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2019-01-20 13:04甘肅省臨澤縣第四中學邢有亮
天津教育 2019年13期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

■甘肅省臨澤縣第四中學 邢有亮

所謂的核心素養,指的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其包括人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與能力,也包括個體在參與社會活動中的個人意識、情感與態度等。 而在學生的整體素養養成中,地理核心素養占據著重要地位,在中學教中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對于提升學生素質能力,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初中地理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知識技能,更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與提升,推進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能立足實際學情,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環節,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下面就初中地理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做深入分析探究。

一、讓素養在興趣中生成

經研究分析可知,核心素養是基礎知識、能力以及思想與情感的組成,是一種于學生學習成長有益的價值觀念。因此,我們可將地理學科中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理解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生成與提升,以綜合素質能力形成的基礎為地理知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基礎主干知識為基礎,從最根本處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最終促進學生認知習慣與學科特定思維的形成。而要想指導學生學好基礎知識,就必須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地理教師要善于采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為學生創建一個優秀的學習平臺,同時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采用情景教學法、自主探究法等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欲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開展思維,在自主研究中培養興趣與獲得知識,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核心素養。

與其他學科相比,地理學習相對困難,尤其是初中地理涉及內容多,涵蓋面廣,僅憑簡單的口頭說教難以培養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教學質量不會高。因此,教師要能善于運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出有趣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地理知識,在促進學生知識面拓寬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如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內容與圖像、文字一起共同構成了初中地理教材的主要部分,在初中地理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能充分發掘這些活動內容的教育價值,促進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全面發展與地理核心素養的生成與提升。

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國行政區劃”教學中,教師可立足于實際學情,結合教材內容巧妙設計“制作中國行政區拼圖板——進行拼圖比賽”這一活動,通過該動手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中國各行政區域的記憶,同時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全面發展。而要想促進這一活動有效開展,教師就需實現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如事先將中國行政區圖轉繪到硬紙板上,之后用小刀將各個行政區刻下來,并將其組裝成一套拼圖板,這樣可方便活動順利開展。在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為贏得拼圖比賽的勝利,下功夫反復學習、熟悉中國各行政區的名稱、相對位置、外形輪廓、分布情況等,不但沒有產生厭煩枯燥之感,反而積極性極高,因此學習效率也大大提升。同時,通過這一活動過程,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地圖技能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讓素養在辯論中生成

我們常說地理學科是“文科中的理科”,與歷史、政治等學科相比,地理學科的理性特征要更加突出,并且邏輯性、思維性更強。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教師需打破傳統觀念的限制,不能一味要求學生背誦記憶,而是要善于利用辯論、探究等手段,讓地理學科的特征得以顯現,讓學生可以抓住地理學科的規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多角度辯證,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節時,教師可先為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通過書本資料、媒體網絡廣泛查找有氣候變化、人類活動變化等方面的資料,并讓學生根據自己意愿選擇辯論的正反方,其中,正方的辯題是氣候對人類活動產生的積極影響;反方的辯論主題是氣候對人類活動產生的消極影響。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搜集、整理資料,之后挑選合適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讓學生能正確認識到,在長久的氣候變化中,人類活動受到了怎樣的影響,人類為適應環境變化做出了怎樣的調整、努力;另外,教師也可圍繞這一辯論主題進行拓展,簡要引導學生思考在人類長久的活動中,地理環境遭受了怎樣的影響、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這樣多角度、多觀點的辯證論述,學生的邏輯思維將得到增強,區域認知得以完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科學的人地協調觀念,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教學目標。

三、讓素養在問題中生成

只有將地理知識放置到具體的問題中,才能實現知識間的融合轉化,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的提升。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構建出的特定情境,通過有效的問題使個體在知識概念與具體情境間建立起聯系,進而產生新的意義,在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生成與提升。具體而言,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于提問,更要利用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有效學習,促進學生推理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增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有效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實現技能、情感與知識的內化,促進地理學科素養的提升。

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問題教學時應當遵循實踐性的原則,即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將數學教材中的文字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將相關數學知識以及問題信息、情境與基于生活體驗的個人知識建立起主動、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開展相關地理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已有知識,在地理知識的教學中導入相應的生活情境與地理知識,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同時,在開展問題教學時應遵循動態性原則,學生是不斷發展的個體,教學活動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就初中地理教學活動而言,教材中的地理知識、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都在不斷更新變化,因而核心素養的生成也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與學科教學需求不斷變化。此外,在利用問題開展地理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教師需明白,地理學科素養不僅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有關,還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體現,因此,單一培養學生某方面的能力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需把握綜合性原則,結合具體內容,合理把握問題的廣度、維度,確保最終教學效果。

四、讓素養在強化訓練中生成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要想學好地理,就必須對地圖中的每一項要素,每一個區域、每一條河流走向都做到了如指掌,這樣才會讓地理核心素養的生成與提升有一定基礎。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地圖運用能力是體現“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由于地理實踐中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學生親自的體驗與認知,因此使學生認識地圖、熟知地圖并能夠繪制簡易地圖,不僅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更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需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立足實際學情,采取相應策略方法,指導學生認識地圖并會用地圖,使學生準確掌握地理地圖中必備的基本符號要素以及排列規律,在此基礎上設置針對性教學環節,指導學生自主實踐,培養學生初步運用地圖的能力。具體而言,地理教師需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指導,指導學生多加練習,通過練習熟知地圖中的各項要素,如地圖中的山脈走向、河流分布、主要國家、經緯線分布、地形地貌等。在學生熟知各項地圖要素的基礎上,教師還需采取相應策略強化學生的繪圖能力,而提升繪圖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練習,學生要采用階梯式練習法,從簡單繪制到詳細繪制,從局部地形地貌圖到中國疆域圖等,通過反復練習強化學生的地圖運用能力,并讓學生從識圖、繪圖這一過程中發現地理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促進學科素養的生成與提升。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不但需教會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立足實際學情,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節,有效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生成與提升。

猜你喜歡
學科核心素養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