夫則賣掉了祖傳的金表給妻子買了梳子。這樣的結果是,他們彼此的禮物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都得到了對方的真情。

歐·亨利評價說,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倆是最聰明的。

現在看來,當言語的表達變得蒼白,行動上的表白變成沖動,驗證情意的存在需要漫長的歲月時,物質的表達似乎成為最有效的替代,并被多數人接受。

禮物的組成是復雜的,有時節省,有時鋪張,有時深陷其中。盡管它充滿不理智,但它仍是一種選擇,既有有意識的給予,也有無意識的聚攏;既有儀式性的意義,更有著一種長情陪伴需求。而這種需求,在當下往往被催促收件的電話或者短信掩埋了。

是時候把禮物拿出來,并當面送到那個你想給予的人手上了。無論是蜂蜜、果品,還是葡萄酒,讓我們一起享受拆開包裝的那個過程,然后圍坐在爐前慢慢品嘗。

猜你喜歡
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莫斯
嚴飛:如何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追憶無冕之王 斯特林·莫斯爵士
影像志
大家來聽音樂會
德國版“007” 半個世紀的雙面人生
尋找源頭的野心
兩種目光的相遇
“70后”“80后”“90后”看素質教育
殘殺同類的進化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