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心臟康復團隊護理模式在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中的臨床應用

2019-01-17 08:33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8年51期
關鍵詞:心血管心臟冠心病

陳 嬈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四川 綿陽 621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型心臟?。–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官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而冠心病患者的康復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臟康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療,減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而心臟康復的效果不僅取決于康復早期“五大處方”的正確實施,更取決于長期的堅持與不斷的調整。心臟康復團隊護理模式,可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幫助心臟病患者安全渡過急性期,有效指導患者的長期康復,為患者提供優質連續的服務,避免危險因素,從而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使患者高質量地回歸社會[1]。因此,本研究對心臟康復團隊護理模式在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中的臨床應用進行探索,為冠心病患者的心臟康復提供最佳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次的20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進行心臟康復的冠心病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100)和對照組(n=100)。對照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56:44,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45歲和75歲,年齡均值為(59.63±3.65)歲;而觀察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55:45,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46歲和77歲,年齡均值為(60.53±4.85)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性別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納入標準

研究對象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心臟功能為I-Ⅲ級,年齡在40-70歲。本研究已獲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1.2 排除標準

肺部疾病、肢體活動障礙,血流動力學障礙,不具備正常的認知功能、不能夠配合康復治療并不排除其他肝腎疾病、惡性腫瘤及精神障礙患者,無法全程參與本課題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心臟康復護理,給予吸氧、心電監護等,在病情緩解期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加強心理干預,并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出院后給予常規隨訪等。而觀察組采取心臟康復團隊護理模式,心臟康復護理團隊包括:心血管內科護士一名、心理護士一名及營養護士一名。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 “急性期”心臟康復:穩定病情,恢復維持基本活動能力為目標。

A心血管內科護士:溝通中發現問題→了解一般情況和Barthel指數評分、患者及其家庭對冠心病的認知程度(是否了解疾病原理、治療方法、預測策略及必要的保健事項等);B心理護士→GAD-7、PHQ-9→干預;C營養護士→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評估表→干預

1.2.2 “恢復期”心臟康復:鞏固急性期康復效果,以逐漸提高患者活動能

力,達到回歸社會,防治疾病再發為目標,具體如下:

健康康復指導:疾病、藥物、活動;滿意度調查表:反饋了解護理中的不足及時調整方案;Barthel指數評分:患者自理自護能力;出院后1周、1月及3月跟蹤隨訪;飲食、藥物、運動、情緒、癥狀等。

1.2.3 “維持期”

心臟康復:延續護理內涵,以控制危險因素為目標,鞏加強患者的依從性,減少危險因素,預防疾病的再發,具體體現:出院后6個月及1年繼續跟蹤隨訪,且隨訪形式多樣化,同時進行家庭隨訪→GAD-7、PHQ-9、SF-36生活質量評分→干預。組織開展各種健康教育活動→及時傳播健康知識,加強自護能力。組織開展各種義診活動→加強防控,及時篩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狀態和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焦慮量表GAD-7和抑郁量表PHQ-9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進行評估,分值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并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主要含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狀況、健康狀況等。每項指標分數均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心臟康復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及生活質量的比較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5.42±5.01,45.52±6.44,t=4.632,p=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7.16±5.35,48.52±5.22,t=5.124,P=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功能(80.68±5.01)分、精神健康(80.67±4.95)分、社會功能(61.39±6.56)分、生理職能(62.87±4.33)分、情感狀況(65.87±7.06)分、健康狀況(56.35±6.6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42±5.62)分、(60.47±6.03)分、(50.21±6.35)分、(51.32±4.23)分、(51.53±6.53)分、(50.15±6.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42, 8.703, 8.932, 5.821, 8.077, 4.131,P=0.000)。

3 討 論

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疾病負擔第一位的疾病,占我國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且發病率及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持續的病程及治療會降低患者依從性,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加重患者病情,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嚴重心血管事件,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表明[3],參與心臟康復(CR),可以減少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心血管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心臟康復團隊護理模式可顯著減輕患者的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狀況、健康狀況均得到顯著改善。心臟康復團隊護理模式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綜合護理模式,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心臟康復護理方式,該模式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指導,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積極性,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整體預后。

綜上所述,心臟康復團隊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冠心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中具有顯著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心血管心臟冠心病
“心血管權威發布”公眾號簡介
“心血管權威發布”公眾號簡介
“心血管權威發布”公眾號簡介
COVID-19心血管并發癥的研究進展
sST2水平與冠心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義
心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醫治療探析
有八顆心臟的巴洛龍
心臟移植小史等3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