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直腸前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臨床效果觀察

2019-01-23 07:33魯顯浩
中國療養醫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肛管肛腸靜息

魯顯浩

直腸癌屬于一種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該病患病率持續上升[1]。既往Miles術為直腸癌治療中常用術式,但其手術創傷大,永久造口極易降低患者生存質量[2]。近年來保肛治療已成為直腸癌治療中重要環節,也促使了臨床上低位直腸癌手術技術的迅速發展,括約肌間切除術的提出、開展保留了超低位直腸癌括約肌,并經長期實踐發現,其術后療效也得到了患者高度肯定[3]。目前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上逐漸開展應用,促使了直腸癌保肛技術、保肛率均顯著提升[4]。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直腸前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治療的108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應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54例)、觀察組(54例),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與。觀察組女21例,男33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49.86±4.27)歲;TNM分期:Ⅱ期25例,Ⅲ期29例。對照組女24例,男30例;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49.93±4.24)歲;TNM分期:Ⅱ期23例,Ⅲ期31例。兩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經核磁共振、CT、肛門鏡檢查確診,且未累及腸壁外組織。②術前肛門功能評估良好。③精神狀態良好,且無交流障礙、意識障礙者。④均可耐受研究相關治療者。

1.2.2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②腸旁淋巴結腫大者。③依從性較差者。④伴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⑤伴有消化道出血、急性腸梗阻者。

1.3 方法 觀察組行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直腸前切除術,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并保持截石位,常規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并將壓力維持12~14 mmHg(1 mmHg=0.133 kPa),將腹腔鏡于臍下方10 mm處開孔置入,并于麥氏點與臍水平左右腹直肌外緣做切口,隨后將手術器械置入,對腫瘤部位具體情況進行觀察,將腸系膜下動靜脈血管閉夾、離斷,并對乙狀結腸進行游離,期間注意對血管、神經進行保護,擴肛后將肛管充分暴露,并將肛管黏膜于括約肌間溝部位切開,將括約肌分離,并向上游離直至直腸并將其拖出,待腫瘤切除后,對結腸殘段進行縫合,并重新建立氣腹,隨后沖洗腹腔,常規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對照組行常規開腹直腸前切除術,切口取下腹部正中,隨后實施手術。

1.4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手術前后肛腸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并發癥發生率等。術前、術后6個月時對兩組肛腸動力學指標進行檢查,應用XDJ-S8B消化道動力檢測儀(合肥凱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將石蠟油涂抹于探頭上,隨后將其插入患者肛門,靜置2 min后讀取直腸末端靜息壓;隨后將探頭緩慢退出,觀察壓力變化,并直至肛管高壓帶,記錄肛管靜息壓;指導患者最大限度收縮肛門,以測量肛管收縮壓;隨后將探頭插入,并于距肛管60 mm部位將氣體注入氣囊,當患者出現便意時則為初始排便容量閾值。術后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切口感染、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表1)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相對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肛門排氣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 54 221.52±48.93 3.74±0.71 13.98±0.52觀察組 54 142.67±35.19 2.21±0.53 10.16±0.70 t值 9.614 12.690 32.191 P值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肛腸動力學指標比較(表2) 治療前兩組肛管靜息壓、肛管收縮壓、初始排便容量閾值、直腸末端靜息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肛管靜息壓、肛管收縮壓、初始排便容量閾值、直腸末端靜息壓相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肛腸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肛腸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肛管靜息壓、肛管收縮壓、初始排便容量閾值、直腸末端靜息壓相比,t對照組=12.770、4.165、5.111、4.077,均P=0.000;t觀察組=4.045、2.589、2.289、2.111,P=0.000、0.011、0.024、0.037;1 mmHg=0.133 kPa

直腸末端靜息壓/mmHg對照組 54 治療前 48.59±10.04 111.23±12.84 16.11±5.24 3.61±1.03觀察組 54 48.46±9.97 111.30±12.79 15.98±5.30 3.58±0.99 t值 0.068 0.028 0.128 0.154 P值 0.946 0.977 0.898 0.878對照組 54 治療后 28.63±5.58* 101.52±11.34* 11.36±4.38* 2.84±0.93*觀察組 54 42.39±4.71* 105.89±8.50* 13.79±4.62* 3.23±0.71*t值 13.847 2.266 2.805 2.449 P 0.000 0.026 0.006 0.016組別 例數 時間 肛管靜息壓/mmHg肛管收縮壓/mmHg初始排便容量閾值/mL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直腸癌屬于消化道常見且多發的惡性腫瘤,多由直腸內組織細胞癌變所致,該類患者早期無典型癥狀,但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將出現膿血便、便秘、便血等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機體健康威脅較大[5]。目前直腸癌根治性切除術為直腸癌治療中常用術式,但臨床術式種類較多,故采取何種術式以最大限度保留肛門與其功能卻無確切定論[6-7]。

近年來,腹腔鏡技術與相關設備日益成熟,腹腔鏡微創技術已在直腸癌治療中逐漸應用。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直腸前切除術是治療直腸癌重要術式,可通過將腹腔鏡置入腹腔,清晰顯示、觀察腹腔內病變情況,并對手術的實施進行多角度觀察,提升手術操作精確度,利于徹底止血,減輕對腹腔、自主神經的不利損傷,利于對肛門進行保護,加快其恢復,同時該術式僅需于腹部取小孔,利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使患者術后早日康復,也可滿足現今人們對美觀的追求[8-9]。經臨床實踐發現,人體排便多需依靠盆底肌、肛門內外括約肌、括約肌支配的神經組織等協調完成,其中任一因素發生改變均對肛腸動力學造成影響,目前肛管靜息壓、肛管收縮壓、初始排便容量閾值、直腸末端靜息壓為用于評估肛門排便控制能力的常用指標[10]。本次研究結果得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相對較少,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肛管靜息壓、肛管收縮壓、初始排便容量閾值、直腸末端靜息壓相對較高,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與常規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直腸前切除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利于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減輕對肛管動力學的影響,加快肛門功能恢復,且術后并發癥少,這對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具有重要影響。與謝裕強等[11]研究結果較為相似,故進一步證明了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直腸前切除術在直腸癌治療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雙重優勢。

綜上所述,將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直腸前切除術用于直腸癌治療中療效確切,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與術后并發癥,縮短治療時間,促進肛腸動力學的恢復。

猜你喜歡
肛管肛腸靜息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獻復習
肛腸微波理療椅對混合痔術后局部癥狀的應用效果
中秋
CCTA聯合靜息心肌灌注對PCI術后的評估價值
肛腸手術后并發癥的臨床治療措施與效果
手術室護理應用不同體位擺放配合肛腸手術的效果觀察
各種椎管內麻醉方法在肛腸外科短小手術中的對照研究
不準時睡覺堪比熬夜
老年人聲音誘發閃光錯覺的大腦靜息態低頻振幅*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腸動力學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