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服厭學心理給學生一個光明的未來

2019-01-29 03:31林宏志
珠江教育論壇 2019年2期
關鍵詞:張兵完全性老師

林宏志

引言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孩子不愿意、害怕去學校上課;常常以各種借口請假不上學,或無故曠課;即使到校上課,也是人在教室卻心不在焉;嚴重的甚至會離家出走、流落社會。有關調查發現: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毫不夸張地說,厭學在當今中小學生中已經非常普遍,中小學生厭學已經成為當今嚴重的教育問題。要想改變它,就必須探究其成因,各個擊破。

筆者在鄉鎮任教23年,先后在三個學校擔任校長,接觸的案例不勝枚舉。雖然有部分學生厭學心理得以矯正,但更多的還是令人扼腕嘆息。撰寫此文,就是試圖與各位一起探討并解決這個問題。

一、厭學的類型及表現

按學生厭學的程度和時間段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厭學分成完全性厭學、選擇性厭學和階段性厭學,三者表現各異。

(一)完全性厭學

完全性厭學,指學生對所學所有科目都產生厭學心理。

完全性厭學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表現為:不愿意去學校上課,常常無故曠課(缺課),或以種種借口請假不上學;即使去學校上課,也是心不在焉,不是趴在課桌上睡覺,就是開小差、做小動作、搞惡作劇影響他人;上課不愿意聽講,不愿意做筆記,一看到作業就心煩,坐立不安;課后不愿意復習、不愿意做作業;考試不認真,隨隨便便答題;總想遠離作業、遠離老師、遠離學校,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更喜歡幻想、吸煙、打游戲,以此自我麻醉,打發時間,學習成績上不去是理所當然的了。

在學校,完全性厭學的學生常被認為是全班乃至全?!白畈环€定、最危險”的人。由于孩子對所學科目功課都滿不在乎,所以常常表現出無所事事、不以為然、不服管教、行為懶散等日常行為,逆反心理強。有時候即使接受了父母和老師的勸告,也會口是心非、消極抵觸,所以往往會被老師“看扁”了。在家中,這樣的孩子也會被家長認為“無可救藥”,任其“破罐子破摔”。

(二)選擇性厭學

選擇性厭學,指學生由于個人愛好和某方面綜合素質的缺陷,表現出某些學科學得特別好,另一些學科學得特別差的厭學行為。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偏科”。

選擇性厭學是所有厭學中最普遍的一種,只是具體表現在所有學生的不同科目、不同階段,或某些學生的特定學習階段。據調查,目前中學生中有90%的孩子有偏科現象[1],它直接導致考試總成績的下降,是考試升學的一大障礙。

實際上,全面發展只是一種理想狀態。選擇性厭學的孩子之所以對各學科厚此薄彼,說明其先天智力發展沒問題,只是由于偏愛不一,或者不理解每門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表現出對某些學科的偏好和對其他學科的排斥。這一特點,要求父母和教師在整體把握學習特點、知識梯度的基礎上,靈活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孩子,決不能因為孩子厭學而把他“看扁”,因為這種厭學是暫時的。

(三)階段性厭學

階段性厭學,指學生在某個學習階段表現出來的特有的厭學行為。

階段性厭學帶有陣發性,既有共性,又有明顯的個性差異,同時還兼有完全性厭學和選擇性厭學的某些特點。由于情緒波動、環境變化、學習方法調整等因素,每個孩子都可能在某個特定階段難以適應學習要求,從而產生暫時性的學習障礙,表現出階段性厭學特征來。

幾乎每個孩子都曾經或正在發生階段性厭學,這是一種正常的不良情緒,或者說是一種常見的消極情緒。就厭學階段的共性而言,厭學易發生在起始年級、學期開始、臨近考試和畢業、剛剛換了學習環境時(如升學和分班等);就個性而言,可以說無論何時都可能是某個特定孩子的厭學期。

階段性厭學很正常,并不可怕,只要及時引導和調整,這個階段很快會過去,孩子很快就能重新獲得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種影響因素消失,這個階段就宣告結束。

二、厭學的原因分析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不論哪一種類型的厭學,都有其原因。厭學并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生來都是好學樂學的,之所以厭學,一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邪惡之所以在他心里生根,過錯在成人?!睙o論孩子厭學的表現如何、程度深淺,只有摸清真正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教學,順利走完健康的成長歷程。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個人等四個方面去探尋厭學的原因。

(一)學校方面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也會令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產生影響:

1.學習環境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不適應學校生活,這種情形多出現在起始年級、轉學后;同學關系緊張,如受到同學欺侮等;師生關系緊張,如受到老師強烈斥責等;學習困難,如成績不理想、學業跟不上;不適應集體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學校制度過于嚴格,教學方式陳舊,缺少生機與活力;考試頻繁,按分數排名,一切圍繞考試轉,學習壓力大。

2.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如果被孩子認為是有用的,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高;如果他們認為學了這些東西沒用,或者知識過于抽象,很難理解,孩子便會自覺不自覺地出現厭學情緒。

3.教學方法

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偏科性厭學密切相關。教學進度快,學生跟不上;講課內容單調、乏味、抽象、復雜,學生聽不懂;課堂訓練量太大,題目做不完;老師太嚴肅、呆板、教條等,都會導致學生不喜歡這門科目。

(二)社會方面

社會發展到今天,“十年寒窗”可以說已經是一個奢侈的名詞了。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的課堂教學慢慢演變成一種“后教學”模式。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也受到社會不良論調的影響:

1.“讀書無用論”

大學畢業生就業也困難,讀不讀書無所謂。何況我們現在還是中學生,為何要過得這么苦?

2.“關系論”

“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文憑不如關系有用,有關系不怕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沒有關系,考上了大學也沒用。

3.“唯金錢論”

“有錢能使鬼推磨”,父母有權有勢又有錢,孩子成績好壞無所謂。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歸屬點,也是其求知的啟蒙地。家庭環境如果是不和諧甚至惡劣,極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生活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幼小的心靈極易被外力壓倒或摧垮。家庭生活環境如果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肯定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極大的打擊,讓他們覺得世上最美好的東西都能一下子就消失無蹤,學習,又還有什么用呢!厭學心理從而產生。

2.家庭不和睦

有些家庭長期處在吵鬧中,家人之間關系緊張,令學生慢慢地對周圍的一切都產生厭惡的情緒,厭學心理也就逐漸形成。

3.缺少家庭文化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啟蒙教育,對學生喜愛學習產生極大的影響。一個對文化漠視的家庭,很難激發孩子讀書學習的興趣。

(四)個人方面

厭學心理的產生,歸根到底還是要在學生本人身上找尋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學習動機

缺乏學習內在動機,一個人如果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或者對學習存在理解和認知的障礙,很容易就產生厭學心理。

2.學習動力

中學生自制能力差,缺乏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3.學習習慣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習慣了老師滿堂灌,不善于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缺乏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所以,缺乏學習主動性、探索性,不善于預習、復習的學生,就容易發生厭學。

4.心理素質

不少獨生子女我行我素,自我意識強,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沒有集體觀念,情緒容易波動,有的還性格孤僻,這些都會對學習產生嚴重影響,極易產生厭學心理。

三、克服厭學心理的對策

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復雜的,表現也是五花八門。但只要我們細細琢磨,找準對策,還是能收到不錯的效果的。在任教和管理的這些年里,遇到了極多的案例,姑且摘錄一二,與各位分享和探討。

(一)完全性厭學案例分析

張兵從小生活在湖南一個窮鄉僻壤的農村,個子高且瘦,13歲時隨打工的父母來到廣東,插班進入我們學校就讀初一。

開學初,班主任老師對這位新同學很好,詳細詢問了他的家庭和學習情況,同學們也對這個來自外省的靦腆的同學產生了興趣,經常走上前聽他用帶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話聊天。這讓張兵心里感到熱乎乎的。

好景不長。令張兵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新鮮勁過后,每當他走進教室時,就會有男生大聲喊他“北佬”;坐在他后排的男生,則經常以他個子高擋住自己看不到黑板為由,上課時一邊用手在張兵背上敲打,一邊輕聲念叨:“北佬,北佬……”

張兵性格內斂安靜,不敢把這件事告訴老師,回家也不敢告訴父母,怕辛辛苦苦打工的父母為自己擔心。他只是不明白:同學們為什么要這樣對待她?

慢慢地,他開始對全班每一個同學保持沉默,并從心底鄙視他們??墒窃绞沁@樣,同學們似乎越得寸進尺,取笑他的同學越來越多。

終于,張兵開始徹底沉默寡言了。他不再參加班里的集體活動,甚至埋怨自己為什么是個“北佬”。厭學情緒驟然而升,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到第二學期末,數學和英語不及格。

張兵的父親發覺自己的孩子成績出現了問題,直接來到了筆者的辦公室。了解事情原委后,他把張兵帶到了工地,白天帶著一起去工地干活,晚上回到工棚讓孩子堅持看書學習。

這個勤勞而純樸的父親,就用這種方式,一方面,讓孩子看看父母掙錢多么不容易,做兒女的應該好好學習;另一方面,又讓孩子學會了在嘈雜的環境下專心致志地學習,培養他的注意力。

暑假結束后,張兵轉學回老家了。后來聽他的父親說,從初三到高中畢業,張兵的成績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考取了一所不錯的大學。

從張兵的表現看,他是屬于一種完全性厭學。對于此類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解決。

1.重拾自信,健全人格

從某種意義上說,厭學是孩子在學習、認知、實踐過程中的一種正?,F象。在情緒波動、知識積累、能力運用、價值取向等各個因素中,任何一項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厭學心理的產生。

在這方面,我們主要關注以下兩點:

(1)讓孩子重拾自信

讓孩子重拾自信的方法,主要適用于低年級學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低年級孩子的可塑性大,容易通過恢復其自信心,使之回歸正途。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許多孩子雖然嚴重厭學,可他們每天仍然很準時地到?!吧险n”,仍然愿意滯留在學校里,而不是逃學。

對于這樣的孩子,可以說他們仍然是“有救”的。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埋藏著一段讓他們為之驕傲并常常懷念的某種經歷。例如,他們很可能在唱歌、跳舞、畫畫、樂器、體育、穿著打扮、人際交往等方面有一技之長,只是由于成績不好,這一技之長被看做是學習的“克星”,不但沒有機會發展特長,甚至還會成為父母和教師的嘲笑對象:“你就只會唱幾首破歌,做作業、考試就不行啦!”這些話會讓孩子大傷自尊??墒菬o論怎么說,就是這種深深依戀,使得他們不愿意逃學。

俗話說:“石在,火種在?!睂τ谶@樣的厭學孩子,只要有適當機會讓他們的特長得到發揮,獲得集體認可,重拾個人自信,并因勢利導,把他們對這些特長的依賴轉移到學習上來,切實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厭學現象就會消除。

(2)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方法,主要適用于高年級學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高年級孩子的厭學時間較長,甚至可能長期游離于學校、置身于集體和紀律之外,性格的可塑性很小,孩子的反叛性很強。

對于這樣的厭學孩子來說,父母和教師應該著重于樹立他們的健全人格,培養其良好的心態。

實事求是地說,也正是由于上述特點,這些孩子的培養方向應當是合格公民,其“公民性”要大高于“人才性”。這就是說,克服厭學的著重點,要放在為他們將來離校后的再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上。

2.從學習習慣和方法著手改進

一般說來,完全性厭學的孩子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都存在問題。如果家長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著手,就能夠快速提高其學習成績。學習成績提高了,自然會大大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減輕厭學情緒。

在這方面,我們主要關注以下兩點: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完全性厭學的孩子一般都是由于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教師批評、家長責怪、同學輕視,從而導致厭學的。所以,父母和教師一定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著手,幫助他們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能力,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完全性厭學的孩子往往學習自覺性差、學習基礎差,又不能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能夠事半功倍,加速追上前面的同學。學習成績提高了,學習興趣自然也就產生了。

(2)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習能力

就完全性厭學的孩子來說,我們主要是幫助他們]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縮小學習差距。例如,對于不適應環境的學生(如起始年級、轉學、家庭出現變故等)來說,首先要縮小差距。有些學生剛從農村轉學到城里,很可能會在英語學習方面不適應,這時候的重點就是把英語成績先追上去。

二是提高學習技能。學習也是一種“技術活”。有的孩子在小學時沒有練好基本功,到了中學便會感到很吃力、跟不上。例如寫字速度慢,這在小學時還看不出來,進入中學后課堂筆記多,寫字速度慢就記不完課堂筆記,學習就會慢慢掉下來,這時候就應當首先加強這方面的鍛煉。

三是從最基礎抓起。孩子學習基礎差,從最基礎的地方抓起往往能收到實效。例如,有的孩子在數學課上喜歡把(-2)+(-3)寫成(-2+-3),時間長了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算,這樣的分數丟了很可惜。實際上,這反映了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從這些方面抓起,提高學習成績會立竿見影。

四是提高學習樂趣。有些孩子領悟能力比別人差,雖然學習很認真,可是學習效果不明顯。對這種先天性學習困難的孩子,家長幫助的關鍵是要讓他從學習中享受到樂趣。有了學習樂趣,他們就會“笨鳥先飛”,創造出好的成績來。

3.因材施教,嘗試另類教育

對于完全性厭學的孩子尤其是高年級孩子來說,由于他們的學習動機不正確,學習基礎太差,無法在學校進行正常學習,傳統的學校教育方式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適合。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對他們實行因材施教的另類教育,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目前,全國各地紛紛開辦諸如“擇差教育”“行走學?!敝惖亩唐谂嘤柊?,為完全性厭學的孩子提供了另一條成才之路。

另類教育特色各異,這里為大家歸納幾種情況。

(1)為學生設定“適應期”。在這期間,他們必須從最基礎的課程開始學起,而且必須先學數學。教孩子們怎么看書,怎么復習,怎么做作業。期滿后,如果孩子不認可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選擇離開。

(2)老師不講課,學生靠自學,不會的問老師。學會自學,會讓一個人終身受益。所以,學生第一堂課就是做作業,老師從來不講課。第二節課他對每個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發現問題進行個別輔導。

(3)紀律寬松,上學不上學可以商量。孩子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不想學習的時候可以自己跑出去玩一會兒。如果孩子對哪門課感興趣了,可以持續學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學煩了再換科目,相當自由。這里沒有電視、電腦、玩具,也不能吃零食,學生最大的娛樂就是去外面跑步。孩子不想學的時候,他即使身在學校,心也會跑的,不如給他放個假!

(4)除了學習文化,還要學會生活?,F在的孩子從小被呵護著長大,如果不注重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培養,即使得了“高分”也是“低能兒”。為此,孩子們要學很多生活常識,例如,學習蒸饅頭,輪流做飯,輪流洗衣服等。

在這里,筆者不敢評價這類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只是想說明,對于那些徹底厭倦了傳統教育體制的孩子,與其讓他們逃學混跡社會,不如讓他們多一條成才途徑,這總不會有錯吧。

(二)選擇性厭學案例分析

麗麗是我們學校任教英語的黎老師的女兒,在我們鎮上中心小學讀三年級時,因為在英語課堂上受到教老師大聲批評,開始厭學英語。教師講課時,她基本上不聽;回家后,千方百計尋找各種理由逃避英語學習。她斬釘截鐵地對父母說:“我不行,我肯定學不會。我將來不出國,所以也不用學英語?!?/p>

一年過去了,在已經學過的教材中,麗麗只能勉強讀出最前面兩課的簡單內容,其它的課文、單詞基本上不認識,26個字母也認不全。無奈之下,其母帶她去進行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老師得知麗麗的數學、語文成績都特別優秀,于是認為她英語學不好的原因在于消極情緒體驗。一想到老師就害怕,并不是她不適合學英語,也不是她不聰明,而是工夫沒到家。

由于麗麗簡單的英語聽說基礎都沒有掌握好,黎老師只好親自輔導。每星期給她安排3次課,2次復習上冊內容,1次學習新內容。小學英語并不過于強調寫,所以學習重點就放在聽、說、讀上。由于麗麗的不自信和自我消極暗示,當一個單詞讀了多遍還記不住時,她會覺得自己不可能記住這個單詞,情緒也會隨之低落。這時候,黎老師會先放下這個單詞,去練習麗麗熟悉的單詞和句子。她舉一反三地說出許多相關的單詞和句子,讓麗麗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情緒。到這時,再學習她認為不可能學會的單詞和句子時,很快就掌握了。

2個月后,麗麗就在全班英語口語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很快,她又兩次取得全校第一名,這極大地鼓舞了她。第3個月,麗麗就自己制訂學習計劃,每天早上起來讀英語課文、背單詞,晚上堅持聽錄音,遇到不會的單詞和句子主動問老師,自己聽錄音辨析。

五年級時,麗麗在片區小學生英語競賽活動中取得了第一名??捎姓l知道,一年前的她,連英語字母還識不全呢!

孩子選擇性厭學,責任主要在老師。

學生為什么會對有些學科很喜歡,對有些學科卻很厭惡?原因固然很多,但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于教師是否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是否具有人格魅力。調查表明,偏科性厭學的孩子中,有80%左右的認為自己真正的厭學原因在于不喜歡科任教師。

在這方面,優秀教師的主要經驗是以下四點:

1.實施防備教學

有經驗的教師會根據過去的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防備”學生出現厭學。每當遇到學生可能會厭學的地方,就會調整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減輕或消除厭學現象。這就好像公共汽車在起步、轉彎時,售票員會提醒乘客“車輛起步(轉彎),請拉好扶手”一樣,這樣乘客坐不穩、跌倒的現象當然就減少了。

2.實施分層教學

配合開始教學時的“及早防備”,堅持不懈的“持續防備”,對容易厭學的內容“重點防備”,學生就能得到老師全過程的提醒。在此基礎上,老師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分層要求(基本要求、合格要求、較高要求)。對同一內容提出不同的分層要求(劃分A、B、C三個層次),對學生分層提問、分別對待,目的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厭學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3.結合課程特點

結合每門學科的具體特點,充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會大大減少厭學現象。例如,上物理課,就可以盡量多看、多做物理實驗。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把物理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物理化。學生真正理解了物理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高,偏科性厭學現象當然就會減少。

4.改革教學方法

改革教學方法,不僅指要盡可能地運用高效、先進的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突出直觀教學,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教師應給學生留出時間,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力戒單調、枯燥的題海戰術,從而使其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三)階段性厭學案例分析

樂樂剛上初中,活潑可愛??墒亲罱肽陙?,她每天早上都要千方百計尋找借口賴在家里,不是說夜里沒睡好,就是突然說肚子疼。令人奇怪的是,一到雙休日不用上學時,這些癥狀就煙消云散了。

樂樂特別喜歡畫畫,有時候媽媽故意逗她說:“今天你不用上學了,就在家里畫畫吧!”她一聽就來了勁兒,剛才還直喊“沒睡好”“肚子疼”,現在早忘了。畢竟是孩子,裝病也裝不像。

心理醫生說,樂樂得了一種典型的恐學癥。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屬于厭學癥,多發于7—12歲的小學生身上。由于他們對上學有一種恐懼心理,所以也叫學??謶职Y?,F在出現在樂樂身上,也是正常的。原來讀小學時所學的科目不多,小家伙還有興趣學習,上了初中后,要學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科,自然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厭學也就在所難免了。

樂樂的媽媽根據醫生建議,從樂樂膽小、封閉、敏感、經不起批評等性格特征出發,盡量不給她思想壓力;同時,和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系,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家校雙方一致商定,決不以恐嚇方式勸導她上學,而是用溫和的鼓勵。

不到兩個月,樂樂就再也沒喊過“沒睡好”和“肚子疼”了,厭學癥狀基本上消失了。

階段性厭學幾乎存在于每一個學生,但它的危害性相對前面兩種較小,解決起來難度也相對較小。從它出現的時間來看,主要是在起始年級、開學之初和臨近考試之際。只要我們做好提前預防,會很快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

1.起始年級的厭學對策

起始年級是指學科設置的起始年級,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各種各樣的“一年級”,包括小學一年級、初一、高一。

由于這時候的孩子剛剛上學,或剛剛換了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所以難免會有知識障礙和人際關系障礙,存在著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方面的不適應。如果不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孩子就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

在這方面,我們主要關注以下兩點。

(1)幫助孩子了解新的學習環境

起始年級的厭學情緒,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孩子不了解新的學習環境,由“輕敵思想”造成的。通常的情形是,孩子剛剛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對各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認識不足。在經過一段短暫時間的好奇、熱情過后,便會失去新鮮感,取而代之的是枯燥、乏味感。

為此,應該從兩方面來加以引導:

一是開學之初,父母有必要對孩子介紹一下新的學習環境、學科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法,讓孩子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學習環境和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既不輕敵,又不畏縮。這些介紹和溝通,會有助于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二是教師應在教學階段開始之初,就充分考慮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需求,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安排好知識梯度,保護孩子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尚不穩固的興趣和熱情。

在這方面,尤其是英語、物理、化學等科目,要特別加以重視。以英語為例,初一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就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機械、反復的ABC式的寫與換詞訓練,已經差不多把絕大多數孩子的新鮮勁兒消磨殆盡,期中考試后如果不增強專注力訓練,會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墜入選擇性厭學的行列。

(2)避免壓力過大導致自卑性厭學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朵朵嬌艷無比??墒钱斶M入一個新環境,一個花籃里有許許多多“鮮花”時,仍然會分出個三六九等來。

例如,原來在班里都很優秀的一些孩子,升入重點學校后,在強手如林的班集體中,原來的高傲、優越感會蕩然無存,許多孩子會因此產生自卑性厭學情緒。

這時候,我們就有必要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討,幫助孩子以一種正確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主要給孩子講明三點:

一是考試排名沒以前那樣靠前,并不能說明自己不如別人。因為能夠考入一個好學校,本身就證明了自己的學習和考試能力。多想一想過去成功的學習方法,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二是不要把厭學原因歸于強手如林、課程太難。高估了學習困難,低估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只會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三是重新為自己設置恰當的學習目標,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確定了學習目標后,要給孩子多鼓勵,而不是太大壓力。

2.開學之初的厭學對策

每當寒暑假結束后的新學期開學之初,總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會有厭學情緒。這時我們主要關注以下四點:

(1)不要給孩子不良暗示

在放假之前,就應該幫助孩子制訂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以防玩樂過度。千萬不要說“這個假期你要抓緊時間學習,不要只顧著玩”之類的話,因為這會使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暗示孩子“抓緊時間玩”。

(2)提前調整生物鐘

臨近假期結束時,要逐漸減少孩子外出參加聚會、交往的次數,逐步調整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尤其是要調整好早上起床、晚上睡覺的時間,把孩子已經打亂的生物鐘撥過來。

(3)樹立起一種“大學習觀”

要把孩子的唱歌、打球、練字、畫畫等業余愛好,都看做是學習。只要孩子高興,他們總能從中學到東西。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有利于克服厭學情緒。

(4)允許孩子偷一下懶

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時,應允許孩子先把書本放下,到外面去走一走。逛逛大街,聽聽音樂,看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嘗嘗路邊小攤的小吃,攪和攪和鄰里之間的無厘頭……隨便找個理由,目的就是為了放松一下身心。

如此這般一番,孩子會發現原來生活還有這樣一種味道,厭學情緒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消失了。

3.臨近考試的厭學對策

每當考試來臨,尤其是各種大考來臨,孩子的厭學情緒往往也會水漲船高而至極致,有時甚至發展為裝病、逃學。

在這方面,我們主要關注以下四點:

(1)減輕考前焦慮綜合征

每當考試來臨,許多孩子內心的壓力之大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有的孩子甚至被煎熬折磨得離家出走。應該說,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這種“考前焦慮綜合征”。我們要與孩子及時溝通,增加孩子的體育運動時間,讓他學會放松,這樣反而能在考試時正常發揮水平。

(2)幫助孩子正確定位

每當考試來臨,每個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績,可實際上不會人人如愿以償。這時候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正確定位,定位在一個比較客觀的位置上,重視學習過程、淡化考試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從而滋生厭學情緒。

(3)徹底放下思想包袱

應告訴孩子,不要在臨近考試時為自己尋找失敗的借口,更不要害怕失敗。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在考試中發揮出正常水平來。

(4)重點復習基礎知識

臨近考試時應把重點放在復習基礎知識上,以不變應萬變。如果一味搞題海戰術,只會徒增壓力,打擊自信心,最終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厭學是一種普遍現象,解決厭學的根本對策在于孩子的自我教育[2]。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但我們又不能完全指望孩子能獨自去解決這個問題。每個孩子的厭學原因都不是單一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才能收到實效。作為一名稱職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充分認識厭學的種種表現,了解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采取有效的對策,幫助他們克服厭學心理,給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猜你喜歡
張兵完全性老師
如夢令
數學直覺與數學實在性探析
差點就沒命
生日蛋糕
小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圍手術期護理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睪丸精子卵胞漿內注射后妊娠一例
尷尬的雨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