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健康事業財務會計工作

2019-01-27 06:57任璐
中國會計年鑒 2019年0期
關鍵詞:公立醫院衛生醫療

2018年,各級衛生健康財務部門緊緊圍繞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工作,緊緊圍繞保障、改革、監管、服務、扶貧的工作職能,認真落實重點任務、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推動衛生健康財務會計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完善政策體系,支撐重點工作開展

(一)開展政策研究制定,推動各項工作開展。明確醫療衛生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決策部署,參與研究制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從公共衛生、醫療保障、計劃生育、能力建設四個方面劃分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推動衛生健康行業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為保障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在衛生健康行業2019年1月1日全面實施,研究起草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補充規定和銜接規定的代擬稿,明確衛生健康行業特殊性及具體政策訴求,并在財政部正式印發的補充規定和銜接規定中得到體現。研究起草醫院財務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修訂稿,推進財務制度的修訂工作。研究編纂《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實施細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實施細則》《醫院會計實務操作》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實務操作》。制定印發公立醫院網絡支付指導意見。根據國家改善醫療服務相關文件要求,制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非銀行網絡支付業務規范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導醫院構建科學規范的網絡支付運行機制,強調開展業務前的審核把關和加強業務指導、監督管理等要求,要求醫院甄別潛在風險,加強風險防控,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鼓勵醫院提供多種繳費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二)開展專題研究,做好政策儲備。開展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研究。圍繞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成果,從財政補助和服務收費兩個渠道開展深入研究,從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和補償機制的實質入手,明確補償責任,理清補償缺口,研究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有關政策。開展公立醫院長期債務化解研究。對全國公立醫院補償水平、收支情況、債務狀況等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調查摸底,了解全國及地方公立醫院長期債務現況以及債務化解實際情況,梳理分析債務形成原因、國際國內化債方式以及教育等民生領域化債經驗等,研究符合行業實際的化債政策建議。開展衛生總費用核算分析工作。深入開展衛生費用研究分析,形成《關于我國衛生費用核算分析的報告》《我國衛生總費用發展情況》《2035—2050年中國衛生總費用預測報告》。完善經常性衛生費用分析報告框架體例,反應籌集的資金在不同服務提供機構、不同服務功能以及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中的分配使用情況。結合我國醫?;I資現狀、疾病譜變化、老齡化等多個角度開展具體分析,更好的服務于政策制定。開展醫院資源運營管理系統的應用研究。圍繞樹立以全面預算管理為主線,整合人、財、物流程管理等方面,研究公立醫院資源運營管理系統架構體系、建設標準、內控管理等,制定公立醫院資源運營管理系統構建及管理指導意見,推進公立醫院管理能力提升。此外,開展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醫療機構內部價格管理、大型醫用設備全生命周期、公立醫院及科研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完善公立醫院對外投資與合作管理等10 多項政策研究。

二、爭取財政投入,保障衛生事業發展

(一)投入力度持續加大。2018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投入力度。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資金964.5 億元(不含基本建設),同口徑比上年增加82.9億元,增長9.4%。主要包括:疾病應急救助基金補助資金5 億元,用于支持市(地)級以上政府做好疾病應急救助工作。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415.5 億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上年的50元提高到55元,新增經費主要用于項目提質擴面。重大公共衛生項目補助資金169.8 億元,包括項目法和因素法。計劃生育項目補助資金89 億元,用于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西部地區少生快富等3 個項目?;鶎俞t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90.9 億元,確?;舅幬镏贫确€步實施。服務能力提升補助資金194.3 億元,用于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衛生人才培養培訓等項目。

(二)量身定制專門項目,支持健康扶貧。提高補助標準,面向貧困地區的全科醫生特設崗位項目,人均補助標準由每年3 萬元提高至5 萬元。增加支持內容,制定貧困縣臨床??颇芰ㄔO項目方案,協調財政部安排下達補助資金23.28 億元,對832 個國家級貧困縣每縣支持1家縣級醫院開展臨床??平ㄔO,同時每縣支持2 個中心衛生院提升臨床診療能力。

(三)優化項目組合,做好中央轉移支付項目清理整合工作。整合人才能力建設項目,按照財政部要求,為提高人才能力建設工作的針對性,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對人才能力建設項目進行梳理,按照規模不變、內部調整、數量整合、分類管理、有增有減、滾動管理的原則,將原中央財政支持的12 個人才項目,按照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人才使用4 個階段,整合為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緊缺人才培養、基層人才培養培訓、衛生人才使用激勵6 類8 個項目。研究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關項目清理整合工作,促進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資金績效最大化。

(四)研究2019年重大公共衛生項目資金需求,做好財政事權改革后資金保障工作。按照財政事權改革方案,2019年起,重大公共衛生按照項目法分配的5 個項目,劃為中央財政事權,由中央承擔支出責任。對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進行摸底統計,研究提出2019年資金需求的測算方式,做好改革后的經費保障工作。

(五)做好2019—2021年中央轉移支付地方項目三年滾動預算編制工作,提出未來三年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等方面預算需求,積極爭取財力保障。

三、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行業管理水平

(一)進一步完善預算單位長效經費保障機制。實行“一院一策”,建立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建立穩定增長和保障有力的長效經費保障機制。初步建立公立醫院改革經費長效保障機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后,委預算醫院藥占比、平均住院日、醫療費用增長幅度下降明顯,經濟運行整體較為平穩,有力保障改革順利推進。建立完善預算單位經費保障機制。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就醫環境不斷改善,繼續發揮“國家隊”“排頭兵”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加強部門預決算管理。推進部門預算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國家衛生健康委部門預算管理工作規程,將部門預算編制流程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不斷優化項目庫。堅持所有申報項目全部實行專家評審,堅持成熟一個、立項一個、入庫一個,實現動態調整、結構優化、有進有出。推進部門決算管理改革。制定國家衛生健康委部門決算編制工作規程、審核手冊,梳理工作流程,明確審核要點。進一步優化部門決算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數據審核智能化,部門決算質量進一步提高,為改進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三)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持續提高。印發《國家衛生健康委預算單位國有資產決算工作考核暫行辦法》,促進資產決算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完善修訂《國家衛生健康委預算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下放資產處置權限,提高單位自行審批額度。研究制定《國家衛生健康委預算單位國有資產配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從制度上進一步規范各單位資產配置行為,全方位資產管理體系基本建成。強化資產配置預算編制,將資金預算、資產預算及政府采購預算進行聯合匯審。強化資產使用、處置審核審批,及時上繳收益,做好資產評估備案和產權登記工作,推進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三期升級改造工作。推動建立衛生健康行業固定資產編碼體系,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

(四)政府采購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印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政府采購管理暫行辦法》、研究修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管理辦法》。配合財政部對各單位政府采購計劃和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監管。嚴格進口產品和變更政府采購方式審核審批。組織預算管理醫院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簽訂意向采購協議204 份,總金額43.3億元。

(五)啟動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和審批工作。印發《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服務指南》,研究制定實施甲類大型醫用設備審批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甲類大型醫用設備專家評審標準與管理辦法,成立大型醫用設備管理咨詢專家庫。

(六)做好事業單位財務決算匯審工作。開展2018年度全國衛生健康財務年報、部門決算、財政撥款、國有資產統計決算等多套報表的編制、審核、匯總工作;完成全國衛生健康財務年報報表修訂工作;圍繞醫療衛生健康機構年度收支、財政投入、資產負債、醫藥費用、成本管理等開展連續性研究,掌握醫療衛生健康機構經濟運行狀況,為醫療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做好決策支持工作。

四、落實監督責任,增強免疫功能

(一)加強轉移支付項目績效管理。依據《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辦法》,建立區域績效目標審核工作機制。組織督促地方填報《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區域績效目標表》,并進行審核,審核結果報財政部備案,同時反饋地方。審核確認后的區域績效目標將作為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的依據,并以此開展績效監控工作,落實績效目標。會同財政部組織開展中央轉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計劃生育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轉移支付各類項目均將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掛鉤。

(二)全面落實審計全覆蓋。完成委直屬和聯系單位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組織開展11 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流程,正式審計報告出具后,及時召開審計結果問題反饋會,督促落實整改,提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完成預算單位2017年度預算執行和財務收支審計。組織完成對82 家委預算單位的2017年度預算執行和財務收支審計工作。通過啟動培訓、專家巡查、及時約談、反復核實、專題研討等形式,加強審計質量控制。首次開展轉移支付項目資金專項審計。經過前期調查研究,2018年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形式由督導檢查改為專項審計,對3 個中央轉移支付衛生健康項目、16個?。▍^、市)、83個項目執行單位開展項目資金執行進度和管理情況的專項審計。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組織10家會計師事務所對44 家預算醫院綜合改革補助經費管理和使用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客觀評價醫院經濟運行狀況、反映醫院改革經濟補償需求。

(三)全面實施部門預算績效管理。推進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全面預算、滾動預算管理,強化專家論證。組織預算單位編制2019—2021年三年滾動預算,加強預算執行、統籌財政資金管理,實現預算項目評審全覆蓋。組織專家修訂《預算管理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推進全過程管理,建立全面規范、標準科學、約束有力、與預算管理緊密融合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將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理念貫穿在部門預算管理工作中,提高預算支出效率和使用效益。

五、穩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工作

(一)積極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工作。指導各地繼續積極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進一步理順比價關系。28 個省份出臺了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文件,調整了9 894 項醫療服務價格。建立全國醫療服務價格和成本監測網絡。成員單位覆蓋全國31 個?。▍^、市)1 351 家監測單位,用以監測醫療服務價格及支付方式改革情況、全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與成本情況等。

(二)組織開展全國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審核工作。結合《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2012年版)》,啟動全國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審核工作,促進醫療新技術及時進入臨床使用。按照適應性、普遍性和經濟性的原則,要求各地梳理上報2013年6月1日以后的新增項目。其中,2018年全國新增醫療服務項目1 723 個。

(三)啟動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技術規范標準修訂工作。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改革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及《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要求,統一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名稱和服務內容,啟動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技術規范的修訂工作,將修訂完善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技術規范》作為強制行標納入衛生標準。

(四)組織修訂醫療機構內部價格管理規定。為規范醫療機構收費行為,加強醫療機構內部醫藥價格管理,維護患者與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適應新形勢下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形勢,啟動醫療機構內部價格管理規定修訂工作,從職能定位、工作內容、人才發展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內部價格管理工作。

六、統籌規劃安排,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工作

(一)完善健康扶貧政策體系。會同相關部門印發《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研究明確貧困群眾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90%、90%疾病在縣域內解決的工作目標。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的通知》《關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方案》《重點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18,制定印發年)》《貧困地區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構建更加完善、精準的健康扶貧政策體系。研究起草《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內涵和標準》《主要因病致貧戶認定暫行辦法》。

(二)強化健康扶貧責任落實。印發《2018年健康扶貧工作要點》,將健康扶貧列入委重點工作重點督辦。將健康扶貧納入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依托健康扶貧動態系統,組織開展數據核實和第三方評估。建立健康扶貧主要監測數據定期通報制度,每季度將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變化情況、分類救治情況、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情況通報中西部22個省份。印發《健康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指導各地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工作。

(三)加強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制定印發《關于堅決完成深度貧困地區健康扶貧任務的實施方案》,協調中央財政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托底醫療保障工作。立足“三區三州”實際,以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疾病綜合防治和補齊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突出短板為攻堅重點,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指導“三區三州”所在省份分別制定了健康扶貧工作攻堅行動方案。舉辦“三區三州”健康扶貧攻堅工作座談會、專題培訓班,提升“三區三州”各級干部實戰能力。

(四)健康扶貧取得新進展。綜合利用多重醫療保障制度,貧困人口費用負擔不斷減輕。中央財政共安排補助資金240億元,比上年增加80億元,支持地方充分發揮醫療救助對貧困人口的托底保障作用。2018年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個人平均自付比例下降到10%左右。建立拓展疾病分類救治制度,因病貧困人口基本實現應治盡治。大病救治病種范圍擴大到21 種,實現全過程動態跟蹤救治情況。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穩步實施,貧困人口醫療服務可及性提升。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組織全國963 家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全部1 180 家縣級醫院。積極建設遠程醫療系統,從三級醫院到縣醫院互聯互通的遠程醫療網絡全面建立。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疾病預防關口不斷前移。著力提高貧困地區包蟲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和地方病綜合防控力度;更加重視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保障。五是深入開展定點扶貧,助力脫貧成效顯著。

七、完善培養方式,推動人才隊伍建設

(一)組織衛生健康行業經濟管理領軍和后備領軍人才培養工作。認真落實《衛生計生經濟管理隊伍建設方案(2014—2020)》,繼續推進“335”人才培養工程。做好領軍人才申報及選拔培養工作。確定60 人作為五期領軍人才培訓學員、100 人作為三期后備領軍人才培訓學員,并組織開展集中培訓。做好在培人員培養管理工作。組織開展領軍三期、四期、五期學員和后備二期、三期學員集中培訓,修訂《衛生健康行業經濟管理(后備)領軍人才考核辦法》。做好領軍人才培訓班畢業工作。二期領軍人才培訓班59 人順利畢業。培養階段中,29 人獲得職務職稱提升,其中3 人晉升總會計師;53 人獲得獎勵,其中國家級獎勵2 項,省部級獎勵45 項;發表論著9 部,發表論文136 篇,完成課題108 項。一期后備領軍人才培訓班94 人順利畢業。培養期間,26 人職務晉級,40 人學歷提升,發表論文100 篇,主持和參與課題67 項,主持和參與重大項目推進58 項。

(二)推進總會計師隊伍建設。推進委預算單位總會計師設立工作。貫徹落實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積極協調有關大學加快設立所屬預算醫院總會計師崗位。44 家委預算醫院中43 家設立了總會計師制度,1 家籌備設立。研究擬定委預算單位總會計師培養計劃。

(三)舉辦衛生健康經濟大講堂。2018年共舉辦衛生健康經濟大講堂22 期。組織舉辦了44 家預算管理醫院院長經濟管理培訓班。與浙江大學開展合作組織經濟管理領導干部培訓,通過專題講座、參觀考察、結業考試、撰寫筆記心得相結合的形式,進一步提高培訓實效。

(四)開展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情況評估工作。印發《關于開展衛生健康經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情況評估的通知》,針對《衛生計生經濟管理隊伍建設方案(2014—2020年)》開展情況進行評估。

猜你喜歡
公立醫院衛生醫療
《現代儀器與醫療》2022年征訂回執
公立醫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醫院的管與放
京張醫療聯合的成功之路
我們怎樣理解醫療創新
衛生歌
醫療扶貧至關重要
講衛生
公立醫院“聯”還是“不聯”?
辦好衛生 讓人民滿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