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城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研究

2019-01-30 02:25李慧謝曉林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李慧 謝曉林

【摘 要】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本文從縣級市角度做研究,對縣級市市從農業大市到農業強市轉變提出了“穩糧增效”、質量興農、科技提升、加快產業融合、突出特色產業五個方面提出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農業大市;農業強市;轉變研究

重農顧本,是安民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村必須富?!弊鰪娹r業,既是我國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是豐城市加快農業大市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豐城市農業大市的基本情況

(一)農業生產總體穩定

豐城市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全市擁有耕地面積124.44萬畝(水田104.1萬畝、旱地20.34萬畝),全省第一、全國第五;糧食總產量104.56萬噸,占全國1.8‰、全省5%;糧食播種面積246.5萬畝,占全省4.37%。地表盛產糧、棉、油等農作物28類300余種,養殖豬、牛、雞、鴨等畜禽類近百種,魚、蛙、蚌、蝦等水產類百余種,林業有杉、樟、竹等喬木160余種,全市糧食、肉類總產在全國縣(市)中居前50位,水產品、蔬菜、水禽、油料、棉花總產在全省縣市居前列。先后被國家列為全國商品糧和商品魚基地。

(二)農業發展穩中有進

1.實施質量興農戰略,促進農業優先發展。

(1)種植業結構調整優化成效明顯。保證糧食產量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多種經濟作物。一是大力推廣優質大米、有機品牌大米、富硒功能大米等優勢品種,目前完成優質稻訂單21萬畝。二是大力培育中藥材種植,目前建成百畝以上基地51個。三是蔬菜規模種植再上新臺階,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規模的蔬菜種植基地,如小港千畝黎蒿基地、曲江千畝胡蘿卜基地等。

(2)畜牧業轉型升級、迎難而上。一是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在環保、非洲豬瘟壓力影響下,全市引進大型農牧企業入駐全市,組織了人參加技術培訓,從技術上提升檔次,從規?;潭?、環保設施設備上有效升級,有效的提高畜牧業產能;二是肉牛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通過草地畜牧業項目的實施,建成了4個標準化規模養牛場。

(3)漁業發展模式得到創新。一是重點推廣稻漁(鴨)綜合種養。全市共推廣實行稻漁(鴨)種養3.1萬畝,形成了300畝以上綜合種養戶32戶;二是實施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放流項目資金20萬元,在贛江放流四大家魚魚苗共872.33萬尾,在漁業取得發展的基礎上更有效改善了水體環境。

(4)農業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得到新突破。一是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今年,組織了10家企業的名優農產品參加南昌舉辦的首屆農博會,新增獲批了5家宜春市級龍頭企業,同時各項培育項目取得突破。二是培育好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獎補農業產業“1+4”和供給側改革財政獎補、項目扶持、稅收減免等多種激勵機制,大力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分別為16家和20家。

(5)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全面開展了清產核資、農地確權頒證回頭看、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清理等工作,加快了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規范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促進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

2.實施產業融合戰略,充分發掘鄉村附加值。

(1)支農惠農。一是做好耕地地力保護及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目前,全市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面積為150.87萬畝,補貼資金1.69億元;農機補貼機具509臺,補貼資金872.5萬元。二是持續“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業務,充分發揮農業與金融業的利益鏈接機制。目前,全市累計放款11.006億元,有效支持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快速發展。

(2)休閑農業。一是有效進行休閑農業學習宣傳,組織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到浙江、江蘇參觀考察學習,并參加省級農業展會2次,有力的推介、宣傳了全市特色產品,為此,充分發掘鄉村價值,推進農業與商貿、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二是打造了有代表性的休閑農業項目,如董家森禾、湖塘愛情花卉小鎮、石灘漁場漁業休閑項目。同時積極申報“美麗休閑鄉村”并獲得成功。

3.實施設施強農戰略,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

(1)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完成了2018年度15.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7萬余畝,新增水田2195.3畝,新增旱地644.4畝,旱改水1322.2畝,通過農田的提質改造,夯實了農業生產基礎,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農田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全市耕地儲備空間進一步拓展,田塊租金普遍由原來100-200元/畝提高到300-600元/畝;

(2)水稻生產綠色機械化。全市作為全省水稻生產綠色機械化示范縣,今年,分別在各鄉鎮開展了水稻生產綠色機械化試驗示范項目建設,并對項目建設主體水稻插秧機安裝了北斗農機作業監控系統以加強項目監管。目前,項目實施主體機插示范作業面積在8000多畝,工廠化集中育秧、綠色機防、秸稈機械全量還田等都已完成示范任務;

(3)秸稈綜合利用初見成效。一是制定并下發了《豐城市2019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方案》,為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積極探索豐城特色秸稈利用“1.3.5”工程新模式,扶持秸稈利用企業,建成水稻秸稈還田示范區及秸稈收儲中心。三是鼓勵多方利用。鼓勵發展秸稈需求量達規模的種養合作社(如上規模牛場、食用菌和果樹等經濟作物種植合作社)建設秸稈臨時堆放點、收儲點和秸稈離田(打捆)服務隊。

(4)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一是引進了第三方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企業落地豐城,新建河東、河西二處集中處理利用中心,日處理畜禽糞污1500噸;二是積極推進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全市直聯直報系統規模養殖場247個,已上報完成處理設施配套的有224個,配套率90.69%。

4.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構建完整的保障體系。

(1)定性定量檢測均達標。截止目前,完成定量檢測400批次,其中蔬菜水果150批次,豬(牛)肉100批次,豬(牛)尿100批次,淡水產品50批次,檢測合格率達98%以上;完成鄉鎮快檢1500批次,市級監督抽查抽樣50批次,其中蔬菜水果、豬(牛)肉、豬(牛)尿、魚肉、禽蛋各10批次,合格率100%。

(2)無公害換證工作順利啟動。截止目前,6家種植企業已經完成材料申報,4家畜牧企業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完成綠色食品續展認證2家,新增綠色食品2家,有機食品續展10家,有機食品新申報4家。

(3)動物防疫有效開展。截止目前,全市完成生豬免疫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免疫注射88萬頭,高致病性禽流感2560萬羽,抗體水平監測3500份,檢疫畜禽2400萬頭/羽,檢疫畜禽產品10.5萬噸。消毒畜禽欄舍2300萬平方米,病死豬無害化處理13.5萬頭,其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75萬羽/頭,落實非洲豬瘟防控各項措施,確保了全市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病疫情。

二、豐城市農業產業化現存的問題

(一)特色農業產業和品牌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小,傳統種植方式仍占主導地位,影響了種植效益的快速增長,主要原因還是全市農業從業者多為中老年人,規模不大、數量不多、面積不大。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整體質量一般,存在著個頭較小、投資不足、帶動能力不強及運行不夠規范等問題。

(三)農產品質量監管難度大。一是農資經營點多面廣,給監管帶來難度;二是經營主體違法投入成本低、利潤高, 給監管工作帶來重大壓力;三是檢測人員力量布局偏弱,鄉鎮基本沒有檢測人員,這與全市每年246萬畝的農業種植面積不匹配。

(四)全市農業系統存在技術人員老齡化嚴重。很多鄉鎮農業工作主力都是從業三十多年的,少有新鮮力量進入,現階段農業發展進入到“互聯網+”的時代,智慧農業發展日新月異,農技人員的老化,難以跟上農業生產新理念、新技術的要求,嚴重影響全市現代農業發展。

(五)土地流轉渠道還不順暢。在土地流轉中有部分只有口頭約定,未依據程序辦理規范的流轉手續,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鄉鎮土地流轉中心作用未充分發揮,2015年鄉鎮土地流轉中心建成以來,尚未正式開展好相關工作;二是土地流轉手續不夠規范;三是鄉鎮土地流轉供需數據未按要求如實上報,影響到全市土地流轉相關數據的準確性。

(六)高標準農田改造困難大。一是高標辦人員少,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少,二是工作量大,三是充分調動鄉鎮管理人員積極性、加快進度方面需要加強。

(七)畜牧水產工作開展壓力大。一是稻漁(鴨)養殖示范點建設推進速度較慢,時間緊迫,缺乏建設經驗;二是非洲豬瘟防控壓力大;三是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工作雖已跟科盛公司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但第三方處理中心河東處理中心項目實施用地還沒得到解決,河西項目建設速度慢。

三、豐城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的路徑分析

(一)“穩糧增效”,繼續做好糧食安全工作,穩固“產糧大縣”地位。加大推廣優質稻訂單種植,力爭優質稻訂單面積達30萬畝。在經濟作物方面,力爭引導一批蔬菜基地走標準化、品牌化生產經營道路,使胡蘿卜、辣椒、藜蒿、芋頭幾個品種擴面增效。穩定生豬產能。一是完成生豬養殖有關項目、補貼的申報和實施,包括生豬規?;B殖場建設補助項目、生豬引種補貼、大型豬場貸款貼息補貼,二是完成畜禽運輸車輛清洗消毒中心建設,規范建設非洲豬瘟防控獸醫實驗室,加大生豬復養增產工作,提升生豬產能。

(二)質量興農。把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升級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強市建設的大方向。依托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富硒、中藥材、綠色有機、肉牛、中藥材、休閑農業等五大特色產業,做好“三品一標”的申報認證工作。同時將產業發展與產業扶貧結合好,把特色產業打造成推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導向向質量提升導向轉變的支柱產業。

(三)科技提升,繼續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整合土地資源,為農業產業化聯合繼續開辟道路。將在原有成熟的經驗之上,不斷總結提升,全力完成好2019年度1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同時與稻漁(鴨)綜合種養相結合,完成5萬畝綜合種養目標。

(四)加快產業融合。將休閑農業由原來的單純農業種植,發展成為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觀光業和文創產業緊密關聯的新興產業鏈。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將農事節日化、娛樂化,創意策劃以農事為主題的節慶文化活動,以短期聚集效應提升全市農業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美譽度。通過“農民豐收節”,開展行業論壇、產品推介、參觀體驗、娛樂項目、銷售促銷等一系列活動,對產品和品牌進行塑造、宣傳和提升。

(五)突出特色產業。突出擴大企業規模、延申產業鏈條、提升富硒品牌,重點打造富硒大米、茶葉、茶油、雞蛋、板鴨、牛肉、藥材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豐城特色的富硒產品,大力支持企業品牌化建設,支持富硒農產品和基地開展“三品一標”認證、馳名商標、“江西名牌”申報,支持國家名優富硒農產品評選、申報國家地理標識農產品保護等)。大力發展富硒水稻、富硒油茶、富硒畜禽、花卉與休閑農業、富硒果蔬等5大主導產。即大力依托鄉意濃富硒糧食種植業發展糧食種植—大米—大米糖漿—植脂末—大米蛋白肽—糖果、果汁飲料的富硒糧食產業;大力依托華英集團的禽業標準化養殖發展種禽選育—飼料加工—禽苗孵化—畜禽養殖—畜禽(羽絨)加工的富硒禽類養殖產業;依托豐禾花卉苗木有限公司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發展規劃設計—景觀工程—花卉苗木—休閑旅游—特色小鎮的富硒休閑旅游產業;依托貴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興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欣和園休閑農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種苗培育-果蔬栽培-大數據農業-休閑農業的富硒蔬菜產業,依托上海御潤坊油茶連片種植基地大力發展良種培育—種植基地—精深加工—產品展示—油茶文化的富硒高產油茶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