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在早產兒神經心理發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9-01-25 01:35葉肖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年1期
關鍵詞:頭圍身長胎齡

葉肖容

作者單位:527300 云浮市人民醫院

早產兒是指胎齡在37周以下的新生兒, 早產是造成新生兒殘疾、死亡的主要原因。隨著臨床醫學和圍生醫學的不斷發展, 早產兒的生存率顯著增高, 但早產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仍然是主要問題, 非常容易造成大腦缺氧、缺血和顱內出血等腦損傷, 嚴重影響早產兒的生存質量[1,2]。本研究以38例早產兒為主要研究對象, 對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在早產兒神經心理發育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本院產科分娩的38例早產兒作為觀察組, 男21例, 女17例;胎齡28.5~36.3周 , 平均胎齡(32.16±2.58)周;產婦年齡 22~37歲 ,平均年齡(28.65±2.78)歲;另選取同期于本院產科分娩的40例足月兒作為對照組, 男23例, 女17例;胎齡28.8~36.7周, 平均胎齡(32.24±2.63)周;產婦年齡21~37歲, 平均年齡(28.68±2.7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3,4]:①合并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②合并敗血癥或腦室內出血;③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

1.2 方法 兩組新生兒均接受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 足月兒在出生后3 d進行測定, 早產兒在糾正胎齡40周進行測定,具體測定方法如下:使用長方形紅色塑料盒、手電筒、小球各1個, 選擇在兩次喂奶中間的睡眠時間, 將室內溫度調整為24~28℃。從新生兒睡眠時間開始檢查, 先測定聲音和光, 脫去衣服, 檢查四肢的活動情況, 包括上下肢彈回, 圍巾征和腘窩角。將新生兒換成坐位, 扶直身體, 檢查豎頭能力、踏步反應, 平放置仰臥位做牽拉、握持、擁抱等反射反應。根據新生兒的吃奶情況測定其吸吮反射能力, 若吃奶正常則無需測試。最后, 測定說話人臉反應、紅球反應和格格聲反應,在10 min內完成檢查, 準確記錄。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新生兒的神經行為測定異常情況。②對出生時、糾正胎齡后2~3 d、糾正胎齡后12~14 d、糾正胎齡后26~28 d(糾正胎齡40周后算起)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的基本發育情況(身長、體質量、頭圍)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③對糾正胎齡后2~3 d、糾正胎齡后12~14 d、糾正胎齡后26~28 d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的神經行為測定評分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評分標準:由具有測試資格的醫師進行評價, 共20項, 包括一般狀態3項, 主動、被動肌張力8項, 行為能力6項, 原始反射3項;評分采用0、1、3分3個分度, 總分為40分, 以<35分為神經異常。測定要求在安靜、背光半暗和溫暖(22~24℃)的環境中, 并在吃奶后1~2 h開始檢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多行多列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異常情況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異常率為34.2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異常情況對比(n, %)

2.2 不同時間段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發育基本情況對比出生時, 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均伴有身長不足、低體質量、頭圍不足等癥狀。出生時、糾正胎齡后2~3 d、糾正胎齡后12~14 d、糾正胎齡后26~28 d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身長逐漸增加、體質量逐漸增加、頭圍逐漸增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2.3 不同時間段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神經行為評分對比 糾正胎齡后2~3 d、糾正胎齡后12~14 d、糾正胎齡后26~28 d,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神經行為評分逐漸增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不同時間段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發育基本情況對比( ±s, n=13)

表2 不同時間段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發育基本情況對比( ±s, n=13)

注:不同時間段比較, P<0.05

檢查時間 身長(cm) 體質量(kg) 頭圍(cm)出生時 43.25±4.12 2.34±0.26 34.15±0.48糾正胎齡后2~3 d 50.63±4.32 3.51±1.02 35.63±1.13糾正胎齡后12~14 d 51.16±4.47 3.78±1.05 35.85±1.06糾正胎齡后26~28 d 51.86±4.59 3.88±1.07 37.89±1.51 F 4.565 6.252 5.451 P 0.038 0.031 0.035

表3 不同時間段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神經行為評分對比( ±s, 分, n=13)

表3 不同時間段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神經行為評分對比( ±s, 分, n=13)

注:不同時間段比較, P<0.05

檢查時間 神經行為評分糾正胎齡后2~3 d 33.26±4.51糾正胎齡后12~14 d 34.58±4.62糾正胎齡后26~28 d 35.85±3.49 F 3.858 P 0.048

3 討論

對于判定為神經行為異常的早產兒, 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于那些對紅球和人臉識別不準確的早產兒,要指導家長對其進行感官刺激, 同時對早產兒的視感、聽覺、知覺進行強化訓練。對于一些頭豎立不成功或困難的早產兒, 要對其進行胎頭訓練, 增強早產兒的頸部力量。對于一些反應不敏感的早產兒, 要對其進行撫觸、按摩等針對性訓練[5-8]。

本研究結果顯示, 早產兒神經行為測定異常率明顯高于足月兒,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生時, 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均伴有身長不足、低體質量、頭圍不足等癥狀。出生時、糾正胎齡后2~3 d、糾正胎齡后12~14 d、糾正胎齡后26~28 d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身長逐漸增加、體質量逐漸增加、頭圍逐漸增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糾正胎齡后2~3 d、糾正胎齡后12~14 d、糾正胎齡后26~28 d, 神經行為異常早產兒神經行為評分逐漸增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穆靜等[6]報道中的研究結果相似。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法是一種簡單、實用、安全無創的檢查方法, 可在早期對早產兒的神經行為進行測定, 以改善早產兒預后, 提升我國新生兒人口的總體素質。

綜上所述, 采用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法對早產兒的神經心理發育情況進行測定, 可以及時發現早產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并及時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手段, 可改善新生兒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頭圍身長胎齡
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首次肝功能指標的差異性
早期綜合干預對小于胎齡兒生長發育、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等影響觀察
不同胎齡新生兒心電圖特點與臨床意義的對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齡兒的臨床特點分析
頭大的寶寶更聰明?
產科護理中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的臨床價值分析
小囟門兒童預防性口服小劑量維生素D對頭圍及丹佛智能發育的作用研究
寶寶小課堂之頭圍有講究
洞身長管棚施工工藝新技術
雪豹,你還好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