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友蘭人生境界理論對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的啟示

2019-01-18 23:04張秀梅馮恩漢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馮友蘭醫學生境界

張秀梅,馮恩漢

(1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41,whyzxm@126.com; 2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0)

1 馮友蘭人生境界理論思想內涵

馮友蘭先生是我國現代新儒學大師,其以人生境界理論為核心的哲學思想對我國哲學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馮友蘭先生認為,人生哲學的根本問題有兩個:一是人之所以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義何在?而人生境界說正是回答這兩個問題的哲學理論。他認為,人類做事的意義是客觀存在的,有功利的意義,有道德的意義,有天地的意義,因為每個人對所做事情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覺悟,所做的事對于每個人也就有了不同的意義,進而影響了人的思想和行為,使得人生的境界各不相同。

馮友蘭把人生境界從低到高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種境界。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是順著本能或社會風俗習慣做事,對于自己所做的事的意義并沒有覺解或覺解不深,他所處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而如果一個人認識到了他自己的存在,做事的動機是利己的,他所做的各種事對于他都有功利的意義,他所處的境界就是功利境界。更進一步的是道德境界,處于道德境界的人心中有他人、有社會,能夠自覺地為社會和他人的利益做各種事,其所做的事情都有道德的意義,他所處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天地境界,處于天地境界的人認識到他自己不僅是社會的一員,還是宇宙的一員,這種認識使他與宇宙同一,所做的事情具有了超道德價值,他自己達到了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成為圣人,他所處的境界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1]。

馮友蘭的人生境界理論使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了審美意義。他十分重視人的精神境界的挖掘與提升,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每個人只有對服務他人、社會乃至宇宙形成高度覺解,才能達到較高層次的人生境界,從而高度自覺地為社會和他人的利益做各種事。醫療衛生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醫學職業價值的崇高與神圣,要求醫務工作者必須具有高度的利他意識和無私奉獻精神,擁有較高層次的職業價值追求,能夠對醫學的意義高度覺解,并最終內化為醫學職業信仰,外化為自覺呵護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醫療行為,這和人生境界理論關于人生價值追求的本質高度契合。

2 人生境界理論視閾下醫學職業信仰的內涵

職業信仰是人們對于所從事職業意義與發展的信仰與崇拜,是關于職業價值的終極關懷和最終追求[2]。醫學職業信仰是醫務工作者在從事醫療工作過程中確立的,為整個醫學界、社會所認可和推崇的一系列職業信念、價值取向及職業準則等方面的綜合[3],具體體現為以醫學職業精神為核心要素的醫學職業意義的終極追求和信仰??v觀醫學發展史,從西方醫學中《希波克拉底誓言》《南丁格爾誓言》,到中國歷代醫家秉承的“大醫精誠”“醫者仁術”“醫者仁心”“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醫學信仰蘊含的崇高理念和價值內涵引領著一代代醫者牢記醫學賦予的使命,砥礪前行。進入21世紀后,隨著多元價值、多重利益和多種選擇方式對醫療秩序和醫療行為的不斷沖擊,重申、重建醫學職業信仰、職業精神尤為重要?!缎率兰o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提出了將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社會公平等三項基本原則以及一系列明確的職業責任[4]。我國也將“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作為新時期醫療健康職業精神[5]。

不難看出,時代變遷和醫學的發展并沒有改變醫學救死扶傷、造福世人、服務社會的宗旨,這和馮友蘭人生境界理論關于服務他人、社會,不斷探尋人生意義、提升人生境界的價值追求一脈相通。據此,在人生境界理論視域下,醫學職業信仰的內涵是:醫學是醫者神圣的理想和信仰,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維護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是醫學唯一價值追求。醫者永遠以患者利益至上,以病人為中心,醫精德誠,一切醫療活動皆以患者利益和人類健康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3 人生境界理論視域下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的意義

醫學生是醫療衛生從業人員的最主要來源,確立正確的職業信仰尤為重要,但我國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據有關醫學生職業信仰現狀調查分析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醫學生職業認知總體狀況良好,職業價值取向、職業態度基本合理積極。但隨著現代化醫療體系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醫療市場化與服務商業化模式已經對醫學職業精神產生了影響和沖擊,醫學生在學醫動機、職業情感、職業價值等方面受社會環境、物質環境等外在因素影響較大。部分醫學生道德選擇發生傾斜和錯位,醫德醫風未做到知行合一,職業道德觀念淡薄,職業價值觀突出強調自我價值[6],距離醫學信仰的要求差距很大。此外,醫學院校未能建立起合理、系統的職業信仰教育體系,理論研究尚不成熟;同時,由于缺乏成熟的經驗和理論指導,大部分醫學院校對學生的信仰教育未能引起高度重視,職業信仰教育途徑仍顯單一,教學模式簡單,評價方式落后,教育成效不顯著,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仍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

培養醫學生正確的職業信仰,有利于醫學生成長、成才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人生境界理論視域下,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應首先解決“為什么學醫?為了誰學醫?”的關鍵問題。學醫的最終利益訴求是利己還是利他?是為了個人還是他人、社會?答案無疑應是后者。因此,職業信仰教育應著力提升醫學生對醫學和醫學職業的理解和覺悟,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職業價值、意義與人生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視醫學為理想和信仰,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人生的境界從多數人所處的功利境界提升到道德境界,甚至達到宇宙境界,才能在學習階段和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保持持久的動力,努力掌握醫學知識、技能,堅守醫學職業精神,具備醫者情懷,成為一名好醫生、好護士,好的醫務工作者,也必將在服務他人和社會的同時實現其人生價值,達成其職業的幸福體驗,達到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

加強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也是醫學院校實現醫學人才培養、醫學文化傳承任務的必然要求,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作為培養醫者的搖籃和醫學職業信仰教育的重要載體,醫學院校應不忘初心,認真反思醫學的功能和本質,以高度的理論和文化自信,在醫學教育中加大職業信仰教育力度[6],擔負起醫學人文精神、職業信仰培育和傳承重任,將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信仰和人生價值追求,培養出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真正“合格”醫務工作者。

4 馮友蘭人生境界理論對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的啟示

根據馮友蘭人生境界理論,我們可以把人生四種境界的本質由低到高簡單概括為以本我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以他人和社會為中心、以自然和宇宙為中心。人生境界理論視域下醫學生的職業信仰教育,就是針對醫學生職業信仰現狀,通過實施外在的教育、影響、引導,以提升醫學生對醫學職業意義、價值的覺解為基礎,培養醫學生高度認同并自覺踐行醫學利他精神,堅守“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信念,最終實現職業信仰與人生信仰的高度契合。

據此,對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可以按照認知→認同→內化→踐行由低到高四個層次來進行。

4.1 認知——全方位引導醫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

按照心理學原理,正確的職業認知是形成職業情感、職業信念的基礎。在醫學生入學及低年級階段,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應以幫助醫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為主。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見習醫院、養老院,舉辦名醫講堂、優秀校友講座,開展入學宣誓等新生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多方位、全時段感受生命和健康的珍貴,職業的神圣和偉大;課堂教學以醫學人文、醫學從業規范、醫學社會學等基礎理論內容為核心,同時開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哲學等校本教材和選修課,使醫學生對醫務工作者的價值、責任、義務等有一個較全面的認知。激發學生積極探求人生意義和價值,初步形成、鞏固正確的職業動機和職業認知,充分認識正確的職業認知對個人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成長成才的意義。

4.2 認同——多渠道提高醫學生職業認同

積極的職業認知是職業認同的前提和基礎,而職業認同反過來同樣能對正確職業認知的形成、鞏固產生積極作用。在醫學教育低年級和中年級前段,應在基本形成正確職業認知基礎上開始培養醫學生的職業認同。以提高醫學生責任意識、道德意識、自律意識、奉獻精神等內在修養為目標,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創新醫學人文課程教學理念和方法,通過醫療實踐、醫患熱點討論,醫療兩難情景設置,醫療換位體驗等多種形式[7],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在道德沖突選擇中形成認同;增加見習機會,讓醫學生在醫療實踐氛圍中加強對醫學職業信仰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對未來職業生涯應該堅守什么、反對什么有清晰的認識,逐步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取向,不斷提高對職業規范、職業道德、職業價值的認同程度。

4.3 內化——多種方法培養醫學生職業信念

認同并執行職業規范、職業道德是醫學生將職業倫理內化為自身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的第一步[8],是培養職業情感的關鍵。職業情感不僅能夠深刻影響職業認知和職業認同程度,更是醫學生職業信仰形成的動力。醫學教育的全階段,應通過校園活動、臨床見習、社會實踐等多種方法、途徑讓醫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得職業情感體驗,維護職業熱情,培養職業自豪感,形成對職業較為持續、長久的熱愛和情感,逐步將職業倫理內化為自身行為習慣和價值準則,形成堅定的職業信念。充分發揮醫學院校校園環境文化浸潤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應融合專業文化、醫院文化、醫療健康產業文化等元素,如實訓室按照醫院護士站、病房、養老院等流程設計建設;將校史館打造成連接過去和現在、全方位展示文化積淀和傳承的平臺;同時結合例如南丁格爾廣場、中醫角等彰顯專業特色,結合護士誓詞墻、希波克拉底誓言墻、優秀畢業生事跡展示墻等強化信仰共鳴。發揮高校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如大力宣傳由學生自行組織評選的年度最美教師、最美醫生(護士)事跡;定期舉辦名師講堂;選派責任心強、技術過硬、醫德高尚的專業教師任臨床指導教師;廣大醫學院校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以嚴謹的學風、淵博的學識、奉獻的情懷、精湛的醫術、高尚的人格贏得醫學生的愛戴,成為醫學生的榜樣,影響、帶動醫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信仰。

4.4 踐行——在臨床實踐中實現醫學職業信仰的知行合一

醫學生職業信仰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專業知識、行業規范、思想建設等理論層面,必須在實踐中運用、驗證、鞏固,并最終外化為呵護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高尚職業行為。建立科學、合理的臨床實習、實踐管理、評價機制,增加醫患溝通、服務態度、奉獻精神、人文關懷等評價指標權重;同時,醫學院校應不斷深化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建設校中院(企),院(企)中校,實施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真正融知識、技能、人格、能力培養四位一體,知行合一。

5 結束語

加強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是關乎我國醫學事業發展的大事。在醫學生職業信仰教育中,醫學教育工作者要把醫學生的道德修養、政治信仰、職業信仰、人生信仰教育結合起來,堅持德技并修、多渠道助力醫學生培育正確的人生信仰、政治信仰、高尚醫德,形成正確的醫學職業信仰,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高度自覺地為健康中國的目標、為人民的健康、為人類醫學的發展進步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馮友蘭醫學生境界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當之”——馮友蘭武圣觀論析
醫學生與非醫學生對減肥與斷食晚餐認識的比較研究
醫學生科研能力培養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我不想讓你誤會
醫學生頸痛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遇事不要輕易下結論
我不想讓你誤會
以醫史學史料為載體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
品“境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