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南陳 蟫林巨擘

2019-01-25 03:48關永禮
書屋 2019年1期
關鍵詞:刻本藏書

關永禮

中國私家藏書歷史悠遠。自宋代雕版印刷廣泛普及,日傳萬紙,書業市場漸興,個人聚書成為可能,推動了私人藏書的發展。后世踵承,代有名家,至明清臻于鼎盛。這些私人藏書家或宦翰世胄,或巨豪鄉紳,以家貲饒富為經濟支撐。近代以來,歐風東傳,公藏漸興,外商開埠,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應時產生,其中雅嗜縹緗者大有其人。其時社會動蕩,時移世易,人謀不臧,以地主、官僚為主的舊式藏書家日趨式微,相繼淪散,被新興的實業家、銀行家所取代。實業家周叔弢、銀行家陳清華以其珍庋美富、儲書巨觀馳名海宇,時有“北周南陳”之目,成為中國近代私人藏書史上最后一道文化景觀。

建德周氏家族門閥高華,家世清顯,在中國近代史上聲名赫奕。家族第一代周馥,早年身為村塾先生,后布衣從戎,入李鴻章幕府,佐理文案,深受倚畀,屢有建樹,官運通達,位致督撫。其第三子周學海1892年高中進士,但宦情淡泊,因體弱而立志學醫,撰著與??裴t書“周氏醫學叢書”,世稱善本。其第四子周學熙精于商略,民國初年曾兩任財政總長。后退出政壇,投身實業,利用政、商兩界人脈,開辦煤礦,建自來水公司、洋灰廠,成為近代工業先驅,是華北新式工商業的開拓者,北方實業之父,與功蓋東南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并稱為“南張北周”。

周叔弢(1891—1984),原名明揚,后改名暹,字叔弢,以字行,晚年自號弢翁。安徽建德(今東至)人。周學海第三子。早年隨父定居揚州。五歲入家塾,以重金禮聘宿儒任教,在祖、父關愛下誦讀“四書五經”、文史要籍,臨帖習字,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課余常去書肆覓購新奇之書。1906年,其父病逝,不久,其母亦亡。1911年,他隨祖父移居青島,后遷上海,1914年定居天津,追隨四叔周學熙走上創辦實業之路,大半生從事紡織和水泥工業經營,飽經歷練,成為眾譽交推的愛國民族實業家。

然而,周叔弢在古籍收藏和對傳統文化的護持上更為聲名騰焯,四海銘傳,甚至稱得上罕有其儔。青少年時代,周叔弢即開始嗜愛購書,眼界漸開。十六歲時,他在揚州書肆購買到張之洞的《書目答問》,按圖索驥,以之擇書而購,擇書而讀;又購到一本日本出版的莫友芝撰《郘亭知見傳本書目》,進而懂得擇版本而求書,由此初涉古籍善本和版本學,飽游飫看,慧眼逢緣,寢饋日久,累積蘊富。1914年,他以廉價購置楮墨精雅的宋刻本《寒山子詩集》,什襲以藏,為搜集宋本之始。此書為清宮天祿琳瑯舊藏,鈐印累累。傳世僅兩部,另一部藏于日本宮內廳圖書寮,但內容不如周氏所藏本齊全,且刊刻時間亦晚。周叔弢因此命名書齋為“寒在堂”以資紀念。此后續有所得,有幸收到內府藏宋刻本《五代史》、宋紹興臨安府刻《漢官儀》、元刻《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鑒》等珍稀古籍。1917年,郁松年宜稼堂藏書流出,明嘉靖孫沐萬玉堂刻《太玄經解贊》、《說苑》、《釋文》被周氏庋藏。元代馬祖?!妒锵壬募窞橹猎迥辏?268)揚州路儒學雕印本,是世間僅存孤本,字仿趙體,版式疏朗,刻印精美,元刻本中最為上乘。此書原為清代藏書家汪士鐘、郁松年故物,民初為張允亮所藏,后轉歸周氏。1952年,周氏將畢生所聚七百一十五部珍稀善本無償捐獻,奉歸樞藏,此書為其中之一,后《中華再造善本》據此影印,冀廣流傳。

1927年,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的山東楊氏的海源閣藏書在津出售,1929年及1930年海源閣遺書連遭匪劫,星散民間,引起嗜書者爭相競購。1931年,周叔弢從文在堂魏子敏處買到一部宋本《南華真經》。周叔弢因與楊氏后人有識,給價優厚,先后獨得五十七種精品之書,如宋婺州市門巷唐宅刻《周禮注》為海源閣“四經”“四史”之一,乃鎮庫之寶。又如宋鶴林于氏刻本《春秋經傳集解》,原書三十卷,為海內孤本,紙墨瑩潔,光彩奪人。后散成殘卷,各為人藏。1926年,周叔弢在北京琉璃廠翰文齋始見其中第二、十七、十八、二十共四卷,剛從臨清徐坊歸樸堂中散出。因與書估議價未諧,被李盛鐸購去。驚鴻一瞥,周氏對此日夕縈念不忘。袁克文藏有此書第二十六卷,后輾轉歸于廬江劉體智,密為鴻寶。1935年,周叔弢從楊氏后人處以重金收購此書殘本二十三卷,是楊氏先人光緒年間在京購得,當時全書已逸七卷,殘存二十三卷。驚喜過望之余,他萌生了搜獲全璧之想。為求此書鏡圓劍合,周叔弢以雙倍價錢,從李盛鐸手中購回四卷。不久得知此書第十四卷在石氏手中,他又通過文祿堂王晉卿以高價求購;又托人屢次請寓居滬上的劉體智出讓此書第二十六卷,均遭堅拒不允。直到1952年,聽到此書第二十六卷已入藏上海圖書館,在全國人大開會時,周叔弢給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寫了一個條子,請求將這卷書“重圓”。他很快得到回復,上海圖書館的這卷書被調撥給北京圖書館,終使失群之書聚合。雖然全書第十卷下落不明,屢年搜求不可得,但全書僅一卷之缺已實屬不易。另一部元刻《春秋經傳集解》則歷經十七年的苦心覓求終成完璧。

海源閣舊藏兩部宋版陶詩,即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和另一宋刻本《陶靖節先生詩注》,有分而復合的曲折經歷,最終納入周氏庋藏?!短諟Y明集》有金俊明、孫延題簽,為元人手筆,汪駿昌跋。1931年,周叔弢購自楊氏后人。宋刻本《陶靖節先生詩注》,附宋湯漢《補注》,簡稱《湯注陶詩》。此書輾轉易姓,授受有緒,書原藏清乾隆間藏書家鮑廷博處。因不知湯漢為何許人,鮑對此未見珍視,轉讓張燕昌。后另一藏書家周春從張處異書借荊,心知此書為宋朝金粟山藏經箋,至為可珍,請張燕昌出讓,最終用明朝葉玄卿“夢筆生花大圓墨”與張氏互易而得。周春獲致此書,與另一宋版《禮書》合置一處,取名“禮陶齋”,以示寶愛。后《禮書》出售,齋名改稱“寶陶齋”。最終《陶集》又易姓他人,再改齋名為“夢陶齋”。黃丕烈對此書心生向往,汲汲以求,準備以四十兩銀子購買,但已被捷足者先購。黃氏無奈,幾經磋商,以百兩銀子購歸此書,與他已有的宋本《陶淵明集》合起珍庋,取“陶陶齋”為齋名。道光年間,黃氏藏書故物陸續散出,兩部《陶集》先后被海源閣第一代主人楊以增獲致。1931年,周叔弢先購得《陶淵明集》,而《湯注陶詩》被藻玉堂王雨收去,韞櫝而藏,抬價居奇。1933年以四千銀洋高價售與周叔弢。痂嗜古籍、愛書心切的周叔弢不惜市骨求駿,二書終得璧合,他自我解嘲:“這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逼鋵偶浔厩髸艨?、不吝重金保護之心于此可見。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詠周氏所藏:“宋刊宋校蒙莊注,蕭選陶詩一樣精?!逼渥⒃疲骸敖ǖ轮苁鍙|暹,向藏北宋本《文選》、《湯注陶詩》最精。后又得海源閣宋刊宋?!肚f子注》,他宋元本,皆不足數矣?!?954年,周叔弢將兩部宋版陶集奉歸公藏,為藏書史上“陶陶”分合的傳奇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1948年,藻玉堂王雨以三千六百元之價將元本《爾雅》轉售周叔弢,此乃周氏收得的最后一種海源閣遺書。從清末到民初,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后近八十年間,周叔弢苦心孤詣,共收儲宋、元、明精刻本、精抄本、名家批校與題跋本、名家稿本、歷代活字本等四萬余冊,明清刻本擇其精良而購藏,縹囊緗帙,鄴侯珊架,為世稱羨。周叔弢對收書、藏書和鑒別善本書取徑至高,懸格特嚴,自擬“五好”標準,以書喻人,形象生動:第一,版本字體好,等于一個人先天體格強健;第二,紙墨印刷好,等于一個人后天營養得宜;第三,題識好,如同一個人富有才華;第四,收藏印記好,宛如美人薄施脂粉;第五,裝潢好,像一個人衣冠整齊。對于古籍,他從不濫竽充數,而是廣甄嚴采。如明弘治年間碧云館活字本《鹖冠子解》,世無二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刻本。書中袁克文跋云:“此本為聚珍叢書所祖,且明活字本傳世絕稀,至足寶也?!贝藭瓰閾P州馬氏小玲瓏山館舊藏,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馬裕以此書進獻內府,即為四庫采進本。上鈐“翰林院印”滿、漢朱文大印,扉頁有乾隆帝題詩及多方御覽印鑒。后被光緒時國史館總纂惲毓鼎收藏,此后為周叔弢所得。

周叔弢曾致信吳則虞,談及自己收藏古籍的經歷:“仆幼喜收書,十五六歲時,只收各省局刻,繼之以叢書及私家刻本。中年以后,時游廠肆,乃醉心于名賢抄校之本,上及宋、元,而于抄校有偏好。蓋以名人手跡,偶一展閱,恍如晤對,別有風趣?!彼臅S命名也別有心意,各有因由。如“半雨樓”,指宋蜀本《王摩詰集》,因王維詩中有“山中一半雨”之句;“東稼草堂”,指元本《稼軒長短句》和《東坡樂府》;“孝經一卷人家”,指元相臺岳氏本《孝經》;“雙南華館”則指兩種宋本《莊子》。最常用的書齋名“自莊嚴堪”,典出《楞嚴經》:“自得心開……香光莊嚴?!眳莿t虞《續藏書紀事詩》稱周氏“青紅四部悉奇珍,常本新傳散析津。文字聲香今八十,翛然玉貌似吳人”。

周叔弢藏書是真知篤好,推己及人,對雅有同嗜的藏友頗能成人之美。1931年,他收藏到一部宋建安務本書堂刊本《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今人考訂為元刊本),當得知傅增湘準備雕刊四川先賢宋版詩集,正缺這一版本時,遂主動出示此書。傅氏以三部明版書交換,深為感銘,以為“良友之嘉惠,明珠之見投”,特遍邀好友在其京城寓所藏園聚晤,舉行祭蘇盛典,以示隆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周叔弢從長子周一良處得知燕京大學教授洪業在校訂劉知幾《史通》,慨然將齋中所藏《史通訓詁補》相贈,助其蕆事。1946年,他從報章得悉北京大學教授胡適正在研究趙一清、戴震《水經注》的公案,遂委托周一良將他所藏的抄本戴氏自訂《水經注》持贈,希望胡氏持此本與李盛鐸藏本比勘異同,胡氏讀后題識:“周本是從東原在乾隆三十年寫定本抄出的精抄本”,“抄寫最精致可愛”,“也有特別勝處,李本所不及?!?948年,周叔弢得知故宮博物院發現宋本《群經音辨》首尾兩卷和宋撫州本《左傳》自卷三以下諸冊,遂致信趙萬里,將家藏《群經音辨》中卷,宋撫州本《左傳》卷一、卷二兩冊捐贈,湊成隋珠趙璧,深自慶幸。1949年7月,周叔弢以二兩黃金之價購得宋刻海內孤本《經典釋文》第七卷一冊,捐贈國家,化私藏為公有,為古書續命,與故宮所藏相配,使散失的國寶得成全璧。仁人德澤,膺譽當時。

對于流失域外之書,周叔弢也竭力贖回,傾囊以償??谷諔馉幥?,日本東京文求堂田中慶太郎從中國購去一批善本珍笈。周氏聞訊痛心于禮失諸野,不吝出資,以大價購得宋本《東觀余論》、《山谷詩注》和汲古閣影宋抄本《東家雜記》等書,使得珠還中土。古書歷久,幾劫塵蠹,殘缺不完,周叔弢也設法抄配補齊。如他購自海源閣的《蘭亭續考》為南宋淳祐四年(1244)俞松自刻本,是宋槧中絕罕見的珍品。該書原為怡府舊藏,原裝被析作二卷,歸海源閣時僅存上冊。后周叔弢購自北京琉璃廠文祿堂,囑托妙擅書法的友人勞健依知不足齋刻本以精楷補抄下冊,權充暫配,繕完補綴,合成全帙。為使古鐫久湮之書隱而復彰,不孤不秘,他潤資助刊,上木重鋟。

南宋書棚本《唐女郎魚玄機詩集》,原系黃丕烈舊藏,后轉歸袁克文“后百宋一廛”,曾由袁的夫人劉梅真另抄一部,力摹原刻,足以媲美古本。劉氏頗有書法造詣,有“風骨不讓呂碧城,氣韻直奪江南蘋”之譽。周氏把書送天津,請日本照相館制版,然后寄日本京都精印,生輝悅眼。宋刻本《寒山子詩集》托董康在上海木刻印制,紙墨考究精良。元岳氏荊溪家塾刻本《孝經》,他囑托上海涵芬樓以珂羅版影印。此外,先后影印的還有《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寒云所藏宋本提要手跡》等,木刻本有《屈原賦注》、《九僧詩》、《十經齋集》等多種,為書林所稱羨。

周叔弢還古今中外兼收并蓄,貯有許多哲學社會科學和外文書籍,如多卷本的哲學大辭典、達爾文的《物類原始》、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和《邏輯》、斯諾的《西行散記》,對莎士比亞尤感興趣,傾力裒集有關莎翁研究的工具書、譯論著作。正如王謇《續藏書紀事詩》所稱:“雙南華館久名齋,又一南華宋木牌。莎士比亞恣搜弆,西人輸爾架床排?!弊⒃疲骸笆蓝嘀毓偶慌c刊印之精,而不知其所收西籍之有關莎氏樂府者亦復聯床盈架?!?/p>

周叔弢深諳書籍遞興遞廢、聚難散易之理,書籍為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新中國成立以后,周叔弢當選為天津市副市長,后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周氏切盼的“四海澄清,宇內無事”的時代終于到來。為實現書不藏家、公諸同好、用于社會的夙愿,他將全部藏書分批舉獻國家,堪稱書籍共享的先驅:1951年,捐獻《永樂大典》一冊給北京圖書館;1952年,將藏書中最精品宋、元、明刻本、抄本及名家批校本七百一十五種、二千六百七十二冊如數捐贈北京圖書館;1954年,捐給南開大學圖書館中外文書籍三千五百余冊;1955年,捐給天津圖書館線裝書三千一百余種、二萬二千六百多冊;1973年,捐給天津圖書館古籍線裝書一千八百二十七種、九千一百九十六冊。前后捐獻藏書近六千種、四萬冊。他歡忭暢快地表示“得之于人民,歸之于人民”,其一生所為可圈可點。他情報桑梓,功留家國,襟懷坦蕩,境界彌高。

江南地區物阜民豐,人文鼎盛,自宋代以來就是全國刻書、藏書中心,江浙一帶藏書家層出迭現。清末民初,自楊以增南泛苕船,北游廠肆,使南書北運,薈萃精華于海源閣以來,改變了以江浙為藏書中心的格局,流寓北京、天津的藏書家先后崛起,李盛鐸“木犀軒”、傅增湘“雙鑒樓”與周叔弢“自莊嚴堪”鼎峙,而周氏骎骎日上,有后出轉勝之勢。陵谷滄桑,南方舊式官僚、商人、遺老、遺少之類的藏書家好景難駐。陳清華置身銀行界,且有留洋經歷,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積年弆藏,和璞隋珠,物歸所好。其“荀齋”聲名日彰,與周叔弢齊驅方駕,眾譽交推,有“南陳北周”之謂。

陳清華(1894—1978),字澄中,湖南祁陽人,出生于揚州。入上海復旦大學,后赴美留學,入加州舊金山伯克利大學,1918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19年,返國后入職銀行界,先后任漢口工商銀行經理、中央銀行總會計,在南京中央大學、上海商學院、復旦大學任教授,并翻譯出版《中央銀行概論》等書。

陳清華嗜古耽奇,公余喜收古籍善本,曾以巨資購庋宋淳熙臺州公使庫刻本《荀子》,此書為唐文仲主持刻印,紙墨瑩潔,開版宏朗,字大如眼,悅目醒神。唐文仲知臺州期間盜用公帑,利用罪犯刻工蔣輝等人仿北宋國子監刻本鋟木印制,與監本逼肖。他以開雕書籍謀利,中飽私囊,后被朱熹揭發指控,驚動朝野,成為出版史上的一大公案。此書先后為孫朝肅、黃丕烈、汪士鐘、韓應陛諸家庋藏,后被陳清華所得。宋本《荀子》傳世者,一為北宋呂夏卿熙寧國子監本,一為南宋錢佃淳熙江西漕司本,二書傳世絕罕;而臺州公使庫刻本被陳清華珍庋,視為連城重寶。后他北上京華,在前輩沈兆奎陪同下赴藏園拜訪藏書大家傅增湘,幸得晉接,傅氏笑謂:“君非以萬金得熙寧《荀子》者乎,是可以荀名其齋矣?!庇纱?,陳清華以“荀齋”為室名。

陳清華周咨遠訪,時得上乘之品。宋廖瑩中世彩堂刻本《柳宗元集》被他搜購。廖氏刻書以精美而流芳于世。廖瑩中(約1200—1275),字群玉,號藥洲,福建邵武人。登科后依附奸相賈似道為門客,堂號“世彩堂”。南宋末年理宗朝,賈似道要君固寵,獨攬朝政,廊廟蠹朽,吏治窳敗,佞士盈庭。賈似道貪黷無度,專權自恣,醉生夢死。他輕啟邊釁,喪師辱國,終至謫死漳州,萬人唾罵。廖瑩中以賈似道為政治靠山,廣有資財,二人文氣相投,賈、廖刊書配合默契,所出“九經”、“三傳”最稱善本,紙潔墨潤,裝褫考究,備受歷代推崇?!俄n愈文集》、《柳宗元文集》堪稱銘心絕品,開卷光潔如新,墨如點漆,入目爽心,古雅絕倫。賈似道勢敗被殺,廖瑩中也仰藥自盡。葉昌熾《藏書紀事詩》詠其事:“狎客平津慣吮癰,九經新造墨光濃。冰山一樣銷天水,留得人間曲腳封?!标惽迦A喜得《韓愈文集》,欣忭可知。據莫友芝《持靜齋書目》記載,《韓愈文集》“宋廖瑩中世彩堂精刊本。相傳刊書時用墨皆雜泥金香麝為之。此本為當時初印,字一律皆虞歐體,紙寶墨光,醉心悅目”。此前,好友、廣東藏書家潘宗周寶禮堂藏有廖刻《柳宗元文集》,為陳氏所歆羨。二人同嗜宋元古本,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記云:“當柳文尚在寶禮堂時,陳曾就潘與之懇商,云:‘世人向以韓、柳兩家并稱,故韓、柳二集亦應以并置一處為宜。倘兩書分居兩家,能無失群之感耶?鄙意兩書各作現大洋二萬元,或以柳文歸君,或以韓文歸我,胥以二萬元償其值,未知尊意如何。潘沉吟良久,喟然嘆曰:‘予目前手頭拮據,實無力更得韓文,君既有此議,又屬朋好,君其取柳文而有之矣。于是曠世之寶遂入荀齋之藏?!币蜃髟姟岸油睦麛嘟?,瑩中雙刻飽書淫”以紀其事。二書合璧,傳為書林佳話。

北宋監本《周易正義》是官方審定的儒家“九經”之一的經典文本?!罢x”,指就一家之經注作疏解,因其為國家頒行學校的講義而稱“正義”。此書流傳絕罕,“為宋本,經部第一,海內無第二本”。清末藏于臨清徐坊歸樸堂,閉鎖深藏,矜秘不肯示人。徐氏去世后,遺書漸出。傅增湘偶訪徐氏之子,幸獲一睹,驚為天壤秘籍,時在念中。不久聽說書已易主,托廉泉為之作緣,價不諧而罷。頻年積想,延至1934年,幾經周折,以“殊駭物聽”的奇高之價,舉債以萬余元收之,他在為此書作跋時寫道:“雖古人之割一莊以易《漢書》,無此豪舉也……一旦異寶來歸,遂巍然為群經之弁冕,私衷寵幸,如膺九錫?!?939年,因遇急景凋年,傅籌款還償積債,以善價將《周易正義》轉讓陳清華,以濟時艱。

楊氏海源閣迭經劫掠,子孫不能世守,遺書流出,陳清華也分得一杯羹。宋乾道七年(1171)建安蔡夢弼東塾刊本《史記集解索隱》是南宋初監本之精者,為最早的《史記集解索隱》二家注合刻本,刻工勁秀,爽心悅目,是海源閣“四經”“四史”之一,1931年傅增湘曾在天津鹽業銀行庫房中觀覽此書。后諧價三千二百元,孰料被文祿堂王文進奪去,以六千元售歸陳清華。海源閣殘存名槧也被陳清華歷劫獲持,如《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施元之、顧禧注,施元之之子施宿刻印,宋嘉定六年(1213)淮東倉司刻本。因元、明兩朝托名王十朋的分類注東坡詩大行于世,此書沉隱不彰。明代嘉靖間成為安國的插架之物,明末為毛晉汲古閣所有。清初,被宋犖庋藏,繼為揆敘所得,后又入藏翁方綱處,并以此書為齋號“蘇齋”。清中,又為吳榮光、潘仕成先后遞藏。光、宣年間,此書為袁思亮以三千金購藏,因不戒于火,京城西安門家中被燒,袁氏欲以身殉,幸被家人冒火將此書救出,過火不毀,僅書腦多處有殘損不全之跡。1937年間,燼余之本被張珩收儲,付工繕治修復??箲鹌陂g,陳清華得到第四十一卷。全書四十四卷,今國家圖書館存此書第四十二卷,臺灣圖書館藏有此書十九卷。此書成為清代士林名流頂拜的神物,其流傳堪稱書林傳奇。

中晚唐詩人許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名句古今傳詠,其詩集《丁卯集》因其在潤州丁卯橋置有別墅,遂以地名代稱文集之名。宋代,《丁卯集》多有刻本,南宋蜀刻《許用晦文集》(《丁卯集》別名)為海內外孤本,元、明兩代曾為官家收藏,清康熙年間被內閣學士劉禮仁從宮中偷出,秘藏家中。民國初年,被蕭山朱文鈞“六唐人齋”收藏,后轉為陳清華所得。

對名抄本,陳清華也照收不誤。明初錢塘文士平顯謫戍云南,其詩集《松雨軒集》景泰元年(1450)初刻于滇南,因“世遠地阻,傳者益寡”,日久湮傳。今傳最著名的是勞權抄本。勞權精于??敝畬W,工于抄校,字跡極工,所抄多稀見之書,世稱“勞抄”,與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閣抄本并重,被人視為善本。咸豐壬子年(1852)勞氏精抄本《松雨軒集》遞傳多人,民國初歸張庚樓,再轉袁克文,最后歸陳清華。陳氏人在上海,北京琉璃廠文祿堂王文進也為他物色心儀之書,時有千里飛箋傳遞消息,如王文進先后為陳氏購進明銅活字本《陳子昂集》、《曹子建集》,另有清揆敘輯、康熙刻本《歷朝閨雅》,為歷代閨秀詩文選本。陳清華財力豐盈,先后收得韓應陛讀有用書齋、袁克文后百宋一廛、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傅增湘雙鑒樓等舊藏故籍。明清抄校稿本、罕見善拓也絡繹歸入荀齋,普通善本古籍則不計其數。財力不濟時,甚至將夫人的妝奩也抵押質書,頻年搜討,以至擁書巨富,家富萬簽,坐傲百城。江南無與頡頏者,誠不負“南陳北周”的盛名。

1948年底,陳清華夫婦移居香港,離滬時攜去珍籍數十種。五十年代初,開始出讓部分藏書,為王南屏玉齋收藏。事為外界風聞,徐伯郊向其父徐森玉報告,通過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上報周恩來總理,先后兩次購回陳氏兩批藏書,入藏北京圖書館。五十年代購進珍貴古籍八十三種,包括廖瑩中世彩堂刻本《韓愈文集》、《柳宗元文集》。1965年又購進珍稀善本和碑帖善拓二十四種,如宋臺州刻本《荀子》,宋蜀刻本《張承吉文集》,元陳仁子茶陵東山書院刻本《夢溪筆談》,明初刻本《任松鄉集》,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鮑參軍集》,以及清代學者孫星衍、洪亮吉校,顧千里題跋的《水經注》等。善拓中五代拓本《神策軍碑》堪稱神品,上有賈似道“秋壑圖書”藏書印,可謂絕世奇書。

1966年,陳清華移居美國,1978年去世后,藏書析為三份:一份留給夫人葉愛錦,一份留給兒子陳國瑯,一份留給女兒陳國瑾。2003年,荀齋遺留在大洋彼岸的藏書,宋元明清刻本、抄本、銅活字本,包括宋版《周禮》等二十三種古籍由陳國瑯出讓給國家圖書館,重返故土。陳氏留存上海寓所的大量古籍,歸其大女兒陳國瑛和女婿劉吉敖保存,其明清刻本“文革”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轉售于上海圖書館,其余稿本、抄本與明清精刻,十年動亂中被抄,1980年發還,葉愛錦秉承丈夫遺愿,將數千冊古籍善本捐獻入藏上海圖書館。2007年,中國嘉德拍賣有限公司陸續從海外征集陳清華部分藏書回國,舉辦荀齋藏書專題拍賣,轟動一時。

陳清華荀齋是不可復制的私家藏書傳奇,最終未能逃脫聚散無常、世守難償的宿命,但藏書幾次出讓和部分捐公,楚弓楚得,也稱得上物得其所。陳清華保護與傳承中華文化典籍不遺余力,值得世人永懷。

猜你喜歡
刻本藏書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論
山西發現北宋刻本《崇寧藏》
西夏刻本中小裝飾的類別及流變
珍惜每一本藏書
天一閣藏書文化中的俗與雅
千載藏書風 化績于當下——《嘉興藏書史》評鑒
章嵚天行草堂藏書捐贈史事考
記清刻本《潄石山房律賦》《詩抄》的買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