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019-02-03 09:37冷育榮辛枝洪張巧霞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高職

冷育榮 辛枝洪 張巧霞

[摘? ? ? ? ? ?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育人工作,旨在了解分析全國其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現狀,評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學習其中寶貴的經驗,結合學校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總結出適用于高職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為此后相關的工作提供參考價值。

[關? ? 鍵? ?詞]? 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074-02

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現狀

當前,高校普遍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其作為人才培養的工作重點之一,藝術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師非常關心的問題,經過分析發現當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四條:(1)科學性與實效性結合。從學生的行為問題出發,分析學生自身發展和心理成長的規律,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普遍性與特殊性結合。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注重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分層分類,注重個體差異,科學合理地開展心理健康工作。(3)主導性與主體性結合。輔導員、專職、兼職心理咨詢師是教育模式的主導者,具有主導作用,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其自我學習、自我服務的意識。(4)發展性與服務性結合。加強各個階層對學生的關懷,無論是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兼職輔導員、心理委員、心理社團工作者,挖掘學生心理潛能,喚醒學生自身的能量,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觀點較為復雜,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四條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學者根據自己的調查研究提出不同的觀點,有學者提出,當前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從情感、意志、個性和認知等方面劃分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同時需要遵循國家、各省市、各高校、各個二級心理工作站的工作守則和處理原則。有的學者提出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級心理工作站、專兼職教師和宿舍多部門協同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中,學校是制定落實符合校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領導者和決定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專業知識的傳遞者和把關者、培訓者、引導者;二級心理工作站成員是具體實施者;宿舍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療傷地,是溫馨的港灣。

由此可見,不同學者從不同切入點展示了不同地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結合之前學者的觀點,結合校內教育模式現狀,總結適用于高職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全方位機制仍待完善

目前,省內大力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制定相關文件,深入貫徹黨和政府關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政策,希冀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省內部門、高職院?;蛴写嬖陬I導重視不足,未深刻理解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在工作要求、制度完善方面存在不足等問題。同時或有存在隸屬關系與編制制度不明晰的情況,不利于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的穩定,并且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相關機制仍需要監督協調。

(二)專業人才培養,全員參與氛圍營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是專業人才隊伍的建立。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中心陸續從職能部門中獨立出來,專職心理教師有所增加,但與學生的配置比例仍未達到1∶3000,或者由于心理健康課程課時繁重,管理性、事務性工作繁忙,專業能力的提升時間較少。同時,專職心理咨詢教師本身也需要進行負能量的宣泄,需要定期約談專家進行個案督導,排除身上的負面情緒,保持一線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心理健康中心專職咨詢師、二級分院心理兼職輔導員、學生家長等,在不同領域起著學生心理健康引導和服務的作用,教師隊伍要傳遞一種心理健康教育全員性的理念,有意識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學生工作中。

(三)“互聯網+”與教育融合不足

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高校網絡平臺建設過程中力求將各個領域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2016年,國家政策強調社會各界應對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重視,利用全新的平臺和技術開展心理教育工作。經過兩年時間的探索,全國各所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無法消除的問題,如信息延遲、互動性不足等,更多地停留在人的面對面訪談,運用新技術較少。因此,探索在“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高職類藝術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疏導工作,需要我們保持高昂的熱情,繼續前行;也需要規避互聯網海量數據信息影響下,學生心理變化趨于復雜,造成教育者難以掌控其心理發展規律的現象。

三、校內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工作,搭建全校心理工作服務體系

目前,校內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處長帶領4名專職心理教師和11名二級分院兼職教師,并且為其他擔任二級分院心理工作者提供繼續學習專業知識的培訓機會,多次參與或主辦仙林大學城的心理培訓,并且請心理督導師進行專業督導。同時,心理健康中心設備齊全,設立個體咨詢室、預約接待室、團體輔導室、沙盤治療室、宣泄室,各分院設立二級心理工作站,配備咨詢室,并且心理健康中心為兼職教師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學習二級或三級心理專業知識,考取心理咨詢師資質,鼓勵擁有證書的教師提交材料,申報注冊心理咨詢師。二級心理工作站的工作按照計劃有序進行,不僅配合心理健康中心開展常規工作,針對性地組織個體和團體輔導,滿足學生需求,每學期申請特色心理建設工作,按照不同分院學生的特點,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普及活動。

(二)建立篩查制度,推進心理預防工作

校內學生入學時,組織全體新生進行心理測試,測試內容包含SCL-90、SDS等測量,經過后期專業的數據分析,將測試數據異常的學生,通知到二級分院兼職教師,敲定回訪時間,由專職心理教師逐個約談,了解學生心理狀態,篩選出需要關注的特殊學生群體,建立關心疏導團隊,此項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性工作之一。二級心理工作站做好日常篩查工作,組織有心理約談資格的教師和特殊學生約談,同時組織朋輩學習交流活動,培養心理協會、心理委員快速成長,能夠做到初期的關心和辨別工作,以便后期建立心理委員的匯報與總結制度,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更新學生心理檔案,關注問題學生。對二級心理工作站的工作制度進行把關,對心理委員、心理社團成員進行專業、定期培訓,調動集體的力量,助力心理健康教育。

(三)以心理講座主題為切入點,以心理健康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校內各個分院,每學期承辦一次心理主題講座,邀請校外心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每年開展十余場主題講座,包括“新生適用”“大學生戀愛觀”“人際溝通”“女童保護”“情緒管理”等。每學期分別舉辦心理情景劇、320陽光廣場手語操活動、心理班會課以及各分院心理特色活動等系列活動,其中比較優質的活動,經過包裝代表學校參加仙林大學城乃至江蘇省、全國的比賽?;顒觾热葚S富、形式多樣,充實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正如學生訪談中A學生所表述的:“加入社團的時候,不覺得自己能夠做什么,對心理方面的知識也不了解,沒想到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向全校同學傳遞正能量,分享我的快樂?!?/p>

(四)新媒體時代運用輔助工具,整合教育資源

心理健康中心擁有專門的心理網站,各個二級分院的新聞活動定期在網站更新、維護。擁有“南信院心理健康中心”公眾號,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信息化互動平臺,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整合,加深學生的接受程度,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利用新媒體平臺時,要注意篩查不良信息,避免身心發展不夠成熟的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甚至沉迷其中,影響正常的校園生活。如何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心理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尋摸索。

四、結語

南信院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專業水平的各種活動,也一直在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目前達到了全國優秀的水平。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較健全,專職心理教師配備達到了1∶3000的比例,但是信息類院校藝術類學生是比較特殊的存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然在探索當中,目前準備試行主題沙龍模式、心理手抄報、心理溫度表、團輔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并且準備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中,研發使用心理健康相關的APP軟件,滿足學生隨走、隨看、隨學的需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進學生心里。

參考文獻:

[1]趙子童.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思考[J].智庫時代,2019(26):77,80.

[2]劉才華.心理健康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新思考[J/OL].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5):105-106[2019-07-01].https://doi.org/10.16730/j.cnki.61-1019/g8.2019.05.065.

[3]李磊,張永臣,李小青.談自媒體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J].學周刊,2019(21):13.

[4]沈春靜.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5]高月萍.淺析高職類藝術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協同作用發揮途徑[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5):197-198.

[6]李萍.心理健康課程對高職藝術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影響研究[J].林區教學,2018(5):102-103.

[7]李虹霞.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4):154-155.

◎編輯 馮永霞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心理高職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心理小測試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錯覺一二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