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9-02-13 03:06
現代農村科技 2019年1期
關鍵詞:全蝕基部病株

李 偉

(灤南縣農牧局 河北 灤南 063500)

近年來,在下鄉調查中發現,灤南縣小麥在生長后期田間易形成白穗,發生程度輕重不一。如遇重發生年份,會對小麥造成大量減產,嚴重影響了小麥產量。小麥形成白穗的原因主要是由病蟲害造成的。小麥全蝕病、小麥根腐病、小麥紋枯病、小麥赤霉病、地下害蟲等病蟲害均能使小麥受害產生白穗。結合灤南縣實際,發現小麥田間形成白穗主要是由小麥全蝕病和紋枯病引起的,做好這兩種病害的防治工作對防止小麥后期形成白穗至關重要。

1 兩種病害的主要癥狀

1.1 小麥全蝕病。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檢疫性病害,也是小麥上的毀滅性病害,發病嚴重時會引起植株大片的死亡,對小麥造成嚴重的減產。小麥的整個生育期都能感病。一般先從麥株基部發病,在幼苗期感病,根莖變為黑褐色,嚴重時整個根系會變黑,植株死亡;發病輕的表現為葉色變黃、植株矮小、生長不良,看起來像干旱缺肥的樣子。分蘗期只是發病嚴重的病植株表現稍矮的癥狀,下部有較多的黃葉。拔節期病株基部葉鞘內側形成黑膏藥狀的“黑腳”,但干旱條件下病株基部的“黑腳”不明顯。在抽穗灌漿期病株出現白穗。

1.2 小麥紋枯病。小麥紋枯病從苗期至抽穗期都可以發生。在幼苗期發病,表現癥狀是地表附近的葉鞘上產生黃色小斑點,以后病斑呈黃褐色,嚴重時病株基部腐爛,麥苗枯死。在田間濕度大、通透性不好時,病斑的表面常形成白色的霉狀物。小麥拔節后在莖基部形成云紋狀的病斑,后期發生嚴重時病株枯死,產生“白穗”。小麥容易倒伏,造成嚴重減產。

2 兩種病害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1 相同點。小麥全蝕病和小麥紋枯病都是以菌絲在土壤中和病殘體上越冬、越夏,整個生育期都能發病。播種后種子萌發時侵害,春季隨溫度升高,病菌加快生長和傳播擴展,病株率也迅速增加,在灌漿期田間出現白穗。

2.2 不同點。①田間分布形勢不同。小麥全蝕病在田間是呈條帶狀分布的,小麥紋枯病則呈隨機分布。②白穗以下莖部表現癥狀不同。小麥紋枯病白穗以下的莖部受侵染后被病斑包圍而壞死,小麥全蝕病則沒有。③病斑顏色形狀不同。小麥全蝕病病株莖基部有黑膏藥狀的“黑腳”,小麥紋枯病病株基部莖稈有云紋狀的病斑,為“花腳”。

3 防治方法

3.1 小麥全蝕病

3.1.1 加強檢疫,避免從發病區引種,控制病害的發生和傳播蔓延。

3.1.2 農業防治。為減少菌源,降低發病程度,應實行輪作倒茬,可以與甘薯、棉花、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水旱輪作,預防效果更好。

3.1.3 土壤消毒??梢悦慨€用50%多菌靈和五氯硝基苯各1 000 g,或50%二氯異氰尿酸500 g,或85%三氯異氰尿酸150 g,與10~20 kg細砂土混勻,均勻措施于地表,再翻耕播種。

3.1.4 藥劑拌種。每10 kg麥種用12.5%的全蝕凈20 ml或適樂時20 ml+敵萎丹100 ml+水150 g拌種,晾干后播種。

3.1.5 化學防治。在小麥的三葉期、返青期、拔節期對發病的地塊每畝用20%三唑酮乳油100~150 g,兌水80~100 kg,去掉噴頭,用噴桿順壟噴淋小麥的莖基部,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2 小麥紋枯病

3.2.1 選用抗病品種,避免單一品種的大面積種植。

3.2.2 合理施肥。要采用科學的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氮、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控制小麥過分旺長,增強小麥抗病能力。

3.2.3 藥劑拌種。每100 kg種子用2.5%咯菌腈懸浮劑100~200 ml,或5%戊唑醇懸浮劑70~80 g拌種,或種子重量0.03%的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拌種。

3.2.4 適期播種。使用適宜的播種量,避免早播。

3.2.5 化學防治。在小麥拔節期,每畝用30%苯甲·丙環唑10 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5 g、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20 g噴霧防治,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時還能抗倒、增產。

猜你喜歡
全蝕基部病株
小麥全蝕病的危害與防治
云南省鮮食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大理試驗點結果分析
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防控
豌豆抗白粉病資源田間評價試驗
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防控
海南三七根莖芽基部的組培快繁
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蘋果夏剪怎樣轉枝
山東省近期蔬菜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