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師學校普通話教學現狀及教學改革初探

2019-02-03 09:37鄧萌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師范生普通話語言

鄧萌

[摘? ? ? ? ? ?要]? 普通話是國家的通用語言,是師范生日后從教的必備技能與素養。師范院校要在了解當前普通話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改革普通話教學,提高師范生規范使用語言的意識和水平。

[關? ? 鍵? ?詞]? 師范生;普通話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014-03

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是全社會的工作,師范院校是推廣普通話的前沿陣地,應該率先垂范,成為推廣普通話的先鋒力量。在校學習的師范生,要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這是他們日后為師的基本素養與前提,也是申報相應教師資格證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的語言水平更為重要,將直接影響兒童語言的習得,對兒童語言的學習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師范類高校應高度關注師范生的普通話學習現狀,提高師范生規范使用語言的意識和水平。

一、師范生使用普通話重要性的政策解讀

(一)國家對推廣普通話的重視

推廣普通話是國家的基本國策。1956年2月,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國務院便發出了《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對全國推廣普通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957年,國家確定了“大力提倡,重點推行,逐步普及”的推普工作方針;1986年,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1992年,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方針調整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對提高全民普通話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委、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發出了文件,要求在一定范圍內對某些特定崗位人員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并逐步實行持證上崗制度,使推廣普通話工作進一步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2000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推廣普通話從此有了法律依據。

幾十年來,普通話的大力推行,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民族團結、恢復和發展經濟、繁榮文化教育事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國家對師范生及教師的語言要求

《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1993年)指出:“教師口語”課程要“教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增強語言規范意識;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并能對中小學生和幼兒的口語進行指導,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語言素質”。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將“教師語言”做為小學、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的必修課程,要求學生修滿一定的學分。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要求小學教師應能“較好使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與書面語言,使用普通話教學……”。

《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養成師范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三字一話等從教基本功”。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強調“要強化‘三字一話等師范生教學基本功訓練”。

綜觀這些文件、標準,我們發現,使用普通話已經是作為一名教師必備的技能與素養,是國家對教師培養的基本技能要求。

二、師范院校普通話教學現狀

既然普通話對教師如此重要,那么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師范院校的普通話教學現狀如何呢?我們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一)學校重視不夠,課程地位較低

1.課時不足

普通話作為一門課程很早就開設了,但課時明顯不足,我們對不少師范院校的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業普通話的開課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這門課程一般都只開一個學期36課時,這對學生學習普通話遠遠不夠。還有的學校課時更少,只有18個課時,教師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起來也難有收獲。按照1993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規定:“要列入學校課程計劃,要有一定的學時保證,中等師范學校不得少于100學時,師范??撇坏蒙儆?2學時,師范本科不得少于56學時”的要求,當前的課時設置是不符合規定的。

2.師資欠缺

近些年隨著高校的擴招,各個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都在增長,學校規模不斷擴大,但教授相關課程的教師沒有隨著學生的增長而增加,不少學校的普通話課程教師明顯不足。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符合課程教學要求的教師也被安排上了普通話課,有的學生反映,個別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不高,不能發揮教師的口語教學、示范、指導作用。1993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準》規定:“任課教師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一級,具有必要的口語理論基礎知識和從教能力,了解本地方言與普通話對應規律……”對照這樣的標準,當前還有不少學校因師資缺乏導致部分普通話課程教師不達標。

3.設施老舊

當前,普通話課程的教學還是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為主,學校也沒有添置新的語言學習設施設備,不少學校只配置了比較老舊的語音實驗室,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4.缺乏激勵

任課教師感覺該門課程地位較低,在學校受重視的程度不夠,學校未出臺相關政策,教學效果與考級合格優秀率未能與教師個人績效掛鉤,上好上壞一個樣。

(二)教師動力不足,教學缺少創新

1.重視不夠,存在應付的現象

學校的普通話教師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已經合格的師資,這批教師個人普通話水平不錯,并獲得了省級或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資格證,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經驗;另一類是因為師資數量不夠而被迫承擔這門課程教學的教師,這批教師的個人水平不達標,也沒有獲得相關資格證書,沒有進行相關培訓。達標的老師比較滿足于現狀,加之部分教師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學科專業方向,把它當成了一個附加任務,對課程重視不夠,課改動力不足;未達標的教師因為覺得自己被安排教授這門課程,對課程的重視更不夠。兩類教師中對課程高度重視的教師較少,加之其他教學科研任務繁重,所以不少教師以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為終點。

2.理念落后,不能主動進行語言教學改革與研究

因為對課程不重視,所以不少普通話教師平時主動學習少,對課堂教學改革不重視,理論欠缺,理念落后;教學缺少針對性、訓練性,學生興趣不濃;特別是面對學生復雜的方言,教學中缺少精準的指導,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束手無策,部分課程徒勞無獲,形同虛設。

(三)學生興趣不濃,學習效果較差

現在的大學生多是“00后”,他們除了有個性化的價值追求,更有網絡化的娛樂方式,被稱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的日常話語中經常出現“佛系”“打call”等網絡新詞,他們喜歡嘗試網絡新鮮事物,喜歡通過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反而對規范的語言學習興趣不濃,加之對學生過關標準的要求較低,所以他們在普通話課程的學習中表現出了以下特點。

1.課內學習不主動

“00后”大學生對普通話的態度是能聽懂就行,自認為自己的語言能交流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乙等水平(按照教師資格證申報條件,只有中文方向的學生要求達到二甲水平,其余專業達到二乙即可),加之教師課堂教學理念較為落后,所以除了部分對語言很感興趣、有志在語言方面發展自己的少數學生外,大部分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不濃,課堂上學習不主動,互動少,學習效果較差。

2.課后學習時間少

語言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課堂上老師講解發音原理、方法后,更多地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反復訓練,以形成良好的發音習慣,規范自己的發音。但因為對普通話學習的興趣不濃,加之“網絡世界”的精彩常常吸引他們,“網絡手游”“動漫”等占去了他們業余的大量時間,留給他們主動學習普通話的業余時間較少。

3.參與活動熱情低

“00后”的大學生喜歡沉迷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喜歡通過網絡交友、追星、玩游戲等。學校組織的相關語言類活動,特別是那些沒有精心策劃、不符合“00后”大學生特點的活動,他們參與的熱情很低,只有部分對自己語言學習有目標、喜歡語言藝術的學生參加,其他的學生參與度較低,似乎這些活動與他們無關。

三、教學改革初探

普通話對師范生如此重要,而現狀又如此不盡如人意,所以,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嘗試著從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

(一)提高課程認識,保證開足課時

態度決定一切,要想把這門課程教好、學好,必須讓教師和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認識。為此,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學習了國家的相關文件精神,如《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師范專業等級認證標準等,知曉普通話課程的重要性,明確該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讓教授該門課程的教師重視該門課程的教學。

對學生的教育也要同步進行。我們要求教師在學生進校時就要向學生宣講普通話的重要性。告訴學生普通話是今后獲取教師資格證的必要條件,是今后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必備技能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等。要求教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在第一堂課時專門講授《普通話課程教學大綱》,并給學生分享因語言水平優秀而獲得成功的校友案例,讓學生在教師有理有據的講解中知曉普通話課程的重要性,并為學生學習該門課程提出合理的學習要求和建議,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

對課程有了正確的認識,怎樣落實到培養中的第一步就是要確保課時充足。目前,高校的課程設置中,普通話課一般作為公共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以湖南幼專為例,普通話課為教師教育必修課程,開設一學年,每周2課時,共64課時,授課人數為40~50人不等,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時間。

(二)送培課程師資,確保師資質量

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有直接關系。普通話課程的師資安排要改變以往“師資不夠,拉人來湊”的不當做法,改變以往“普通話好就可以勝任普通話教師、語文教師就可以勝任普通話教師”的認識偏誤,從教師的語言理論、表達能力、聽辨音能力、漢語專業知識、語言教學技能等方面進行培訓和考核,引進有豐富語言學理論、普通話標準的高學歷教師;選送一批普通話水平較高的漢語專業教師參加省級和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培訓,為普通話課程教學儲備優秀師資。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漢語專業經過考核合格取得普通話測試員資格證的教師是最適合任教普通話課程的教師。

(三)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模式

“00后”大學生的興趣轉移快,對一成不變的老課堂教學模式不感興趣,普通話課堂教學要結合“00后”大學生“互聯網原住民”的身份特點和興趣愛好,利用好網絡新媒體技術,改革普通話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2018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了信息化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和全體適齡學生,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等目標任務。普通話課程的學習由于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理論講解和語音訓練比較枯燥,教師一對一的指導比較欠缺等原因,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容易產生懈怠情緒,更應該思考怎么用好網絡技術,改革課堂教學。

1.用好APP,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普通話是口耳之學,聽得多、讀得多才有可能練成一口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普通話APP可以利用AI大數據技術對學習者的語音發音進行分析,指出語音錯誤和缺陷,并據此為練習者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資料,進而突破發音難點。這樣的學習方式正好彌補了傳統普通話教學缺乏針對性、缺少一對一指導、課時不足等缺點,是普通話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同時,利用APP作為教學補充也符合“互聯網原住民”的身份特點,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能對不同方言區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彌補任課教師無法了解多種方言的缺陷。用好APP,要注意以下問題:(1)要進行選擇,普通話學習APP良莠不齊,有的語音分析極不準確,所以教師先用先試,選擇最好的APP推薦給學生;(2)要根據普通話課程的性質和學生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課前、課內到課后,都要充分發揮APP對學生學習普通話聽、說練習的作用。

2.實施翻轉課堂,開展教學改革

翻轉課堂是近些年提倡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它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讓學生業余時間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把課堂變為師生互動交流的場所,特別是針對普通話課程,理論性的知識及訓練素材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以教師對學生的發音訓練、指導為主,突出課程“實踐、訓練”的性質和特點。

近年來我校鼓勵教師進行普通話課程教學改革,建設線上精品課程,實施翻轉課堂,充分利用“暢言普通話”“配音秀”“為你朗讀”等語言學習APP,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學習效果明顯提升,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通過率逐年提升,作為一所南方方言區的學校,部分班級的“二乙”過關率達100%。

(四)整合教學內容,改進評價方式

普通話教學的課時是有限的,而學生的來源很廣,方言繁多會為教師教學普通話增加難度。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和指導,這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取舍。任課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的方言進行摸底,找出學生共同的、最有代表性的發音問題,如聲母中的平翹舌、邊鼻、f-h,韻母中的前后鼻韻母、er韻母、單韻母復音化,聲調中的上聲、音變中的兒化輕聲等問題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共同問題,課堂中可以進行集中詳細的講解和訓練,讓學生掌握這些聲、韻、調的發音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補充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訓練素材,創設一些學生熱衷參與的訓練情境。

課程評價對教學具有診斷、甄別、導向、調節、促進等功能,普通話課程是一門以訓練為主,旨在提升學生普通話水平、掌握相關漢語言語音理論的課程。如果課程的評價僅是期末考核,無法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與熱情。建議該門課程一定要進行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合,以便因材施教,改進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案。建議為學生設立語言學習檔案,設定單元或知識點目標,在每個單元或知識點結束后進行考核,如從聲調、聲母、韻母、音變、朗讀、說話等階段進行平時的成績評定,期末采用一對一的方式,模擬普通話水平測試對學生一期的學習進行綜合考試,采用“平時50%+期末50%”的比例來評定學生的成績。

(五)營造良好氛圍,豐富課外活動

來自祖國不同方言區的大學生要想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的影響,靠自己一個人的默默苦讀是很難達成的。校園內要布置“請說普通話”“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等宣傳標語,更要要求全體教師和學生在校工作、學習、生活期間都使用普通話,為學生營造一個人人都說普通話、處處都講普通話的良好氛圍,不斷強化學生說普通話的意識,形成說普通話的習慣,使普通話真正成為校園語言。

普通話的學習還要緊緊抓住學生的課外時間。一門語言的學習,僅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課余必須“勤練”。學校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課外活動,如鼓勵學生組建與語言相關的演講、辯論、朗誦等社團、沙龍;開展各種朗誦比賽、小學語文教材朗讀比賽、電影配音比賽、講故事比賽、課本劇創編與表演等,這些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又能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濃郁學生的專業情懷。

今日的師范生是明日的教師,他們肩負著培養祖國下一代的重任,提高師范生普通話水平應該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期待每一個學生都能練就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為日后順利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打造好自己的語言利器。

參考文獻:

[1]謝旭慧,程肇基.構建方言復雜地區高師普通話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師教育研究,2005(2).

[2]馬玉紅.高校師范生普通話培訓的有效途徑研究[J].語文建設,2015(2).

[3]郭百靈.從師范生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朗讀和說話題目看普通話教學改革[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5).

[4]劉媛媛.淺析普通話教學模式[J].才智,2018(35).

◎編輯 趙瑞峰

猜你喜歡
師范生普通話語言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我是中國娃愛講普通話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我有我語言
17
廣而告之推廣普通話
語言的將來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