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應對方式的研究

2019-02-03 09:37呂杰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職業倦怠心理健康院校

呂杰

[摘? ? ? ? ? ?要]?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壓力更大,職業倦怠問題嚴重。從不同主體出發,探索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感的應對方式,解決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關? ? 鍵? ?詞]? 高職教師;職業倦怠;差異分析;原因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106-02

高等職業院校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眾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不論從院校數量、招生總數、在校生人數和高職院校教師數量等方面已經占了我國高等教育過半的比重。但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社會大眾對高學歷的追求、本科院校的擴張、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要求以及更難管理的學生等,都加大了高職教師的工作壓力,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如何減少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感,不僅需要教師個人努力調節,社會大眾和高職院校也應該加強重視。負責職業教育的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要為高職教師的工作發展努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政府、學校、個人需要齊心協力。

一、社會和學校組織應重視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一)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增強職業自豪感和認同感

社會大眾應以社會角色的意義和價值為基礎,正確認識并重新定位高職院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對其勞動成果和社會價值應給予肯定。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教師才會對高職教育充滿責任感,才會對工作產生職業安全感。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高職教育的軟硬件投入需要增加,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各項福利待遇。調查研究表明,經濟收入水平會直接影響高職教師職業倦怠。工作的高投入和低回報勢必會誘發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感。近年來,高職教師的薪資收入水平與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教師相比,存在越來越大的差距,甚至薪資待遇比中學教師的薪資水平還要低,高職教師就是貧困教師,這種情況一定會嚴重影響高職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由此產生不穩定的因素。國家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軟硬件投入的增加過程中,對高等職業院校要做些傾斜,不僅需要著力改善高等職業院校的基礎辦學條件,完善高等職業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對高職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場所。同時,要建立高職教師薪酬增長機制和繼續教育基金增長機制。不斷提高高職教師的薪資水平,擴大其福利待遇的途徑,降低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二)成立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機構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度還需要提高,在提供教育、咨詢服務和干預治療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高職教師工作壓力大,長期處在精神緊張和超負荷的工作環境下,很多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處于亞健康的身心狀態,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也不相同。由于高職教師本身缺乏必備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高職院校也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測評體系,導致高職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所以高職院校應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疏導,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機構,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測評體系。首先,應從學校層面了解高職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構建一套科學的、有效的高職教師心理健康測評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職院校應對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高職教師開展相對應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對剛入職的新教師應開展心理健康基礎知識的崗前培訓,向新教師介紹有效的心理問題調節方法,具備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識。對已經在職的高職院校教師,高職學校應定期舉辦緩解心理健康問題的交流會和健康講座,為高職教師提供答疑和交流的平臺,對自身的心理狀況有所了解。最后,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機構,為已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那部分教師提供專業服務。此外,可以通過咨詢、輔導、干預的方式,幫助高職教師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為高職教師提供消極情緒傾訴和釋放的健康場所,幫助教師共同面對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緩解其職業倦怠感。

(三)完善高職院校教師的考核評價體制

為激發高職教師的工作潛能,提高教師的進取性、創造性和自主性水平,高職院校需要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首先,對高職教師的考核評價過程,高職院校要做到透明、客觀與公開公正,整個考評程序必須讓教師知情、了解和掌握,將考核評價結果第一時間反饋到教師。其次,要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模式,建立的綜合性考核評價制度,做到全員參與,擴大參與考核評價的人員范圍,納入考核評價指標的評價既包括領導的評價、同事的評價,也包括個人評價和學生的評價。同時,考核評價領域也要擴大??荚u指標不僅包括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還包括能反映高職教育特殊性的考評指標,如指導學生實踐、參與校企合作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專業技能和愛崗敬業的精神等。最后,考核評價方法要根據不同類型教師的不同特點,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充分考慮從事不同崗位教師的特殊性,將講授理論課的教師和指導實踐的教師、科研型教師和教學型教師、講授專業課教師和講授公共課教師區分開,有針對性地制定靈活高效的考核評價制度。

(四)構建高效民主的組織管理體系

組織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對人的管理,高職教師是接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群體,他們是具有高文化水平和高素質的知識分子,要求平等和話語權,重視參與的權利,具有參與學校組織管理的意愿,在關系學校的組織管理體系方面具有一定的想法。首先,高職院校要確立高職教師在學校的主體地位,鏟除“官本位”的傳統思想,樹立“以師為本”的正確教師觀,使行政部門成為真正為教學服務的部門,給高職教師更多的自主發展空間和更多的工作自主權。其次,組織管理遵守協商合作的民主原則,讓高職教師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和發展中,樹立高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其歸屬感。給高職教師授權,不僅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滿足他們參與權力的需求,還能使高職教師的集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避免學校管理決策上的失誤。讓教師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工作決策和事務管理中,使高職教師的歸屬感、成就感和責任感都得到提升,進而緩解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困擾。

二、依靠高職教師的自我調節

(一)不畏挑戰,主動調節職業倦怠

不同的人在面對挑戰與挫折時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和產生的行為決定了不同的結果,如果能夠積極樂觀地主動面對挫折,那么挫敗感和職業倦怠感將減少,如果悲觀消極地被動解決問題,極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職業倦怠問題從客觀角度來說是不能完全消除的,由于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特性產生一定的職業倦怠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此,高職教師應該學會正視職業倦怠,能夠積極主動地緩解職業倦怠給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首先,高職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了解和認識職業倦怠,對職業倦怠的產生原因及其給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危害有所認識,同時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做出客觀的評價,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怠,只有正確清醒地認識工作壓力、消極情緒和職業倦怠,才能更好地面對和調節。其次,通過對職業倦怠的進一步了解,找出產生困擾自己的職業倦怠感的原因。全方位分析其外部因素和自身原因帶來的影響。最后,高職教師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主動面對職業倦怠,合理有效地、有針對性地解決職業倦怠問題。學會放松,保持心情愉悅,轉換看問題的視角,正確利用社會幫助資源。合理宣泄情緒,戰勝職業倦怠困擾,不斷提升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制定和完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終身學習發展理念

高職教師的內在發展動力是其專業發展的基礎,能夠更強更持久地起到推動作用。因此,在全社會積極倡導終身學習和全面學習,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高職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發展理念。這不僅能夠促進其職業發展,幫助高職教師完善職業生涯規劃,于此同時也給高職學生起到了學習榜樣的作用。如果缺失職業發展規劃,不僅會對高職教師本身的職業發展產生阻礙,而且會對其身心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高職教師在制定和完善職業發展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有準確的自我評估,明確自身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高職教師想要做出最佳的職業生涯選擇,必須要對自己有深刻全面的認識。其次,具體的職業發展目標要明確。結合學??傮w發展目標和個人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能預想到的長遠目標。再次,高職教師制定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要在準確分析個人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職業發展前景和社會大環境。最后,高職教師在職業發展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在不同的具體實施階段會產生現實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必須要及時進行修正和調整,不斷完善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生活是工作的目的和基礎,工作是生活的保障,只有平衡好兩者的關系,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熱情。高職教師在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對目前的工作和生活進行認真的思考,高職教師的這份職業是否是自己熱愛的職業,它與我們的生活是否存在矛盾。認清工作生活的客觀處境,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其次,合理利用時間和分配時間,對精神需求、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都要兼顧到,真正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后,高職教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生活必須由自己掌控,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努力認真地規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參考文獻:

[1]胡英芹.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62-66.

[2]許輝,施光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14):123-125.

[3]陳燕,夏存霞,曹將棟.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及緩解策略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2-55.

[4]丁銀軍.高職院校教師計算機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2):156.

[5]趙蘭芳.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倦怠歸因與調適[J].煤炭高等教育,2017(1):92-95.

[6]郭杰.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例[J].山東工會論壇,2017(5):30-34.

◎編輯 馮永霞

猜你喜歡
職業倦怠心理健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職場人職業倦怠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教師職業倦怠何時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城鎮普通學校教師職業倦怠比鄉村教師更嚴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