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機體驗模式在中藥學教學中設計與應用研究

2019-02-03 09:37王云峰史菁菁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中藥學記憶法感官

王云峰 史菁菁

[摘? ? ? ? ? ?要]? 以ARCS模型為基礎,在中藥學教學中引入和設定動機體驗模式并實施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嵌入多感官教學策略,設計和編寫《中藥功效歌曲記憶集》并教學生進行演唱,讓學生在看、聽、唱、聞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建立有效的記憶聯結,使得學生在唱自己所喜歡歌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藥物功效,提高中藥學教學效果,并能夠激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關? ? 鍵? ?詞]? 動機體驗;ARCS中藥學;多感官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064-02

一、中藥學課程的特點

中藥學是一門基礎的專業理論學科,是中醫藥臨床中各個學科的理論依據。

目前《中藥學》教材多按照藥物作用進行章節分類,每一類藥物數目也較為繁多,內容煩瑣復雜,每一味中藥都有自己的藥物功效,具體有以下特點:(1)大部分四字成句,均為術語;(2)類似文言文的表述使得字義理解較為困難;(3)個別文字偏僻,發音拗口;(4)藥與藥之間的功效、應用等容易混淆。因此,中藥學特別是中藥功效的記憶與認知,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題,機械記憶等傳統記憶方法的結果就是使得短時記憶與頭腦中原有的長時記憶無法建立有效的聯結,記憶費時,而且容易遺忘。因此中藥功效的記憶與認知是中藥學專業師生都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中藥學記憶研究現狀

針對中藥學記憶困難的情況,眾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有覃太敏等[1]研究的“藥名釋義、故事傳說、歌訣、口訣、諺語俗語等引趣法”,董漢良等[2]研究的“因質、因地、因時取效法及異部擅長法”,李鵬等[3]研究的“功效分類記憶綜合歸納法”,黃小方等[4]研究的“思維導圖與漫畫快速記憶法”,孫必強等[5]研究的“故事聯想、對比反向、歸納總結等強化記憶體法”,這些方法都有著自己的獨到性,能夠為中藥學記憶提供一些幫助,但是,系統化便于推廣的中藥記憶方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動機體驗模式簡介

本課題組在中藥學授課過程中,采用了動機體驗模式對中藥功效的記憶與認知進行教學實驗與研究。

動機體驗模式是以ARCS模型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嵌入多維度體驗(包含任務體驗、活動體驗、實驗體驗、感官體驗等),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成功體驗,從而掌握學習策略,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最終提升學習動機水平。

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首先對中藥學課程做了分析,針對中藥學偏重記憶的特點,側重于在多維度體驗上,嘗試進行記憶術的指導與開發。

四、記憶術及多感官教學策略研究

記憶是一個全面的過程,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從靈長類中脫穎而出,產生了意識和記憶能力,針對一些客觀復雜的知識,人們在自覺記憶的過程中,能夠自發采用一些方法,幫助自己記住所要掌握的知識。為了提高記憶水平,以某種程度的自覺意識進行的過程稱之為策略或方法,而旨在增強記憶的較為復雜的方法即稱之為記憶術。

心理學實驗證明,研究一個對象或現象時,外部感覺器官參與得越多,認知就越全面,記憶也越牢固。當采用多種感官對同一知識點進行感知時,將會有多個通道將信息輸入大腦:視覺通道、聽覺通道、味覺通道、觸覺通道、嗅覺通道等。此時,會使大腦皮層相應的部位建立多通道的聯系,在大腦皮層的視覺區、聽覺區、運動覺區、語言區等不同部位留下許多“同一概念”的痕跡,起同步作用并加強記憶效果。多種通道獲取的信息強化了頭腦中已經形成的多種暫時神經聯系,有利于增強第一次感知的效果,時間長了,即使某一通道聯系中斷,可通過其他聯系通道把記憶內容回憶起來。因此,我們在學習和記憶時,要盡可能多地開動識記器官,使之為提高記憶效率服務[6]。

針對中藥學知識點記憶困難的特點,課題組選擇了多感官記憶法來進行教學的設計與嘗試。多感官記憶法通過眼看、耳聽、口念、手寫、腦思、鼻聞、口嘗等多種感官與聯系通道的協同作用,能夠加深個體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而可以提高記憶效率,是經過大量實踐檢驗的有效記憶方法。將多感官記憶法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可以稱之為多感官教學策略。多感官教學策略側重在教學中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有效的記憶聯結。

在多感官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有針對性地選擇了韻律教學方式。通過將中藥學知識點與熟悉的音樂歌曲相關聯,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在唱自己所喜歡歌曲的過程中便潛移默化地掌握藥物功效,提高教學效果。

五、中藥學課程多感官教學策略實施

(一)實施環節

課題組采用了以下幾個環節開展中藥學教學:

1.通過調研,讓學生選出20首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從中篩選出節奏感強、膾炙人口的韻律歌曲;

2.將藥物進行歸類,并將功效按歌曲韻律進行填詞,編寫《中藥功效歌曲記憶集》;

3.請音樂專業老師將歌曲唱出,并錄制成MP3格式;

4.在中藥學課堂教學中將音樂歌曲進行反復播放,并讓學生大聲唱出來;邊唱邊配合相應的藥材飲片客觀展示。

5.要求學生將藥材飲片與歌曲中的中藥一一對應,DIY制作出相應的《中藥功效標本冊》。在上課過程中,手持標本冊進行集體唱歌,相互鼓勵,相互監督。

(二)注意事項

1.歌曲的選擇要具有流行性,大眾性,節奏感強,朗朗上口。通過調研,《小蘋果》《青花瓷》等歌曲成為學生的首選。

2.同一曲調不能填寫兩段及兩段以上的歌詞,防止藥物歌詞之間混淆。

3.《中藥功效標本冊》的制作要和音樂填詞一一對應,選擇的中藥飲片要具有該中藥的典型特征。

4.課堂唱歌時要具有感染力,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課后可采用比賽的方式進行,通過一定的物質獎勵讓學生全員唱歌、全員學習。

(三)評價手段

課程的開展將采用檔案袋評價的方式進行。檔案袋評價能夠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要求學生參與到檔案的采集、整理與評價整個過程,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進行檔案袋的制作,保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學生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的收獲與進步,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此外,終結性評價能夠體現中藥學教學的課程目標。

學生DIY制作的《中藥功效標本冊》,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載體,是檔案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在每一首中藥歌曲教學后,會對該歌曲進行展示性演唱。課程結束前,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學唱的過程,拍攝錄制提交一份視頻作為作業。

(四)結果

從學生DIY制作的《中藥功效標本冊》以及最終提交的視頻來看,學生對這種多感官記憶法頗為感興趣,制作的《中藥功效標本冊》各具特色,頗為精美。視頻也是各具風格:選擇歌曲演唱的背景有教室、有操場、有中藥標本館、有校內小池塘,可以說,在中藥歌曲的唱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生樂在其中。

六、小結

1.多感官教學策略在中藥學教學中的引入,能夠讓學生在看、聽、唱、聞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建立有效的記憶聯結,使得學生在唱自己所喜歡歌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藥物功效,提高中藥學教學效果。

2.上述研究表明,中藥學作為一門傳統中醫藥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合理的記憶術應用于教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多種感覺聯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3.規范語言發音。采用多感官教學策略,以音樂為切入點,通過引導學生看、聽、唱、聞,能夠規范學生的發音,特別是對偏僻、拗口的文字發音。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課題組將繼續開展多感官記憶法在中藥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使得中藥記憶方式的系統化、簡便化,促進中藥記憶方式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覃太敏,田朝暉,覃正碧.趣味教學法在《中藥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4,25(48):4606-4608.

[2]董漢良,石志磐.中藥記憶八法[J].中國農村醫學,1982(1):24-25.

[3]李鵬.淺談《中藥學》學習中的記憶方法[J].海峽藥學,2006,18(4):203.

[4]黃小方,歐陽輝,陳露希,等.基于思維導圖與漫畫的中藥功效快速記憶法構建[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9):2274-2278.

[5]孫必強,李美珍,周英,等.強化記憶法在高職高專中藥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5):58-59.

[6]車麗萍.記憶術:科學的記憶方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編輯 武生智

猜你喜歡
中藥學記憶法感官
“笨蘋果”的單詞記憶法
中藥房藥師如何開展優質中藥學服務
淺談中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研究
感官訓練紙模
感官訓練紙膜
《中藥學》課程的教學體會
中藥學專業藥事管理學多樣化授課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超級記憶法 等4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