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有四合院再利用改造微型養老設施調查研究

2019-02-13 05:59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四合院庭院設施

高 晶

(北京建筑大學,北京 100044)

1 研究背景

1.1 既有四合院再利用改建

四合院是老北京文化氛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和顯著標志。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建筑,故宮、太廟等超大型古建四合院群落,基于原樣保護基礎上進而改造成傳承本地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弘揚文化的同時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就目前而言,北京地區現存的四合院,通常都是從清代與“民國”遺留下來的,歷史并非久遠。其中,只有極少數屬于高端四合院,大部分四合院均是因其獨特的格局設置與形式設計而被當成名人故居或者機關用房使用。時至今日,這些胡同、四合院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舊城改造以及房地產建設當中,經過了一系列自下而上的改造,以及未經設計與審批而進行的相關建設,使得現有四合院建筑風貌僅存。預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除去大多數閑置以及個體四合院改造成為酒吧民宿等利于提升胡同居民生活,四合院改建為社區養老設施同樣是政府大力推廣,改善中心城區養老供求關系的實施路徑[1]。從國家層面考慮,截至2018年,北京計劃建設千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并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針對處于閑置狀態或者利用率較低的四合院進行適當改造,是當下社醫養老設施建設的關鍵性舉措,與此同時,也是政府大力提倡的。這既豐富了都市的文化休閑、提升了傳統四合院的價值,又達到了保護文化遺產和傳承文化的目的。

1.2 老齡化問題

1.2.1 老年人口基數大

北京市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速快。根據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年末,北京市戶籍人口當中,年齡超過60歲(包含60歲)的總計有279.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了21.2%左右。而到了2017年,北京市戶籍人口中,超過60歲(包含60歲)的總計有329.2萬人,所占比重達到了24.1%,同比增長速度快,且北京市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占全國第一位[2]。

1.2.2 地區老齡化分布差異

城市不同區位的養老需求存在差異。北京中心城區和郊區的老齡化程度不同,對養老服務需求也就有所不同。中心城區的老齡化、高齡化程度高,高齡失能老人的照護需求較為突出,中心城區高齡化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區。

1.3 養老機構分布特征

在“十二五”期間,政府明確提出了以居家養老為重要基礎,依托于社區環境,以機構為支撐的養老系統建設方案,大部分地區均將關注點放置在增設養老床位上。據相關資料統計,截至2018年,北京的養老機構總計設置了12萬張床位,確保每百位老人能夠擁有3.8張床位[3]。但因大約80%的床位均分布在五環外,各個區域的分布明顯不夠均勻,從而致使很多遠郊地區的床位空置率仍然較高,而市區內床位供不應求的狀況持續存在。據調研數據顯示:北京城六區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占總數量的40%,而其他郊區縣占據了60%,且大型養老機構多分布在五環外的近郊區,而從機構數的床位使用率調研得出,城六區的床位使用率普遍高于郊區縣。床位使用率最高的西城區(81%)比最低的延慶縣(17%)多出60多個百分點,北京城市中心區養老供求關系的不平衡較為突出(圖1)。因此既有四合院利用以及改建為微型社區養老設施,這一舉措的順利推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城市中心區養老供求緊張的狀況[4]。

2 實證調研四合院再利用改造養老設施存在的問題

2.1 國家層次規范條令下養老機構隱藏的問題

由國家層面頒布的自上而下的各類建筑規范標準在養老項目全過程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平衡協調各方利益的媒介,影響設計決策的依據而且也是確保老年建筑設計質量的決定性基準。而我國養老建筑相關的國家標準條例,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經過多次研讀現行與老年建筑相關的規范標準后,筆者總結兩點結論:現行規范條文特征,即大多數條文偏重于直接給出具體技術解決方法或者措施,即是指令性條文。分析得知,我國養老建筑規范標準中指令性條文約占80%。但“指令性”條文難以在既有建筑中實施,較多單一的指令性方法無法適應各類改造項目的多樣化需求,尤其是既有建筑屬于四合院這類具有中傳統遺產類建筑,具有自身模數比例開間,因此在實際改建項目中,會出現諸多的問題。

2.2 既有設施建筑環境方面的問題

(1)四合院不具備良好的養老設施用房基礎,空間改造較為受限。四合院改造為微型養老設施或者照護中心,其地處位置多在中心城區[5]。調查結果顯示:現存的設施住房基本上均是以磚混、磚木以及活動板房為主,并且建于住宅樓之間的老舊平房較多。在實際調查中發現,設施用房普遍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結構等級偏低、采光條件差、設施陳舊等,這無疑會給改造工作帶來更多的麻煩。與此同時,從設施的使用特征可以看出,其面積普遍較小且功能較多。對此應采用一系列措施,以提高采光度,并且讓整個空間設置更加靈活,從而便于工作人員進行科學管理,進而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與舒適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住房在空間設置上均較為單一,且隔墻很多,致使空間改造工作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對各功能區的合理配置造成了一定阻礙。中心城區發展年代較早,由于歷史原因,四合院在規劃過程中未建造相配的衛生間,僅一個胡同片區配置對應數量的公共衛生間。既有建筑歷史遺存問題亦無法滿足老年人對良好居住環境的需求[6]。

(2)無障礙設計細部問題。在經過深入調查與研究后發現,無障礙設計細部問題明顯偏多,入口與衛生間是改造工作的重難點,改造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予以足夠重視[7]。

四合院通常處于一層,對于無障礙垂直交通的需求程度并不太高,在這種情況下,入口高差過渡與衛生間的無障礙設計就逐漸變成了設計工作的重點[8]。調研結果表明:改建人員已經針對房屋入口位置進行了相關無障礙改造的設計,并在兩邊設置了扶手以增加其實用性與安全性。但是,很多設施中依然存在高差等問題,門檻設置與門的開啟方向均在無形中給乘坐輪椅與拄拐杖的老人的正常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甚至也埋下了安全隱患(圖2)。同時由于歷史原因與老人的需求產生的矛盾導致衛生間無障礙改造也遇到了諸多問題,比如,難以消減入口高差、設備選型存在問題、錯安扶手等,有些空間甚至根本沒有設置無障礙設施。

3 實證調研案例

景山尚愛老年養護中心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景山東街三眼井胡同27、29號,成立于2013年,占地面積1 200 m2,由兩組四合院合并連通而成,改造前房屋結構保持較為完好,2014年因保溫防寒等問題,每間房前加蓋一個連廊。前后院區均以標間為主,供老人居住房間30余套,總共能接待60余位護理型老人。機構性質為公辦民營,屬于專業護理型養老機構。

景山尚愛老年養護中心,毗鄰故宮和景山公園,地理位置優越,實際調研過程發現,僅需步行10 min即可到達景山公園,方便老人休閑以及進行豐富的戶外活動,而養老機構由兩組古香古色四合院組成,位于胡同生活區適合老年人休息、靜養。此養老設施雖地理位置優越,但所處位置在胡同處還是較為偏僻的。由于國家整治胡同的街道面貌,所以在胡同的人流相對較多的交叉口處無法樹立明顯的指示牌,而機構又位于公共衛生間的后面,加之宣傳力度不到位,機構的入住率受到一定的影響。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尚愛養老設施由兩組四合院合并而成,進而再利用改造,考慮到住宅保溫以及休閑,四合院的每間房外裝修加入了長廊,2013年改建成為幼兒園,2014年成為老年照料中心。實際調研機構內床位數量40張,入住老人25人(自理老人10人、介助老人9人、介護老人6人)護理人員9人,管理人員4人。

實際調研過程發現以下問題:

(1)公共活動空間配置不足。機構公共活動空間配置不足,如圖3所示,此空間為餐飲空間,為配置室內公共活動空間,而室外的院子是老人休閑以及曬太陽的好去處,這也是四合院不同于樓宇型養老設施的特點。在調研中得知,老人平時吃完飯會在院子樹下陰涼處曬曬太陽,但是由于兩個小院子均未擺上太陽傘以及座椅,因此老人的室外活動受到了諸多限制,有的老人喜歡曬太陽,但是有的老人卻喜陰涼,希望能在庭院中開辟休憩納涼的地方。

(2)無障礙設施不達標。調研發現,由于養老設施需要,2013年緊鄰建筑戶外安置風雨長廊。長廊通行間距為800 mm,滿足自理以及介護老人的通過,但由于保溫密閉的相關需求,走廊內部以及與地面銜接處均產生高差。老人在行走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絆倒。

室內未設無障礙設施。由于衛生間是單獨辟出的一小部分空間,為節約室內空間衛生間采用了推拉門,這樣勢必會產生高差,對于老人來說,也是一種隱患,而且衛生間無明窗,通風方面處理亦不到位,衛生間的味道容易蔓延整個臥室。調研發現,有些坡道雖符合無障礙要求,但是卻因一個已存的門檻阻礙了通行。設施扶手的配置未充分考慮老人的需求,有些扶手形同虛設,從未被使用。

(3)居室采光不足?;诩扔兴暮显焊脑斓酿B老機構,由于建筑原本結構問題導致室內采光量未能達到老年人需求,而后期風雨走廊的設置僅保證了建筑保溫及老人基本通行,其結構的進一步遮擋亦造成室內采光量的下降。

(4)儲藏空間的不足。對于老人來說,從家的環境中脫離出來,突然到達機構新的環境,會有諸多的不適應,從心理層面分析,攜帶自己的生活物品進入養老機構是自我歸屬感以及自我認同感的一種體現[9],在調研中對機構老人進行非結構訪談中了解到:老奶奶A年輕的時候是共產黨調查員,性格開朗,喜歡更換不同的衣物。因此個人物品較多,除了老人本身衣物外,還有日用護膚品以及自己較為喜愛的毛絨玩具和靠枕,零食類,麥片或者保健品藥品,老奶奶還養了幾條金魚,并且喜歡讀書,雖然機構配置了兩個柜子,但仍不夠用,和老人交流過程中,發現老人的床有接近一半被衣物和被子占據,適時護理人員來換收干凈的床單時極不方便。因此擁有足夠的儲藏空間,且精細化儲藏空間,才能滿足老人的日常生活的相關需求。衛生間的儲備空間也相對不足,調研過程發現,協助坐便的扶手處被老人用來掛毛巾。

(6)四合院庭院景觀的缺失,不同于大型養老設施。四合院內庭院空間組成為老年人提供了和諧的人居環境。筆者調研發現,景山尚愛養老院比較注重文化底蘊,不僅每個養護單元都標有名稱,如竹報平安、花開富貴、頤養園等,而且兩個院子聯通的走廊上還設有宣傳孝道文化壁畫。庭院中擺放有魚缸,老人居室外擺有綠植花草,但并未形成庭院景觀,且擺放的花草因位置不當還易磕絆老人(圖5)。

4 既有四合院再利用改造小型養老設施設計策略

4.1 公共空間復合利用

從功能配置方面考慮,四合院所處地段寸土寸金,其功能在滿足老人生活基礎上,盡可能充分利用和拓展公共空間。復合利用空間的設計方法多種多樣,可考慮將起居空間和多功能廳合并在一起,當然也可設定時間定期開放低效空間。提高低績效空間的使用[10]。實際調研發現,景山尚愛老人中心機構內功能靈活性差,唯一公共活動空間即為餐廳,位于第二部分四合院的后罩房,餐廳在中午就餐時段開門,老人自理或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就餐,但其他時間段此空間就被閑置。若機構內部已配置公共活動空間尚好,若公共空間缺乏,就應在三餐之外合理利用空間,開展相關活動。例如:老年人書畫,棋牌、閱覽或進行其他康復活動,提高有限空間的使用效率。四合院不同于樓宇養老設施的一點,即擁有獨立的庭院,這是優點,可豐富老人的戶外活動。因此應充分利用庭院空間,設置太陽傘或者桌椅,為老人提供多種選擇。

4.2 居住空間的精細化、適老化設計

四合院體制中,無論是東西廂房還是正房,其進深以及開間都是按模數比例受原有結構限制,在改造過程中易出現諸多問題。因此居住空間的精細化及適老化較為重要。

4.2.1 適老家具的配置

空間布局較為受限,家具合理選擇以及布置就尤為關鍵,調研多處養老機構發現,居室內家具均較為笨重且占據較大空間,使得本就局促的空間更加狹小,不方便老人日?;顒?。而相較國外的案例非常注重家具組合的靈活程度,選用親切宜人的小尺度家具(圖6)。因此對于四合院改造的室內空間已在尺寸上有了不可調控的限制,但在選擇家具時,更應該注意[11]。

4.2.2 衛生間

(1)洗漱臺。在針對洗漱間進行改造時,可適當加固洗漱臺,并在其下預留出一定的空間,以有效避免老人被屋內雜物絆倒。洗漱盆與柜子的高度盡量維持在65 cm上下,化妝鏡的高度設置在80 cm是比較適合的;化妝鏡前設置60 cm的寬度,這樣設置不僅便于老人們使用,也能夠有效預防各類意外狀況的出現。

(2)設置無障礙地面。衛生間設置無障礙地面,將門檻拆除,可選用推拉上吊軌移動門,在選擇地板時,應當選用防滑性能好且防霉防潮的產品。

(3)居室采光問題。相關研究表明,對于老年建筑來講,照度不足區域存在使用效率不足與跌倒隱患。四合院由于院落結構以及建筑本身表皮的緣故,很多建筑原本的采光通風條件就較差,而且,已加建的風雨走廊在滿足老人需求之余卻更降低了采光量,因此可以通過室內環境設計來進行相關的補救,例如,增加面光源,或者面光源與點光源結合,室內的墻面以及地面宜采用淺色材質。此外,也可以綜合運用外墻日照、采光等措施,以進一步提升室內平均照度。由于四合院的進深過大,且存在采光不足的狀況,對此應采用提高室內照度的手段,使整個空間更加明亮、通透。居住單元宜創造直接自然采光、通風和觀景的可能。

4.3 無障礙設計

平面零高差、垂直無障礙以及協助式看護模式是將四合院打造成優質養老設施所必須要嚴格遵循的無障礙設計原則。對于既有四合院改造為養老設施來說,出入口以及模數化的室內,封閉的結構限制了很多無障礙改造的可能性,尤其對介助、介護的老人來說,因為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不同需求,很多設施是必要存在的[12]。有些設施由于原有結構限制,無法應對養老規范進行相關改造,且缺乏專業指導,導致諸多的不合理。因此,運用科學的場地設計方案,以降低室內外高差,不僅可以有效預防老人因路面不平而跌倒,還可以使設施界面變得更加開放、包容。四合院不同于樓宇式養老設施,最大優點即為擁有宜人的室外空間,因此室內外的無高差環境更加有助于老人進行日常的康復訓練以及休閑。

4.4 庭院景觀生態文化

養老設施中庭院空間是老年人主要的室外活動場所,與室內空間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不同于樓宇型機構養老設施,四合院的庭院空間就為老年人的戶外活動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健康、適老的空間環境,增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在養老設施的生活質量。

在針對四合院的空間設置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后可以看出,院門通常被設置在庭院的邊角位置,訪客由此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影壁,四合院獨有的空間布局很好地維護了老人私密空間完整性,并且會對于“庭院”起先抑后揚的作用[13]。在四合院庭院當中,一般會設置一個魚缸,并且會種植一些觀賞性植物,比如海棠、丁香等,從而為整個庭院增添一分綠色、一點生機,讓整個庭院變得更加富有詩意,似有“軒楹高爽,窗戶鄰虛,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之感,院中的綠色促凈化了空氣,更美化了老人的居住空間的環境。四合院的院落設置不僅能夠展現出一種獨特的人文氣息與自然魅力,與此同時,也能夠為老人生活營造出更舒適、溫馨的空間(圖7)。

5 結束語

四合院,作為歷史地段中重要組成部分,因能集中反映北京自然景觀演變、歷史文化發展和人文精神,成為城北京價值的凝結。近年來,北京開始注重保護舊城的歷史風貌,并已經著手針對胡同、四合院進行保護性再利用,其中,四合院改造項目備受政府及社會的關注[14]。四合院改造與養老設施的有機結合,基于既有建筑的優勢利用,又在現有條件下創造優質的適老環境。這既豐富了老齡文化休閑、提升了傳統四合院的價值,又達到了保護文化遺產和傳承文化的目的。

猜你喜歡
四合院庭院設施
輕簡小農機解決設施蔬菜大問題
民生設施非“擺設”
太原市61個村要建污水處理設施嚴禁直排入河
回到庭院
北京樂成四合院幼兒園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四合院下的寶藏
四合院里的義務管理團隊
斑鳩飛落的庭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